(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 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体育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论文,并编入有关数据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master dissertation shandong institute of p.e. and sports study on training load of national mens trampoline team during winter training period preparing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by yu cha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essor enqi li may.2009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i abstractabstract . i i 1 1 前言前言 . 1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2 1.2.1 对训练负荷理论的认识 . 2 1.2.2 蹦床运动研究现状 . 3 1.2.3 其他运动项目训练负荷的研究情况. 7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8 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 8 8 2.1 研究对象 . 8 2.2 研究方法 . 9 2.2.1 文献资料法 . 9 2.2.2 跟踪调查法 . 9 2.2.3 数理统计法. 9 2.2.4 比较分析法 . 9 2.2.5 专家访谈法 . 9 3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 1010 3.1 相关概念的研究与确定 . 10 3.1.1 冬训期训练阶段的划分 . 10 3.1.2 蹦床训练手段的分类与界定 . 11 3.1.3 训练负荷指标的研究与确定 . 12 3.1.3.1 蹦床运动的专项负荷特征 . 12 3.1.3.2 蹦床训练负荷评价指标的确定 . 13 3.2 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分析 . 16 3.2.1 冬训期整体训练负荷特征的分析 . 16 3.2.2 第一阶段训练负荷特征的分析. 28 3.2.3 第二阶段训练负荷特征的分析. 29 3.3 结果讨论 . 41 3.3.1 冬训效果的验证 . 41 3.3.2 冬训期能够持续大运动量训练的原因分析. 42 4 4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 4242 4.1 结论 . 42 4.2 建议 . 43 5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343 6 6 致致 谢谢 . 4646 7 7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4747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i 摘 要 经过 20072008 年冬训期大运动量训练之后,国家男子蹦床队 2008 年北京 奥运会上取得了一金一铜两枚奥运奖牌的佳绩,创造了中国蹦床新的历史。本研 究对中国蹦床队男队冬训期的训练负荷进行了分析,充分挖掘其规律及特点,分 析其冬训中大运动量训练的成功经验,并且对训练负荷的概念以及其量化指标重 新进行了定义,力求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蹦床运动负荷的特点。希望本研究 能够丰富蹦床运动训练理论,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跟踪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 法,对中国国家男子蹦床队冬训期整体训练负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冬训期之后队伍优异的比赛成绩证明了大运动量训练是正确的,证明了蹦床项 目是可以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 2 冬训第二阶段的训练量比第三个阶段要大,训练强度相应较低。实践证明,现 阶段,冬训第二阶段训练量控制在 16312063 之间,训练强度控制 122127 之 间较为合适;第三阶段训练量应控制在 6575 套之间,效果较好。 3 因为冬训期时间较长,对全面提高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起着重要 作用。因为时间较长,所以要进行阶段的划分,按阶段组织运动训练,而且要明 确各阶段的目的任务,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 4 蹦床项目中周负荷的安排,可以采用单周期双高峰的负荷安排方法,也可以采 用波浪式的负荷安排方法。 5 蹦床项目中课的负荷安排,一般上午以规定动作练习以及自选动作的分段练习 为主,其中规定动作的练习占较大比例,因此上午整体训练负荷较小;下午以自 选动作练习为主,因此,下午的整体训练负荷较大。 6 建立了新的蹦床运动训练负荷评价指标,用“网上所做动作的难度分值之和/动 作所用时间”表示训练强度,用“网上所作动作数量”表示训练量。 