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郭璞一生不仅创作了许多文学类作品,而且还为很多古籍作注,其中就包括 山海经。在郭璞之前已有人对山海经进行过注释,但是这些注释的人对 此书作的注释都是零星的,全面、系统地注释此书,仍当首推郭璞。世人读山 海经,如果不读郭璞的山海经注,就不能更为明了的了解山海经的内容。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郭璞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著作的辑录和对其诗的评 价,而对其注书却少有人注意并研究。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学者们研究水平的提 高和研究领域的拓展,开始对郭璞的著作进行全方位的审视,郭璞的注书也开始 受到关注。但是郭璞的山海经注多是和郭璞的其他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被研 究的,而单独对其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旨在对郭璞的山 海经注的价值进行一次单独、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部分介绍郭璞及其山海经注;第二部分是探讨郭璞山海经注的学术背景; 第三部分是研究郭璞山海经注的价值。 关键词:郭璞;山海经;价值 a b s t r a c t g u op un o to n l yc r e a t e dm a n y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 b u ta l s om a d en o t e st o l o t so f h i s t o r i c a lb o o k si nh i sl i f e i n c l u d i n g ”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o t h e r sh a dm a d en o t e s t ot h i sb o o kp r i o rt om r g u o ,b u th i sn o t e sf o rt h i sb o o ka r es p o r a d i c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s y s t e m a t i cw h i c ha r et h eb e s to n e s r e a d e r sc a nn o tb e t t e ru n d e r s t a n d ”b o o ko f s h a hh a ij i n g ”i ft h e yd on o tr e a dt h en o t e st ot h i sb o o kw i t t e nb ym r g u o t h e yc a l l a l s os e e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v a l u e si nh i sn o t e s t h ee i g h t i e so ft h et w e n t i e t h c e n t u r yp e o p l eo n l ys t u d i e dm r g u o sb o o k sa n dp o e t r yb u tf o rh i sn o t eb o o k sf e w p e o p l ep a i da t t e n t i o n a f t e rt h ee i g h t i e s ,w i t h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o ft h el e v e lo fs t u d y a n dr e s e a r c ht ot h ew o r k so fg u op u t h e yb e g a nt ol o o ka th i sw o r k si na na 1 1 r o u n d w a y g u 0p u sn o t eb o o kw a sa l s os t a r t e dt ob er e s e a r c h e d h o w e v e r , g u op u s ”n o t e 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a n dg u op um a n yo t h e rn o t e st ob o o k sa saw h o l ew a s s t u d i e d ,t h e r ew a sl i t t l er e s e a r c ht ot h i sb o o k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s e e k sas i n g l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t og u op u s ”n o t e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t h i s a r t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g u op ua n dh i s ”n o t e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t oe x p l o r et h ea c a d e m i c b a c k g r o u n do f ”n o t e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 :t h et h i r dp a r ti st os t u d yt h ev a l u eo f m o t