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 学年北京 101 中学下学期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卷 积 累 运用 ( 23 分) 一、 本大题共 5 小题,选择每个 2 分,共 1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畸 形( j) 星 宿 ( xi) 脂 肪( zh) 称 心如意( chng) B 刹 那( ch) 拮 据 ( j) 暂 时( zn) 斤斤计 较 ( jio) C机 械 ( xi) 卑 鄙 ( b) 庇 护( b) 扣人心 弦 ( xin) D笨 拙 ( zhu) 翘 首( qio) 仍 然( rng) 装 模 作样( m)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堤岸 关照 焕散 义不容辞 B既使 秘诀 粟米 今非昔比 C竟然 狭隘 严厉 鸦鹊无声 D鞠躬 朗润 游弋 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绝不能 妄自菲薄 。 B“ 4 28”胶济线火车相撞是近年来 首屈一指 的恶性交通事故。 C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 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 买椟还珠 。 D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 亡羊补牢 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发挥好坏的关键。 C新华社发出载人航天飞机即将升空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D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 30 分钟。 5找出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 ) A 刘禹锡 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字梦得,诗 人、哲学家。 B 欧阳修 北宋 醉翁亭记 字永叔,文学家,史学家。 C 柳宗元 北宋 捕蛇者说 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老舍 现代 在烈日和暴雨下 原名舒庆春,有“人民艺术家”美称。 二、填空, 本大题共 有 3 小题,共 13 分。 6默写(每空 0.5 分,共 5 分) ( 1)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 2)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 4) ,谁家新燕啄春泥。 (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展现了大同社会的景象,其中“ , _ ”一句正体现了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特点。 ( 6)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生动活泼、极富情趣的句子是: , 似与游者相乐 , 。 7名著阅读填空。( 3 分) 下面备选的三个情节都出自课程标准 建议阅读的文学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B.武松打虎 C.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 序号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8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 5 分) ( 1) 2008 年 9 月 28 日 17 时 37 分,圆满完成载人飞行和舱外活动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请概括下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 2 分) 【材料一】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说,“神七”太空之行是中国建立空间站和登陆月球的前奏。中国循序渐进地开展航天计划,目的是把航天员送到太空工作 ,“世界将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惊叹”。 【材料二】 俄罗斯新闻时报说,中国不仅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航天员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中国因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材料三】 苏联俄 美国 中国 首次实现载人飞行 1961 年 4 月 1961 年 5 月 2003 年 10 月 首次太空行走 1965 年 3 月 1965 年 6 月 2008 年 9 月 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离航天强国水准距离尚远。 ( 2) 有报道说, 美国少数别有用心的“中国威胁论”者对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 十分担忧,甚至传出“美国国会拨款 500 万美元,重启星球大战计划,应对中国潜在威胁”的消息。请你代表当代中学生对来访的国际友人说几句话,表达对此事件的关注与理解。(用上“和平”“发展”两个词)( 3 分) 女士们、先生们: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词,表 第二部分 阅读 理解( 37 分) 三、阅读文言文,本大题共 有 4 小题,共 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每空 0.5 分,共 2 分) ( 1 )录毕, 走 送 之 ( ) ( 2 ) 俟 其欣悦( ) ( 3) 寓 逆旅 ( ) ( 4)皆 被 绮绣( ) 10下列选项中与“ 俯身倾耳以请 ”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人多以书假余。 B以 衾拥覆 C 计日以还 D 以中有足乐者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文: _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_ 12 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自 己求学经历的?( 2 分) 国 别 时 间 项 目 _ 四、阅读现代文,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共 27 分。 (一) 眼 睛 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 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 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 色所震憾了 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从后面赶上,我问: 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11)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12)我走得快吗?我 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13)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14)是的,路是没 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15)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1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分) (1)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 宿店 了吧?” (2)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 且很难到达 宿店 。 14 文中第自然段写道:“噢,多 美丽 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3 分) 15 文章 具体描写 了哪几种眼睛?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 什么启示?