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元好问碑志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乔芳 元好闷碑志文研究 中文摘要 元好问是金元时期的文学巨擘 他的诗 词 文及诗论 都代表了金 元文学的最高成就 目前 学术界元好问研究的重点在于诗歌创作和诗歌 理论 对其古文的研究尚处在拓荒阶段 这种研究状况 不能客观反映元 好问真实的创作面貌 也不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成就 本文通过对元好问古文主体 碑志文的研究 考察元好问 以史 自任 的历史责任感和 以碑存史 的创作宗旨 把握元好问碑志文无法 替代的史学价值和高超的文学成就 总结元好问高超的碑志文创作技巧和 手法 在 元好问全集 中 从十六卷到三十一卷 共收录碑志文九十九篇 结合元好问生平经历 本文将其碑志文创作分成避难南渡 羁管山东 晚 年奔波三个时期 各个时期创作的数量不同 其中一半以上作于他晚年奔 波对期 究其原因 一是元好问在金元之际文坛上的盟主地位 故老皆 尽 四方碑版铭志尽趋其门 二是元好问认为 在当时撰述历史有诸 多困难的情况下 要使传主行迹 不随世俗磨灭 唯金石是赖 按照传 主的不同身份 本文将元好问的碑志文分为名臣 名将 良吏 名士 僧 道以及其他六类 每一类作品 元好问都能依传主身份突出他们值得称誉 和颂扬的学识品德 风神气质和成就建树 元好问晚年痛惜国史的散佚 抱着 国亡史作 以史自任 的历史 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 借品题人物记述事件 意欲实现 以碑存史 在他的碑志文中 不但保存了金元一代诸多名卿巨公 贤臣良吏 僧道俗 子 节妇孝女的行状事迹 同时真实记录了金朝历史上 系于兴废存亡 的许多历史事件 他的碑志文不但为元人修 金史 提供了大量的史料 同时还为 元史 和 宋史 人物传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更为重要的是 其碑志文中的史料在许多方面有补于金史 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元好问的碑志文善于抓住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以事 以言 以形 以 情传人之美 有美不隐美 写得翔赡光辉 无美不虚美 写出了人物的真 实心性 很好地再现了金元一代各类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 他采取多元视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角叙事手法 选择典型的材料 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 叙写事情 在叙事 的同时辅之以议论 议论精警 见解独到 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面互相印 证 同时在选材时 元好问还能信手拈来 两件具有传奇色彩的事情 看 似不经意她一写 却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 作为一种点缀 使行文妙趣 横生 元好问继承和发扬了史家秉笔直书 无所阿容 的记史传统 在碑 志文中客观公正地保存了金朝历史上许多重要史料 同时 他继承和发扬 了先秦历史散文和中国传统传记文学写人叙事手法 既遵循碑志文创作的 基本法则 又不囿于常轨 创作了一大批 宏肆跌宕 引入入胜的作品 无论从史学还是文学的角度考察 元好问的碑志文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成为我国古典传记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块瑰宝 乔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3 a b s t r a c t y u a nh a o w e ni sa g r e a tm a s t e r p i e c eo fl i t e r a t u r ei nt h ej i na n dt h ey u a n d y n a s t y h et o p st h el i t e r a r ya c h i e v e m e n t s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i np o e t r y s o n g l y r i c e s s a ya n dp o e t i cc r i t i c i s m u n t i ln o we m p h a s i sh a sb e e nl a i d i ny u a n h a o w e ns t u d i e s o nh i sp o e m sa n dp o e t i ct h e o r y w h e r e a st h er e s e a r c hi n t oh i s e s s a y si ss t i l l a tt h ep i o n e e r i n gs t a g e t h i ss t a t u sq u od o e sn o tp r o v i d ea n o b j e c t i v e o v e r v i e wo fa l lh i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n o rw i i ii tf a c i l i t a t et h e s y s t e m a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o fh i s s t a t u sa n d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t h e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t