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魏晋南北朝诙谐文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噻丕h期:丝煎:生:堑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瞧导师签名:三蚺日 期:皇堕生噬 l j i 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中文摘要 我国古代诙谐文学不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学样式或体裁,而是散布在各种文学 样式中具有特殊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 学门类。在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诙谐作品,但诙 谐文学常常因其无关宏旨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特点、游戏娱乐的效果,与严肃庄 重的正统文学相去甚远,因而不受重视,得不到应有的评价。 古代诙谐文学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经过先秦两汉创作的铺 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创作达到了一定规模,甚至可以说形成了比较 繁荣的局面。本文旨在对这一时期的诙谐文学创作进行系统地梳理,在分析重要 作家作品的基础上,概括不同阶段诙谐创作的流变情况,并力图总结它在思想内 容和艺术表现方面的特征及特征形成的原因。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作为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以古代诙谐文学创作 的实践和理论为依据,提出了诙谐文学的概念,并以概述的形式介绍了先秦两汉 时期的创作情况,指出它在题材选择和技巧运用方面为后世创作奠定了基础。二、 三章作为论文的第二部分,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诙谐文学分为汉末至魏晋和南北 朝两个阶段加以分析。通过分节论述重要的作家作品,总结诙谐文学在这一时期 的阶段性特点,并从政治背景、文化思潮、社会风气和士人心理等方面分析形成 这些特点的原因。在汉末嘲戏风气的影响下,诙谐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个高潮,作 家作品数量增多,一些诙谐作品熔铸了作家强烈的思想感情,成为抒情言志的载 体,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和讽刺现实的作用。少数作品以娱乐游戏为创作目的, 注重形式技巧,艺术性较强。到了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的创作更加繁盛。作品 数量激增,并且向各体文学渗透,诗歌、散文、辞赋、小说中都不乏优秀的诙谐 作品,它们的讽喻功能有所减弱,但娱乐游戏的性质得到凸显,创作的非功利性 增强。受本阶段文学发展趋势的影响,更加重视作品的艺术特质,采用多样化的 艺术手法和精美的语言,出现了许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论文的第三部分 包括四、五章,在前两章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创 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多讽 喻、主缘情和非功利、重娱乐两个突出特征。在艺术方面则表现出诙谐体裁的多 【i j 东大学硕+ 学位论文 样化和注重文学艺术特质的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的作家作品中有不同程度的体 现。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诙谐文学; 思想特征;艺术特征 2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i sn o t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r e f e r st oa p a r t i c u l a rs t y l eo rg e n r e ,b u ts c a t t e r e di nv a r i o u sl i t e r a r yf o r m si nt h e c r e a t i o no fs p e c i a lm o t i v a t i o n ,p e r f o r m a n c ep r a c t i c e sa n da r t i s t i ce f f e c t o f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i sau n i q u ec a t e g o r yo fl i t e r a t u r e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r ea r em a n yv a l u a b l ew o r k s ,b u to f t e n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i r r e l e v a n tb e c a u s et h et h e m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l l f ea n dt h e r e f o r e n o ta t t e n t i o na n da r en o tp r o p e r l ye v a l u a t e d 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h a sg o n et h r o u g hah u m o r o u sc r e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p r o s p e r i t yp r o c e s s ,t h ec r e a t i o no ft h eo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t op a v et h e w a y ,t