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毛庆沟文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b 学位论文作者: 锄 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 归属郑州大学。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 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 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 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 规定。 。卜 学位论文慨葫魄年月日 目录 摆i 要 a b s t r c a t v 1j ;i 言1 1 1自然地理概况l 1 2 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2 1 3 研究目的、意义及相关说明4 2 随葬器物的类型学分析6 2 1 日常生活用具类。6 2 2 兵器和工具类9 2 3 装饰品类1 2 2 4 马具类1 9 3 分期与年代2 0 3 1 毛庆沟墓地分期与年代。2 0 3 2 饮牛沟墓地分期与年代2 2 3 3 崞县窑子墓地分期与年代2 3 3 4 忻州窑子墓地分期与年代2 4 3 4 小双古城墓地分期与年代2 6 4 相关问题研究2 7 4 1 墓葬结构。:2 7 4 2 随葬品种类3 0 4 3 殉牲习俗:3 3 4 4 人种类型4 2 4 5 人口结构4 3 4 6 性别角色。5 2 5结语6 6 参考文献6 8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 2 致谢一7 3 附图目录 图1 1 毛庆沟文化地理位置与遗存分布图1 图2 1a 、b 型无耳罐i 一式器物7 图2 2 双耳罐i 一式器物图8 图2 3a 型双耳壶i 一式器物图8 图2 4b 型双耳壶i 一式器物图9 图2 5 短剑9 图2 6a 、b 型刀1 0 图2 7 鹤嘴斧1 0 图2 8 戈、矛1 0 图2 9 镞1 l 图2 1 0 锛、锥1 2 图2 1 l 带钩1 3 图2 1 2 带钩1 4 图2 1 3 大型动物饰牌1 5 图2 1 4s 形饰牌1 6 图2 1 5 兽头形饰牌1 6 图2 1 6 环1 6 图2 1 7 扣饰1 7 图2 1 8 联珠饰1 7 图2 1 9 管状饰1 8 图2 2 耳环1 8 图2 2 1 镂孔铃1 9 图2 2 3 别针饰1 9 图2 2 4 马衔、节约1 9 图4 1 殉姓种类百分比图3 6 图4 2 殉姓墓比重图3 7 图4 3 殉硅动物种类出现率对比图4 0 图4 4 五处墓地人口性别比对比图4 6 图4 5 毛庆沟墓地居民死亡率对比图4 8 图4 6 饮牛沟慕地居民死亡率对比图4 8 图4 7 崞县窑子墓地居民死亡率对比图4 9 图4 8 忻州窑子墓地居民死亡率对比图4 9 图4 9 小双古城墓地居民死亡率对比图4 9 图4 1 0 五处墓地居民各年龄组死亡率对比图5 0 图4 1 1 四处墓地男性居民各年龄组死亡率对比图5 0 图4 1 2 四处墓地女性居民各年龄组死亡枣对比图5 1 图4 1 3 四处墓地平均死亡率对比图5 2 图4 1 4 两性墓穴面积对比图5 3 图4 1 5 两性殉姓墓数量对比图5 6 图4 1 6 两性殉矬墓出现率对比图5 6 n 附表目录 表3 1 器物型式分组表2 l 表3 2 器物型式分组表2 3 表3 3 器物型式分组表2 5 表3 4 五处墓地年代分期表2 6 表4 1 墓葬形制及葬俗统计分析表2 9 表4 2 五处墓地陶器比较表3 0 表4 3 五处菜地武器和工具对比表3 1 表4 4 五处墓地装饰品类别简表3 2 表4 5 五处菜地马具类对比表3 3 表4 6 五处墓地殉牲种类与数量表3 7 表4 7 五处墓地殉姓组合对比表3 9 表4 8 殉牲动物种类出现率对比表4 0 表4 9 内蒙古中南部先秦时期古代居民的人种类型4 2 表4 1 0 五处墓地人口性别比4 5 表4 1 l 五处墓地居民死亡年龄组统计表4 6 表4 1 2 两性与殉硅种类组合关系表5 6 表4 1 3 两性与装饰品种类数量关系表6 0 表4 1 4 两性墓随葬珠饰统计表6 3 表4 1 5 五处墓地死者专属随葬品种类对比表6 5 i i i 摘要 毛庆沟文化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带一支重要的早期铁器时代文化。本文首先重 新界定毛庆沟、饮牛沟、崞县窑子、忻州窑子和小双古城等五处墓地的分期和相 对年代,综合运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人口社会学和数量定向分析等学科的理 论与方法,从墓葬结构、随葬品种类、殉姓习俗、人种类型、死亡人口结构以及 死者性别与随葬品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入手,对这五处墓地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综合对比与归纳,毛庆沟文化的埋葬习俗、经济形式、人口结构、社会分工、财 产占有等问题深刻认识,总结各个墓地的文化内涵,对毛庆沟文化进行初步的文 化类型划分。同时,对该文化墓葬死者的属性展开研究,进而将墓葬研究深入到 社会层面,加深对毛庆沟文化内涵的理解。 本文分为五部分。 一,引言。简要介绍毛庆沟文化的自然地理概况,考古发现以及研究现状, 并阐述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随葬品分析。对五处墓地随葬品中的陶器、武器与工具、装饰品和马具 四类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 三,根据对典型的类型分析,划定分期标准,即以随葬品器物组合及排序, 对五处墓地进行分期和相对年代的判定。 