(分) 16 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 3 分) (二) 全球变暖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徐娜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似乎尚无定论,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温室气体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据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太阳辐射正处于近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时期。 最新的全球变暖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比如物种习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加 剧,湿地面积减少,珊瑚礁退化,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增多等等。 但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相比,现在的灾难根本算不上什么。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特里鲁特说:我们的确正站在大规模灭绝的边缘。 这份最新的报告罗列了一些全球变暖可能对未来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在不到 20 年内,现在不用为水发愁的数亿非洲人和数千万拉丁美洲人将面临缺水的窘境。到 2050 年,亚洲有 10 多亿人将面临缺水问题。根据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080 年,缺水将威胁 11 亿 -32 亿人的生命。 随着气温的上升,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速 度将大大加快。到 2030 年,因全球变暖而引发的疾病将造成贫困国家的死亡率上升。到 2l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的城市烟雾状况将发生恶化。与 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因臭氧层减少所造成的人的死亡将上升4 5。这些都将使原本微不足道的健康问题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未来,热带地区将更加炎热,沙漠和荒地扩张,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到 2080 年,2 亿 6 亿人将因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处于饥饿状态。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异常,最严重的威胁是沿海洪灾泛滥。到 2050 年欧洲的小型冰川将消失,许多大型冰川将大幅收缩。到 2080年,由于海平 面的上升,每年将有 l 亿人被洪水淹没,尤其是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洪灾威胁。 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方式将因气候变暖而发生改变。 17阅读文段,说说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么? ( 2 分) _ 18阅读材料,说说下面材料分别进一步印证了第 -段中提出的什么问题。( 2 分) 材料一: 首届亚太地区水资源峰会 2007 年 12 月 3 日在 日本召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峰会发去录像致辞。他表示,目前全球尤其是亚洲正遭受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困扰,各国对水资源的争夺有可能引发战争。 材料二: 如何遏制气候变暖,减缓海平面上升对岛国造成的威胁,是太平洋岛国论坛几乎每年都要讨论的议题。与会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再过年,南太平洋部分面积狭小的岛国将从地球表面消失,那些世代生活在小岛国的居民将沦为海洋难民,离开生养地 。 材料一印证的是: 材料二印证的是: 19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 分) _ (三)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 10 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 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有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 !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看里程碑的快乐消除疲劳,用坚定的步伐丈量行走的路程,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 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使人联想到罗斯福总统夫人与萨尔洛夫将军的一次对话。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她回答说:随便吧。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明确、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在一群智力与年龄都相近的青年人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发现: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人生目标,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模糊糊的目标, 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 25 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他们做了跟踪调查,结果令人十分吃惊! 那 3%的人全部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行业领袖;那 10%的人都是各专业各领域的成功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有成;那 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胸无大志,事业平平;那 27%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稳定,入不敷出,常常抱怨社会,怨天尤人。 那 27%的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他们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但他们的目标总是太空泛、太虚幻。其实他们只是满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混水摸鱼,过一天算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浪费自己宝 贵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伟大的建树、每一项杰出的成就都是由那些志向高远的人创造的,不论是像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这样的发明家,还是像马丁路德金以及从囚徒成为南非总统的纳尔逊曼德拉这样的社会改革家。他们拒绝接受中庸之道,他们追求卓越,所以他们铸就历史,成为了 3%的人。 有了明确的目标,人们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以矢志不渝地努力,成就人生壮举。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管现在他多么贫穷或者多么笨拙,只要他目标明确,并能够用积极进取的心态和更上一层楼的决心为目标而努力,那么任 何东西都不是他前进的障碍。不管他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地恶劣,也不管他面临艰难险阻,他总是能通过内心的力量驱动自己,脱颖而出,勇往直前。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20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段中第一组、第二组的人失败的原因。