e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 k e y w o r d s :g u op u ;”b o o ko fs h a nh a ij i n g ;v a l u e 湖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 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 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江甬莉 日期:呻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 务;学校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l 莉莉 指导教师签名: 彩 日期:m7 f 引言 郭璞山海经注及其价值 引言 据现有文献可知,山海经之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至 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1 西汉末刘歆对山海经 进行校编,并向皇帝呈上上( 山海经) 表,使其成为了皇家藏书,以钦定典 籍流行于世。此后,不少人对其进行过研究,有的甚至将其作为治理灾害的工具 书。如东汉时,治水专家王景,从治汴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 中就有山海经。2 另外,根据张步天的研究,汉晋许多著名学者的著作,都 对山海经进行过评价或参用。如王充的论衡,许慎的说文解字,赵晔 的吴越春秋,王逸的楚辞章句,杜预的春秋释例,陈寿的三国志 及张华的博物志等。3 汉书艺文志是第一部著录山海经的正史目 录,它将山海经编入数术略形法家之首。此后,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 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对其都有著录。 在郭璞之前已有人对山海经进行过注释。清郝懿行在( 山海经笺疏) 叙中说:“郭注南山经两引璨日,其注南荒经昆吾之师又引音 义云云,是必郭以前音训注解人。4 “璨 为何人,现在已经无法得知。另 外,据张步天研究,郭璞在注文之后引出他人释语也有多处。如南次二经“尧 光之山 条“见则县有大繇 ,郭璞注:“谓作役也,或日其县乱。 西山经首 经结语有“婴以百硅百璧”句,郭璞注:“婴谓陈之以环祭也。又云:“或日婴 即古罂字,谓盂也。徐州云:穆天子传日:黄金之婴之属也。郭注中 还有多处“或日”,“一日 ,“或作 的表述,流露出他人释语的痕迹。另 外,还有郭璞对他人释语的质疑,如大荒南经“张弘之国,郭注“或日即奇 肱人,疑非”。6 但是这些注释的人对此书作的注释都是零星的,“全面、系统地 注释此书,仍当首推郭璞 6 。 1 汉-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中华书局出版,1 9 7 6 年版,第3 1 7 9 页。 2 南朝范哗后汉书王景传,中华书局出版,1 9 7 6 年版,第2 4 6 4 _ 2 4 6 6 页。 3 张步天山海经概论,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 0 0 3 年l o 月第l 版,第2 0 8 2 1 9 页。 4 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山海经笺疏叙,巴蜀书社出版,1 9 8 5 年6 月第l 版,第1 2 页。 5 张步天山海经概论,天马图书有限公司! j 版,2 0 0 3 年l o 月第l 版,第2 2 5 页。 6 袁柯中国神话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8 年l o 月第l 版,第3 6 5 页。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郭璞一生不仅创作了许多诗歌,而且还为很多古籍作注,其中就包括山海 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对郭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他的著作的辑录和对 其诗的评价方面,而对他的注释成果研究不多。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学者研究领 域的拓展,开始对郭璞的著作进行全面的研究。郭璞为古籍所作的注释也开始受 到研究者的关注。如朱渊清的郭璞注书论衡论,华学诚的从郭璞注看晋代 方言词汇,吴庆峰的郭璞的词语注音法、唐丽珍的再论郭璞训释中的“声 转、语转、语声转”等。但是上述几篇文章,山海经注多是和郭璞的其它古 籍注本作为一个整体来被研究的,而专门针对山海经注进行研究的文章却不 多。而且,在以上几篇文章中,作者考察的重点都是尔雅注和方言注, 而山海经注并没有成为关注的重点。另外,即使有学者对其进行单独研究, 也多是从某一方面或从某一角度延展开的,如沈光海的读( 山海经) 郭注概 括的郭注的特点过于笼统。袁珂的中国神话史中也谈到了郭璞的山海经注, 由于袁柯认为山海经的性质是神话,所以他对郭璞的注释也是从神话角度来 研究的。连镇标的郭璞研究在论述郭璞的山海经注时也继承了袁柯的观 点。此外,还有张步天在他的( 山海经) 概论中也谈到了郭璞对山海经 的研究。( 山海经) 郭璞注释语研究这一篇文章全方面地对郭璞注释山海经 的语言进行了研究。除此之外,我基本上没有看到别的研究郭注的文章了。因此, 对郭璞的山海经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 一) 郭璞学术生平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 今山西闻喜县) 人。生于公元2 7 6 年,即晋武 帝司马炎咸宁二年;卒于公元3 2 4 年,即晋明帝司马绍太宁二年,享年4 9 岁。 晋书有传。其父郭援,初为尚书都令史,敢于直言谏上,以公方著称。