四,相关问题研究。本章从( 1 ) 墓葬形制、葬式、葬具( 2 ) 随葬品种类; ( 3 ) 殉硅习俗;( 4 ) 人种类型;( 5 ) 死者性别和年龄构成;( 6 ) 性别与随葬品 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对比与归纳。深刻认识毛庆沟文化的埋葬习俗、经济 形式、人口结构、社会分工、财产占有等问题,达到对该文化具体而深刻的了解。 五,结语。对毛庆沟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并划分出新的文化类型以及解释 其原因。 关键词:毛庆沟文化经济形态入口结构性别角色 1 v a b s tr c a t m a o q i n g g o uc u l t u r ei s a l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c h i n a sn o r t h e r ng r a s s l a n d si nt h e e a r l yi r o na g ec u l t u r e t h i sa r t i c l ef i r s t l yr e d e f i n e sm a o q i n g g o u , y n n i u g o u , g u o m o u n t a i nc o u n t yb r o t h e l ,ab r o t h e la n ds m a l lp a i r so fx i n z h o uc i t yc e m e t e r yo ft h e f i v es t a g e sa n dt h er e l a t i v ea g eo ft h ei n t e g r a t e du s eo fa r c h e o l o g y ,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s o c i o l o g y , p o p u l a t i o na n dn u m b e ro fd i r e c t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o f d i s c i p l i n e ,f r o mt h et o m bs t r u c t u r e ,t o m bt y p e s ,m a r t y r d o ms h e n gc u s t o m s ,e t h n i c t y p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d e a t h sa n db u r i a lo ft h ed e c e a s e dg e n d e rr e l a t i o n ss i xa s p e c t s , t h e s ef i v ec e m e t e r i e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s u m m a r yo ft h eb u r i a lm a o q i n g g o uc u l t u r a lp r a c t i c e s ,e c o n o m i cf o r m ,p o p u l a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e , s o c i a ld i v i s i o no fl a b o r , p r o p e r t y , p o s s e s s i o no fap r o f o u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s u c hi s s u e s ,s u m m e du pt h e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o fe a c hc e m e t e r y , 0 nap r e l i m i n a r y m a o q i n g g o uc u l t u r et y p ec u l t u r e m e a n w h i l e ,t h ec u l t u r a lp r o p e r t yo fb u r i a lo ft h e d e c e a s e dt oc o m m e n c et h es t u d y , t h e nt h eb u r i a ld e p t ht ot h es o c i a ld i m e n s i o n so f r e s e a r c h ,d e e p e n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m a o q i n g g o uc u l t u r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k e yw o r d s :m a o q i n g g o u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c u l t u r e ;t h e e c o n o m i cs i t u a t i o n ; d e m o g r a p h i cs t r u c t u r e ;g e n d e rr o l e ; v 引言 1引言 1 1自然地理概况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 化相互交汇、融合和碰撞的重要区域之一,同时也位于整个“中国北方长城地带 的中段。