( 2 分) _ 21“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明确、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 ”是作者论述的一个重点,结合文章 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述这一点的。 ( 3 分) _ 22 “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经史悦人、诗书言志,古往今来有多少文章、作品描写的风云人物、感人故事体现了这一点,请仿照例句、参考提示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 4 分) 提示:西游记 师徒取经 藤野先生 鲁迅弃医从文 送东阳马生序 “以中有足乐者” 海燕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保尔柯察金能够成功地抗争病魔向死亡挑战,因为他将整个鲜血和生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 ; , 。 第三部分 表达 交流( 60 分) 有人说:冰雪消融,是春天的开始;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退是进的开始;输是赢的开始。有时候,渺小的开始,可以成就雄伟而宏大的风景;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请以 “开始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若写记叙文,必须结合亲身经历 );字数不少于 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北京一零一中 2008 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初三语文 答题纸 ( 2009.4.16)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3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 题,选择每个 2 分,共 10 分。 1._ 2._ 3._ 4._ 5._ 二、填空, 本大题共 有 3 小题,共 13 分。 6默写(每空 0.5 分,共 5 分) ( 1)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 2)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 。 ( 4) ,谁家新燕啄春泥。 (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展现了大同社会的景象,其中“ , _ ”一句正体现了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特点。 ( 6)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生动活泼、极富情趣的句子是: , , 似与游者相乐 。 7名著阅读填空。( 3 分) 序号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 一个情节 8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 5 分) ( 1)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离航天强国水准距离尚远。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词,表 ( 2) 女士们、先生们: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词,表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词,表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词,表 第二 部分 阅读 理解( 37 分) 三、阅读文言文,本大题共 有 4 小题,共 10 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每空 0.5 分,共 2 分) ( 1 )录毕, 走 送 之 ( ) ( 2 ) 俟 其欣悦( ) ( 3) 寓 逆旅 ( ) ( 4)皆 被 绮绣( ) 10( )( 2 分) 11( 1)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文: _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_ 12 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自己求学经历的?( 2 分) _ 四、阅读现代文,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共 27 分。 (一) 1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分) (1)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 宿店 了吧?” (2)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 宿店 。 14 文中第自然段写道:“噢, 多 美丽 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3 分) 15 文章 具体描写 了哪几种眼睛?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分) 16 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 “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 3 分) (二) 17阅读文段,说说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么? ( 2 分) _ 18 材料一印证的是: 材料二印证的是: 19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 分) _ (三) 20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第、段中第一组、 第二组的人失败的原因。( 2 分) _ 21“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明确、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 ”是作者论述的一个重点,结合文章 段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述这一点的。 ( 3 分) _ 22保尔柯察金能够成功地抗争病魔向死亡挑战,因为他将整个鲜血和生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4 分) , ; , 。 第三部分 表达 交流( 60 分) 初三语文 答案 ( 2009.4)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3 分)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选择每个 2 分,共 1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畸 形( j) 星 宿 ( xi) 脂 肪( zh) 称 心如意( chng) B 刹 那( ch) 拮 据 ( j) 暂 时( zn) 斤斤计 较 ( jio) C机 械 ( xi) 卑 鄙 ( b) 庇 护( b) 扣人心 弦 ( xin) D笨 拙 ( zhu) 翘 首( qio) 仍 然( rng) 装 模 作样( m)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堤岸 关照 焕散 义不容辞 B既使 秘诀 粟米 今非昔比 C竟然 狭隘 严厉 鸦鹊无声 D鞠躬 朗润 游弋 中流砥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A 在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绝不能 妄自菲薄 。 B 4.28 胶济线火车相撞是近年来 首屈一指 的恶性交通事故。 C有的国家靠“采购”外籍运动员提高在国际赛事中的名次,使本土选手减少了在更高舞台上历练的机会,这真是 买椟还珠 。 D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 亡羊补牢 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 ) A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 试发挥好坏的关键。 