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专业论文)以苏轼作品为实例探究古典诗歌教学的典范色彩.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2009023151 分 类 号 g633.3 学 习 方 式 全日制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以苏轼作品为实例探究古典诗歌教学的典范色彩 专业学位名称专业学位名称 全日制教全日制教育硕士育硕士 方向领域名称方向领域名称 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语文) 申请人姓名申请人姓名 王王 莹莹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史史 洁洁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2012 2 年年 4 4 月月 1616 日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中 文 摘 要 . 1 abstract . 3 引 言 . 1 一、诗歌与诗教 . 2 (一) 、概念界定 . 2 (二) 、我国诗教的现状 . 4 (三) 、加强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 . 7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价值及其教学 . 9 (一) 、苏轼性格中的出世与入世精神 . 9 (二) 、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的时代背景 . 12 (三) 、 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细读 . 13 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 16 三、苏轼诗词的审美风格及其教学 . 22 (一) 、情感的真挚 . 22 (二) 、意象的独到 . 30 四、苏轼诗词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 33 (一) 、文体知识 . 33 (二) 、诗眼 . 34 (三) 、语言分析 . 35 五、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专题鉴赏 . 37 (一) 、选题指导 . 37 (二) 、收集资料指导 . 38 (三) 、专题鉴赏教学例案 . 39 (四) 、对古典诗歌教学的建议 . 42 结 语 . 45 注 释 . 47 参 考 文 献 . 49 致 谢 . 5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以苏轼作品为实例探究古典诗歌教学的典范色彩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古典诗歌是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最精炼、简洁的方式蕴含着我国古代博大 精深的民族精神。从起源于劳动的号子的到成熟的诗经楚辞,从汉乐府的民歌到隋唐的律 诗巅峰,再到两宋的长短句,中国诗歌撷取了汉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以诗情画意的形式 哺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诗歌教学也是由来已久,它是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悠久的教育 方式和教育内容。宋代叶适说: “自文字以来,诗最先立教。 ”早在 2000 多年之前,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孔子将经过自己删选过的诗经作为教材,充分认识到诗歌中内含的多重教 育价值,他不仅系统提出了以诗为教的主张,而且在实施诗教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行之有 效的教学方法。 傲然回望古昔,悲兮凝视今朝。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 “诗教”传统 在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尤其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横行,文化发展日 益朝向娱乐化和休闲化,诗歌成了无病呻吟的代名词,写诗成了胡侃的代名词。 不仅诗歌的地位受到如此忽视,诗歌教学形势也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许多不符合新课 标理念的教学方法。比如一些教师忽视诗歌的文体特征,偏向于对诗歌进行人物形象和性 格的分析,使诗歌教学类似于小说、戏剧教学,忽视了诗歌的节奏、音韵、意象等因素; 还有一些教师则像讲文言文那样对诗歌作逐字逐句的解释,以致于把诗歌中丰富细腻的情 感和灵性变成了一堆枯燥无味、死记硬背的符号。 本文试图以苏轼作品为例,探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教学的典范性。苏轼在中国 文学史上是个难以匹敌的天才人物,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评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 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本文试图对苏轼的作品教学进行一次专题化、探索性的研 究。重点谈及五方面内容:一是论述中国的诗歌、诗教传统及中国当前的诗教现状;二是 论述苏轼诗词的思想价值及其教学,其中重点分析的是苏轼的出世入世思想,并结合教学 案例念奴娇赤壁怀古阐释;三是苏轼诗词的审美风格及其教学,结合教学问答分情 感和意象两方面论述;四是苏轼诗词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分文体知识、诗眼、炼字三 方面论述;五是以苏轼作品研究的专题课为例探究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 专题鉴赏,并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提出建议。笔者希望借此探求一条古代诗歌教学的典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性的新路,能够引起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阅读和欣赏甚至创作的兴趣。 笔者认为,讲授任何一篇苏轼诗歌作品,都应该与苏轼其人与其创作阶段相联系。结 合研究性教学,本文提出了诗歌诵读指导、理论知识点拨、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适 当辅助、比较阅读、专题鉴赏等几条教法意见,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学法指导, 比如选题指导、收集资料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诗歌教学,苏轼作品,典范性 分类号:分类号:g63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 probe into the typical colour in the teaching of middle a probe into the typical colour in th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ased on su shis worksschoo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ased on su shis works abstract classical poetr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rrying ethnic culture, it to the refining, concise way in ancient china contains profound national spirit. poetry teaching is also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 is has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education mode and education content. the rhetoric of song dynasty, said: “since the first words, poetry.” made teach as early as 2000 years ago, founder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confucius speak delete selected poems as textbooks, fully