h g o u 吐as t u d yo nt h eb u l ko fh i se s s a y s t h ee p i t a p h s t h i sp a p e re x a m i n e s y u a ah a o w e n sh i s t o r i c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t h a t f e a t u r e sae o n s c i e m i o u s h i s t o r i a n a n dh i sc r e a t i v et e n e to f r e c o r d i n gh i s t o r yw i t hi n s c r i p t i o n t r i e s t o g r a s p t h e 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 h i s t o r i c v a l u ea n d o u t s t a n d i n g l i t e r a r y a c c o m p l i s h m e n t so fh i se p i t a p h s a n d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e x c e l l e n tw r i t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o ft h e s ee p i t a p h s i nt h ec o m p l e t ew o r k so fy u a nh a o w e n f r o mv 0 1 1 6t ov 0 1 3 1 9 9 e p i t a p h sa r ei n c l u d e d a g a i n s t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y u a nh a o w e n sl i f es t o r y t h i sp a p e rd i v i d e st h ec r e a t i o no fh i se p i t a p h si n t ot h r e ep e r i o d s t h a ti s t h e p e r i o do fc r o s s i n gt h eh u a n g h er i v e rs o u t ht os h u nt h ew a r t h ep e r i o do f b e i n gd e t a i n e di ns h a n d o n ga n dt h ep e r i o do fr u s h i n ga b o u ti nl a t ey e a r s t h o u g ht h ee p i t a p h s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v a r y h a l fo ft h e ma r ew r i t t e ni nt h e t h i r dp e r i o d f o ro n er e a s o n y u a nh a o w e nt h e nt a k e st h el e a di nt h el i t e r a r y c i r c l ei nt h ej i na n d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w h e n a l lt h ep r e s t i g i o u sm e no fl e t t e r s h a v ed i e d a n d p e o p l ea l lo v e rt h ec o u n t r yc o m et oh i mf o r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 o fe p i t a p h sa n di n s c r i p t i o n s f o ra n o t h e r y u a nh a o w e nh o l d s t h eo p i n i o n t h a tw h e nd i f f i c u l t ya r i s e sf o rk e e p i n gh i s t o r yf o rl o n g i n s c r i p t i o no ns t o n e a n dm e t a li st h eo n l yt h i n gt ob et r u s t e di nk e e p i n gt h es t o r y o ft h e p r o t a g o n i s to fab i o g r a p h y f r o mf a l l i n gi n t oo b l i v i o n i nh i s t o r y a st h e 4 一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a t i o n so fp r o t a g o n i s t sm a yv a r y y u a nh a o w e nd i v i d e st h ee p i t a p h sf o rt h e m i n t os i xc a t e g o r i e s f a m o u sm i n i s t e r s f a m o u sg e n e r a l s g o o do f f i c i a l s s o c i a l e l i t e s m o n k sa n dt a o i s tp r i e s t s a n do t h e r s y u a nh a o w e ni sc a p a b l eo f h i g h l i g h t i n gt h el e a r n i n ga n d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g r a c ea n dt e m p e r