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09 学年度天津市河西区第二学期九年级结课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基础题)、第 II 卷(综合题)和第 III 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基础题 共 1 大题 共 26 分) 一、(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6 分) 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襁 褓( qing) 旁 骛 ( w) 骈 进( pin) 恻 隐( c) B、 嗤 笑( ch) 恣 睢 ( su) 胚 芽( pi) 庖 代( po) C、 羼 水( chn) 恐 吓 ( h) 虬 须( qi) 峥 嵘 ( rng) D、 颓 唐( tu) 荫 庇( yn) 沉 湎 ( min) 哄 笑( hng)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妖娆 亵渎 憔悴 断张取义 B、天骄 愚昧 锦障 自以为是 C、潮汛 躯除 枭鸟 引颈受戮 D、牡蛎 芳馨 云翳 中流砥柱 3、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精致教育是一种为学生发展服务的高品质教育。实施精致教育,学校 管理要 _,教师队伍要 _,课程设置要 _,校园规划要 _。 A、精良 精美 精当 精细 B、精良 精当 精细 精美 C、精细 精良 精当 精美 D、粗细 精美 精良 精当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 )( 2 分)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所以 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A、 B、 C、 D、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回答 5 8 题。 ( 1)从 公开 的文字 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 总 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 只 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 一味 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却也是事实。 ( 2)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 ( 3)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 这 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4)失掉了 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 这 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 它 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 5)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 ( 6)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 笼罩之下,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 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 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8)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9)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5、对第( 1)段中画线的字词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从 公开 的文字上看起 来”,“公开”一词,表明当时国民党政府政治开明,能够把国家的大小事务公之于众。 B、“我们 总 目夸着地大物博”,“总”刻画了一幅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形象。 C、“ 只 希望着国联”,“只”刻画了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 D、“改为 一味 求神拜佛”,“一味”刻画了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形象。 6、文中画线的代词各指代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这”指代的是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B、“这”指代的是信“国联”,求神拜佛。 C、“它”指代的是求 神拜佛。 D、“这”指代的是自欺。 7、对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中国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 B、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D、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句中的“中国人”指一部分中国人。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 3)至( 5)段从驳斥对方的论证入手,分析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 C、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第( 7)( 8)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 D、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 6)段“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 9 12 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 徧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肉食者 鄙 ,未能远谋。 ( 目光短浅 ) B、小惠未 徧 ,民弗从也。 ( 通 “遍 ”,遍及,普遍 ) C、 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 D、小信未孚,神弗 福 也。 ( 高兴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2 分 ) A、何 以 战 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 之 狱 四时 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战 于 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 于 我也 D、登轼 而 望之 环 而 攻之而不胜 11、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决定给谁使用。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这是 ) 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枯竭了。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齐是 ) 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1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 ) A、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B、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C、文章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D、 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谋”,本文详细记述了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情况,略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4 大题 共 44 分) 二、(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13、将诗文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8 分) ( 1)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 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 2)马作的卢飞快, 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_。(龚自珍己亥杂诗) ( 4)感时花溅泪, _。(杜甫春望) ( 5) 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_。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 7)人恒过然后能改, _, _。 ( 二章) ( 8)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的语句是: _, 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乡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 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 1)概括诗中提到的人生四阶段,并找出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2 分) _ ( 2)请对最后一小节进行品析。( 2 分) _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5 17 题。( 6 分)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 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 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 ,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 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 湣 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 ,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 共国:共同治理国家。