关键词:关键词:国家男子蹦床队 冬训期 训练负荷 abstract after winter training period 2007-2008, after hard training, the national mens trampoline team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ii at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has been one gold and one bronze medals and two olympic success, china has created a new historical trampoline. in this study, the chinese mens trampoline team training load winter training period were analyzed and fully tap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their winter training load to use the experience of the success of training, and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load,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its re - definition to the objective,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refle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ercise trampoline. hope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sports training trampoline, trampoline for our movement to provid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ference.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data, the tracking surve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w and law experts to chinas national mens trampoline team winter training period of the overall training load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1 winter training period as a preparation period sufficient to raise the level of training trampoline athletes and athletic ability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ecause a long time, so to be divided into stages, according to stage sports training organ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a clear mandate, to do targeted training. 2 training arrangements to be arr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hythm of the game. the second phase of winter training period, the provisions of the training actions in the morning a large proportion of training, the afternoon training to on-demand action-oriented practice. 3 of the second phase of winter training, training more than the third phase, to a large, but a lower training intensity accordingl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econd phase of training between the amount of control in 1631-2063, the training intensity between 122-127 more appropriate control. the volume of the third phase of the training sets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65-75 between the better. 4 weeks trampoline project load arrangement, you can double-peak single-cycle load arrangement method can also be used wave-like arrangement of the load method. 5 trampoline classes project load arrangements, generally to provide for the morning practice, as well as action-on-demand sub-practice-based action, which mov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ractice, so the morning of the overall training load smaller; afternoon to demand action-oriented practice therefore, the afternoon of the overall training load more. 6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sports training trampoline load index, and using the internet has done scores of the difficulty of movement and / movements by time that the training intensity, with the number of moves made by the internet, said the volume of training. keywords:national mens trampoline team; winter training period; the training load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1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蹦床运动也称“弹网运动” ,是一种在蹦床上按技术要求完成各种弹起并进行 空中翻转的运动。 