毛庆沟文化就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的蛮汗山与岱海湖地区( 图1 1 ) 。这 里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南部边缘,为一内陆封闭湖盆。经纬度分别为北纬4 5 0 1 5 4 0 0 5 0 ,东经1 1 2 0 1 卜1 1 3 0 。湖盆为地堑陷落区,南北两侧山地对峙。北侧蛮 汗山,最高峰2 3 0 4 米,南侧马头山,最高峰2 1 0 0 米。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处于中国北方季风尾间区及其边缘,即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共同作用 的地带,基本特征为年降水量的整体移动和东西相异变化【1 1 。具体说来是:冬季 干冷漫长,夏季干热短暂。年平均气温为2 - 5 c o ,年平均降水量3 5 0 - - , 4 5 0 毫米, 属于典型的半干早地区。由于其正处于北方季风尾间区降雨量东西摆动的中轴线 上,属于农牧交错带东西部的转换地带。该地区的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 平原、沙地、台地等多种形态,再加上受湖泊的影响,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比内 蒙古中南部其它地区更为敏感,经济发展最为脆弱。这一地带不但有农有牧,而 且时农时牧,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农业文化和畜牧文化的交替兴衰【2 】。 图1 1 毛庆沟文化地理位置与遗存分布图 ( 摘自张全超: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墓地人骨研究 d ,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2 0 0 5 ) 4 小双古城5 毛庆沟6 饮牛沟7 忻州窑子1 0 崞县窑子 “1 张兰生中国北方季风尾闯区全新世不同时期降水变化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研究 m 中国生存环境历 史演变规律研究( 一) ,北京:海洋出版社,1 9 9 3 汤卓炜编著环境考古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2 3 3 2 3 4 l 引言 1 2 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 1 2 1 考古发现 1 9 5 8 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的范家窑子n 1 发现了一批北方草原风格的铜 器:1 9 6 0 年,在位于内蒙古土默特旗的水涧沟头口3 发现一座墓葬;1 9 6 7 年,在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前德胜村1 发现了一批北方草原风格的铜器;1 9 7 9 年, 在内蒙古凉城县西南的毛庆沟h 1 发掘墓葬7 9 座;1 9 8 1 年,在凉城县西南的饮牛 沟嘲发掘墓葬1 4 座,发现l 座残墓;1 9 8 3 年,在凉城县东北崞县窑子嘲发掘1 9 座墓葬,清理残墓6 座,征集墓位不清的6 座墓的随葬品,共计有3 l 座;1 9 8 8 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沟里头耵1 发现并清理了l 座墓葬;在1 9 9 7 年又 凉城县境内的饮牛沟陋1 发掘墓葬2 3 座,前后两次发掘饮牛沟墓地共计有墓葬3 8 座;2 0 0 3 年,在凉城县境内忻州窑子嘲共清理墓葬6 9 座;同年,在凉城县东北 小双古城n 们清理1 6 座墓地。从考古发现可得知,毛庆沟文化主要集中在内蒙古 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其墓葬数量较多,多为成片的墓地。 1 2 2 研究现状 自毛庆沟墓地发掘以来,众多专家与学者对其年代和分期、文化特征、族属 及其与其他相邻文化依存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毛庆沟墓地文 化内涵已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可自成体系,提出了“毛庆沟类型 的命名 1 1 o 随之乌恩、田广金、林法等先生都撰写文章将东周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带划分为 几个不同的地区,分属于不同的少数族,并都主张毛庆沟文化的成立【1 2 l 。杨建华 先生又将东周时期的内蒙古划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并推断各区的年代、特点及 其相邻文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n3 1 。