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导师介绍.doc_第1页
华科导师介绍.doc_第2页
华科导师介绍.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宏梁 email: 学习经历:1994/09-1998/07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制药专业 学士1998/09-2001/0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药学 硕士2001/08-2005/07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 (University of Arizona) 药学 博士工作经历:2005/08-2006/11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 博士后2006/12-2010/11 Covance Inc. 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 研究员2010/11-2011/01 Covance Inc. 药物分析与药代动力学 资深研究员2011/01-现在 华中科技大学药物分析、代谢与天然药物研究 教授 研究兴趣:以开发和应用液相色谱及其与串联质谱技术为中心,将之运用于药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小分子(如传统化学药物和中药)和大分子(如多肽和抗体、疫苗等蛋白质生物药)分析,如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质量标准研究及中药特征谱等研究领域。具体方向如下:(1)进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学研究。(2)开发和确证符合GLP标准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3)探索不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和技术在药物代谢产物结构和天然产物鉴定中的应用。(4)探索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为基础的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策略在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5)探索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6)药品质量标准研究。(7)中药化学和代谢研究(8)药物-药物(中药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姚广民,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教育厅“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员。山东省东明县人。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与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启动基金、华中科技大学医科科研基金、湖北省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Organic Letters,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J. Braz. Chem. Soc., 药学学报, 中药材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联系方式:湖北省武汉市航空路13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1号楼425,邮编430030;电话email: 或本实验室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欢迎合作。个人简历:1999.92002.7: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2.92005.7: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2005.72006.2:石家庄制药集团药物研究院,课题组长,新药开发研究员。2006.22007.12: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Associate)。2007.122008.11: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博士后研究员(Postdoctoral Associate)。2008.112009.5: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研究科学家(Research Scientist)。2009.6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9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3至今: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员。2011.4至今:湖北省教育厅“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化学与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药用植物和海洋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要是从传统中草药、海洋生物、微生物等天然药物资源中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癌(蛋白激酶抑制剂)、抗病毒、降血糖等生物活性显著的天然产物,并以此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改造、化学衍生化等方法从中发现高效低毒的新药候选化合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近五年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1170323,2012.1-2015.12,负责人。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No. 81001368,2011.1-2013.12,负责人。3.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40批。2011.1-2013.12。负责人4.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No. 20100142120069,2011.1-2012.12。负责人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No. 2010CDB03206。2010.6-2011.12。负责人6. 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项目,No. QJX2010-2,2011.1-2012.12。负责人7. 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基金,2009.5-2012.6。负责人8. 华中科技大学医科科研基金,2010.1-2011.12。负责人9. 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9-2012.8。负责人10. 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09.12-2010.12。指导教师。11.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011.7-2012.6。指导教师。12.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国际化精品课程。2011.6-7。课程负责人。近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1.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药六类新药复方鹿角霜片临床前研究”。2011.1-2013.12,300万元。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30170104)“杜鹃花科木藜芦烷类及相关二萜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2.12-2005.73.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资助项目“从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中寻找新颖的蛋白质激酶抑制剂”,美国明尼苏达学,2006.2-2007.12.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项目(NCRR grant P20 RR-016467)“从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中寻找新颖的阳离子通道调节剂”。美国夏威夷太平洋大学, 2007.12-2009.5.王凯平,女,1969年生。教授,药学院药学系系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1991年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期间于1997年获药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药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药物制剂及其生物效应;新药开发及其研制;植物多糖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及获奖情况:近五年负责的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两项,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省科技攻关计划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1项,市攻关计划1项,校基金3项;,横向课题3项,共获科研经费120万元;在SCI及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主编教材2本。