欧美国家发展蹦床项目已经有 50 多年的历史。蹦床第一次成 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始于 2000 雅典奥运会。奥运会的蹦床项目、世界蹦床锦标赛和 蹦床世界杯系列赛并称为蹦床项目的三大赛。在世界蹦床锦标赛和蹦床世界杯系 列赛分站赛、总决赛上的比赛项目有男子个人网上、女子个人网上、男子团体、 女子团体、男子双人同步和女子双人同步六个项目。奥运会只设有男子个人网上、 女子个人网上两个项目。 蹦床进入奥运会后,出于奥运战略的考虑,国家体育总局于 1997 年底开始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这一项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蹦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 1999 年举行的世界年龄组锦标赛上,女子运动员黄珊汕取得了年龄组锦标赛的银 牌;在 2003 年的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资格赛上,男女各获得一张 2004 年雅典奥 运会的入场券;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女子运动员黄珊汕取得了我国蹦床奥运史 上首枚奖牌(铜牌) ;2007 年加拿大举行的蹦床世锦赛,男女双双蝉联团体冠军, 在个人项目上也有了新的突破,福建运动员叶帅和山西运动员董栋包揽了男子个 人项目的金银牌,女子方面,黄珊汕和何雯娜分别在个人项目中取得第二名和第 四名的好成绩,中国队顺利拿到全部四张奥运入场券;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中 国的陆春龙、何雯娜包揽蹦床项目的两枚奥运金牌,董栋获得男子铜牌。 包括蹦床运动在内的各种运动项目,训练负荷问题与运动成绩都有着十分密 切的联系。我国蹦床项目起步较晚,较欧洲国家落后几十年,发展时间较短。项 目发展初期,我们主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他们的教练 员在训练量的把握方面比较谨慎,每节技术课以及整体训练负荷安排都较小。受 国外的做法的影响,以及当时我国蹦床技术水平较低这一现状的限制,我国的教 练员基本上是以运动员的主观感觉为尺度来把握运动训练的负荷,训练负荷安排 一直都很小。大运动量训练的这一“禁区”一直没有人敢突破。 大运动量是否适合蹦床项目?是否违背了本项目的发展规律?大运动量训练 应该多大,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蹦床项目是否应该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以 陈安槐等.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2 及大运动量训练应该保持在一个怎样的负荷区间这一问题,不仅是一个在训练实 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蹦床训练理论上急需填补的空白。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对训练负荷理论的认识 在我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材中将训练负荷定义为: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 段对运动员有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认为负荷的量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前 者反映着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后者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因此我们 研究训练负荷主要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别从这两个方面 对训练负荷进行研究和分析。国外在运动训练学中主要存着“刺激说” 、 “刺激 应答说”和“工作量说”这三种学说。哈雷博士 认为,某种能够产生训练效果的 刺激,并且这种刺激能够发展训练状态,并且能够保持训练状态,那么,我们就可 以把这种刺激称之为训练负荷,此为“刺激说” 。 普拉托诺夫 认为,运动训练中 的负荷,应当理解为一个“过程” ,一定量的身体练习作用于运动员的机体,使运 动员机体产生一定的积极反应的影响过程,这里负荷成为一个过程,此为“刺激应 答说” 。与安静状态相比,训练负荷就是由完成练习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性的增加 值, 这一追价值,马特维耶夫称之为训练负荷,此为“工作量说” 。 研究训练负荷,首先要确立训练负荷的评价指标,因此,评价指标的确立是 训练负荷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训练负荷指标方面的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学者们已经进行了长期、大量的 研究了。早期东欧各国的学者,比如乌克兰等国,在研究体操项目的训练负荷时, 动作的数量和练习的时间就已经被广泛的被采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训练学 也在发展,今天人们研究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训练负荷的计算方法和寻求科学的 训练负荷区间参数这两个方面。寻求科学的训练负荷参数,就首先需要把训练负 荷进行具体的量化,这就必然要求学者们制定一个科学的评价指标,对训练负荷 进行量化。 训练负荷的评价中,训练量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常来说,可以通 过以负重量、训练时间、距离、次数等为指标进行计算,训练强度的评价相对复 哈雷(前民主德国).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1985. 普拉托诺夫. 