o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a t t a i n e d ac e r t a i ns i z e ,i tc a nb es a i d t h a tf o r m e dar e l a t i v e l yp r o s p e r i t y t h i sp a p e r e m p h a s i z et h ei m p o r t a n tw o r k so ft h ew r i t e r si no r d e rt os u m m a r i z i n gt h e 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o fh u m o r o u sc r e a t i v ef l o w ,a n dt r yt os u m m a r i z ei t i n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sa n d 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t h ec a u s e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c h a p t e rla st h ef i r s tp a r to f p a p e r s ,f i r s to fa l l ,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t o t h ea n c i e n tp r a c t i c e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t h ec o n c e p to fa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o u t l i n e di nt h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t h eo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o fc r e a t i v i t y ,i tp o i n t e d o u tt h a tt h e m ei nt h es e l e c t i o na n du s eo fs k i l l sr e s p e c tf o rt h ec r e a t i v e l a i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f o r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s e c o n d ,a st h ep a p e r so ft h r e e c h a p t e r so f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o fh u m o r o u s l i t e r a t u r et ot h el a t eh a nd y n a s t yd i v i d e di n t ot w os t a g e so ft h ew e ij i n a n d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a n a l y s i s t h r o u g has e c t i o no nt h e i m p o r t a n tw o r ko ft h ew r i t e r s u m m e du p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s h o r t - t e r m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i sp e r i o d a n df r o map o l i t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 ,c u l t u r a l a n di d e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s ,s u c ha ss o c i a l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s p e c t so fs c h o l a r s 3 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o ft h er e a s o n sf o r 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a t i r i c a lt a l k a n dt h el a t eh a nd y n a s t yi nt h ea t m o s p h e r e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u m o r o u s l i t e r a t u r et h e r ei sac l i m a xo fi n c r e a s ei nt h en u m b e ro fw r i t e r sa n dt h e i r w o r k s ,s o m eh u m o r o u sw o r k sm o l d e dw r i t e rs t r o n gf e e l i n g ,al y r i c a ls t a t e m e n t o ft h ec a r r i e r - w i t hac e r t a i nl e v e lo fp o l i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i r o n i c r e a l i t yr o l e t oas m a l ln u m b e ro fe n t r i e sf o rc r e a t i v ep u r p o s e so fa m u s e m e n t g a m e s ,p a y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f o r mo fs k i l l s ,a r t i s t i cs t r o n g t ot h en o r t h e r n 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 ,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m o r ep r o s p e r o u s s u r g ei nt h en u m b e ro fe n t r i e s a n dt ot h ei n f i l t r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p o e t r y , p r o s e ,p o e m s ,m a n yo u t s t a n d i n gn o v e l s a r et h eh u m o r o u sw o r k s ,w h i c hh a v e w e a k e n e dt h ep a r a b l ef u n c t i o n ,b u tb yt h en a t u r eo ft h eg a m e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h i g h l i g h t s ,t h ec r e a t i o no fn o n - u t i l i t a r i a ne n h a n c e d b yt h i ss t a g e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w o r k so fa r tf e a t u r e s av a r i e t yo fa r tp r a c t i c e sa n de x q u i s i t el a n g u a g e ,t h e r ea r em a n yw i t hh i g h a r t i s t i cv a l u eo ft h ew o r k s p a p e ri n c l u d et h et h i r dp a r to ff o u ro rf i v e c h a p t e r s ,t h ef i r s tt w oc h a p t e r sd i s c u s s e do nt h eb a s i so fs u m m i n gu pt h e e n t i r ep e r i o do ft h ew e i j i n ,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h u m o r o u s 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sa n da r t i s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t w oa s p e c t s o ft h en e wf e a t u r e s i n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t e n t ,d i s p l a y st h em u l t i p a r a b l e s , t h eh o s tr e a s o ns e n t i m e n ta n dt h en o n u t i l i t y ,t h eh e a v y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t w o p r o m i n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d i s p l a y st h eh u m o r o u s l i t e r a t u r es t y l ei nt h e a r t i s t i ca s p e c tt h ed i v e r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p a y sg r e a ta t t e n t i o nt h el i t e r a r y a r t ss p e c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h a v e v a r y i n gd e g r e e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w r i t e rw o r k k e yw o r d s :w e ij i n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j h u m o r o u sl i t e r a t u r e 4 t h o u g h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j a r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引言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诙谐文学为研究对象。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 所说的诙谐文学不是指某种单一的文学体裁或风格,而是散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 具有特殊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的文学作品。作品大多通过讽喻寓意 的方式实现政治和教育目的或采用戏谑设趣的手法满足游戏娱乐的心理。借助曲 折的表现手法和含蓄的表达方式,最终达到寓庄于谐、趣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诙谐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门类,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的过程,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两汉时期,一些民歌 民谣中就有诙谐戏谑甚至讽刺嘲笑的篇章。史书中也有对当时滑稽人物的记载。 到了西汉,诙谐这一民间文学的风格渐渐进入文人的创作领域,成为一些士人讽 喻抒怀的手段,但只是存在于少数作品中,并未形成风气。汉末到南北朝时期, 思想渐趋通脱,诙谐嘲戏成为社会风气,诙谐文学的作家作品数量增多。建安三 国时期,孔融以其独立的人格和机智的辩才闻名于世,他在上书中对曹操戏谑嘲 笑以渲泄忧愤情感。三国时期的统治阶级也不乏诙谐幽默的言语和故事流传,曹 植就精于此道。对邯郸淳所诵的“俳优小说”今已不得闻,但推测也应与滑稽诙 谐有关。