realize the poem teaching have multiple education value, put forward to not only system for teaching claims, poetry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em teaching and used in the process of a variety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but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poetic education” tradition in fact already unsustainable. especially in the entry of the new century, pragmatism, hedonism,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cross xiuxianhua increasingly towards more entertaining and young people, in the front, poetry appeal than but english, both also fail to catch the “super girls”; publish poetry quote of course also enemy but the content of exquisite binding the most avant-garde novels, “rui li fashion magazine”. when a college several poetry lover for starting a poetry club, the school appears panicky of english association for more than a thousand members are former student center by a called yang people took chanted abcd; when a poetry club officials are for a poetry lectures around the person, th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pull before they are around the screen on the “super girl” who is the most handsome. not only the position is so neglected poetry, poetry teaching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of which there are many dont comply with the new standard of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for instance, many teachers ignore poetry stylistic feature of preference of poetry,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and character, similar to the poem teaching novels, plays teaching, has neglected the poetry rhythm, phonology, image factor; some teachers is that to poetry as talking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e for word for word, so that the explanation in poems rich delicate of the emotional and spiritual turned into a pile of boring, memorizing symbol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 shi works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classical poetry teaching model sex. su shi in the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is a difficult to engage the men of genius, as mr. lin yu tang was evaluation said: “like su dong po such characters, is not difficult to have no human two.”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su shis works of a project teaching, explorative study. key about four aspects: one is the chinese poetry, 2 it is to teach traditional poems in su shis literary history of achievements and model and uniqueness, three is how the moon for a corpus of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ms text discusses model method, four is the three cups, for example, red text, 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arning. cups poetry the author hope to explore a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model of the new road, can cause of reading poetry and appreciation for student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hen to the ancient poetry reading interest in appreciation of even cre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any article, lecturing su shis poetic work, should and su shi associated person instead of creation stage. combining research-based teach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poetry reading guidanc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spiration, multimedia tool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oper auxiliary, comparative reading, special appreciation teaching ideas, and several in students study process, puts forward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such as topic selection guidance, collecting material guidance. this paper provides more true teach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student records research results, is an articl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education teaching paper equal. since the author level place is restricted, some further discussed fully spread of not looking after discussion, only in the teaching and study further improves enrichment, make perfection. wish all experts, scholars give criticisms. thank mentor of meticulous guidance!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su shis works ,typical colour category number: g633.