现代运动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2.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3 杂。通过大量的对本项群项目以及其他项群的不同项目的训练负荷方面的文献资 料的查阅,发现对训练强度的评价标准方面有如下几种。 相对心率计算法。计算公式:负荷强度: (训练心率-安静心率)(最高心率 -安静心率) 100。其中安静心率指机体处于静止未作任何运动时的心率。训 练心率指在一次完整的训练过程中测取的准备活动即刻心率、练习活动即刻心率 和整理活动即刻心率之和的均值心率。最高心率指在一次训练课实施最大强度时 测取的心率。此方法比较适合于田径等项目,对于蹦床项目,此方法有些不够精 确。因为心率的影响因素太多,不可控因素也太多,包括睡眠、情绪等等各种心 理活动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安静心律,它并不能比较精确的反映运动员的实际训 练强度。 累计进分法。在体操训练中,把体操动作按照各自的难度分成五个组,然后 用统计学中的累计进分法,分别确定各个难度组动作的分值。据此,以 d 代表训 练课所完成的各种难度动作的分值总和,以 k 代表难度动作的数量。那么,d/k 就 是每个难度动作的平均分值,以此作为评定训练强度的指标。这种方法较之以往 的难度不分组别笼统计算动作数量的方法要客观合理的多。缺点是换算公式复杂, 且不能显示不同训练时期难度负荷的差异。另外,平均分值不便引入模型,由于 这些原因,使本法难以推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用来评定训练负荷。除了上文提到的相对心率计算 法之外,还有一种以即刻心率乘以时间频率后加总的计算方法,以及我国体育界 最早应用特尔斐法建模的成果之一-模式评定法等等,很多种方法。 目前,对训练负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领域内各专项训练负荷评 价指标的确立,各专项的最佳训练负荷区间的探求方面,以及利用生理生化指标 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这三个方面。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它们对体育学科的 支持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运动训练领域内对运动员进行身体机能的监控方面, 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手段的发展,对于避免过度训练以及减少运动损 伤的发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各个专项训练中科学探求训练负荷的最佳训 练负荷区间有了科学的支持。 1.2.2 蹦床运动研究现状 1.2.2.1 国内蹦床运动研究现状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4 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两个检索工具对 2002 年到 2009 年 共 8 年间发表的关于蹦床方面的论文的检索,共检索到论文 179 篇,文章大致分为 心理,现状分析及对比,损伤,体能,编排,技术研究及训练,赛事分析等几个方面, 其中以现状分析及对比,技术研究及训练,编排.赛事分析几个方面涉及较多。涉及 到训练负荷以及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文章数量较少。 1.2.2.1.1 训练负荷方面的研究 刘建生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队技术训练课特征的研究,福建省蹦床女队 技术训练课计划是以重大比赛为中心,根据运动员个人的特点分别制定的,体现 了从实战出发的思想。在年训练周期中,技术训练课的负荷安排不同时期呈现不 同变化:准备期表现为大负荷量、中等负荷强度;竞赛期表现为中等负荷量、大 负荷强度;调整期表现为中等负荷量与强度。从一堂训练课看,基本部分的负荷 安排具有显著的特征,即呈现高低起伏的变化。陈中林 通过对国家队训练课的研 究,发现国家蹦床队周课次安排的大约为 1o11 次;每次课时间是 3 小时,分为 准备部分动(包括一般性热身、专项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力量素质、 柔韧素质)。国家蹦床素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上下肢力量、腰腹力量等几个方 面的能力。冯本余 对国家蹦床队的体能训练进行了研究,认为重视体能训练是蹦 床运动的制胜规律之一,强化专项体能是适应蹦床运动难度不断发展的需要,发 展专项体能是提高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有效途经。经过对现代蹦床运动 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理论原理的研究后,提出了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 的内容体系,以及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体系。对蹦床运动的体 能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 以上文章只是涉及了蹦床的训练负荷问题,没有就蹦床负荷的评价指标、训 练量的区间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1.2.2.1.2 动作技术方面的研究 2002 年2009 年的 8 年间, 出现的关于动作技术和运动训练方面的论文较多。 动作技术方面出现的论文较多,其中大部分为研究具体动作技术方面的文章, 刘建生,卓贤麟.我国优秀女子蹦床队技术训练课特征研究.福建体育科技.2006,5. 陈中林.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体育学刊 .2003,1. 冯本余.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d.北京体育大学.2007.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5 如张以鸿 对“梗头”技术在蹦床空翻起跳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黄丽玫谈 单跳两周空翻的连接方式与技术特点等等。 