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战国策;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3.提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能力。 4.理解和认识荆轲足智多谋而又刚毅勇敢的性格及同情弱者、反抗强暴的侠义精神。【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准确翻译理解全文。概括故事情节。2.荆轲的思想性格。3.文言词句。 【学习难点】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师生合作探究法【学时安排】五学时一、【知识链接】1、文学小常识自主预习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至秦汉间编集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战国策是由战国末期至秦汉间一部史料汇编。西汉刘向整理编辑而成书。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战国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语言运用上也相当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了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国已于公元前230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自主学习】(结合注解翻译,小组讨论,总结文言现象)1、给下列加线的词语注音 谒之 戮没 揕其胸 拊心 淬之 忤视 濡缕 变徵之声 瞋目 厚遗 卒起不意 被八创2、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 4、古今异义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 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 今义: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 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 今义: 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 今义: 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 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 今义: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今义: 5、词类活用现象:函封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使使以闻大王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其人居远: 乃欲以生劫之: 箕踞以骂曰 6、文言句式:判断特殊句式的类型,找出其标志或调整其语序。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常痛于骨髓 燕王拜送于庭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7、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4)然则将军之仇报5)以故荆轲逐秦王三、【合作探究】1、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四、【学后反思】五、【拓展延伸】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古今异义: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切忌望文生义。古今词义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范围扩大。例如“江”古代专指长江,“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一般江河。词义范围缩小。例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则缩小仅指夫妻中男的一方。词义的转移。例如“走”古代的意思是跑,而现在转为行走。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谤讥”是中性词,而现在则为贬义词。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六、【链接高考】1、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3、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4、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5、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答案【自主学习】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高兴。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5.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6.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7.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4.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5.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6.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7.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三、词类活用现象:1.函封之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2.皆白衣冠以送之 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3.使使以闻大王 动词 使动用法 使听到4.太子迟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5.群臣怪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6.其人居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方7.乃欲以生劫之: 形容词作状语,活着8.箕踞以骂曰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四、文言句式:判断特殊句式的类型,找出其标志或调整其语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判断句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判断句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判断句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动句5.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被动句 6.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7.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9.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定语后置 五、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2.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4.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5.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合作探究】1、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