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引 言言 苏轼在政治与学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即使他只是一位政治家或是学者,已足以 名垂青史,然而苏轼更伟大的贡献却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学与艺术才是苏轼充分发挥其 巨大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如果把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予以考察的话,苏轼堪 称千古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 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 盛名,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的六大 家中,苏轼的古文成绩最高。在诗歌方面,苏轼在北宋诗坛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 ; 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齐名,堪称宋代最杰出的诗人。在词的方面,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 ,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大陆现行的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不少苏轼的作品,高考试题中也频频眷顾苏轼的诗 文。如此高的频率和比重,却没有一篇著作能够对苏轼作品的教学情况做详尽的分析。而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或同类型的文章,都有著作涉及。如潘晓辉、许世荣的让杜 甫研究进入中学教学的领地 ( 杜甫研究学刊 ,2002 年第 3 期) , 中学语文教材李白诗 歌作品教学研究 (姜静,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 中学语文课鲁迅 作品教学研究 (樊超,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年) , 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 值(成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 ,浅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安 徽文学 ,2009 年第 2 期,武彬) , 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问题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1 期) ,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及其教学研究 (周 琰,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 , 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伦理价值研究以苏教 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为例 (夏元晔,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 高中语文教材 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育 (张艳丽,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 高中语文教材 小说选文之思 (谭琼,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8 年 12 月) , 中学语文古典小说的 鉴赏与教学 (刘福珍,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 教学 (欧晓红, 文学教育 ,2010 年 1 月) , 对高中语文教材散文选编的思考 (张晓燕,苏州大学硕士 论文,2007) ,等等。本文试图对苏轼的作品教学进行一次专题化、探索性的研究,希望 借此探求一条古代诗文教学的新路,能够引起学生对诗歌和古文阅读和欣赏的兴趣,进而 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热爱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一、诗歌与诗教诗歌与诗教 (一)(一) 、概念界定概念界定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 (亚里士多德语) 。在中 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诗歌这座艺术宝库璀璨夺目,它像一条永不停息的长河,从诗 经 楚辞流到魏晋风度,从盛唐之音流到宋词元曲,从五四时期的自由诗流到当代诗 坛的繁星满天,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它已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一代又 一代学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积累、情感熏陶的源泉。 1.诗歌的含义及特点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 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 1诗可以分为抒情诗与叙事 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2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 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 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 了诗歌的“凝练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3等几个基本特点。 2.诗教的内涵和发展 诗教,即以诗为教。 “诗教”原指以诗经为教育蓝本,起到教化人心的目的,突 出了塑造“温柔敦厚”的为人的基本原则。宋代叶适说: “自文字以来,诗最先立教 4。 ”早 在 2000 多年之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将删选后的诗经作为教材,不仅系统提出 了以诗为教的主张,而且在实施诗教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孔子看来, 诗经不但可以作为处世准则,而且还是训练语言的范本“不学 诗,无以言 5” ,又可观察人生和丰富知识,即通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 ”孔子以“兴、观、群、怨”较为全面 地概括了诗歌的抒情性、感染性、认识作用和社会效果等特征。所以, “诗至孔门,遂成 为教育工具,而非政治工具,至少其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更超于政治的意义与价值之上 7。 ”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是进行审美教育、思 想教育的有效手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人的素质的培养日趋朝着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 化内容之一的传统诗教内容也作出相应地调整。它不再局限于诗经这一部经典,而是 从古至今所有的诗歌创作,我们都可以把它纳入“诗教”的范畴。古代诗教用书一般是使 用前人的优秀诗选。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有大量的作品可以选择,能够适合不同类 型儿童的需要。历代都出现过许多专门的教学选本,如宋代谢枋得的千家诗 ,清代蘅 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 。总之, “诗教”是指通过对优秀诗文的传承,发挥其陶冶功能, 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 辛亥革命之后,教育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部门开始采用西方教育理念,但 直至上世纪初 30 年代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较为完备的新型教科书。