这些关于技术训练方面的文章对提高我国蹦床运动竞技水平有比较直接的作 用,对蹦床从业人员提高对动作的认识,对蹦床运动规律的把握,有直接的影响。 1.2.2.1.3 心理方面的研究 从 2001 年到 2007 年,心理方面的论文共出现了 7 篇,数量不是很多,其中根 据曾小武和颜慧 年的研究,认为蹦床是一项追求高度准确性的运动项目,要求运 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本体感觉敏锐、清晰和精细,注意力 高度集中,对时间和空间知觉准确,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迅速、准确、协调;此外 还要求有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脑的机能状态。蹦床运 动员的专项活动,特别是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和高应激比赛环境中的紧张和 情绪反应,无论是从刺激的角度还是从消耗的角度看,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他 们还认为神经类型选材是心理选材的组成部分,而心理选材又是运动员选材的组 成部分。因此,选材时应重视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但要全面考虑运动员身体形态、 功能等其它因素。刘光宏 认为心理选材的工作分成 3 个阶段进行:第一,幼龄选 手的初选阶段。第二,青少年运动员的复选阶段。第三。成年运动员的定选阶段。 这种阶段性的选材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利用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要把心理选拔 与人体生理科学、遗传科学、运动科学以及蹦床教练员的成功经验系统地结合到 一起,才能确保较高的选材成功率。并且提出了选材的具体步骤做法。王赞 认为 蹦床项目的评分规则和项目特点,要求心理训练应与技术训练一样贯穿于训练的 全过程,这符合目前我国蹦床运动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蹦床运动训 练水平的稳步提高。 可以看出心理方面的文章与选材结合的比较紧密,肯定了心理选材在蹦床运 动员选材中的重要性,同时,上述文章也指出了心理训练在蹦床训练中的重要性。 1.2.2.1.4 国内外现状分析及对比方面的研究 现状分析以及对比方面的文章近几年出现的较多,有国内外现状分析对比, 张以鸿.论“梗头”技术在蹦床空翻起跳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蹦床与技巧.2003,2. 黄丽玫,戈炳珠.谈单跳两周空翻的连接方式与技术特点.辽宁体育科技.2002,2. 曾小武,颜慧.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 刘光宏.我国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方法初探.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3. 王赞,刘兴.心理训练在高水平蹦床运动员训练中的作用.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6 国内现状分析与对比。吴惠生等 通过对 2000 年悉尼奥运会女子蹦床比赛的部分 指标与 2001 年全国女子蹦床锦标赛的高水平运动员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认 为,福建省已经培养了一批运动技术水平较高的女子蹦床运动员,初步具备与世 界蹦床运动强手竞争的实力,也为国家输送了部分优秀体育人才通过比较,福 建省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在动作的高度、准确性与动作质量三个方面与世界高水 平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成套动作的难度值上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动作的高度、准确性与动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成套动作难度的影响和制约。 黄强 认为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无论是第套动作,还是决赛的 自选动作,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具备夺牌的动作难度基础。与世界优秀运动 员相比,动作质量与规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已成了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 取得更好成绩的“软肋” 。理性分析和正确处理难度与质量的关系,难度与质量必 须协调统一、均衡发展,进一步强化动作质量,突出动作技术的高规格和先进性 以及完成动作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目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 备战第 29 届奥运会的重点。 “开腿”晚、过早屈髋和位移过大等错误是现阶段我 国男子蹦床运动员普遍存在的技术性问题,也是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在 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李东健 对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的现 状及其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对国内、外比赛中出现的动作进行了重点分析。 这些文章主要对我国的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动作高度,准确性, 动作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差距和弱点,以及应 该改进提高的地方。 在运动训练方面,对训练课的结构、课的内容的研究的文章较少。 