魏晋时期,阮籍、嵇康、鲁褒、左思等人的诙谐诗文,不再单纯以娱乐 为目的,而是寄寓着作者的不平之情,充分体现了诙谐文学注重讽喻和抒发真实 情感的思想特征。到了南朝时期,嘲戏的风气更盛,诙谐作品的娱乐性增强,讽 喻抒情的作品减少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作品的艺术性大大增强,艺术技巧逐 步丰富、提高,表现手法多样,语言更加精美。魏晋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遍布 各种文体,除了散文、诗歌、辞赋,还出现了以笑林为代表的笑话集,一些 笔记体小说中也多有诙谐幽默的故事,编辑创作以娱乐游戏为目的,但有些作品 在今天看来,还有讽喻现实、警醒世人的积极作用;一些实用性的公文书信也带 有诙谐色彩。可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相对繁荣 的局面。 当代学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诙谐文学做了一些专题性研究。如龚斌的建 按照文学史的分期,本文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汉末建安( 公元1 9 6 年) 开始,以 隋文帝统一中国( 公元5 8 9 年) 为终结。从公元1 9 6 年到公元5 8 9 年,魏晋南北朝文学共 经历了3 9 3 年。 l 【j 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安谐隐文学初探、李炳海的民族融合时期的戏谑风气和俳谐文学,郑凯的 论南北朝诙谐文学等,截取一个历史时期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思潮分析 诙谐文学的流变情况,论述精辟。秦伏男的论汉魏六朝俳谐杂文、谭家健的 六朝诙谐文研究、王运熙的汉魏六朝四言体通俗韵文等,侧重于某一种 文体发展流变的过程进行研究,给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启示。另外,复旦大学 中文系徐可超的博士论文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系统梳理了汉代至南北朝时 期的诙谐文学创作情况,重点分析了一些作家作品,对本文的写作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但这些研究一般多集中在个别作家作品的分析,或截取一个历史时期分析 作品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侧重于文本线索的梳理,在作品思想和艺术方面理论总 结不够。 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诙谐的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试图以重要的 作家作品为线索,梳理汉末至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发展的过程,并且结合当时的 政治形势、思想潮流、社会风气和士人心理,总结这一阶段诙谐文学的流变特征。 在分析主要作品的基础上,对这一阶段诙谐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加以概括提 炼。 本文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古代诙谐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 提出诙谐文学的概念,并以概述的形式介绍先秦两汉时期的创作情况。第二部分 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诙谐文学分为汉末至魏晋和南北朝两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 在突出重要作家作品的同时,着力于总结诙谐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论文的第 三部分在前两章论述的基础上,力图概括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诙谐文学创作在思 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个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并举例分析。 由于本文涉及的历史跨度较长,作家作品繁多,有些作品在文学史中处于较 次要的地位,相关资料较少,论述难免有所疏漏。另外,鉴于总结概括能力上的 欠缺,对理论观点的提炼分析可能也有片面之处,请海内外方家赐正。 6 山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一章诙谐与诙谐文学溯源 第一节诙谐与诙谐文学 本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诙谐文学为研究对象,那么什么是“诙谐文学”昵? 这就要先从诙谐说起。诙谐一词最早见于汉书东方朔传: 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欲求试用。其言专 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 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 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故详录焉。 。 其中前一“诙谐”形容东方朔引人发笑的言语文辞,后一“诙谐”指他喜欢、善 于运用言语文辞引人发笑的性格和能力。这是诙谐的基本意义,在后代继续使用。 ( 张荐) 祖文成,博学工文词,性好诙谐,七登文学科。 。 可惜当世贵人,家蓄名优数辈,不得一诙谐弄笔之人,为种词林萱草, 使之刻刻忘忧。若天假笠翁以年,授以黄金一斗,使得自买歌童,自编词曲, 口授而身导之,则戏场关目,日e l 更新,毡上诙谐,时时变相。 前者指的是调笑戏谑的性格特征,后者指言语文辞的引人发笑。诙谐的含义发展 到今天也没有发牛太大变化,依然与说笑话、开玩笑、调谐戏谑紧密相关。 在我国古代和诙谐类似的一个词语是滑稽。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有言 及滑稽:“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日智囊。司马贞索隐:“邹诞解云: 滑,乱也,稽,同也。谓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 一云滑稽,酒器,可专注吐洒不己。