C新华社发出载人航天飞机即将升空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D这次会议规定每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超过 30 分钟。 5、找出下列选项中搭配错误的一项( C ) A刘禹锡 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字梦得,诗人、哲学家。 B欧阳修 北宋 醉翁亭记 字永叔,文学家,史学家。 C柳宗元 北宋 捕蛇者说 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老舍 现代 在烈日和暴雨下 原名舒庆春,有“人民 艺术家”美称。 二、填空, 本大题共 有 3 小题,共 13 分。 6默写填空( 5 分) ( 1)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2)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3)、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 4)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 5)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展现了大同社会的景象,其中“ 黄发垂髫 , _并怡然自乐 _”一句正体现了大同社会“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特点。 ( 6)小石潭记中描写鱼儿极富灵性和情趣的句子 是: 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7名著阅读 ( 3 分) 下面备选的三个情节都出自课程标准建议阅读的文学名著中,请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A.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B.武松打虎 C.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 序号 出自哪部作品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8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 5 分) ( 1) 2008 年 9 月 28 日 17 时 37 分,圆满完成载人飞行和舱外活动任务的“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请概括下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 2 分) 【材料一】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文 章说,“神七”太空之行是中国建立空间站和登陆月球的前奏。中国循序渐进地开展航天计划,目的是把航天员送到太空工作,“世界将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行走惊叹”。 【材料二】 俄罗斯新闻时报说,中国不仅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航天员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中国因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独立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材料三】 苏联俄 美国 中国 首次实现载人飞行 1961 年 4 月 1961 年 5 月 2003 年 10 月 首次太空行走 1965 年 3 月 1965 年 6 月 2008 年 9 月 答: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虽然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但离航天强国水准距离尚远。 评分:共 2 分。 2 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 ( 2) 有报道说, 美国少数别有用心的“中国威胁论”者对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十分担忧,甚至传出“美国国会拨款 500 万美元,重启星球大战计划,应对中国潜在威胁”的消息。请你代表当代中学生对来访的国际友人说几句话,表达对此事件的关注与理解。(用上“和平”“发展”两个词)( 3 分) 女士们、先生们: 评分:共 3 分。有明确观点 1 分,针对“国际友人” 1 分,用上“和平”“发展”两 词,表达简明、得体 1 分。 第二部分 阅读 理解( 37 分) 三、阅读文言文,本大题共 有 4 小题,共 10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缊 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每空 0.5 分,共 2 分 ) ( 1)录毕, 走 送之( 跑 ) ( 2) 俟 其欣悦( 等待 或:等到 ) ( 3) 寓 逆旅 ( 寄居 或:居住、住在 ) ( 4)皆 被 绮绣( 通 “披 ”,覆盖 ) 10下列选项中与“ 俯身倾耳以请 ”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2 分) A人多以书假余。 B以 衾拥覆 C 计日以还 D 以中有足乐者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国 别 时 间 项 目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译文: (有时)天气非 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因为内心 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 不如 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2 作 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回忆自己求学经历的?( 2 分) 答: 读书之难,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四、阅读现代文,本题共有 10 个小题,共 27 分。 (一) 眼 睛 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 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 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从后面赶上,我问: 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11)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12)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13)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 ,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14)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15)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的眼睛。 13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分) (1)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 宿店 了吧?” 旅店 (2)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 宿店 。 实现人生理想的境界、目的地 14文中第自然段写道:“噢,多 美丽 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联系全文看,“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3 分) 乌黑的小眼睛 眼睛里充满憧憬,无丝毫阴影。 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 15 文章 具体描写 了哪几种眼睛?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分) 文章分别写了孩子的眼睛和老盲人的眼睛( 2 分) 作者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懂得了应该怀一份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仍 坚毅行进,领悟到奋力前进的意义。