1.2.2.1.5 其他方面的研究 其他方面的论文分别关于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方面,蹦床成套动作的编排 方面,以及赛事分析方面。运动损伤方面的文章较少,只有六篇,有关动作编排 方面的文章较多,出现了 22 篇,质量也较高,表明我国动作编排方面的研究比较 成熟。赛事分析方面的文章最多,共有约 50 篇,数量最多。这些文章分别对国内 外近几年举办的各级比赛进行分析,国内来说,对全国冠军赛,全国锦标赛,全 吴惠生 杨丽红.福建女子蹦床运动与国际水平的比较分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 黄强,卓贤宁.我国蹦床女子竞技水平现状分析与研究.体育科学.2003,1. 李东建,史鲜玲.世界蹦床运动动作现状及其发展.中国体育科技.2006,4.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7 运会蹦床项目等进行分析,国外的赛事,分别对奥运会、亚运会的蹦床项目,蹦 床世界杯系列赛,蹦床世界锦标赛等进行了分析。 1.2.2.1.6 国外蹦床运动研究情况 通过 sciencedirect 输入关键字 trampoline 进行搜索,经过过滤后,共有蹦 床相关论文 18 篇。由于蹦床运动成为奥运会项目不久,影响力也不够大,国外出 现的关于蹦床方面的文献数量也不够多,涉及的方面也不广。经过统计发现,国 外对蹦床运动的研究,主要包括运动损伤方面、动作技术的研究两方面。其中, 关于蹦床运动的损伤以及伤病的质量方面的文章出现了 8 篇,分别是关于蹦床运 动对人体肩关节、脊柱以及膝盖等部位的影响以及这几个部位容易出现的伤病, 以及对此类伤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6 篇文章对蹦床运动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对空 翻的技术要领和位移的控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他几篇分别关于蹦床运动对人体 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以及对蹦床的新规则进行了探讨。 1.2.3 其他运动项目训练负荷的研究情况 蹦床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学习同项群或者不同项群其他项目的训 练负荷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更好地研究蹦床的训练负荷提供参考。其他项 目关于训练负荷的研究方面,深入分析技能主导类项目训练负荷的文章较少,而 体能类项目出现的相关文章较多。 艺术体操与蹦床同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从训练学角度看,同项群 内项目的相关研究对本研究更具参考意义。 我国艺术体操奥运选手周小菁、吴蓓 专项训练负荷特征及竞赛焦虑水平对比赛稳定性的影响一文指出,艺术体操运 动员每周的成套动作的成功率与训练量有关,训练量控制在在某个适宜区间里, 成套动作的成功率较高。并且依据个人特点不同,训练量的适宜区间也有不同。 关于体能类项目的训练负荷方面出现的文章较多。张杰通过对国家竞走队 2005 年 6 月-2006 年 10 月的训练进行了跟踪研究,对负荷数据进行了采集,通过 取得的训练负荷的数据,指出了训练安排的某些不足之处,认为运动员实际完成 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与计划负荷之间存在着差异。韩永峰 对国家链球队冬训的训 练负荷进行了研究,认为队员在三个训练周期中完成三类手段的量值具有显著的 差异性,体现了不同竞技能力结构特点,及不同的身体训练状态。 韩永峰.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链球运动员冬训训练情况的记录与分析 d .北京体育大学.2005.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8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国自 1997 年正式开展蹦床项目以来,在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 管理人员等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 2008 年奥运会争夺金牌的潜 优势项目,并且成功的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取了男、女两块奥运会金牌,男队的董 栋在随后 9 月份俄罗斯举办的最后一届世界杯总决赛上得到了一枚宝贵的个人金 牌。 冬训作为年度训练周期中时间最长的一个准备时期,为运动员熟悉新的成套 动作、改进技术动作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运动 员的运动成绩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 2007 年-2008 年度的冬训,就是为 2008 年的 奥运会作准备的。 本研究对中国蹦床队男队冬训期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冬训中科 学大运动量训练的规律及其特点,并且对训练负荷的概念以及其评价指标重新进 行了定义,力求客观、准确、科学的反映蹦床运动负荷的特点。希望能够丰富蹦 床运动训练理论,为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国家队男队四名运动员。四名运动员运动水平均为国际级健 将,均为蹦床项目的世界冠军。 表 1 国家男子蹦床队四名运动员综合情况一览表 运动员 教练 年龄 训练年限 代表省市 主要成绩 陆春龙 胡星刚 20 10 江苏 常州 2007 世界锦标赛团体冠 军 2008 年奥运会第一名 董栋 蔡光亮 20 7 山西 太原 2007 年世界锦标赛个人 第二名,团体第一名。 2008 年奥运会第三名, 世 界杯总决赛个人第一名 叶帅 陈琪林 22 10 福建 厦门 2007 年世界锦标赛个人 第一名,团体第一名。 涂潇 蔡光亮 20 9 山西 太原 2007 世界锦标赛团体冠 军。 