a m e n t a n d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d i f f e r e n tp r o t a g o n i s t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 s t a t i o n s d u r i n gh i sl a t ey e a r s y u a nh a o w e nb e w a i l st h el o s so fa n a t i o n a lh i s t o r y a s s u m i n gt h e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a n da t t i t u d eo f ac o n s c i e n t i o u sh i s t o r i a n h et r i e s t o k e e pt h eh i s t o r yw i t hi n s c r i p t i o n b yp o r t r a y i n gc h a r a c t e r sa n dr e l a t i n gt h e e v e n t s h eb e l i e v e st h a t t h eh i s t o r yi sw r i t t e na f t e ras t a t ec o l l a p s e s a n d a h i s t o r i a ni sc o m m i t t e dt ot h ek e e p i n go fh i s t o r y l ut h ee p i t a p h sh e h a s c r e a t e d h ep r e s e r v e sn o to n l yt h es t o r i e so fm a n yp r e s t i g i o u sn o b l e s g o o d m i n i s t e r sa n do f f i c i a l s m o n k sa n dt a o i s tp r i e s t sa n dc o m m o np e o p l e c a s t e a n df i l i a lw o m e n b u ta l s oal o to fh i s t o r i c a le v e n t s t h a ti n v o l v et h er i s ea n d d e c l i n e o ft h ej i nd y n a s t y h i se p i t a p h sp r o v i d eb o t hs u b s t a n t i v e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sf o rt h eh i s t o r i a n si n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t ow r i t e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j i n d y n a s t y a n di n v a l u a b l em a t e r i a l sf o rt h eb i o g r a p h i e so fh i s t o r i c a lf i g u r e si n 砌ph i s t o r yo f 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a n d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 m o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i n c l u d e di nh i s e p i t a p h s m a k e r e p l e n i s h m e n tt o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j i nd y n a s t ya n d o fg r e a tv a l u ei nh i s t o r i c a l s t u d i e s i nh i se p i t a p h s y u a nh a o w e ng r a s p st h em a i nf e a t u r e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h et r i e st op o r t r a y h ec r e a t e sb e a u t i f u lc h a r a c t e r st h r o u g ht h e i ra c t i o n w o r d s l o o k s a n de m o t i o n s h en e v e rh i d e st h eb e a u t yo fh i sc h a r a c t e r s b u tg i v e s f u l lp l a yt ot h e i rm e r i t s a n dh ea l s on e v e rc r e a t e sf a l s eb e a u t yf o rt h e m b u t w r i t e so u tt h e i rt r u em i n d h eh a sc r e a t e dv i v i dc h a r a c t e r so fa l lk i n d si nt h e j i n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o fam u l t i p e r s p e c t i v ev i e wa n dt h e c h o i c eo ft y p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 h ep o r t r a y sh i sc h a r a c