致: 招致,引来。趋:奔赴。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2 分) ( 1) 卑身 厚币以招贤者( ) ( 2)孤之 愿 也( )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_ 17、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_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8 22 题。( 16 分) 成全一棵树 ( 1)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 2) 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 一拐一拐 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 棵 。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 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 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 3)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得都大、都深。 ( 4)树苗栽种下了,孩子 一拐一拐 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 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 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 5)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 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 6)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 7)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 8)这一年冬天, 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 ,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 一拐一拐 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 9)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 一拐一拐 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 10)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 11)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 棵树。 ( 12)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 13)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 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 14)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 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 15)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 16)他一下子怔住了。 ( 17)他 百感交集 。许久许久,他噗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 18)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 一颗母亲的心。 18、第( 4)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3 分) A、 _ B、 _ C、 _ 19、第( 8)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2 分) _ 20、第( 2)( 4)( 8)( 9)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 4 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是:( 4 分) _ 21、为了突出文章的主旨,本文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它们是:( 4 分) ( 1) _ ( 2) _ 22、第( 17)段中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度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25 字左右)( 3 分)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 (一)综合性学习( 6 分) 23、班里要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参加了这次活动,按要求完 成下列各题。( 3 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论语 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小明搜集了孔子有关学习的思想的一些格言警语,下面有两则不符合要求,请找出 来。 ( )( 1 分)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E、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F、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G、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余各则格言警语是从哪两个角度来阐述 孔子关于学习的思想的 ?( 2 分) _ 24、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写出两点你的探究结论或思考。( 3 分) 材料 1: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 1994 年 12 月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 2: 1988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提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材料 3: 2006 年 9 月 23 日, 即孔子诞生 2557 年纪念日前夕,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定稿。在这尊雕像中,孔子的双手交合于胸前。 材料 4:在全球范围内,对儒学的关注出现了新的局面:联合国对儒学的重视,孔子学院在亚、非、欧、美各大洲的广泛建立,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的频繁举办,许多国家对普及儒学的新举措,越来越广泛开展的尊孔读经,学术论文的新观点,都说明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在升温。 我的结论或思考: ( 1) _ ( 2) _ (二)名著阅读( 4 分) 25、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鲁迅存五猖会中提到要到关东看五猖会,关东是离家很远的地方,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座是 _,一座是 _。( 2 分) 26、鲁滨孙在荒岛上度过了 28 年的孤独时光 ,他具有 _ _的性格特点。在岛上的第一个夜晚他是在 _度过的,他在岛上经常阅读的书是 _。( 2 分) 第 III 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六、(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7、作文( 50 分) 在生活中,很多门其实是开着的,只是表面看上去像关着。许多人之所以没有跨进门,有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亲自去推 一推、哪怕是敲一敲的行动或勇气。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被表面现象蒙住,很多人因此走了许多弯路,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同学们,要敢于去开启生活中的门,很多看上去关着的门,其实是虚掩着的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一、( 26 分) 1、 C( 2 分) 2、 D( 2 分) 3、 C( 2 分) 4、 B( 2 分) 5、 A( 2 分) 6、 B( 2 分) 7、 D( 2 分) 8、 D( 3 分) 9、 D( 2 分) 10、 B( 2 分) 11、 A( 2 分) 12、 D( 3 分) 二、( 12 分) 13、( 8 分)( 1)窈窕淑女 ( 2)弓如霹雳弦惊 ( 3)化作春泥更护花 ( 4)恨别鸟惊心 ( 5)会挽雕弓如满月 (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7)困于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药批发商药品批发业务中的企业文化构建与传播考核试卷
- 货币经纪公司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考核试卷
- 草原草原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考核试卷
- 充电设施在儿童游乐场所的布局考核试卷
- 草原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考核试卷
- 玉石行业在全球文化贸易中的角色考核试卷
- VCD技术的护理应用与维护
- 小学防电防煤安全教育课件
- 拼多多果园托管与品牌形象重塑服务合同
- 影视作品网络播放权联合租赁合作协议
- 护士服饰礼仪(护理礼仪课件)
- 创新思维与创业实验-东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焊接H型钢的矫正
- 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2022年新编)21 蜡烛的燃烧 课件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年版)
- 基因奥秘智能型水润抗衰深层治疗操作流程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三篇)
- 土工织物防护施工
-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共3篇
- 施工单位考察记录表
- YY/T 1244-2014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