叶圣陶等人编制了 开明国语讲义等十余种课本,开规范课本之先河,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新中国建立后,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56 年,受苏联的影响,中 学语文实行文学、语言分科教学,在叶圣陶的主持下,游国恩、周祖谟、隋树森、吴伯萧 等人编写了全套中学文学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套教科书中,诗歌仍占有 很大比重。但到了 60 年代,语文教育受政治的干预,要“突出政治” ,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 ,古诗被视为“封资修”的内容,诗歌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 禁区。文革期间,整个社会的教育陷入混乱状态, 毛泽东选集曾一度取代了语文课本, 古典诗歌更是无人敢触及。直到改革开放,诗歌才又重新返回各类学校语文教学的讲堂。 上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文化教育界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讨论,针对社会上轰轰 烈烈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批判,语文教育界也在总结、反思和审视语文教育,经 过拨乱反正,回归传统,诗歌教育又重新受到了重视。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教材改革的力 度正日益加大,教材中诗歌的比重明显增大,视野越来越开阔,领域不断拓展。 2000 年公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小学阶段要求背 诵古诗词 80 首,初中阶段要求背诵古诗词 50 首,高中阶段要求背诵古诗词 50 首。所列 篇目大都是素有定论、千古流传的名篇。以 2001 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为例, 第二单位为单独的诗歌单元,而且全部是中国古典诗词: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秋 兴八首 (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 登高 , 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 马嵬 (其二) 。这些诗篇幅长短不一,但抒情色彩浓烈,易于背诵。单元学习要求是“在 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 特的审美情趣; ” 8诗歌独立成单元在语文教材的编辑上恐怕还是第一次,反映出编者对诗 歌尤其是新诗观念上的变化以及行动上的探索。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2004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和山东人 民出版社分别编写出版了五套高中语文新教材,打破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 了语文教材的多样化,极大的拓展了教材的丰富性。 笔者工作单位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除在必修课本上选入了一定量的古典诗 歌,还配有一本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作为专门的古典诗歌教材。这本选修 教材, “旨在精选唐宋不同时期重要诗词流派和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品,在诵读涵泳中感 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宋词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中努力开拓创新阅读鉴赏的 空间。 ” 9 无论新课改理念如何变化,无论教材如何变革,传统文化的地位始终不可动摇。教育 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10 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通 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 奠定基础” 。 11 语文老师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二(二) 、我国诗教的现状我国诗教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几乎是我们的口头禅。然而,面对当代中国诗歌现状,我们 在感叹以前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同时,或许还有几分难言的尴尬。特别是面对当代诗歌的 现状,我们不觉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诗歌被严重边缘化已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学者林贤治 曾用唐朝诗人王维的两句诗来形容当前诗坛状况: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不见诗人 诗语,惟见一座空山。 1.当下文坛诗歌现状的影响 中国诗歌自上世纪 80 年代迎来了一个高峰后,从 90 年代开始出现衰退,并一直持续 到现在。诗歌被严重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些高校教师说,现代的年轻人忽视了诗歌 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因此变得无知而肤浅。曾经在校园红火一时的诗社, 原本是造就年轻诗人的最佳地方,如今也被打入冷宫了。大学生们升学、求职压力越来越 大,社会对其学历、英语、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其不得不将大部分业余时间投入到 各种培训应试之中,很难有宁静的心态来欣赏、品读诗歌。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与诗歌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精神是完全背离的。诗歌无法进入这个群体之中,这个群体也无法走进诗歌的殿堂。就算 是中文系的学生,也得分出大量的时间背政治和读英语,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读去写与 就业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诗歌? 2006 年,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在诗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狂潮。2010 年, 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以诗集向往温暖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引发世人的强烈质 疑。 “在恶搞成风的时代,诗人必然无法幸免。但是恶搞诗歌,却是我们现时诗歌创作低 俗的表现。尤其面对中国新诗缺乏审美共识之现状,诗歌似乎到了不得不恶搞的地步,也 似乎只有恶搞才能重新找回本真。 ” 12 2.考试对诗歌教学的栽害 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 说、戏剧及其它种类的文学。 ” 13可当问及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诗歌时,很多学生茫然无知。 有的学生说:高考有一诗歌赏析题要做,分值有六分呢,还有四至六分的古诗文默写,不 不背怎么行?考试是指挥棒,诗歌的教学已经沦为考试的奴隶。翻翻历年的高考诗歌鉴赏 题,实在说不出是什么味道。 名言名句默写是从 1992 年开始考查的,但到了 1999 年,在为中学生“减负”的压力 的逼迫下,又取消了这种题型。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呼声中,2002 年的语文高考又恢 复了这种题型的考查。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考试说明中对高考的能力 要求为: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 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 14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 的考查。对默写考查的规定是“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 15 通观历年高考默写题目可以看出, “无论是通过什么形式考查什么内容的文学作品, 一定要考查某一文学作品体裁创作颠峰时期的经典作品,诗歌就要考唐宋,而非明清,即 便是考查明清诗歌,也应该是为多数学生所了解的作品,既然是名言名句,就应该是在媒 体上和话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句。