后终 官建平太守。青少年时他跟从一个叫“郭公 的人学习卜筮,郭公将毕生所学传 授给他,于是他对五行、天文、卜筮,都很精通,成为了名出色的方士。史称,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 阳算历。 1 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他也总是以方士的身份出现,这种身份使他 的一生都蒙上了一层传奇色彩。 晋末惠帝、怀帝之际,郭璞的家乡受到匈奴入侵的威胁,他于是在江南交游 数十家,避地东南。郭璞渡江后,到达宣城( 在今安徽省) ,宣城太守殷佑引为 自己的参军。后殷佑改任石头( 今江苏南京石头城) 督护,郭璞随之而往。不久, 郭璞又改任王导的参军,并颇得王导的赏识,遇到一些重大的事件,都令郭璞为 其卜筮。这样,郭璞也有机会接触皇权贵族。晋元帝司马睿( 3 1 7 3 2 2 在位) 在西晋灭亡后,于建武元年( 3 1 7 年) 在建康( 今南京市) 又建立了东晋王朝。 其时郭璞撰写江赋、南郊赋,以为东晋新王朝唱赞歌,“其辞甚伟,为世所 称 ,“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 2 。但东晋王朝并无一点革新气象,以酷刑 重法镇压人民,加上太兴初年江南灾荒频仍,而朝廷却赋敛不已,郭璞多次上疏 晋元帝,请求省刑减赋,实行大赦,驱逐奸人,以正视听。由于他“数言便宜, 多所匡宜”3 ,不久,又迁尚书郎。由于郭璞才华横溢,受到当时还是太子的司 马绍的器重,与国朝重臣温峤、庾亮并为太子的座上宾。但是即使如此,由于郭 璞只是区区一方士,且出身并非豪门望族,在当时门阀制度严格的晋朝,不可能 身居要位,真正受到皇室的倚重。到了太嘉元年( 3 2 2 年) ,士族显贵王敦为附 庸风雅,延聘了郭璞为之卜筮吉凶成败。郭璞颇感元帝、明帝知遇之恩,又知王 敦谋反不得人心,于是卜筮的结果是王敦必败。王敦本来就怀疑郭璞借卜筮鼓动 1 唐房玄龄晋书郭璞传,吉林人民h 版社,1 9 9 5 年1 2 月第l 版,第1 1 3 3 页。 2 唐房玄龄晋书郭璞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 9 9 5 年1 2 月第l 版,第1 1 3 5 页。 3 同上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温峤、庾亮举兵讨伐自己,又听见这样不祥的卜筮结果,大怒之下杀掉了郭璞, 当时郭璞才4 9 岁。后东晋平定了王敦之乱,追封郭璞为弘农太守。晋书这样 评价郭璞:“景纯笃志绨缃,洽闻强记,在异书而毕综,瞻往滞而咸释;情源秀 逸,思业高奇;袭文雅于西朝,振辞锋于南夏,为中兴才学之宗矣。夫语怪征神, 伎成则贱,前修贻训,鄙乎兹道。景纯之探策定数,考往知来,迈京管于前图, 轶梓灶于遐篆。而官微于世,礼薄于时,区区然寄客傲以申怀,斯亦伎成之 累也。若乃大块流形,玄天赋命,吉凶修短,定乎自然。虽稽象或通,而厌胜难 恃,察之有在,必也无差,自可居常待终,颓心委运,何至衔刀被发,遑遑于幽 秽之间哉! 晚抗忠言,无救王敦之逆:初惭智免,竟毙山宗之谋。仲尼所谓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悲夫! 川 郭璞一生著作甚丰,除文学类的诗赋诔颂数万言外,还为许多古籍作注。据 晋书郭璞传;“( 璞) 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苍、 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赋、上林赋等数十万言, 皆传于世。2 连镇标在郭璞研究中将郭璞的注书按其性质分为了四类:一 是词典、字典类,即尔雅注、方言注、三苍注:二是带有神话色彩的著 作,即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三是辞赋类,即辞赋注、子虚、上林 赋注;四是儒家经典类,即夏小正注、毛诗拾遗。其中夏小正注,晋 书郭璞传中没有提及,而葛洪在神仙传郭璞传中记载:“( 璞) 注山 海经、夏小正、尔雅、方言。 而毛诗拾遗在晋书本传中也没有 提及,是今人段熙仲先生从郭璞尔雅注中发现了其毛诗拾遗的影子。另 外,连镇标认为郭璞可能也注释了水经,因为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水 经三卷,郭璞注 。3 流传至今的郭璞注书只有尔雅注、山海经注、方 言注和穆天子传注。 ( 二) 郭璞山海经注的内容 1 释名物 山海经问世以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到了魏晋时期,这时语言文 1 唐房幺龄晋书郭璞传,中华书局出版,1 9 7 6 年版,第1 8 9 9 页。 2 同上,第1 8 9 7 页。 3 连镇标郭璞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 0 0 2 年7 月第l 版,第6 8 9 4 页。 4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对于郭璞同时代的晋人来说,已有了一定的距离和 难度。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有很大发展,与其相应,汉语词汇也有 很大变化。因此,“作注疏,首先就要把正文中一个个的词义解释清楚 1 ,既用 今语释古语。郭璞的山海经注做的就是这样一种工作。 西山经2 :“神陆吾司之。 郭注:“即肩吾也。庄周日:肩吾得之,以 处大山也。西山经:“其神白帝少吴居之。郭注:“少吴,金天氏,帝挚之 号也。 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郭注:“炎帝,神农也。 海外 南经:“罐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郭注:“罐兜,尧臣, 有罪,自投南海而死。帝怜之,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画亦似仙人也。这些是 对人名的注释。 