t e r sa n dn a r r a t e st h ee v e n t s a p p r o p r i a t e l y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n a r r a t i o n h e g i v e ss h a r pc o m m e n t s o f 已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三 i n s i g h t f u lo p i n i o n s h i sn a r r a t i o na n dc o m m e n t sa r ec l o s e l yi n t e g r a t e da n d h e l pe a c ho t h e r i nt h em e a n w h i l ei nc h o o s i n gm a t e r i a l s y u a nh a o w e ni s c a p a b l eo fp i c k i n gu po n eo rt w ol e g e n d a r ye v e n t st oa d dc o l o rt oh i sw r i t i n g w h i c hd o e sn o ts u g g e s ta n yd e l i b e r a t i o n b u tc a l l g r e a t l ya r o u s et h er e a d e r s i n t e r e s ta n dm a k eh i sw r i t i n gf u l lo fh u m o ra n dw i t y u a nh a o w e ni n h e r i t sa n dd e v e l o p s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a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a n i nb o l d l yr e c o d i n gt h eh i s t o r y w i t h o u tf l a t t e r i n ga n yo n ei np o w e r h e o b j e c t i v e l ya n df a i r l yk e e p sm a n y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i nt h ej i n d y n a s t y i nt h em e a n w h i l e h ei n h e r i t sa n dd e v e l o p st h en a r r a t i v et e c h n i q u e t h a td a t e sb a c kt o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e s s a y sc o m p o s e di nt h eq i nd y n a s t ya n d b e f o r ea n df e a t u r e s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b i o g r a p h i e s w h i l ef o l l o w i n gt h e f u n d a m e n t a lp r i n c i p l e so ft h ee p i t a p h s h ei sn o tc o n f m e dt ot h er o u t i n ew a y o fc r e a t i o n t h u sh ec o m p o s e s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i n t e r e s t i n ga n da t t r a c t i v e w o r k s m a g n a n i m o u sa n df u l lo fl i f ev i c i s s i t u d e e i t h e r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h i s t o r yo rt h a to fl i t e r a t u r e y a a nh a o w e nh a sw o n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i n e p i t a p h s h i sw o r k sh a sb e c o m et h er a r ef l o w e r st h a tc o n s t i t u t ea ni n t e g r a l p a r t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b i o g r a p h yl i t e r a t u r e 6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元好问 1 1 9 0 年 1 2 5 7 年 字裕之 号遗山 太原秀容 今山西省 忻州 人 是金元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 词 文及诗论 都代表了 金元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好问生活在金朝由盛而衰直至灭亡 元代蒙古族崛起直至统治整个 中华的时代 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生活 动乱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 锻炼出一位根植于现实生活 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文化宗师 他从 十六岁作 摸鱼儿 雁丘词 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 