之后,乌恩先生又进一步 提出了将该文化纳入北方草原地带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观点 1 4 o 今年来又有学者 【i l 李逸友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十的铜器明文物,1 9 5 9 ( 6 ) :4 5 - - - 4 - 6 翻郑隆大青山下发现一批铜器 r 1 文物,1 9 6 5 ( 2 ) :5 0 - - 5 l 【3 】盖山林内蒙古乌盟南部发现的青铜器和铜印明考古,1 9 8 6 ( 2 ) :1 8 5 【4 1 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2 2 7 3 1 5 5 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凉城饮牛沟墓地清理简报【j 】内蒙古文物考古,1 9 8 4 ( 3 ) :2 6 - - 3 1 1 6 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凉城崞县窑子墓地阴考古学报,1 9 8 9 ( 1 ) :5 7 8 1 f 7 l 崔利明内蒙古兴和县沟里头匈奴墓【j 】考古,1 9 9 4 ( 5 ) :4 7 3 嘲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国考古学研究会,岱海地区考察队饮牛沟墓地1 9 9 7 年发掘报告, 岱海考古( _ 二卜一中日岱海地区研究报告集【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2 7 8 - 3 2 7 9 1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简报 j 】考古,2 0 0 9 ( 3 ) :2 8 , - 4 8 o o l 内蒙古义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凉城县小双桥古城墓地发掘简报【j 】考古,2 0 0 9 ( 3 ) :1 5 2 7 【i l 】田广金,郭索新编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2 1 a 乌恩东剧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遗存试析 m 北京文物与考古,1 9 9 2 ( 2 ) 2 6 5 2 8 4 b 田广金内蒙古长城地带诸考古学文化与邻境同期文化相互影响规律的研究【j 】内蒙古文物考古,1 9 9 3 ( 2 ) :5 6 - - 6 5 c 林法关于中国的对匈奴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刀内蒙古文物考古,1 9 9 3 ( 2 ) :2 7 4 5 “引杨建华试论东刷时期北方文化带中的内蒙古地区【j 】内蒙古考古文物,2 0 0 1 ( 1 ) :8 0 9 5 “们乌恩关于北方草原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的若十问题 m 2 1 世纪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北京: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2 3 6 5 - - 3 9 1 2 引言 从文化和社会两个层面对毛庆沟文化经行细致的研究【l 】。这些卓尔有效的研究成 果,极大的丰富了对毛庆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目前,对毛庆沟文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对物质文化遗存的方面研究。特点是专门研究某一类器物,侧重于 对其起源、流向以及与境外关系心1 等问题的分析,过多的是通过分期来探讨当时 的社会变化。主要成果有:青铜动物纹饰牌口3 、带扣h 1 、青铜短剑畸1 、青铜刀1 、 鹤嘴斧忉、马衔【8 】、陶器叫等。 第二类对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生态环境【1 0 1 、体质人类学【1 1 1 、族 属关系 1 2 1 、埋葬习俗f 1 3 】、殉硅制度【1 1 、经济形态【2 1 、人口性别与年龄【3 1 、社会地 陈畅岱海地区战国时期墓地研究 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吉林大学,2 0 0 8 嘲乌思岳斯图北方草原文化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7 乱乌恩我国北方古代动物纹饰阴考古学报,1 9 8 1 ( 1 ) :4 5 娟1 b 乌恩中国北方青铜透雕带饰阴考古学报,1 9 8 3 ( i ) :2 5 - 3 6 c 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7 1 1 2 7 d 乔梁中国北方动物饰牌研究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1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2 1 3 , - - 3 3 e 杜正胜欧孤草原动物纹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考察 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 十四本第二分,台北,1 9 9 3 2 3 l 3 8 7 1 乱田立坤论带扣的型式及演变【j 】辽海文物学刊,1 9 9 6 ( 1 ) :3 4 4 l b 豆海锋,丁利娜北方地区东周时期环状青铜带扣研究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6 辑) ,北京:科学出 版社,2 0 0 8 1 9 8 2 1 3 删a 田广会、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弘1 5 b 乌恩岳斯图北方草原文化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7 c 张锡瑛试论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触角式”短n