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日句馀之山。郭注:“今在会稽馀姚县南、句章 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见张氏地理志。 西山经:“又西三百二十里 日蟠冢之山。郭注:“今在武都氐道县南。 中山经:“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日 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大江。郭注:“印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 出也。 这些是对地名的注释。 南山经:“其状如谷而黑理。 郭注:“谷,楮也,皮作纸。璨日:谷亦 名够,名谷者,以其实如谷也。西山经:“其上多杠檀。 郭注:“杠似棣而 细叶,一名土檀,音纽。檀,木中车材。西山经:“有木焉,其状如棠。郭 注:“棠,梨。中山经:“其实如赤菽。郭注:“菽,豆。”这些都是对植物名 的注释。 南山经:“其下多犀兕多象。 郭注:“犀似水牛,猪头痹脚,脚似象, 有三蹄,大腹,黑色,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在鼻上者小而不 堕,食角也。好瞰棘,口中常洒血沫。兕亦似水牛,青色,一角,重三千斤。象, 兽之最大者。长鼻,大者牙长一长。性妒,不畜淫子。 西山经:“状如鸟韭, 而生于石上,亦缘木而生。郭注:“鸟韭在屋者,日昔邪;在墙者,日垣衣。 中山经:“是多仆累、蒲卢。 郭注:“仆累,蜗牛也。尔雅日:蒲卢者, 螟蛉也。海外西经:“夏后启于此舞九代。 郭注:“九代,马名。”这些是对 动物名的注释。 1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8 7 年7 月第1 版,第2 8 页。 2 按:全书所引用山海经均为岳麓书社出版,2 0 0 6 年1 1 月第2 版,晋郭璞注,张耘点校本。 5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山经:“多水玉。 郭注:“水玉,今水精也。相如上林赋日:水 玉磊石可。赤松子所服,见列仙传。”南山经:“其阳多赤金。郭注:“铜也。 南山经:“其阴多白金。”郭注:“银也,见尔雅。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这些都是对矿物名的注释。 除此之外,郭注中还有对动词的解释,如南山经:“其名日鹿蜀,佩之宜 子孙。 郭注:“佩谓带其皮尾。 南山经:“其祠皆一白狗祈。郭注:“祈,请 祷也。 西山经:“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 郭注:“投,掷也。北山经: “见人则跃。郭注:“跃,跳。 中山经:“服之不字。郭注:“字,生也,易 日:女子贞不字。 中山经:“皆肆瘗。 郭注:h 肆,陈之也。陈牲玉而后埋 藏之。 海外北经:“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郭注:“抵,触。厥,掘也。 海内西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郭注:“梏犹系缚也。 大荒南经:“不稼 不穑食也。 郭注:“种之为稼,收之为穑。 也有对形容词的解释,如西山经: “其源沸沸汤汤。 郭注:“玉膏涌出之貌也。 西山经:“见则天下大穰。 郭 注:“丰穰,收熟也。韩子日:穰岁之秋。”西山经:“其清洛洛。 郭注: “水留下之貌也。”西山经:“而多硌石。”郭注:“硌,磊硌,大石貌也。 东 山经:“见则其国多狡客。 郭注:“狡,狡猾也。 从上可以看出,郭璞注释的词多是人名、地名、动物名、植物名、矿物名 等,这与注释山海经的背景博物学的盛行是一致的。 、2 注字音 据笔者统计,郭璞为山海经注音的字数为5 1 4 个( 若为同一个字多次 注音只算一字) 。而注音的方法只有两种直音法和反切法。其中4 7 7 个字用 的是直音法,3 6 个字用的是反切法,另外有一字既用直音法为其注过音,又用 反切法为其注过音。 直音法就是直接用一个字的同音字来给它注音。如南山经:“其状如禺 而白耳。”郭注:“禺字音遇。南山经:“多棱木。 郭注:“音剡。 南山经: “又东三百七十里日桠阳之山。”郭注:“音纽。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日直爰 之山。 郭注:“宣音蝉。 南山经:“、访水出焉。”郭注:“音芳。 南山经: “而南流注于清。”郭注:“音育。 南山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日瞿父之山。” 郭注:“音劬。”西山经:“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肘。 郭注:“音符。”西山经: 6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有草焉,名日熏。”郭注:“音训。 西山经:“其草多竹,泾水出焉。 郭注: “音经。 西山经:“西北三百里日长沙之山,、砒水出焉。 郭注:“音紫。 西 山经:“神英招司之。”郭注:“招音韶。 西山经:“其毫如披蓑。 郭注:“音 梭。”西山经:“又北二百二十里日盂山。 郭注:“音于。 西山经:“又西二 百六十里日邦山。郭注:“音圭。 北山经:“其上多华草,涟水出焉。”郭注: “音逢。 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日狲。 郭注:“音么。东 山经:“北临干昧。 郭注:“音妹。东山经:“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日朱猛。 郭注:“音儒。”东山经:“其名日芑。p 郭注:“音起。 中山经:“又东十五 里日漫山。”郭注:“音倭。 海外西经:“此诸夭之野。 郭注:“夭音妖。 大 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鞠陵于天。 郭注:“音菊。 大荒南经:“有蜮 民之国。郭注:“音惑。 海内经:“少啤生般。 郭注:“音班。 