一生笔耕不辍 文学 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晚年 以史自任 搜集保存了金朝大量的历史 资料 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作出了不凡的贡献 对元好问的研究代不乏人 历代研究者对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和历史地 位都给予很高评价 2 0 世纪以来 随着评价尺度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革新 元好问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 生平思想 文学创作 史学成就都有涉及 而且值得庆幸的是 研究深度越来越深入 透彻 认识越来越清楚 明晰 评价也越来越中肯 客观 研究者能将元好问置于民族文化融合和宋金文 学此消彼长的历史背景上考察元好问 从新的角度阐释元好问的历史作用 和成就所在 不仅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有进展 而且还带动了整个金代文 学的研究 成就辉煌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 学术界格外青睐元 好问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 而轻视其散文创作与成就 这一点不能不说 是一种遗憾 目前 对元氏文集的研究尚属拓荒性的 从二十世纪九十 年代开始 才有研究者对元好问的散文投去宝贵的一瞥 学术界对元好问碑志文的研究成果局限于单篇论文 总体评价其成就 的是 元好问碑志文章的若干特色 该文认为为了达到以文存史的目的 元好问在创作碑志文章时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法 形成了其碑志文章 的艺术特色 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记迹详实 传意甚微 由此及彼 借题发挥 情真意切 形象逼真 旁敲侧击 此文见解独到 值得后来研 o 2 0 世纪以来的元好问研究 狄宝心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 2 0 0 5 6 o 2 0 世纪以来的元好问研究 狄宝心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古代 近代文学研究 2 0 0 5 6 o 元好闻碑志文章的若干特色 李峭仑 t 忻州师专学报 1 9 9 0 i 乔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究者参考引用 同时李峭仑和蔚润明合作完成的 试论元好问碑记文章的 史学价值 母一文 对这类散文的史学价值作了精当的分析 文章认为 元好问通过品题人物 记述事件 忠实地反映了金元之际极其复杂的政治 历史变动以及金朝文学的发展情况 显示了作者以史自任 对历史负责的 可贵精神 具有极为重要的史学价值 试论遗山碑铭文章的文学价值 o 一文 主要从内容侧重 手法选择 布局安排角度 就元好问碑志文的文 学价值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王晓风 王志华的 元好问碑志铭诗的文学成 就 锄一文 对元好问碑志文中的九十篇碑志铭诗投去关注的目光 填补 缺漏的有狄宝心 元好问 补缺 回和李峰 元好问 若干问题考辨 o 两篇 此外有边中梁 元好问与碑记文献 o 文 对元好问碑记文作了简略 一般地介绍 可供酱及知识 引起人们关 注之用 单篇的赏析性文章有赵廷鹏 为国遗恨哭斯人一元遗山 赏析 o 学术界重诗词轻散文的研究状况 不能客观反映元好问真实的创作面 貌 也不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元好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研究元好问 的碑志文 重要意义在于填补学术界对其碑志文未作整体研究和把握的空 白 拓展元好闯的研究领域 使我们对元好问的研究和认识更加全面 客 观 同时通过其碑志文的研究考察元好问 以史自任 的历史责任感 探 讨元好问碑志文无法替代的史学价值和高超的文学成就 总结元好问高超 的碑志文创作技巧和手法 o 试论元好同碑记文章的史学价值 李螭仑 蔚澜嚼 晋阳学刊 1 9 9 0 5 o 试论遗山碑铭文章的文学价值 陈长义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4 1 o 元好蚵碑志铭诗的文学成就 王晓风 王志华 山磊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1 9 9 8 2 o 元好问 萧轩杨公墓碑 补缺 狄宝心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3 4 o 元好阃 御史程君墓表 若干问题考辨 李峰 文物世界 2 0 0 4 3 o 元好问与碑记文献 边中粱 山西档案 1 9 9 7 1 o 为国遗恨哭斯人一元遗山 赏析 赵廷鹏 名作欣赏 1 9 9 0 3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元好问碑志文概说 元好问的文章 收在 元好问全集 中的共二十六卷二百四十四篇 有游记 名胜古迹记 画记 书信 序跋 铭 赞 疏 碑铭表志碣等 其中碑铭表志碣类碑志文共九十九篇 从篇数看占其文章的百分之四十 强 从卷数看 二十六卷中有十六卷 占其全部文章的百分之五十强 元 好闯通过这类文章品题人物 记述事件 刻画了传主栩栩如生的形象 保 留了金源一代许多名卿国士的风采 同时他借此机会 客观反映了与人物 相互关联的金元之际复杂的政治历史变动情况和许多金代重要的历史事 件 可以说 元好问的碑志文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代表了他古文创作的最 高水平 第一节元好问碑志文之分期 