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虞美人》教学设计4长春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虞美人》教学设计4长春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虞美人》教学设计4长春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虞美人》教学设计4长春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虞美人》教学设计4长春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春版七下虞美人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2、体会意境、评鉴名句。3、把握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教学重点,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一)、古人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五代时,他可是写词的高手,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回答,引出课题)(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展示新课题) 二、说 1、词牌的由来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2、关于李煜。师:对于李煜,大家了解多少?生畅所欲言,师补充: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李煜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李煜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他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好诗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 三、读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2、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4、生配乐齐读诗歌四、感1、同学们喜欢这首词吗?最喜欢哪一句?(说明原因)你认为全词最关键的应是哪一个词?以此引出名句,引出词眼。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2、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既然词眼是“愁”,请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3、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写“愁情”的?引导学生把握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理清脉络,初步体味词的意境:上片 虚实结合 设问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时光易逝 悲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下片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恨 朱颜已改 “人事非”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五、品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学生讨论发言。对比 宇宙永恒有常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人生短暂无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古诗歌中还有哪些诗句是写愁思的?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六、拓1、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愁的无绪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的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愁的重量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3、学生背诵全词。七、写请按照以下的模式试写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或现阶段的心情:了? 少。 风, 中。 在, 改。 愁? 流。八、结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李煜在绝望中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我们要做生活的强者,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九、作业1、默写虞美人2、完成课后练习题三: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附:教学反思)虞美人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很感谢海南省教育专家苏老师和香港教育专家梁先生等人不辞辛苦到来听课,并给予深切的指导。虞美人是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三单元自主赏析课。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千古传诵。词篇幅虽小,却内涵丰富。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中流露的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情绪,学习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和虚实结合的方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我结合这首词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 本节课的优点是:1、构思较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引、说、读、感、品、拓、写、结”八个流程进行,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是本课教学鲜明的特点,无论是质疑还是学生的讨论或发散思维,都遵循了将合作互动的学习思想贯穿到教学当中的原则。2、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整堂课注重诵读,课件精美,主要从感受意象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鉴赏完后,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再次感悟李煜和他的虞美人。这堂课整体效果还不错,学生能感受到诗词的艺术魅力,对学生以后鉴赏诗词也有一定的帮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讨论较少,我讲得多了,整堂课有按部就班的感觉。苏老师点评得很好,他说,作者背景可以渗透到意象中去讲,这样就可以给学生更多主动的空间。名家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其次,内容深度不够,若能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鉴赏比较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整堂课就显得更加充实了。这堂公开课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以后我会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自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多进行一些比较阅读和延伸拓展。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 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