如果要给一个词语中的两个字都注音,郭璞也用直音法。如南山经:“其 名日獐弛。”郭注:“博、施二音。 南山经:“其名日猾里。”郭注:“滑、怀二 音。 西山经:“其源浑浑泡泡。 郭注:“衮、咆二音。 西山经:“多藏琅开、 黄金、玉。 郭注:“郎、干二音。 北山经:“又:l g - - 百里日蔓联之山。 郭注: “万、连二音。 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名日寞 窳。”郭注:“轧、愈二音。 北山经:“南注于库沱。 郭注:“呼、佗二音。 东山经:“名日犰狳。郭注:“仇、余二音。 东山经:“东望樽木。郭注: “扶、桑二音。 东山经:“豚名日狷狙。郭注:“葛、苴二音。 郭璞在给一个字注音时,有时还会用一个词语给其注音,而此字就读这个 词中一个字的音。这就是吴庆峰在郭璞的词语注音法中所提到的“词语注音 法。“词语注音法 其实是对直音法的改良,究其实质还是直音法,所以笔者 没有把它作为另外一种注音方法。如南山经:“滂水出焉。”郭注:“音滂沱 之滂。 南山经:“其下多丹鹱。郭注:“音尺蠖之蠖。 南山经:“又东 三百七十里日仑者之山。 郭注:“音论说之论,一音伦。”西山经:“名日 栎。郭注:“音沙砾之砾。 西山经:“又西二百九十里日渤山。”郭注: “渤,音黝黑之黝。西山经:“流水出焉。 郭注:“音冤枉之冤。 北山经:“其音如梧。”郭注:“音吾子之吾。 东山经:“其名日蜚。 1 吴庆峰郭璞的词语注音法,汉字文化,2 0 0 2 年第4 期。 7 湖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郭注:“音如翡翠之翡。中山经:“而西流注于滴水。”郭注:“音如谲诈 之谲。”中山经:“服之者不霆。 郭注:“音廷搏之廷。”中山经:“其木 多杼檀。”郭注:“杼,音椽柱之柱。”中山经:“其状如默鼠。 郭注:“音 狗吠之吠。 大荒东经:“有埙民之国。 郭注:“音如喧哗之喧。 大 荒南经:“有恝恝之山。 郭注:“音如券契之契。 大荒南经:“有鼬姓 之国。郭注:“音如橘柚之柚。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郭璞用来作注的词 语都是当时的口头语、熟词语,有的词语甚至在今天仍然被使用,这样更有利于 人们掌握被注字的读音。在用词语注音时,郭璞有时也用本字释本字。如西山 经:“又西百二十里日浮山,多盼木。 郭注:“音美目盼兮之盼。北山经: “又北三百里日神困之山。郭注:“音如仓困之困。 海外北经:“甘祖。” 郭注:“音如祖梨之祖。大荒南经:“又有隗山。 郭注:“音如隗嚣 之隗。 大荒南经:“去痉果。 郭注:“音如风痉之痉。 反切法就是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上字与被注字的声母相同, 下字与被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如:西山经: “北流注于渤水。 郭注:“鸟交反,又音黝,水色黑也。西山经:“其神状如 人而狗。”郭注:“之药反。 北山经:“北次三经之首日太行之山。 郭注:“行 音户刚反。 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郭注:“娃,恶佳反。北山 经:“潆水出于其阳。 郭注:“音悉各反。”中山经:“湍水出焉。 郭注:“鹿 博反。中山经:“又东南二百里日帝困之山。 郭注:“去伦反。海外西经: “为人两手聂其耳。 郭注:“音诺颊反。 海外北经:“有叔歇国。郭注:“音 作感反。”海内西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 郭注:“古沃切。 一般认为反切 法始于东汉末年,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开始运用时期,所以反切法虽然也被郭璞 所运用,但是显然没有直音法运用得频繁。 3 叙故事 郭璞在注释时,还广叙故事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有的甚 至要比原文多好几倍。这些故事既有神话,也有郭璞自己的见闻。 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日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 里。 郭注:“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险僻不通。诗含 神雾云。 西山经:“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 郭注:“后稷生而灵知,及其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终,化形遁此泽而为之神,亦犹传说骑箕尾也。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 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历及五残。 郭注:“穆天子传日:吉 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缕,金玉百斤,西 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日:“白云在 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天子会之日:“予 缘东土,和理诸夏,万民均平,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 天子吟日:“徂彼西土,爰居其所,虎豹为群,乌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予。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 升于奄山,乃纪迹于奄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日西王母之山。奄山,即崦嵫山 也。