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 之吐酒不已。”滑稽是否为酒器,如今不得而知,邹诞的解释也未必妥帖,但滑 稽和乱同异之间确实颇有关联,滑稽之人善于混淆是非,所依据的道理虽 j 使 平平无奇,却可以推导出。惊人之论来,有时合情却不合理,然而总能把棘手的问 题化于无形。滑稽亦见于楚辞,屈原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挈楹 乎? ”钱钟书先生解释说:“突破也,梯阶也,去级泯等犹滑稽之乱 【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卷二十五2 8 6 4 贞,中华书局1 9 6 2 年 【庸】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明】李渔闲情偶寄演习部 7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碍除也,均化异为同,所谓谐合也。”可见,滑稽多侧重于语言方面的变 乱同异、机智有趣。滑稽的这一含义与诙谐相同。朱光潜先生认为“谐”的特色 是模棱两可,“这些模棱两可性,从古到今,都叫做滑稽一。姜亮犬先生也认 为诙谐是滑稽的音转,与滑稽同义。 但是,滑稽一词的含义发展到现代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泛指使人发笑的语言、行动和事态,词的内涵扩大了,并且带上了 一定的贬义色彩。 另外还有俳谐一词,与滑稽相互依存。史记滑稽列传司马贞索隐 引姚察云“滑稽尤俳谐也。”这两个词意义相同,史籍中两词经常互训。北史李 文博传:“( 侯白) 好为俳谐杂说,人皆爱狎之。”此处的俳谐杂说指的是引人发 笑的言论,特别指嘲笑戏谑的言辞。可见,它的含义也与诙谐相通。据隋书经 籍志及注载,南北朝时期有无名氏俳谐文三卷、袁淑俳谐文十卷、沈 宗之俳谐文卷。又旧唐书儒学传上称:“( 刘纳言) 常撰俳谐集 十五卷,以进太子。”在古代俳谐可以作为引人发笑的文学作品的特称,但在现 代汉语中一般不再使用。 可见,诙谐与滑稽、俳谐在古代是大同小异的,狭义上都是指令人发笑的言 论,而广义的诙谐指的是一种喜剧性、喜剧美,是一种引人发笑的特征和引人发 笑的因素。广义的诙谐文学也就是具有这种喜剧性的文学作品。这个含义是十分 宽泛的。在将诙谐文学作为研究对象之前,我们需要界定一个更为准确明晰的诙 谐文学概念。 最早注意到诙谐文学的是南朝的刘勰,他在文一t l , 雕龙中提出了“谐隐” 的概念,“谐隐”是与“哀吊”等并列的一种文体。谐之言皆也,辞浅 会俗,皆悦笑也。禳者,隐也;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刘勰虽然是 分别论述谐与隐的,但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诙谐幽默的作品大多采用隐晦曲折 的表现于法,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而多用隐语的文章常给人机智奇特的感觉, 使人莞尔一笑。刘勰已经注意到隐语与谐辞可相表里的关系。要达到喈趣离不开 “隐”的于段,这是因为隐使的意与辞产生了间隔化的效果,造成了施以 钱钟书管锥编6 2 6 页,中华书局1 9 7 9 年 朱光潜诗论1 9 贞,三联书店1 9 9 8 年 姜亮夫滑稽考,载思想战线1 9 8 0 年第二期 8 i n 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谐隐者与对象彼此都心领神会的谐趣”,“而诙谐的一个重要特点恰恰正在于 以趣隐义。”我国古代诙谐文学大体上包含了这两方面的意义:引人发笑的内容 和曲折含蓄的表现手法,即把有趣的引人发笑的内容用较为曲折的方式表达出 来。 文心雕龙谐隐赞日:“古之嘲隐,振危释惫;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会义适时,颇益讽诫;空戏滑稽,德音大坏。刘勰认为,谐辞隐语是俚俗不雅 之作,其中少数作品具有箴戒规讽的作用,值得肯定;许多仅是滑稽取乐之作, 就很少价值。这里表现出他主张文学应为政治道德修养服务,轻视娱乐性、通俗 文学的观点。刘勰的一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毕竟为我们了解古代诙谐文学提供了 帮助。古代诙谐文学的内容具有引人发笑的特征,一部分单纯为了娱人耳目,满 足游戏的需要,也就是刘勰所说的“空戏滑稽”,有时流于庸俗,这部分作品不 能一概否定,有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大部分诙谐作品在嘲戏娱乐的背后隐藏 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或教育作用,无论是劝谏讽喻还是抒发一己之情怀,都有 一种感人的力量。 由此,我们得出了较为明晰的诙谐文学概念: 古代诙谐文学是通过讽喻寓意的方式实现政治和教育目的或采用戏谑设趣 的手法满足游戏娱乐的心理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隐喻、夸张、对比等曲 折的表现手法和温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达到寓庄于谐、趣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诙 谐文学不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学样式或体裁,而是散布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具有特殊 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的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文学门类。 以此来考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我们发现许多作品都符合我们对诙谐文 学的界定,诙谐文学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定规模,甚至可以说形成了比较繁荣的 局面,而这一局面的形成是建立在先秦两汉诙谐文学创作基础之上的。 覃召文中圈诗歌美学概论2 2 1 页,花城出版社1 9 9 0 年 圆于成鲲中西喜剧研究喜剧性与笑1 9 3 贞,学林出版社1 9 9 2 年 9 i i i 东大学硕十学何沦文 第二节诙谐文学溯源 我国古代诙谐幽默的传统是很悠久的。