碑志文创作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兼诉悼念颂赞之 情 死者家属要求 得文士之见信于人者撰述之 以侈光宠 以昭前人 以俟百世之下 回一般都愿意请能文之士代笔 歌功颂德 以传永久 因 而此类文书的写作几乎成了历代文章名士或重要人物的创作专利 创作者 可以通过它显示自己的创作才华 同时也成为死者及家属的一种荣耀 死 者生平事迹的可信度得以提高并可光耀后世 元好问虽然 七岁能诗 年 十有四 从陵川郝晋卿学 不事举业 淹贯经传百家 六年而业成 o 但 是二十八岁前的元好问科场四次失意 文章才学又未显名 这段时期他的 创作主要集中在诗词方面 没有碑志文 目前收入 元好问全集 的九十九篇碑志文 从第十六卷到第三十一 卷 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十六卷三篇 第十七卷四篇 第十八卷三篇 第十九卷三篇 第二十卷五篇 第二十一卷六篇 第二十二卷七篇 第二 十三卷五篇 第二十四卷九篇 第二十五卷七篇 第二十六卷四篇 第二 归德府总管范阳张公先德碑 元好阿全集 卷第二十八 第五九五页 o 金史 文艺传 元 脱脱等撰 中华书局出版社 1 9 7 5 年7 月第l 版 第二七四二页 乔芳 元好阅碑志文研究 9 十七卷七篇 第二十八卷六篇 第二十九卷六篇 第三十卷八篇 第三十 一卷十六篇 本文以 元好问全集 为研究依据 参照狄宝心先生 元 好问年谱新编 对元好问生平的分期以及对元好问碑志文创作的编年 结合元好闻生平经历 将元好闻碑志文戗作分成三个时期 一 避难南渡时期 1 2 1 6 年 1 2 3 2 年 1 2 1 6 年 岁在丙子 元好问二十七岁 这一年他举家南渡避难 1 2 3 2 年 岁在壬辰 元好问四十三岁 经历壬辰之乱 贞秸之季 中原受兵 固 贞福二年 1 2 1 4 年 对于金王朝及其人 民来说 是一个灰暗而难以忘记的年月 由于此前 卫绍王岽庆元年 1 2 1 2 年正月 金蒙獾几嘴之战 金三十万大军被蒙古兵击败 蒙古兵已逼近中 都 贞祜二年五月 蒙古兵围攻中都 金兵节节败退 金宣宗仓皇迁都南 京 今河南开封市 元好问不得不为了避乱而于1 2 1 6 年举家南渡 此间 在豫西辗转十年 三为县令 围城度两年 一直到金哀宗正大九年 1 2 3 2 年 元好问四十三岁 这一时期 共创作了 雷希颜墓铭 赠镇南节 度使良佐礴 阗阕公墓铭 知景玄墓铭 孙伯荚墓铭 等十五篇传 世不朽之作 元好问在二十八岁之前 参加了四次科考 但都失意而归 长安佳 丽地 游子自枯槁 o 他的 t l 情十分落寞 怅然 但是追梦的脚步并没 有止息 中迸士 通过科考争得为国效力 施展抱负的机会是他多年来梦 寐以求的愿望 这一对期虽然生活上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但是他鹊功 名事业却苦尽甘来 走上了一生的巅峰 此时发生了一件对元好问而言最 重要的事情 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那就是他得到了接交当时主持文坛并 执掌文柄的赵秉文和杨云翼等名卿巨公的机会 同时中兴定五年进士 他 在 答聪上入书 中说g 仆当贞褊甲废南菠两时 犬马之齿二十有五 遂登韬 赵乏门 所与交如 元好问全集 姚奠中主编淳正民增订 山西古藉出版牡 2 0 0 4 年1 月第l 版 元好闻年谱新编 驮宝心 中国文联出版杜 2 0 0 0 年 月第 敷 冠氏赵侯先茔碑 卷第三十 第六二九页 梦归 元好问全囊 卷二 第五四页 1 0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辛敬之 雷希颜 王仲泽 李钦叔 麻知几诸人 其材量文雅皆天下之选 与名卿巨公 材量文雅 之士的交往 使他深切体会到高手提携和指点 是一个人取得进步 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他说 古人有言 不见异人 必得异书 可为万世学者指南 可终身守之 此 仆平生所得者 敢以相告 因而激起了他 痛自鞭策 以攀逸驾 的勇气和雄心 他的代表作 箕 山 琴台 论诗三十曹 等皆出于这一时期 大德碑郝经 遗山先生 墓铭 说 下太行 菠大河 为 箕山 琴台 等诗 赵礼部见之 以为少陵以来 无此作也 以书招之 于是名震京师 目为元才子 西 他在 赵闲闲真赞二首 中又说 兴定初 某始以诗文见故礼部闲闲公 公若以为可教 为廷誉诸公闻 又 五年 乃得以科第出公之门 西 此间作过几任县令 天兴初 擢尚书省掾 顷之 除左司都事 转行尚 书省左司员外郎 名臣巨公的提携 科举高中 自身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元好问已然开始显名于文坛 请他作碑志文的人也相应增多 被视为元好 闯碑志文代表作的名篇就出现于这一时期 二 羁管山东时期 1 2 3 3 年 1 2 3 8 年 1 2 3 3 年 岁在癸巳 元好问四十四岁 被押往山东聊城 1 2 3 8 年 岁在戊戌 元好问四十九岁 结束 南冠 生活 1 2 3 2 年 金朝南京被围 蒙古与宋达成默契联合攻金 后哀宗逃离汴 京 紧接着崔立兵变 杀二相 投降蒙古 1 2 3 3 年四月二十九日 元好问 o 答聪上人书 元好问全集 卷三十九 第八 八页 o 答聪上人书 元好问全集 卷三十九 第八 八页 o 答聪上人书 元好闯全集 卷三十九 第八 八页 o 大德碑本遗山先生墓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五十三 第一 六三页 o 赵闲c l l 真赞二首 元好问全集 卷第三十八 第七九八页 o 金史 文艺传 元 脱脱等撰 中华书局出版社 1 9 7 5 年7 月第l 版 第二七四二页 乔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以亡金故官 被羁管聊城 元好问自己对这段生活有记述 壬辰之兵 明之与予同出汴粱 于聊城 于东平与之游者六年于今 南冠 生活时期 元好问的行动尽管不自由 但是思想是自由的 六年 问创作了大量作品 其中碑志类有 聂元吉墓志铭 聂孝女墓铭 兖 州通知五翼总令王公墓铭 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冠氏赵侯先茔碑 五篇 这一时期元好问所作的碑志文虽然少 