案竹书:穆王五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舜时,西王母遣使 献玉环。见礼三朝。海外西经:“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郭注:“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食木实,衣木皮。 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形中出,其父即死,是为丈夫民。海内北经:“有人日 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 郭注:“昔盘瓠杀戎王,高辛以美女妻之,不可 以训,乃浮之会稽东海中,得三百里地封之,生男为狗,女为美人,是为狗封之 国也。 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日不周。郭注: “淮南子日: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维绝,地柱折。 故今此山缺坏不周匝也。 以上郭璞在注释中,都是利用他所能见的传世文献材 料来补充山海经的。 除了利用文献材料来对山海经进行注释外,郭璞还大量利用自己亲身所 见所闻的材料来对山海经进行注释。如西山经:“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 无病。 郭注:“今人亦以朱涂牛角,云以辟恶。”西山经:“其上多银,其下多 青碧、雄黄。 郭注:“晋太兴三年,高平郡界有山崩,其中出数千斤雄黄。西 山经:“君子服之,以御不祥。郭注:“今徼外出金刚石,石属而似金,有光彩, 可以刻玉。外国人带之,云辟恶气,亦此类也。 中山经:“中次六经缟羝 山之首,日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 郭注:“在济北谷城县西, 黄石公石在此山下,张良取以合葬尔。 中山经:“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洛, 其中多鸣石。郭注:“晋永康元年,襄阳郡上鸣石,似玉色青,撞之声闻七、八 里。今零陵泉陵县永正乡有鸣石二所,其一状如鼓,俗因名为石鼓。即此类也。 9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山经:“其兽多犀、象,多夔牛。 郭注:“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 为夔牛。晋太兴元年,此牛出上庸郡,人弩射杀得三十八担肉,即尔雅所谓 魏。 海外南经:“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 郭注:“旧说云, 其人手下垂至地。魏黄初中,玄菟太守王颀讨高句丽王宫,穷追之。过沃沮国, 其东界临大海,近日之所出。问其耆老:海东复有人否? 云:尝在海中得一 布褐,身如中人,衣两袖长三尺。即此长臂人衣也。海外西经:“女子国在 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 郭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姬矣。若生男 子,三岁辄死。大荒东经:“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郭注: 晋永嘉二年, 有鹜鸟集于始安县南廿里之鹜陂中,民周虎张得之。木矢贯之铁镞,其长六尺有 半,以箭计之,其射者人身应长一丈五六尺也。又平州别驾高会语云:倭国人 尝行,遭风吹度大海外,见一国人皆长丈余,形状似胡,盖是长翟别种。箭殆 将从此国来也。0 1 传日:焦侥人长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丈,数之极 也。按河图玉版日:从昆仑以北九万里,得龙伯国人,长三十丈,生万八 千岁而死。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人国, 长三十丈五尺。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谷梁传日:长翟 身横九亩,载其头,眉见于轼。即长数丈人也。秦时大人见临洮,身长五丈, 脚迹六尺。准斯以言,则此大人之长短,未可得限度也。 大荒西经:“有女子 之国。 郭注:“王颀至沃沮国,尽东界,问其耆老,云:国人常乘船捕鱼遭风, 见吹数十日,东一国在大海中,纯女无男。即此国也。 大荒西经:“其外有 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郭注:“今去扶南东万里,有耆薄国。东复五千里许,有 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然。火中有白鼠,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 布,今之火 斡布是也。即此山之类。 大荒北经:“有肃慎氏之国。”郭注:“今 肃慎国去辽东三千余里,穴居无衣,衣猪皮,冬以膏涂体,厚数分,用却风寒。 其人皆工射,弓长四尺,劲强。箭以桔为之,长尺五寸,青石为镝,此春秋时隼 集陈侯之庭所得矢也。晋太兴三年,平州刺史崔毖遣别驾高会使来献肃慎氏之弓 矢,箭镞有似铜骨作者。问云,转与海内国,通得用此。今名之为挹娄国,出好 貂、赤玉。岂从海外转而至此乎? 后汉书所谓挹娄者是也。 4 校文字 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文字也进行了大量的校对。如:南山经:“有 l o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日祝馀。 郭注:“或作桂荼。南山经:“又 东三百里日堂。 郭注:“一作常。 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 其名日类。 郭注:“类或作沛,髦或作鬟。”南山经:“名日灌灌。 郭注:“或作漤漫。南山经:“食之不疥。 郭注:“一作疾。 南山经: “见则其县多放士。 郭注:“或作效也。 