o 考古,1 8 8 4 ( 8 ) :7 4 4 - 7 5 1 肺1 吕学明长城地带发现的北方式青铜刀子及其有关问题 d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吉林大学, 2 0 0 8 ”1 于建华鹤嘴铜斧初论 j 北方文物,1 9 9 6 ( 4 ) :2 2 2 8 哺1 邵会秋先秦时期北方地区金属马衔研究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3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4 9 6 - - 1 1 4 憎许永杰长城沿线用秦时期双耳陶器的初步考察 j 北方文物,1 9 9 2 ( 2 ) :3 - i i “卅乱史培军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环境考古学的初步研究阴内蒙古文物考古,1 9 9 7 ( 2 ) :4 缸5 l b 田广金岱海地区考古学文化与生态环境之问关系 m 环境考古研究( 第二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0 0 0 6 5 , - - 8 0 “a 潘其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3 1 6 - - 3 4 1 b 朱泓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代种族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l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2 3 0 1 3 1 3 c 朱泓内蒙古凉城东周时期墓葬人骨研究 m 考学辑刊( 第7 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 9 9 1 1 6 9 , - - 1 9 1 d 王海晶,常娥,葛斌文等饮牛沟墓地古人骨线粒体d n a 的研究 j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2 0 0 5 , v o l l 5 ( 6 ) :8 4 7 - 8 5 2 e 何嘉宁饮牛沟墓地1 9 9 7 年发掘出土人骨研究 m 岱海考古( 二) 中日岱海地区研究报告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5 2 7 5 4 1 f 常娥,赵欣,朱泓等内蒙古凉城县崞县窑子墓地古人骨线粒体d n a 研究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5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7 3 5 6 , - - 3 6 3 g 张全超,朱泓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人骨研究 j 考古,2 0 0 9 ( 3 ) ;4 7 4 8 h 张全超,朱泓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人骨研究 j 考古,2 0 0 9 ( 3 ) :2 6 - - 2 7 i 付玉芹,赵晗内蒙古和林格尔东周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子遗传学分析 j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 0 0 6 ,v 0 1 3 6 ( 5 ) ,8 2 4 - - 8 2 8 j 张全超“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的北亚人种问题一兼谈“古蒙古高原类型”的命名【m 】新 果集一庆祝林淫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9 7 1 5 7 2 2 k 张全超,曹建恩,朱泓内蒙古中南部地区青铜一早期铁器居民的龋病研究 刀人类学学报,2 0 0 9 , v 0 1 2 8 ( 4 ) :3 7 2 - 3 7 8 u 2 乱田广金,郭素新编著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2 2 7 - 3 2 5 b 林法戎狄非胡论【m 】林j 云学术文集( - 二)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8 3 - - , 6 0 3 杨建华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墓葬习俗比较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l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 2 0 0 2 1 5 6 1 6 9 3 引言 位与财产刚等问题的探讨。 第三类对某一墓地嘲、文化地理单元陆1 的研究。这种研究以一个地域为单位, 注重青铜器的分期以及与其共存遗物、当地考古学文化关系的讨论。 第四类对整个文化带进行的综合研究口1 ,从历史、文化、气候、经济、人 种等多角度,宏观把握各地北方系青铜文化的特点与互动关系。 1 3 研究目的、意义及相关说明 近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资料不断发现,各个墓地之间文化内涵的差异越发凸 显,需要重新从整体上对毛庆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新的认识。