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中唐时代是唐传奇发展的兴盛时期,玄怪录是唐传奇专集中有较大影响的作品, 它虽然总体上说是用文言写成的,但其中记言部分为表现人物说话的真实性,已经不避 俚俗具有一定的口语记录了。其中各种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较高。通过对玄 怪录中出现的人称代词进行研究,对比敦煌变文集等唐代其他文献中的人称代词的 使用情况,我们可以了解玄怪录一书的语言特点。 本文把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其中第三人称代词限于对第一 身、第二身之外的第三身( 仅指人) 的称代。除此外,对与人称代词关系密切的谦称词、 尊称词以及出现的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也一并作描写介绍。 玄怪录中人称代词与敦煌变文集等唐代文献中人称代词相比较,语法功能方 面大致相同,但玄怪录中文言成分较浓,唐代新兴的人称代词没有出现或是没有广泛 应用,语言有着仿古的痕迹。 第一人称代词中,“我 字虽然使用数量不及“吾 字,但已经完全兼容了“吾字 的语法功能,二者已无明显的区别界限;“余”、“予 二字使用数量减少;谦称词“某”、 “仆 等大量使用,它们的所指明确,语法功能方面也较为全面,指称对象范围扩大;“儿 、 “妾 两词专用于女性,魏晋时期新兴的第一人称代词“身 也有用例,但数量少且用法 单一。 第二人称代词只有“汝 、“尔 两字,“汝字仍是主要的第二人称代词,“尔 字使 用数量较少;玄怪录运用了大量的尊称词“子、“君 、“公 、“郎 等,这些尊称词 在语法功能方面具有“汝 、“尔 的语法功能,指称对象明确,范围较广;没有出现第二 人称代词“你。 第三人称代词仍以“之、“其”为主,它们基本沿用上古的用法,但也有突破:在文 中均有确指,已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其 字已可以用作句子主语、间接宾语。 新的第三人称代词“他 出现,“渠 字作第三人称代词也有用例。 玄怪录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形式出现了三种:无标记的复数表示形式、“人称代 词+ 数量词 形式、加词尾复数表示法。以加词尾复数表示法为常,出现了“侪、“辈、 “等 六个词尾,其中,“等 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辈 字已经出现但使用数量较少,尚 未统一。 玄怪录中人称代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语言现象,但可 能与作者的用字习惯有关,有着仿古的痕迹,文言成分仍占较大比重。 关键词:汉语词汇研究,玄怪录,人称代词 a b s t r a c t l e g e n dd e v e l o p st oi t sp e a ki nt h em i d d l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 x u a ng 獬i l ui so n eo ft h em o s t i n f l u e n t i a lw o r k sa m o n gt h e m t h o u g hm a i n l yw r i t t e n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s o m eo ft h e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si ni ta r er e c o r d e di nl a n g u a g e sw i t hs o m ek i n do fo r a ls t y l e ,e v e ni n c l u d i n gs o m e i d i o m s ,i no r d e rt ot r u l yr e f l e c tt h es p e a k i n gf r o mp r o n o u n s ,e s p e c i a l l y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 ,a p p e a r f r e q u e n t l yi nt h e s el e g e n d r yw o r k s b ys t u d y i n g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i nx u a ng u a il ua n d c o m p a r i n gt h e i ru s a g ew i t ht h a ti no t h e rw o r k sd u r i n g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s u c ha sd u nh u a n g b i a nw e nj r , w em a yg a i ns o m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i nx u a ng u a il u t h e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w ea r et a l ka b o u ti n t h i sp a p e ri n c l u d et h ef i r s t ,s e c o n da n dt h i r d 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 t h et h i r d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o n l yr e f e r st ot h et h i r dp a r t ( o n l yp e r s o n ) e x c e p tt h e f i r s tp e r s o na n dt h es e c o n dp e r s o n b e s i d e s ,s o m ep o l i t ep r o n o u n sa n dh o n o r i f i ct i t l e s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b o t h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a n dt h e i rp l u r a lf o r m s ,a p p e a r i n gi n t h i sw o r k sw i l la l s ob e 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i sp a p e r 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i nx u a ng u a il ua r es i m i l a rt ot h o s ei n t h eo t h e rd o c u m e n t s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s u c ha sd u nh u a n gb i a nw e nj i ,y e tt h el a n g u a g ei n x u a ng u a il ui so fm o r ea n c i e n ts t y l e i nx u a ng u a il u , n e w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o ft a n gd y n a s t y e i t h e rd on o ta p p e a ro rn o tw i d e l yu s e d ,a n dt h el a n g u a g es e e m st of o l l o wt h ea n c i e n ts t y l e a m o n gt h ef i r s