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日仆勾之 山。”郭注:“一作夕。”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日洵山。郭注:“一作旬。 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日发爽之山。 郭注:“或作丧。 南山经:“其南 有谷,日育遗。 郭注:“或作隧。 西山经:“其阳多婴垣之玉。 郭注:引垣 或作短,或作根,或作埋,传写谬错,未得其详。”西山经:“服之 不畏雷。郭注:“或作灾。”西山经:“鸟多尸鸠。 郭注:“鸠或作丘。 西山经:“凄水出焉。”郭注:“或作滠。西山经:“揄山神也,祠之用 烛。郭注:“或作炀。 西山经:“其下多蕙棠。郭注:蕙或作羔。 西山经:“西望帝之搏兽之丘。郭注:“搏或作薄。 西山经:“有兽 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日举父。 郭注:“或作夸父。西山 经:“瑾瑜之玉为良。郭注:“或作食。 西山经:“坚粟精密。 郭注:“粟或 作栗。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日钦原。”郭注:“钦 或作爰,或作至也。 西山经:“洋水出焉。 郭注:“或作清。 西 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 郭注:“或作羊。”西山经: “其鸟多白雉、白翟。 郭注:“或作白翠。 西山经:“又西五十五里日泾 谷之山。 郭注:“或无之山二字。西山经:“其中多鳋鱼,其状如鳢鱼, 动则其邑有大兵。 郭注:“或脱,无从动则以下语者。 北山经:“是山也, 无草木,多青雄黄。 郭注:“一作多青碧。 北山经:“其音如叱,食之不 骄。”郭注:“或作骚,骚臭也。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夸父。郭注: “或作举父。”中山经:“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郭注:“或作桔叶。 中山经:“其中有谷日枭谷。”郭注:“或无谷字。 中山经:“又东十五 里日檀谷之山。 郭注:“或作檀谷之山。中山经:“中次七经苦山之首 日休与之山。 郭注:“与或作舆,下同。 中山经:“又东二百里日姑孀 之山。”郭注:“或无之山字。 中山经:“器难之水出焉。 郭注:“或作嚣。” 海外南经:“交胫国在其东,其为人交胫。 郭注:“或作颈,其为人交颈 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而行也。”海外西经:“奇肱之国在其北。郭注:“肱或作弘。 海外北 经:“北方禺强,入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郭注:“一本云:北方禺 强,黑身手足,乘两龙。海内北经:“目若黄金,名日吉量。郭注:“一作 良。”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日女娲之肠。”郭注:“或作女娲之腹。 大荒北经:“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郭注:“采一作来。 海内经: “有山名三天子之都。”郭注:“一本三天子之鄣山。 郭璞的文字校勘大多是客观地记录文字异同,不作是非判断。即使偶而对文 字进行是非评判,也只是在注释中说明,对原文不作改动。如:西山经:“有 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日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 讹火。”郭注:讹亦妖讹字。 西山经:“其名自号也。郭注:“或作 设,设亦呼耳。疑此脱误。 北山经:“食之不饥,可以已寓。郭注: “未详,或日寓犹误也。”北山经:“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郭注: “娃,恶佳反,语误或作阶。 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 郭注:“俊宜 为喾,喾第二妃生后稷也。 ( 三) 郭璞山海经注的方法 1 征引法 征引法即引用别的书籍来说明所注释的内容。征引法是郭璞最常用的注释 方法,不仅在山海经中,在他的其它注释作品中,也经常运用这种方法。郭 璞在注释山海经中,对经、史、子、集四部书皆有所引用。笔者统计了一下, 经部书籍在山海经注中被引用的有2 l 部,现举例如下:南山经:“其状如 韭而青华。郭注:“尔雅云:霍山亦多之。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 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日狴狴,食之善走。 郭注:“狴狴,禺兽,状如猿, 伏行交足,亦此类也。见京房易。 南山经:“北望具区。”郭注:“具区, 今吴县西南太湖也,尚书谓之震泽。”西山经:“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郭注:“上有明星玉女,持玉浆,得上服之,即成仙。道险僻不通。诗含神雾 云。西山经:“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辁,用一羊祠之。”郭注:“左传日: 辁牲肥艚者也。”西山经:“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郭注:“周 礼:莞席纷纯。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郭注: 1 2 第一章郭璞及其山海经注 “河图玉版日:少室山,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西山经:“坚粟 精密。郭注:“礼记日:填密似粟。西山经:“其子日鼓。郭注:“此 亦神名,名之为钟山之子耳。其类皆见归藏启筮。 