但是非常重要 我们第一次在 碑文中看到了元好问欲 以碑存史 的意图 在 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中 元好问大发议论 呜呼l 世无史氏久矣 辽入主盟将二百年 至如南衙不主兵 北司不理民 县长官专用文吏 其阋可记之事多矣 泰和中诏修 辽史 书成 寻有南迁 之变 简策散失 世不复见 令人语辽事 至不知起灭凡几生 下者不论也 通鉴长编 所附见 及 亡辽录 北顾备问 等书 多敌国诽谤之辞 可 尽信耶 正大初 予为史院编修官 当时九朝 实录 已具 正书藏秘阁 副 在史院 壬辰喋血之后 又复与 辽书 等矣 可不惜哉 此时的元好问 尚不知 金实录 已被张柔取走 因而非常痛心 在此 元好问将 辽史 散亡之事与金九朝 实录 并说 意在叹惜他年他人言 金事 当复 不知起灭凡几主 也 这种叹惜是一种富有 史识 的史学 家痛心疾首之叹惜 可见元好问眷念国史 保存文明的拳拳之心 元好问 认为 国可亡而史不可亡 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存有金一代的国史 使之不随世俗磨灭 他要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担负起历史赋予自己的重 任 为此他写道 故二三年以来 无而可书如承旨予正 中郎梅良佐 御史仲宁 尚书伸平 大理德辉 点检阿散 郎中道源 右司元吉 省讲议仁卿 西帅扬沃衍 奉御 忙哥 宰相予伯详 节妇参知政事伯阳之夫人 长乐妻明秀 孝女舜荚 予皆 为志其墓一 o 伤寒会要引 元好弼全集 卷三十七 第七j i 员 o 漂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七 第五八三页 o 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七 第五八三页 旦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元好问 以碑存史 的目的昭然若揭 他继而写道 夫文章天地之元气 无终绝之理 他日有以史学自任者出 诸公之事 未 必不自予发之 故不敢以文不足起其事为之辞 元好问自己就是这样的 以史学自任者 从他的表述足以窥见元好问对 自己 以史自任 的歇耿自信和保存历史及文化的责任意识 这里元好问列举了两三年以来自己所作碑志文传主的姓名 共有十五 人 今天流传下来收入 元好问全集 的只有中郎将良佐 右司元吉 孝 女舜英三人的墓志 其余皆散佚 可见元好问碑志文散佚之多 这一时期 前一时期 后一时期可能都有 今天已无法考证 元好问碑志文的散佚无 论对死者还是对历史都是一种损失 三 晚年奔波时期 1 2 3 9 年 1 2 5 7 年 1 2 3 9 年 岁在己亥 元好问五十岁 构 野史亭 开始撰述金史 1 2 5 7 年 岁在丁巳 元好问六十八岁 九月四日卒于河北获鹿寓舍 在经历了雷破家亡 羁管山东的 南冠 生活后 元好问从1 2 3 9 年 开始 过上了一个自由但是更加忙碌奔波的晚年生活 据狄宝心先生所编 元好问年谱统计 这一时期共创作了五十二篇碑志文 代表作有 东平行 台严公神道碑 内翰冯公神道碑 内翰王公神道碑 朝散大夫通知 东平府胡公神道碑 资善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夹谷公神道碑 尚书右丞 耶律公神道碑 王黄华墓铭 等 金亡以后 元好问以遗民自居 不仕新朝 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 搜集史料和著述历史上 这时文坛盟主赵秉文已经去世 元好问成为金元 之际文坛的宗主 以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名望 请他作碑志文的人便越来 越多 郝经在 遗山先生墓铭 中说得非常清楚 汴粱亡 敌老皆尽 先生遂为一代宗匠 以文章独步几三十年 铭天下功 德者尽趋其门 有众望所归的请托 加上自己欲 以碑存史 的目的所趋 元好问主动为 o 漆水郡侯耶律公墓志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七 第五八三页 o 大德碑本遗山先生墓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五十三 第一 六三页 彝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旦 人不少人写了墓志 这一时期他创作的碑志文旗 量占了 他碑志文总数的二 分之一多 元好问现在留存下来的碑志文 尚有二十七篇确切作年目前无法考 定 其中代表作有 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 碑铭 御史孙公墓表 龙虎卫上将军术虎公神道碑 等篇目 仅存疑 第二节元好问碑志文之分类 刘勰 文心雕龙 诔碑篇 说 属碑之体 资乎史才 其序则传 其文则铭 o 这里的 序 即 志 是指用散文写成的死者的生平事迹 按照体例 应包括死者的世系 名字 爵位 行治 寿年 卒葬年月 子 孙大略合葬地等事项 志 后有 铭 铭是用韵文写成的对死者的褒扬 颂赞 曹丕 典论 论文 指出 夫文 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 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o 所谓 铭诔尚实 就是说铭诔文字的 写作应该注重实际 做到切实而不虚夸 可见 无论从体例还是风格考察 碑志文都有着不同于其它文体的质的规定性 元好问既能遵循碑志文规 范 又有所突破和发展 其碑志文总体上不呆板 不落于俗套 要从体例 和风格的角度给元好阀的碑志文分类 实属不易 本文以传主身份为标准 将元好问碑志文分为名臣 名将 良吏 名士 僧道 其它六类 一 名臣类 元好问一生以文学创作 史料收集 社会活动为业 他与金朝的许多 名臣巨公都有交往 加之他在京城一年多的为官生活 更有机会接触和了 解当时的朝廷重要人士 因而为金源名卿巨公写墓铭 既是死者家属所望 也是元好问所愿 留下十六篇名臣类传世之作 典型的如避难时期为其好 友写的 雷希颜墓铭 为金一代文章巨公礼部尚书赵秉文撰写的 闲闲 公墓铭 晚年奔波时期所作的 内翰冯公神道碑 