本文首先对毛庆沟、 饮牛沟、崞县窑子、忻州窑子、小双古城等五处墓地进行分期和相对年代的判定, 综合运用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人口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五处墓地的 墓葬结构、埋葬习俗、随葬品种类、殉姓制度、人种类型、死者的性别与年龄以 及死者性别与随葬品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各处墓地的文化内涵,对 毛庆沟文化进行初步的文化类型划分并解释产生的原因。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偏重于对诸多物质遗存和考古学文化特征两个方面, 反而对作为墓葬的主体死者的属性关注不够。社会是由人构成的,赋予了人 具有自然( 亦称为生物) 和社会两种属性的特征。自然属性侧重于人的生理性别 ( s e x ) ,如人种、性别、年龄、人口构成等方面,所指的人为包括男性( m a l e ) 和女性( f e m a l e ) :社会属性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别( g e n d e r ) ,如职业、贫富、 社会地位等方面,所指的人包括为男人( m a n ) 和女人( w o m a n ) 。本文在对毛庆沟 【i 】a 庄家铭试论东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北方系青铜文化墓葬殉牲习俗【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年 b 陈家全,曹建恩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殉姓研究 m 边疆考古研究( 第5 辑) ,北京:科学出 版社,2 0 0 7 3 4 3 3 5 5 c 陈家全,曹建恩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墓地殉残研究 j 内蒙古文物考古,2 0 0 9 ( 2 ) ,6 6 7 7 d 蔡大伟,曹建思,陈全家等内蒙古凉城县春秋时期古代马线粒体d n a 分 j 边疆考古研究( 第7 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9 3 2 8 3 3 3 1 2 1a 王明柯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专化游牧业的起源【m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 第二分,台北,1 9 9 4 3 7 5 4 3 4 b 田广金,郭素新中国北方畜牧游牧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m 中国商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3 1 0 3 2 2 【3 】田宇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先秦时期古代居民性别、年龄比较研究【d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6 1 4 l 吴霄龙毛庆沟墓地所体现的男性及女性社会地位:继承的还是获取的? 【m 】性别研究与中国考古学, 北京:科学f l j 版社,2 0 0 6 1 7 8 - 2 0 2 5 1 a 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m 北京:文物出版社,1 9 8 6 2 2 7 3 1 5 b 陈畅饮牛沟墓地形态和社会结构研究 j 北方文物,2 0 0 9 ( 1 ) :1 0 1 5 阳1 a 许宏、李进曾东周时期的戎狄青铜文化 j 考古学报,1 9 9 3 ( 1 ) :1 - 1 0 b 杨建华试论东刷时期北方文化带中的内蒙古地区 j 内蒙古文物考古,2 0 0 1 ( 1 ) :8 0 9 5 c 宫本一夫鄂尔多斯青铜文化的地域性及变迁 m 岱海考古( 二) 中e 】岱海地区研究报告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1 年:4 5 4 - 4 8 1 a 林法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 m 燕京学报,新十四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3 :9 5 - 1 4 5 b 杨建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文化带的形成 m 北京:文物出版社,2 0 0 4 4 引言 文化研究的同时,也展开对其墓葬死者的属性特征的分析,考察考古文化遗存与 人的属性的关系和现象,探讨其当时人群的人口结构、社会分工、财产占有等情 况,进而将墓葬文化的研究深入到社会层面,丰富对毛庆沟文化内涵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毛庆沟文化的族属以及其与同时期邻近相关考古学文化之间 的互动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2 随葬器物的类型学分析 五处墓地的墓葬中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依据质地可以分为:陶、青铜、 铁、石头、骨、角、蚌等。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兵器和工具、 装饰品和马具四大类。本章对代表性的器物进行分型分式。 