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本研究将四人进行随机排序,并分别用运动员一、运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9 动员二、运动员三和运动员四来代替其姓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完成本研究,通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两个检索工具对 2002年到2009年共8年间发表的关于蹦床方面的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79 篇。通过 sciencedirect 外文文献检索工具,输入 trampoline 进行搜索,检索到 蹦床相关英语文献 18 篇。查阅了李东健博士、冯本余博士两篇关于蹦床运动的博 士论文,以及运动负荷相关硕士论文 5 篇。通过对以上文章的阅读,了解了国内 外蹦床项目以及训练负荷方面的研究趋势及最新动态。 2.2.2 跟踪调查法 通过对国家蹦床队 2007-2008 年度冬训期 18 周训练的跟踪调查,记录了运动 员实际完成训练负荷的数据。国家队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 练以及心理训练情况,运动员的营养以及身体机能监测、训练后的恢复手段方法 等等,都有深入的了解。 2.2.3 数理统计法 对四名运动员每天的训练内容进行统计,内容包括运动员每天的训练量,成 套动作或者分段练习的组数或者单个动作的组数,然后根据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 计算方法计算出训练量和强度的结果,然后进行分析。 2.2.4 比较分析法 将四名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数据统计的数据生成相关图表,通过对比与归纳法 对统计图表进行训练学分析。 2.2.5 专家访谈法 跟队科技服务期间,与国家蹦床队的蔡光亮、胡星刚、卓贤麟和陈琪林四名 教练员就蹦床训练负荷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访谈;对体育总局体操中心蹦技部赵嘉 伟部长以及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亚洲体联蹦床技术委员会主席刘兴 就蹦床训练负荷的技术指标进行了访谈;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竞体司李东健老师、 周未艾老师、黄俊红老师分别从训练学方面、运动员身体机能检查方面以及运动 心理方面进行了访谈;并对对国家蹦床队队医朱章标进行了关于运动员恢复手段、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10 运动员营养补充等方面问题的了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研究与确定 3.1.1 冬训期训练阶段的划分 由于气候的原因,很多项目在冬季没有比赛任务,因此,在进入冬季的几个 月份,运动员可以不受比赛的干扰,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这个时间段一直持续 到第二年 3 月份左右,一般以第二年春天的第一次比赛为结束的标志,这一时间 段,习惯上称之为冬季训练期,也叫冬训期。这一时期为教练员从各个方面分别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供了条件。对于技能类项目来讲,可以利用这个时期进 行改进技术动作,学习难度动作,创编新的比赛套路。对于技能主导类项目来讲, 就可以利用这个时期充分的储备体能。 由于国家队 2007-2008 年度冬训是为 2008 年 8 月份的奥运会作准备, 从 2007 年 12 月中旬一直持续到 2008 年的 4 月中旬,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更好的组织 训练,以及提高运动员不同竞技能力的需要,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将一个较长 的训练阶段分成几个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提高运动员的各种竞技能 力。 根据每周训练的内容和完成的训练任务可以发现,国家蹦床队为期 18 周的冬 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2 月 10 日12 月 17 是进入冬训期的第一个周,由于运动员刚刚结束休假, 身体机能等各方面都不能马上进入正常训练状态,所以从小量、简单的一周空翻 开始恢复,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第一周属于调整周。所以,整个冬训期 正常训练的有 18 个周。阶段划分如表 5: 表 5 冬训期的阶段划分 阶段 时间段 持续时间 第一阶段(恢复期) 2007.12.102007.12.17 1 周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期) 2007.12.182008.03.22 14 周 第三阶段(成套训练期) 2008.03.232008.04.12 3 周 山东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国家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冬训期训练负荷特征的研究 11 3.1.2 蹦床训练手段的分类与界定 蹦床训练手段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动作的变化,动作组合中的动作的数量的变 化,动作组合中动作的排列顺序变化这三种变化构成了蹦床训练手段的变化。 冯本余 认为蹦床的练习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单个动作,成套动作,半 套动作,架子套和超成套。 通过对国家蹦床队的运动训练过程跟踪调查发现, “单个动作” 、 “架子套”和 “成套动作”这三个说法是合理的,同时发现, “半套动作”的说法不够准确。对 国家队四名教练员的访谈结果也表明, “半套动作”的说法不能概括此类训练手段 的特征。一套动作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都包括十个动作,半套动作,应该是是五 个动作。在实践中,教练员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安排运动员做十个动作之间的几 个动作,比如前 3 个,或者前 8 个,或者中间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