以第一负责人完成的项目当归多糖铁复合物治疗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参与及在研科研项目:1、猪苓多糖与rIL-2结合物长循环脂质体及抗瘤活性研究. 省科技攻关计划. 2003.72004.12,第一负责人。2、新型补铁剂当归多糖铁的研制. 省科技攻关计划. 2005.72006.12,第一负责人。3、当归多糖铁协同补血的血细胞调控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 2007.12008.12,第一负责人。4、当归多糖铁协同补血的血细胞调控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2007.12008.12,第一负责人。5、药学实验教材建设与改革.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科研课题. 2007.12-2008.12,第一负责人。6、当归多糖铁口服液的研制与开发.市科技攻关计划.2008.1-2009.12,第一负责人。7、湖北道地植物多糖及其铁复合物开放铁释放通道调节铁代谢的作用研究.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8.10-2011.9,第一负责人。8、当归多糖抑制hepcidin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1-2010.12,第一负责人。9、当归多糖特异性肝靶向的分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1-2013.12,第一负责人。10、当归多糖作为肝靶向给药系统载体的可行性研究.华中科技大学自然重点项目,2010.10-2012.09,第一负责人。11、香菇多糖药用研究. 横向课题, 2011.6-2013.6,第一负责人。阮汉利女,1968年4月生,河南永城县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天然药物与中药学系副主任,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群负责人。兼任湖北省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委会委员、武汉市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入选人才。2005年9月-2006年9月、2007年7-10月、2008年7-10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留学德国,主修生物药学。主要从事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活性测试和生物合成工作。对湖北贝母、鄂北贝母、杂交贝母、紫花鄂贝北母、莲子心、蛇菰、西南大戟、石蕨、无粉五角叶粉背蕨、野核桃、鄂西大蓟、金山五味子等植物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对湖北省民间药材蛇菰和千屈菜的部颁标准进行了制定;对曲霉属真菌中吲哚类生物碱的异戊烯基转移酶相关生物合成基因进行过研究。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各种权威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30多篇为SCI收载。主讲本、专科生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及研究生天然药物研究方法和天然产物波谱解析等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主讲教师之一。副主编和参编多部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医药科技出版社的本科生统编教材。学习经历:2005.9-2006.9; 2007.7-10; 2008.7-10: 德国图宾根大学及杜塞尔多夫大学,访问学者;2001.9-2004.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1996.9-1999.7: 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获药物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5.9-1989.7: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11.3-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学系副主任;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群负责人;2010.9-201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2009.11-2010.8: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7-2009.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1-2002.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讲师;1992.12-1997.12: 同济医科大学药学院助教。近几年研究经历: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换锦花抗AD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32万/负责;2010.7-2013.6: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石蒜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前研究”/ 89万/负责;2009.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野核桃青果皮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31万/负责;2010.1-2012.1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Aspergillus fischerianus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研究”/负责;2009.9-2011.8: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子项目/20万/负责;2009.1-2009.12:中韩合作课题“从传统中药中开发出天然药物或功能性食品的新原料”/3万/负责;2010.1-2010.12: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野核桃根皮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指导教师;2008.1-2008.12: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米曲霉菌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负责;2007.1-2007.12:华中科技大学校基金启动项目“Aspergillus fisherianus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1.2万/负责;2006.1-2007.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野核桃果皮诱导肿瘤细胞 Trail基因表达活性成分研究”/ 4万/负责;2009.1-2009.12:中德合作PPP项目“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研究Aspergillus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2007.1-2008.12:中德合作PPP项目“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研究真菌Aspergillus fisherianus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2004.1-2006.12: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筒鞘蛇菰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与开发”/负责;2002.1-2005.12:武汉市科技局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大戟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负责;2007.1-2009.12: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中药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酸盐的研究”/90万元/技术骨干;2007.1-2007.12:中韩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民族药忽地笑抗AD的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 3000万韩元/技术骨干;2004.1-2004.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专项课题“新药湖北贝母总碱的开发研究” 80万元/技术骨干。皮慧芳药学院天然药化教研室副教授,2007年获药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工作6个月。编译专著药物计量学。