2 1 日常生活用具类 五处墓中均出土有数量不等的陶器,这是与同时期周边文化之间一个显著的 特点。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次之。陶色以灰色、灰褐色居多,褐红色略少。 红陶和红褐陶多为手制,器形不太规正,器表凹凸不平,烧制火侯较低。灰陶和 灰褐陶以轮制较多,陶器制作规正,陶胎较薄,器表往往遗有轮制旋纹,烧制火 侯较高。纹饰以素面为主,绳纹占有一定比例,还有弦纹、刻划纹和压印纹等。 器类比较简单,主要为罐、壶,流行双耳器。 依据陶器的形制与纹饰的特点,分为鼓腹罐和双耳壶大类。 2 1 1 鼓腹罐分为无耳罐和双耳罐。 2 1 1 1 无耳罐 敛口,束颈,鼓腹,平底。依照有无纹饰,分为绳纹和素面两型。 a 型绳纹。根据器身最大腹颈位置和器身的曲率渐进变化,分四式。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约位于器身的中部,器身呈长圆形。标本:毛m 6 3 :7 、 m 4 :1 。( 图2 1 :1 、2 )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也是约位于器身的中部,曲率开始增大,器身呈圆形。 标本:毛m 6 0 :l 、m 6 2 :l ,小m 1 1 :1 。( 图2 1 ,3 5 ) 式器身最大直径移至约器身的中部以上,器身收缩明显,曲率继续增大。 标本:毛m 3 0 :1 、m 4 2 :1 ,忻m 6 7 :l ,小m 1 :l 、m 7 :1 。( 图2 1 ,6 - - 1 0 ) 式器身最大直径上移至器身的肩部,器身收缩更加明显,曲率增至最大。 标本:毛m 2 2 :1 、m 1 1 :1 。( 图2 1 ,1 1 、1 2 ) b 型素面。根据器身最大腹颈位置和器身的曲率渐进变化,分四式。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约位于器身的中部,器身曲率柔缓。标本:毛m 6 1 :l , 崞m 2 6 :1 。( 图2 1 ,1 1 、1 2 )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移至约器身的中部以上,器身开始收缩,曲率开始增大。 【1 1 本章所涉及的器物图,均取自相关发掘报告或简报的器物图。“毛”表示毛庆沟墓地,“饮”表示饮牛沟 墓地,“崞”表示崞县窑子,“忻”表示忻州窑予墓地,“小”表示小双古城墓地。 6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标本:崞m 1 7 :1 ,忻m 4 8 :1 。( 图2 1 , 式器身最大直径继续上移, m 3 :1 。( 图2 1 ,1 5 ) 1 3 、1 4 ) 器身收缩明显,曲率继续增大。标本:崞 式器身最大直径上移至器身的肩部,器身收缩更加明显,曲率增至最大。 标本:毛m 2 3 :l 。( 图2 1 ,1 6 ) a 型b 型 i ) 乡 l l【2 i i , l 31 4 if i ( 焉 ( ( 瀚 7 、一_谬 (15 ( ( :) 1 6 2 图2 1a 、b 型无耳罐i 一式器物 2 1 1 2 双耳罐 敞口,短颈,口沿至肩部有耳一对,耳与口沿平齐,鼓腹,平底,素面。根 据器身最大腹颈位置和曲率渐进变化,分三式。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约在器身的中部,器身曲率柔缓。标本:毛m 4 2 :3 ,崞 m 5 :2 。( 图2 2 ,1 、2 )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上移至器身的肩部,器身收缩明显,整体曲率继续增大。 7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标本:崞m 1 5 :1 ,忻m 2 1 :1 。( 图2 2 ,3 、4 ) i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下移至腹部,器身收缩加剧,曲率增至最大,呈折腹状。 标本:毛m 6 4 :1 ,崞m 6 :2 忻,饮9 7 m 1 2 :3 。( 图2 2 ,融7 ) 固 23456 图2 2 双耳罐i 一式器物图 1 、2 i 式3 、4 式5 _ 7 式 2 1 2 双耳壶 敛口,肩部立有耳一对,鼓腹,平底。根据颈部和肩部不同分为两型。 a 型高颈,折肩。根据器身最大腹颈位置和曲率渐进变化,分二式。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约在器身的中部以上,器身呈长圆形。标本:崞m 2 0 :1 , 忻m 2 :1 。( 图2 3 ,1 、2 )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上移至器身的肩部,器身开始收缩,曲率变大。标本: 崞m 2 2 :1 、m 1 3 :1 ,忻m 4 3 :l 。( 图2 3 ,3 、4 ) 0 l234 5 图2 3a 型双耳壶i i i 式器物图 b 型束颈,圆肩。根据器身最大腹颈位置和曲率渐进变化,分三式。 i 式器身最大直径约在器身的中部以上,器身呈长圆形。标本:崞m 9 :1 、 m 5 :2 。( 图2 4 ,1 、2 ) i i 式器身最大直径上移至器身的肩部,器身开始收缩,曲率变大,器身呈 圆形。标本:崞m 2 3 :1 ,忻m 3 4 :1 。( 图2 4 ,3 、4 ) 式器身最大直径下移至腹部,器身收缩加剧。标本:崞m 7 :3 。( 图2 4 , 5 )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汛一一 2 34 图2 4 b 型双耳壶i 一式器物图 1 、2 i 式3 、4 i i 式5 式 2 2 兵器和工具类 兵器和工具类包括有:短剑、刀、鹤嘴斧、戈、矛、镞、锛、锥、弓弭和砾 石等。 2 2 1 短剑 主要为直刃匕首式短剑,有铜、铁两种质地。