陈孝英先生根据刘向列女传孽嬖 传“桀收倡优侏儒狎徒,聚之于旁,造浪漫之乐”,说明幽默产生在夏 桀时期,并认为中国的幽默传统可追溯到俳优( 后发展为戏剧曲艺) 、寓言故事 ( 后发展为民间笑话、政治笑话) 和民谣( 后发展出文人诗词、话本小说等各类 文学作品) 。按表演艺术、口头文学和文字作品三种类别的发展线索加以论述, 思路脉络清晰,有一定科学性。陈先生所说的幽默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诙谐。 殷仪先生则认为中国的诙谐幽默要早于夏商,萌芽于原始社会的人民生活,起初 只是一种游戏娱乐的需要。 这一观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值得肯定。随着历 史的发展,诙谐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进入各种艺术创作领域。 诙谐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兴起于先秦两汉的社会环境。早在先秦时代,民 歌民谣中已有诙谐的作品;诸子百家散文中记载的诙谐故事,其中又有大部分是 民间作品,这些民间诙谐作品大多比较粗糙,但质朴清新,是后世文人创作的源 泉。这期间,诙谐调笑的社会现象也不时见于史书,并且形成一定规模,但一般 仅限于以诙谐逗乐为业的俳优或与俳优相类的宫廷文人活动,如史记滑稽列 传中记载的滑稽人物的故事,影响并不大。 诗经中有不少运用荒诞、比兴手法的叙事诗篇,国风中有些诙谐的 歌谣,如郑风褰裳是女子戏谑情人,豳风狼跋则是通过漫画式的夸 张于法讽刺贵族,都不乏诙谐情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原因,社会风 云急剧变化,政治上的大动荡带来了思想上的大解放,以致在学术上形成了诸子 百家争鸣的局面,许多士大夫从民歌民谣和平民语言中吸收比喻、夸张的技巧以 及民间笑话质朴、谐谑的品格,论理讽世,著书立说。先秦诸予文集中保留了许 多寓言,像孟子公孙丑上中的“拔苗助长”、“齐人有一妻一妾”,庄予外 篇天运中的“丑人效颦”,战国策秦策中的“狐假虎威”,韩非子外 储说左上中的“郑人买履”等幽默感很强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些寓言故事多 以愚昧乖讹的人事为讽刺对象,引人发笑的同时起到寓庄于谐的教育作用,为后 世笑话、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在宫廷牛活中,倡优、侏儒亦常“以优笑狎匿 参见陈孝英幽默的奥秘2 0 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 9 8 9 年 参见殷仪幽默文学面面观2 4 2 6 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 9 8 9 年 1 0 l f f 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见宠”,有些俳优敢于对君丰讽谏,开创了一代以“巧为言笑”戏谑讽谏为特色 的“隐语 文风。史记滑稽列传记载了从先秦到汉武帝时淳于髡、优孟、 优旃、郭舍人、东方朔等人诙谐调笑的故事,他们或者本身是优人,或者身份卑 微类似俳优,可见当时优风之盛,“优人虽以娱人为本职,但其中也不乏有智慧、 有见识的人物,为了他的主人的名誉、地位、或大众的利益,他们会将忠言藏在 滑稽戏笑中,使听者不觉得逆耳而乐于接受。”优人的俳谐戏谑,供帝王们一乐, 优人们也借此进行讽谏规劝,这和西方传统的讽刺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充分体 现了我国古代诙谐文学“谑而不虐”的特征。 进入封建统治巩固的两汉时期,国家走向兴盛,思想也渐趋统一,儒家大一 统思想成为正统,并且逐渐经学化、谶纬化。在这种思想背景下,讽刺意识暂 不成为主要的艺术思潮,诙谐文学自然难以形成气候,但也出现了一些阐发道家 思想的作品,如淮南子中的“郢人卖母”,宣扬道家虚静无为的思想特点突 出了:还有整理收集的古人滑稽故事佚闻,如史记中的“赵括将兵 、“陈涉 忘旧”,说苑中的“举仗呼狗”等,以供封建统治阶级引以为戒。这些作品论 战性明显不足。民间诙谐创作数量有限,汉乐府中保存了一些诙谐诗歌。 不容忽视的是汉代也出现了几位具有诙谐性格的宫廷文人,为汉代诙谐文坛 增添了几许色彩,诙谐的散文辞赋在数量上较先秦有所增加。如西汉东方朔上 自荐书、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王褒僮约、责须髯奴辞,扬雄解嘲、 逐贫赋,东汉崔明博徒论,张衡骷髅赋,边韶塞赋序、对嘲, 戴 良失父零丁,蔡邕短人赋。文人创作在题材上有所扩展,答客难、解 嘲等自嘲之作,于只言片语中暗寓谐趣,诙谐意味不是很明显。僮约、责 须髯奴辞、博徒论等是对下层人的生理缺陷或容貌开玩笑,这种诙谐文学的 传统题材来自于民间,经过文人加工,描写更加细致。逐贫赋在一定程度上 表现了扬雄的个人情怀和人生取向,使诙谐作品的品格得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东汉末年,伴随着社会动乱,儒家思想开始瓦解,士风放荡, 出现了“嘲”这种文体。后汉书朱穆传记载朱穆“所议论、策、奏、教、 书、诗、记、嘲,凡二十篇。”;后汉书张超传又记载张超“著赋、颂、碑 文、荐、檄、笺、书、谒文、嘲,凡十九篇。”其中的“嘲”已亡佚,但从名称 冯沅君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2 2 2 3 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0 年 山尔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来看是嘲戏的文字无疑,这可以看作魏晋南北朝嘲贱文学的先声。 先秦两汉时期,不乏有滑稽人物的记载,西汉辞赋家更有“俳优”之名,但 诙谐并没有形成风气。尤其是文人创作,作家和作品数量都不是很多,创作题材 也比较狭窄,除了一部分游戏娱乐之作外,大部分是劝谏讽喻,说明道理,特别 是在汉代大一统的政治背景和儒学独尊的思想环境下,诙谐文学的发展受到了很 大限制,在许多封建文人的笔下,诙谐手法的使用只是一种策略,一种为实现政 治目的做出的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非正常的手段,而并非出于抒发 个人感情的需要,与后世的诙谐文学相比,艺术手法的运用也还不娴熟。究其原 因,当时文学尚未获得独立地位,诙谐文学也大多作为政治的附庸而存在,没有 作家人格和思想的觉醒,诙谐文学难以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作为诙谐文学的萌芽 时期,先秦两汉阶段已经出现了比较优秀的独立的诙谐作品,在题材选择、技巧 运用等方面也为后世创作奠定了基础。 