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与开发科研项目:2011.1-2013.12 国家自然基金鞘柄乌头抗肿瘤镇痛的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NO.81072548)负责 2009.11-2011.11湖北省自然基金鞘柄乌头抗肿瘤镇痛的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NO.2009CDB146)负责 2010.9-2011.8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川乌半夏配伍减毒增效活性成分研究负责 2008.1-2009.12 华中科技大学医工医理交叉项目鞘柄乌头抗肿瘤镇痛的活性成分研究(NO.2008D21)负责2005.1-2007.12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保肝药红丝线草的研究与开发(NO.2005AA301C01) 负责2003.11-2005.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金红丝线草保肝护肝的新药基础研究(NO.2003B21)负责2007.1-2009.12 国家自然基金红活麻负调控DC T-bet干预RA发病的有效成分及机制研究(NO.30672655)技术骨干2007.1-2007.12 中韩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民族药忽地笑抗AD的活性成分及机制研究技术骨干2007.1-2009.12 中德合作科研(PPP) 项目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与化学相结合研究真菌Aspergillus fisherianus中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NO.20063139)技术骨干2010.7-2013.6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石蒜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前研究(NO. 2010DFA32430)技术骨干张勇慧,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武汉市天然药物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同济-邦伦创新药物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生物活性成分及新药开发研究,已对金线莲降血糖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大接骨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楮头红保肝降酶活性成分、虎尾轮根化学成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目前主要在从事从传统中草等天然药物资源中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并以此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化学结构改造等方法从中发现高效低毒的新药候选化合物,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国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湖北省武汉市药学会理事,武汉市药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武汉市中医药学会第十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家SFDA新药审评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评审专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等评审专家,卫生部科研项目评审专家,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北省药品注册专家库成员,武汉市科学技术局专家库成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Edition,复旦学报、广东药学院学报等审稿专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青年编委,中药学湖北省品牌专业负责人,天然药物化学国家精品课程第二负责人。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1项和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总经费1500余万元。申请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篇90余篇, 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副主编或参加编写国家级教材或配套教材5部。2010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先进个人”及药学院先进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职工”,“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国际交流与合作先进个人”等,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005年获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5年被评为校“优秀青年教职工”。(一)近年研究工作简历近年以项目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2011.1-2012.12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人才)黄芫花抗肿瘤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10万元(项目编号:2010CD104)2011.1-2013.12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糖尿病新药临床前研究2700万元(项目编号:2011ZX09102-004)2011.1-2013.12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化药一类降血糖新药KD10临床前研究500万元(项目编号:2011ZX09102-004-01)2011.1-2013.12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中药6.1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新药复方鹿角霜片临床前研究175万元(项目编号:2011ZX09102-006-05)2010.1-2014.12 武汉长联来福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课题新型PTP1B抑制剂Kinsenoside结构类似物一类新药研究250万元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芫花中抗肿瘤二萜活性成分及抑制肿瘤侵袭转移作用机制研究35万元(项目编号:31070311)2010.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接骨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8万元(项目编号:30973865)2009.1-2011.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楮头红保护肝损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50万元(项目编号:NCET-08-0224)2006.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贝乙素抑制HDAC的构效关系及机制26万元(项目编号:30572313)2005.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金线莲中抑制IKK-增敏胰岛素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22万元(项目编号:30400585)2007.1-2008.12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中药一类新药浙贝乙素胆酸盐的研究80万元2007.1-2009.1中德合作科研项目(PPP)二年中每年将在德国李书明教授实验室从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基因和生物化学研究三个月(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2003.9-2006.9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项目蛇胆川贝散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5万元(项目编号:20035002016-25)方进波2006.7获天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06.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院中药系工作。研究兴趣中药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课题研究1.药用植物香血藤调控NF-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000150).2.民族药物香血藤免疫抑制活性成分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引进基金).3.空心莲子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医科科学研究基金).4.抗风湿药香血藤中新型趋化因子及受体(SDF-1/CXCR4)的拮抗剂(天然药物化学与资源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5. Bellidifolin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湖北省卫生厅).6.超临界萃取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实验教改项目)7.五味子乙素的微生物转化及抗HBV作用研究(国家大学生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