通过以上的数据来看,命题者基本把握了这一原则。 ” 16 “名家名篇的考查是我们默写试题的主流。很多篇目都比较集中,考查 2 次以上的篇 目有 17 篇之多,排名前三位的王勃滕王阁序 、杜牧阿房宫赋 、韩愈师说 ,在 18 套试题中,竟然分别出现了四次。这一方面说明,试题不偏不怪,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的 老师和学生,名家名篇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更好的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告诉了 考生和老师,什么叫“名篇”的问题。 ” 17这无疑就限制了学生读诗面,仅仅是为了应付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考试而读些所谓的“名篇”中的只言片语。 对于诗歌鉴赏题,随便拿出某本高考语文参考资料,都可以看到列举的“解题对策” “复习策略” “应试指南”之类的宝典。它会条分缕析的告诉你各种各样的应试技巧。还 有众多快餐式的知识储备仓库,它会便捷的让学生查找名目繁多的诸如诗歌表达技巧、表 达方式等的各类应试内容。 师生都被异化成了考试的工具,面对着一条一条冷冰冰的原则和思路,准备好了一个 一个的模子,只需要到时候去装填,公式化、程序化得写着毫无思想的答案,仿佛真的能 够以不变应万变似的。然而,少了情感的激荡和个性的张扬,还能叫文学鉴赏吗?这样的 题目能引起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吗?文学鉴赏是极富有个性色彩的情智活动,正所谓 “诗无达诂” ,读者完全可以也应该结合自己的思想、修养、阅历、情感等给予同一首作 品以不同的解读。但现在是命题者却像标准化大生产一样,迫使考生按图索骥,这种做法 实质上是歪曲了鉴赏。 2002 年第 5 期的新作文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是谁阻塞了用诗歌吟唱的喉 咙 , 副标题为 “质疑高考作文命题人” 。 这篇两千多字的文章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从 2000 年起高考作文“文体不限” , 但为什么非得注明“诗歌除外”呢?是什么致使诗歌与高考 作文的分离呢?是哪一种力量将诗歌限制在“文体不限”之外呢?归根到底,都是“应试 教育惹的祸” 。我们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那就是绝大多数高中师生都在随着高考的“指 挥棒”转,高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高考怎样考,老师怎样教。为了应试,我们的广大 中小学生早早地学会了用套话、空话来写作。为了应试,许多教师郑重其事要求学生:千 万不要跟命题者过不去,要想方设法迎合他的心意:审题立意不要出奇制胜,力求四平八 稳;间架结构要合理安排,要自圆其说;还要恰到好处的点缀上一些成语、诗文或名人名 言什么的;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完全是新时期制式的八股文啊! 3.课堂教学让诗歌失去了鲜活的生命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弊端,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教得太苛刻,另一是 教得太随意。一部分教师认为,高考的古诗词鉴赏题目全是选自课本以外的诗歌,所以对 于课本内的诗词,仅会背诵能默写就行了。所以上课仅仅是读读背背而已。还有一部分教 师把诗歌当做文言文对待,逐字逐句解析,扫除字词障碍,然后讲诗歌的篇章结构、中心 思想和写作特点,把学生的悟性和情感淹没在僵化的诗文分析之中,忽视诗歌独特的审美 特征。 只见部分的局部拼凑,不见部分和部分的整合、部分和整体的有机联系,将一首首韵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味十足的诗词肢解得七零八落、索然无味的。我们不是在鉴赏诗歌,而是在分析记叙文。 然后再大量补充解题技巧和答题模式,在“诗海”里奋战。诗歌鉴赏这一最富个性色彩、 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被程式化、公式化、机械化。这样做实际上是扭曲了鉴赏。教 师用这样填鸭式的教授法,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灌输地位,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回 味,他们的主体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个性被剿灭了,创造性被抹杀了。这样的课堂不仅毫 无诗意可言,而且课堂气氛必然也会乏味无聊的。 在教育的竞争以考试为主要竞争的今天,可怜的语文教师早已失去老夫子当年“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的儒雅,忙着知识的清点、课文 的肢解和题海战术的遨游,浑然不觉间,已经泯灭了语文学科自身的文化特色。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诗歌鉴赏应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 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 历史局限。所以,将古典诗歌的精髓与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结合起来,才是现今高中语文 古典诗歌教学的出路。 (三)(三) 、加强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加强古典诗歌教学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长河中,诗歌历史源远流长。古典诗歌凝结了我国古人丰富的思 想,纯洁的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艺术精华。它是祖国文化的 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诗人雪莱说:“诗是最快 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的记录。 ” 19当前,通过学习古典诗歌可以提高中 学生的人文修养己成为语文界的共识。 2.滋养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国古代诗人同样在诗情画 意中创造了美的生活。由于诗意地栖居,他们拥有了多彩的想象、丰富的情感,拥有了诗 歌曾经赋予人类的悠然脱俗的人生态度。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在功利的社会评价面 前,曾几何时,诗歌的人文色彩在人们的心目中黯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泛流行的浅阅读。 朱光潜曾说: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能够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鼓楼区校招面试题目及答案
- 工程论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特高压铁塔生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法语口语考试题目及答案
- 烘焙产业数字营销模式的转型
-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芯片智能化封测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5城市公寓买卖合同样本
- 股指期货基础试题及答案
- 独立混合储能电站项目技术方案
- 幼儿园财务审批报销制度
- 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附件1:施工安全风险辨识、评定表
- 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抗艾滋病药物介绍
- 8《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群文阅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编钟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 DL∕ T 1060-2007 75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 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知识大全
- (2024年)羊水栓塞完整版pptx
- 非法侵入住宅谅解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