1 2 lj i 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第二章魏晋时期的诙谐文学 第一节综论 东汉末年以来,外戚宦官专权,政局动荡。接受过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士人, 面对这样一个腐败的政权,怀着忠诚的情怀,但却忠而见疑,忠而被弃。两次党 锢之祸使忠诚的士人遭受了巨大的迫害,心中坚守的儒家思想逐渐瓦解了,思想 松动使士风渐趋通脱。“汉末的士风通脱放旷,嘲戏风气就是其突出的表现。 建 安三国是一个重感情、重欲望、重个性的时代,嘲戏风气更加盛行,从史籍中留 存的大量事例可以清晰地看出,“调笑则酬答,嘲谑无惭沮” 是当时无论君主还 是士人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状貌。 这种社会风气影响下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带上一层诙谐色彩,甚至一些实 用性的祭文、书信、公文、论说文也含有诙谐的内容或干脆以戏笔为之。如曹操 的祀故太尉桥玄文、追称丁幼阳令、止省东曹令、手书与阎行等,既 是其通脱个性的体现,也是在机智巧妙地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矛盾问题。孔融 的一些“杂以嘲戏 的文章,如与曹公书、难曹公表制酒禁书、又书等, 在他的政论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文章表面上看来荒诞不经,给人以“不能 持论”之感,实际上通过嘲戏抒发了他对政治现实的愤激情绪。诙谐文学的讽刺 批判功能在孔融的政论文中得到了充分发展。相比来看,三国时期应璩的诗集百 一诗则体现了微词谲谏的特征。应璩是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着力创作诙谐诗歌 的作家,这些诗歌不以强烈的抒情见长,却以语言俚俗浅显为特征,体现了诙谐 创作与民间文学的天然关系。孔融“杂以嘲戏”的政论文与应璩诙谐的诗歌,分 别在散文和诗歌领域促成了诙凿文学在建安三国时期的新发展,它们风格不同, 一个感情激越、讽刺犀利,一个含蓄风趣、通俗浅白,但都在诙谐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影响了后世的创作风格。 随着汉帝国的解体,正统儒学的衰微,人的思想获得了一定解放,自我表现 和追求快乐的天性开始觉醒,游戏娱乐的需要得以增强,摆脱了经学的禁锢,嘲 戏娱乐的风气有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一些戏谑游戏的作品便是这种风气的产 龚斌建安谐隐文学初探2 0 页,载许昌师专学报1 9 8 9 年第三期 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涛卷三1 1 8 4 页,中华书局1 9 8 3 年 1 3 1 1 1 尔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物。如繁钦的嘲应德琏文、三胡赋、抓住对方某一方面的特征嘲笑戏谑; 邯郸淳的笑林、曹植的鹞雀赋等作品出于游戏的目的,充满了情趣。笑 林是可知的我国第一部笑话专集,其中有些笑话是寓讽喻于游戏,有些只是单 纯的娱乐,但创作目的是令人解颐,而非说理和载道。鹞雀赋堪称诙谐俗赋 的代表作,作品以其形象化的语言和细致的描写,产生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 果,在俗赋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笑林中一些优秀的笑话和鹞 雀赋一类诙谐俗赋,多采用嘲戏游戏的笔法,自身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情 节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为后世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 魏晋易代之际是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代,现实政治的尔虞我诈,社会交往的 人心叵测不断在这个历史舞台重复上演着。曹魏政权的摇摇欲坠与司马氏集团的 雄心勃勃显然又会爆发一场血腥的政治角逐,魏晋沿袭建安嘲戏的余风,士人放 诞成为风气,名士们张扬不羁,嬉笑怒骂的外表下掩藏的是对江山社稷和自身命 运的悲悯情怀。士人的放诞作风以及笑睨世俗的心态和诙谐文学的产生有着直接 的关系,竹林名士的作品体现了这一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刘伶的酒 德颂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名士抒发愤激之情的绝好载体,文章中不 乏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抨击,寄托了作者不与黑暗势力妥协的斗争力量,延续了 三国时期孑l 融嘲戏文章的批判精神,充分体现了魏晋南北朝诙谐文章讽喻缘情的 特征。他们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耿直不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士人。 晋初的政失准的,导致西晋士人的士无特操,追求享乐与浮华成为一种普遍 的社会风气。士人们大多不再有建安士人的进取心和建功立业的抱负,任诞放浪 的行迹往往也不再具备如竹林名士般积极的人生意义,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 式,良u 葛洪抱朴子疾谬篇所滑“虽不能三思而吐清谈,犹可息谑调以防 祸荫也”。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或者家族利益的得失,私欲高涨丽德行浅薄, 豪奢、聚敛、甚至爱财如命,正如石崇所说的“士当身名俱泰,何至瓮牖哉”, 当时社会弊病层出不穷,这在诙谐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鲁褒钱神论、张敏 头责予羽文、左思自发赋、陆云牛责季友文等通过对现实弊端的冷 静观察和深切感受,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批判及愤世嫉俗的情绪,这些抒发作者真 实情怀的作品在当时浮华的文坛中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 。世说新语任诞篇注引竹林七贤传“谓彼非玄心,徒利其纵恣而已。” 