尚书右丞耶律公神 道碑 资善大夫吏部尚书张公神道碑铭 杨府君墓碑铭 内楣文献 文心赡龙注释 粱 刘缛著 周振甫洼 人民文学出敝社 1 9 8 1 年1 1 月第1 版第1 2 8 页 典论 论文 魏 曹丕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 三国闯 滞1 严可均拉辑中华书局 1 9 5 8 年1 2 月第l 版 第一 九七页 竺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公神道碑 等 名臣类碑志文是元好问碑志文中论列记述较为详细的一 类 篇幅都比较长 元好问将自己的一腔钦佩 颂扬 赞誉之情投注笔端 如实记录了金 朝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名臣巨公的丰功伟绩 他精心选择传主在特殊历 史时期特定职位上的一件事或几件事状写人物 突出的是他们经世济国的 才能和敢于坚持正义和真理的胆识 同时记录了他们系于国家兴废存亡方 面的建树 以及为金王朝的兴旺发达 挽救金王朝濒于灭亡所做的贡献 在 雷希颜墓铭 中 元好问盛赞雷渊经世济国的才能 盖自近朝 士大夫始知有经济之学 一时有重名者非不多 希颤死 遂有 人物渺然一之叹 o 雷希颜在金蒙倒回谷之战金朝大败蒙军后 能 力破朝臣孤注之论 就 显示了他的才能和远见卓识 元好问与雷渊是莫逆之交 对这位朋友非常 熟悉和了解 因而他对雷渊的才华 能力和贡献有精当的概括 辞气纵横 如战国游士 歌谣慷慨 如关中囊杰 料事成败如宿将 能得 小人根株窟穴如古能吏 其操心威 虑患深 则又似夫所谓孤臣 孽 7 元好问在 聂元吉墓志铭 中 坦诚地说自己与元吉 道不同不相为 谋 故虽与之同乡里 年相若 仕相及 而交未尝合也 但是他仍然以 高度的责任感 秉笔直书 记录了传主弹劾外戚忤太后之意的胆识 劝守 将不弃邰州的称职 以及在崔立兵变中为国殉死的行为 在 闲闲公墓铭 中 元好问不惜笔墨 赞美了传主在有金一代文学领域中 不溺于时俗 不汩于利禄 慨然以道德仁义性命祸福之学自任 沉潜乎六经 从容乎百 家 幼而状 状而老 怡然缴然 之死而后已 的卓越贡献以及文学成 就 同时 也没有忽略传主作为礼部尚书敢于直谏 敢于言事 料事成败 的才能与贡献 以及传主在其他任上时为政宽厚 仁心爱民的为政才能 在 平章政事寿国张文贞公神道碑 中 元好问说 雷希颜墓铭 无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一 第四八六页 o 雷希颜墓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一 第四八 页 雷希颜薹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一第四八七页 o 聂无古墓击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一 第四九一页 闲闲公墓铭 元好问全集 卷第十七 第四o o 页 乔芳 元好问碑志文研究 公平生所言者不胜载 而系于废兴存亡者 有二事焉 一立后 二括田 d 他抓住传主的主要贡献 详细记录评说张万公在这两方面的功绩和对金朝 社会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二 名将类 特殊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 人们总会给他们以特别关注 对于金朝衰 亡元朝兴盛时期领兵御军 驰骋疆场 奋勇作战的英雄 以及为金朝的开 疆辟土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们 元好问饱蘸情感 着以浓墨 记录了他们 的赫赫战功 讴歌了他们的英雄本色 这类碑志文共有十四篇 如 顺天 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 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 东平行台严公祠堂碑 铭 资善大夫武宁军节度使夹谷公神道碑 等 这类碑志文篇幅大多很 长 是元好问碑志文中详细铺陈叙写的一类 元好问想通过对保家卫国 开疆辟土之将士一生行事的详细记录 传达他自己深挚的赞誉 颂扬之情 元好问刻画描摹金元名将 不但突出了他们英勇善战 勇敢赴死的武 功 同时张扬了他们仁爱为民 称职有为的文治 让我们看到了拼杀战场 的将士们多方面的才能和建树 碑志文对金朝将领们亲自经历的重要战争 都作了详尽记录叙写 如元好问奉诏给金亡元兴之际舍身为国 英勇善战 的金朝名将完颜良佐写的 赠镇南节度使良佐碑 用正面描写和反面烘 托的手法 热情讴歌了陈和尚御军有方 英勇善战 宁死不屈 为国殉难 的英雄形象 用赫赫战功向我们说明了 中国百数年 难养得一陈和尚耳 l 在 顺天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 中 突出写了张柔在文治武功方面所 取得的成就 他详尽地记述了张柔参加过的历次战役及功德 满城防御战 英勇善战 以少胜多 马头岩剿匪战身中流矢 以智取胜 京城之役横戈 而出 单骑闯阵 归德之役避敌锐锋 破釜沉舟 汝南之役亲闯敌阵 莫 当其锋 徐州之役连续作战 攻陷城池 邳州之役急人所急 连救两军 枣阳之役横扫千军 敌尽而已 郢州之役乘胜追击 逼敌溺水 曹武之役 出其不意 攻关成功 光州之役身先士卒 亲取敌垒 黄州之役先外后内 逼敌请和 滁州之役请战受伤 拔城略地 元好问对张柔参加过的所有战 o 平章政事寿萤张文贞公神道碑 元好问全集 卷第十六 第三九 页 o 赠镇南节度使良佐碡 元好问全集 卷第二十七 第五七三页 竺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役都作了记载和交待 而且在每次战役详情的描写中 突出了传主 开拓 疆宇 为国虎臣 的军功 文章在叙写了张柔的军功后 又详细记录了 张柔在任节制河南路军马一职时 甚度宽明 随赐开允 德音四布 海 隅欣幸 的为政之绩 对像张柔这样投降蒙古为蒙古国的兴旺发达开疆 辟土的战将 元好问认为他们识时务知天命 称颂他们 攻定天下之半 而声驰四海之表 回的武功和仁民爱物的一面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