西山经:“有兽焉, 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 郭注:“京氏易义日:音 如石相击。西山经:“下多榛桔。 郭注:“诗云:榛桔济济。m 西山经: “又西二百二十里日鸟鼠同穴之山。 郭注:“孔氏尚书传日:共为雌雄。m 中山经:“此二山者,洛间也。 郭注:“洛水今出上洛县冢岭山。河图日: 玄扈洛、衲。谓此间也。 北山经:“食之已嗌痛。 郭注:“谷梁传日:嗌 不容粒。北山经:“其兽多阊麋。郭注:“周礼日:北唐以闾。亦见乡 射礼。 北山经:“其余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 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郭注:“言作神主而祭,以金银 饰之也。公羊传日:虞主用桑。主或作玉。 海外北经:“跛踵国在 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郭注:“其人行脚跟不着地也。孝经钩命诀 日:焦侥、跛踵,重译歇塞也。大荒南经:“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 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郭注:“昆吾,古王者号。音义日:昆吾,山名。 溪水内出善金。二文有异,莫知所辨测。 大荒西经:“白丹、青丹。郭注: “又有黑丹也。孝经援神契日:王者德至山陵而黑丹出。然则丹者别是彩 名,亦犹黑白黄皆云丹也。 : 史部书籍在山海经注中被引用了1 7 部,其例如下:南山经:“多水 玉。”郭注:“赤松子所服,见列仙传。南山经:“又东四百里日句馀之山。 郭注:“今在会稽馀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见张氏地理志。” 西山经:“其中多玉,其阴多檑木之有若。 郭注:“国语日:檑木不生花 也。m 西山经:“三青鸟居之。”郭注:“竹书日穆王西征,至于青鸟所解 也。”西山经:“神蓐收居之。 郭注:“亦金神也,人面、虎爪、白尾,执钺, 见外传云。”西山经:“服之使人不厌。”郭注:“周书日:服者不昧。 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日鸟鼠同穴之山。”郭注:“张氏地理记云:不 为牝牡也。西山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郭注:“禹大传日:洧 盘之水出崦嵫山。北山经:“又北五百里日碣石之山。郭注:“水经日: 碣石山,今在辽西临渝县南水中。或日:在右北平骊城县海边山。”中山经: 湖北大学硕j :学位论文 “又西二百里日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郭注:“越绝书日:赤堇之山破而 出锡,若邪之谷涸而出铜,欧冶子因以为纯铜之剑。汲郡冢中得铜剑一枝,长 三尺五寸,乃今所名为干将剑。汲郡亦皆非铁也,明古者通以锡杂铜为兵器也。” 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 郭注:“列女传日:二女死于江湘之间,俗谓 为湘君。”海外南经:“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 郭注:“异物志日: 穿匈之国去其衣则无自然者。盖似效此贯匈人也。 海外北经:“有素兽焉, 状如马,名日蛩蛩。郭注:“即蛩蛩巨虚也,一走百里,见穆天子传。 海 外东经:“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郭注:“汲郡竹书曰:栖抒子征 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 郭注: “今在新安歙县东,今谓之三王山,浙江出其边也。张氏土地记日:东阳 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曾游此,即三天子都也。m 海内 西经:“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 郭注:“皆谓其墟基广轮之高庳耳。自此 以上,二千五百余里,上有醴泉、华池,去嵩高五万里,盖天地之中也。见禹 本纪。 海内西经:“弱水、青水出西南隅。 郭注:“西域传:乌弋国去长 安万五千余里,西行可百余里,至条枝国,临西海。长老传闻,有弱水西王母云。 东夷传亦日:长城外数千里,亦有弱水,皆所未见也。m 海内西经:“开 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郭注:“皆神医也。世本日: 巫彭作医。”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肃慎氏之国。郭注: “后汉书所谓挹娄者是也。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 应龙攻之冀州之野。”郭注:“冀州,中土也。黄帝亦教虎豹熊罴,以与炎帝战于 阪泉之野而灭之,见史记。 子部书籍被山海经注引用了有1 0 部,其例如下:南山经:“其首日 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 郭注:“吕氏春秋日:招摇之桂。朋南 山经:“又东三百八十里日狻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郭注:“凡言怪 者,皆谓貌状倔奇不常也。尸子日:徐偃王好怪,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 而得怪兽者,多列于庭。南山经:“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郭注:“庄子 亦日:类自为雌雄而化。西山经:“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 日肥遗,食之已疠。 郭注:“韩子日:疠人怜主。西山经:“其阳多赤 铜,其阴多涅石。 郭注:“本草经亦名日石涅也。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