圆【唐】房玄龄等晋书石崇传卷三十三1 0 0 7 页,中华书局1 9 7 4 年 1 4 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受嘲戏、游乐风气的影响,魏晋时期单纯嘲戏娱乐的诗歌散文也很活跃,社 会批判意义虽不是很强烈,但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风气。这些作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嘲戏的诗文,多为文人之间 风趣或刻薄的戏谑,如程晓嘲热客诗、李充嘲友人诗、陆云嘲褚常侍、 张湛嘲范宁等;另一类是游戏娱乐的作品,大多只是文字游戏而已,如孔融 离合作郡姓名诗、王融药名诗等。此外,西晋左思有一首娇女诗, 描写女儿的顽皮、娇憨,充满朴素的生活情味;东晋陶渊明的责子诗、挽 歌诗、止酒诗等以诙谐笔调抒写了不拘世故、率真自然的性情,具有与前 两类作品不同的风格。这些作品体现了魏晋南北朝诙谐文学非功利、重娱乐的思 想特征。 从东汉末年以至魏晋时期,诙谐文学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刘勰文心雕 龙谐隐说:“至魏文因俳说以著笑书,薛综凭宴会而发嘲调,虽林笑袍席, 而无益时用。然而懿文之士未免枉辔,潘岳丑妇之属,束皙卖饼之类, 尤而效之,盖以百数。”从中可以看出刘勰对诙谐文学价值的贬低态度。从创作 实际来看,不排除有一些浅薄庸俗之作,但大部分作品是有实际意义的,优秀的 诙谐作品层出不穷,有的以讽喻抒情、讽刺批判见长,有的以游戏娱乐、诙谐风 趣取胜。与先秦两汉的创作相比,诙谐作家作品增多,作品风格多样,下面专节 论述这一阶段重要的诙谐文学作品。( 魏晋诙谐文学作品见附录表一) 第二节孔融“杂以嘲戏 的文章 汉魏之交,嘲戏风气盛行,出现了许多诙谐旷达的士人,其中,孔融的人格 和文章都颇具影响力。他牛性机智聪慧,后汉书中记载了他年少时机智幽默 的故事。少年孔融本来与当时大名鼎鼎的李膺没有仟何亲戚故旧关系,但他聪明 地利用孔子与老予曾相师友的传说,推演出他与李膺累世通家的结论,虽看似荒 谬,却也让人难以辩驳,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敏。而陈炜“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的判断属于人们习惯上的看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孔融不但能够发现其谬误, 而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这一谬误逆推出陈炜必定“早惠”,更令对 方哭笑不得。机智聪慧的天性与诙谐幽默有着天然的联系,但仅仅以辩难巧妙和 谈吐诙谐可能无法成就他在诙谐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在言词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耿 1 5 山东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直的人格、独立的思想更加为人称道。 曹丕对孔融的文章非常推崇,后汉书孔融传记载:“魏文帝深好融文辞, 每叹日:扬、班俦也。募天下有上融文章者,则赏以金帛。 但又对孔融“杂 以嘲戏”的文章和风格不满。曹丕典论论文说:“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 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至于杂以嘲戏。”“不能持论 出于班固汉书东 方朔传:“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事者,皆日朔口谐倡辩,不能 持论,喜为庸人诵说,故令后世多传闻者。 这暗示了孔融的嘲戏和东方朔的俳 谐滑稽有共通之处,孔融“杂以嘲戏”的言辞文章往往无章法可循,用理性逻辑 是很难分析的。后来刘勰也袭用了曹丕的观点,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孔 融孝廉,但谈嘲戏。”把这种嘲戏作为论说文的一种缺点。孝廉已伏,内 容不可知,但风格和写法可能类似他其它一些可以见到的文章中那种光怪陆离、 诙谑百出的讥嘲讽刺。刘勰站在中正平和的儒家的立场上,不满孔融尖锐的讽刺 嘲戏,忽视这类文章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容易理解。那么,曹丕说的孔融因为“不 能持论”而“杂以嘲戏”,是不是对其文章中肯的评价呢? 下面我们来分析孔融 代表性的诙谐作品。 孔融有一类“杂以嘲戏”的政治论说文,具有诙谐滑稽的性质,表面上看来, 论点不符合常理,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查报告
- DB65T 4045-2017 气象虚拟化数据中心基础资源池建设技术规范
- 智慧+安全政务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 全息影像技术在市场中的应用
- 保健品市场趋势分析与预测
- 智能系统与人类关系-洞察及研究
- 住宅楼工程建设合同3篇
- 胡萝卜购买合同书4篇
- 防养老诈骗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品牌文化渗透方法-洞察及研究
- 双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披露差异:剖析与弥合
- 集装箱货物高效清关代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结构上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信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预测题集
- 静脉治疗知识培训课件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20篇
- 2025-2026秋季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五周 76载荣光里我们茁壮成长-喜迎国庆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矿山开采设计用计算公式
- 2019版外研社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默写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