( 2 分) 16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遇到一位失明老人,“我”真想伴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 3 分) 正反作答均可。 示例:正:应该先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且“我”和老人素不相识,何况,老人也表明了态度。反:不应该先行。老人是盲人,在空旷的山峦中独自行走很危险,且目的地都是投宿住店。(判断 1 分,说明理由 2 分) (二) 全球变暖将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徐娜 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全球气候已明显变暖。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似乎尚无定论,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多数科学家都同意温室气体效应导致了全球变暖,据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目前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因为太阳辐射正处于近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时期。 最新的全球变暖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暴露出来 。比如物种习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珊瑚礁退化,引起过敏反应的花粉增多等等。 但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灾难相比,现在的灾难根本算不上什么 。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特里鲁特说:我们的确正站在大规模灭绝的边缘。 这份最新的报告罗列了一些全球变暖可能对未来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 在不到 20 年内,现在不用为水发愁的数亿非洲人和数千万拉丁美洲人将面临缺水的窘境。到 2050 年,亚洲有 10 多亿人将面临缺水问题。根据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到2080 年,缺水将威胁 11 亿 -32 亿人的生命。 随着气温的上升,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等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将大大加快。到 2030 年,因全球变暖而引发的疾病将造成贫困国家的死亡率上升。到 2l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的城市烟雾状况将发生恶化。与 20 世纪 90 年代相比,因臭氧层减少所造成的人的死亡将上升4 5。这些都将使原本微不足道的健康问题变成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未来,热带地区将更加炎热,沙漠和荒地扩张,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到 2080 年,2 亿 6 亿人将因全球变暖的影响而处于饥饿状态。全球变暖将导致气候异常,最严重的威胁是沿海洪灾泛滥。到 2050 年欧洲的小型冰川将消失,许多大型冰川将大幅收缩。到 2080年,由于海平面的上升,每年将有 l 亿人被洪水淹没,尤其是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洪灾威胁。 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和绝大部分人口的生 活方式将因气候变暖而发生改变。 17阅读文段,说说科学家们认为全球变暖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什么? ( 2 分) 答: 温室气体效应。太阳辐射正处于近一千年来最强烈的时期。 18阅读材料,说说下面材料分别进一步印证了第 -段中提出的什么问题。( 2 分) 材料一: 首届亚太地区水资源峰会 2007 年 12 月 3 日在日本召开,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向峰会发去录像致辞。他表示,目前全球尤其是亚洲正遭受严重的水资源危机的困扰,各国对水资源的争夺有可能引发战争。 材料二: 如何遏制气候变暖,减缓海平面上升对岛国造成的威胁,是太 平洋岛国论坛几乎每年都要讨论的议题。与会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再过年,南太平洋部分面积狭小的岛国将从地球表面消失,那些世代生活在小岛国的居民将沦为海洋难民,离开生养地 。 答: 材料一印证的是: 第段中全球将面临严重缺水的问题。 材料二印证的是: 第段中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面临严重的洪灾威胁的问题。 19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2 分) 答:现在的灾难是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带来影响。将来的灾难将是可能会导致人类的大规模的灭绝。所以说“与未来可能出现的灾 难相比,现在的灾难根本算不上什么。” 评分: 2 分。“现在”“将来”各 1 分。(如将第 -内容加以概括,从“缺水将危及 11 亿 32 亿人的生命”、“传染病传播速度将加快”、“饥饿”、“沿海洪灾泛滥”四个方面作答,亦可作为对“将来”的理解。) (三)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 10 公里以外 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有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 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 !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看里程碑的快乐消除疲劳,用坚定的步伐丈量行走的路程,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 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使人联想到罗斯福总统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重卡车电分离模式的实施方案与创新应用
- 基于SD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优化策略报告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报告
- 企业战略实施中的常见误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K2教育人工智能个性化学习系统应用效果与挑战分析报告
- 芦苇火灾应急预案(3篇)
- 2024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报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管理广泛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提升资金申请的政策实施与优化报告
- 行政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及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转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申请书
- 化妆品代理加盟协议
- 滤料采购合同范本
- 发电厂电气部分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东北电力大学
- 车辆顶账协议书范文
- 2024年株洲国创轨道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最后一卷 政治试卷(含答案)+答题卡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生字词总表
- AI+蛋白质行业研究报告 2024
- 利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建设项目环评可研资料环境影响
- 公共政策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