根据其柄首的不同划分为两型。 a 型“触角式 剑。剑首为双鸟头或兽头作相对状,柱状脊,剑格为“一 和“人 字形。标本:毛m 5 9 :2 、m 6 0 :6 、m 5 8 :4 、m 7 0 :3 、m 4 5 :3 、m 6 :1 2 。( 图2 5 , 】6 ) 12 3 45 67 891 0 图2 5 短剑 1 七a 型7 1 1 b 型 9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2 2 2 刀 。 根据刀的造型、柄首的变化,可划分为两型。 a 型穿孔刀。弧背凹刃,柄端有穿孔。共7 件,其中一件为铁质。标本毛 m 7 5 :9 ,小m 1 5 :l 。( 图2 6 ,1 ) b 型环首刀。刀背略弧,柄部为圆环型。共1 1 件,其中铁质一件。标本: 标本:小m 2 1 :1 、饮m 1 :4 ( 铁) 。( 图2 6 ,2 ) 旺二二= = ) 迁辜罗 12 图2 6a 、b 型刀 2 2 3 鹤嘴斧 共3 件,均为铁制。前锋为四棱形,尾部为板状,銎空呈圆形。 标本:毛m 3 8 :1 ,饮m 1 :3 。( 图2 7 ,1 、2 ) 一一 l2 图2 7 鹤嘴斧 2 2 4 戈 铜质,中胡三穿,援部略微上扬,长方形内,内上存一或二穿,胡 下端有钩。标本:毛m 5 8 :1 。( 图2 8 ,1 ) 图2 8 戈、矛 2 2 5 矛 直刃,叶稍窄,中起脊,脊梁侧有血槽,上有一穿,铜质。标本:毛m 2 7 :2 。 ( 图2 8 ,2 ) 1 0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2 2 6 镞 有铜质和骨质两种,根据造型特点分为两型。 a 型三棱型。平面呈三棱形,依照尾部造型分为两个亚型。 a a 三棱有铤。标本:毛m 5 9 :5 ,忻m 1 8 :6 ( 骨) 。( 图2 9 ,1 、2 ) a b 三棱有銎。标本:毛m 6 :5 ,饮m 1 :5 ,m 4 1 :4 ,崞m 6 :1 - 1 ( 骨) 。( 图2 9 , 3 - 5 ) b 型四棱型。平面呈菱形,有銎,骨质。标本:饮m l :6 。( 图2 9 ,6 ) 缕黼叁 l 一5a 型( 1 、2 a a ;3 5 a b ) 6b 型 2 2 7 锛 整体呈楔形,上面有长方形的銎。共2 件,均为铁制。标本:饮9 7 m 2 2 :l 。 ( 图2 1 0 ,1 ) 2 2 8 锥 锥首顶端呈圆帽状,锥身由上部至锥尖逐渐变细,上半部横断面呈圆形,下 半部横断面近似正方形,锋较锋利。共3 件。标本:小m 1 2 :2 。( 图2 1 0 ,2 ) 2 2 9 弓弭 均由长骨制成,便条形,略弯曲,一面圆鼓,一面平,宽端一侧有凹槽。标 本:m 2 :6 。( 图2 1 0 ,3 )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m 2 3 装饰品类 3 装饰品种类丰富,有带扣、带钩、大型动物饰牌、s 形饰牌、兽头形饰牌、 环、扣饰、联珠饰、管状饰、耳环、镂孔铃等,多为青铜饰。 2 3 1带扣 依照带扣平面的扣环、扣钮的形状的差异,分为三型。 a 型扣环平面呈圆环形,依据扣舌形状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型。 a a 型扣舌为直钩形,依照扣舌与扣环平面所成角度的不同分为三式。 i 式扣舌与扣环平面夹角约3 0 度。标本:毛m 5 9 :9 、m 6 3 :3 、m 6 :4 。( 图 2 1 1 ,1 3 ) i i 式扣舌根部位置不变,尖端上扬,与扣环平面夹角约4 5 度。标本:毛 m 5 5 :7 ,崞m 3 1 :5 。( 图2 1 1 ,4 、5 ) 式扣舌尖端继续向上扬,与扣环平面夹角约6 0 度。标本:毛m 1 2 :2 , 崞b t l 2 :5 。( 图2 1 1 ,6 、7 ) a b 型扣舌为弯钩形,依照扣舌与扣环平面所成角度的变化分为三式。 i 式扣舌与扣环平面夹角约3 0 度。标本:崞m 5 :6 。( 图2 1 l ,8 ) i i 式扣舌与扣环平面夹角增大至4 5 度左右。标本:崞m 3 :4 ,忻m 6 6 :2 。 ( 图2 1 l ,9 、1 0 ) i i i 式扣舌与扣环平面夹角接近直角。标本:忻m 4 5 :2 。( 图2 1 1 ,1 1 ) b 型除扣钮为环状外,其他基本形态与a 型相同,扣舌呈弯钩形。标本: 毛m 1 l :6 。( 图2 1 l ,1 3 ) 1 2 锥、锛 霄kiui“lf 2 0iz图 随葬器物的类型分析 c 型扣环为矩形,整体扁平,扣环背面有拱形钮,环面有对称曲线花纹。 标本:崞m 8 :5 。( 图2 1 1 ,1 4 ) a 型b 型c 型 a ah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定金协议书
- 协议书车换车牌
- 造纸机协议书
- 营销供电方案
- 协议书房可以贷款
- 员工保密协议书可以
- 手动液压车施工方案
- 协议书存款和协定存款
- 福建电饭煲设计研发方案咨询
- 3.1 天气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仁爱科普版
- 2025年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库及答案
- 家乡的变化课件
- 暖通施工工程方案(3篇)
-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标准与流程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滇西三部曲:松山战役笔记
- 保险学(第五版)课件 附章:社会保险
- GB 5009.12-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 年度人才盘点报告1
- 百词斩雅思核心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