t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 ,a l t h o u g ht h ec h a r a c t e r “我”i sn o tu s e ds oo f t e na s “吾”, i th a d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l a t t e r t h e r ea r en o to b v i o u sd i s t i n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 m c h a r a c t e r sl i k e “余”a n d “予”a r el e s so f t e nu s e dw h e r e a ss o m ep o l i t ep r o n o u n ss u c ha s “某” a n d “仆”a p p e a rf r e q u e n t l y t h e yh a v ed e f i n i t er e f e r e n t s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g r a m m a t i c a l f u n c t i o n sa n dt h er a n g eo ft h e i rr e f e r e n t sh a sb e e ne n l a r g e d “几”a n d “妾”a r ed e d i c a t e dt o w o m e n ,e m e r g i n gp e r i o do ft h ew 西j i n ,t h ep o l i t ew o r d ”身”w e r eu s e f u l ,b u ti ti sl i m i t e di n q u a n t i t ya n d t h eu s a g ei ss i n g l e “汝”a n d “尔”a r et h eo n l yt w os e c o n d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 ,o fw h i c h “汝”i sm o r ec o m m o n w h i l et h eo t h e ri sl e s su s e d an u m b e ro fh o n o r i f i ct i t l e sa r cu s e di nx u a ng u a il u ,s u c ha s “子”, “君”,“公”,“郎”t h e yh a v et h es a m e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a s “汝”a n d “尔”,a n dh a v eaw i d e r a n g eo fd e f i n i t er e f e r e n t s y e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你”h a sn o tb e e nu s e d t h et h i r d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a r es t i l lm a i n l y “之”a n d “其”o nt h ew h o l e ,t h e i ru s a g ei s s i m i l a rt ot h a to ft h ea n c i e n td a y s ,y e tt h e r ea r ea l s oc h a n g e si nt h a tt h e yh a v eb e c o m eg e n u i n e t h i r d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w i t hd e f i n i t er e f e r e n t s b e s i d e s ,“其”m a yb eu s e da sb o t hs u b j e c to r i n d i r e c to b j e c to fs e n t e n c e s “他a p p e a r sa san e wt h i r dp e r s o np r o n o u nw h i l e “渠”h a sb e e n u s e d t h e r ea r et h r e ek i n d so fp l u r a lf o r m so f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a p p e a r i n g ,i nx u a ng u a il u , n a m e l y , t h eu n m a r k e dp l u r a lf o r m ,t h e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p u r l sq u a n t i f i e rf o r m ,a n dt h ep l u r a l f o r mi n d i c a t e db yu s i n gaw o r dp u r l sas u f f i x a m o n gt h e mt h et h i r do n ei s m o s to f t e nu s e d t h e r ea r cs i xs u f f i x e s ,s u c ha s “侪”,辈,“等”a n d o t h e r s ,o fw h i c h “等,a p p e a r sm o s t f r e q u e n t l yw h i l e “辈”i sn o to f t e nu s e da n dt h e r eh a sn o tb e e na l la g r e e dn o r m sa b o u ti t su s a g e 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t h eu s eo f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i nx u a ng u a i l ur e f l e c tt h et i m e si l lt h e a u t h o r sl i f el a n g u a g e ,b u tm a yb er e l a t e dt ot h ea u t h o r sh a b i to f u s i n gt h ew o r d ,w i t ha n t i q u e s i g n s ,al a r g ep r o p o r t i o no ft h el a t t e rc o m p o n e n t k e yw o r d s :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x u a ng u a i l u ,p e r s o np r o n o u n s 2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团论文( 玄怪录) 人称代 词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团学位 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哉只羔 日期:1 , o g ,垆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玄怪录) 人称代词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团 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团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 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 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试忽生日期:2 - 口。g 、叶 导师签名: ,、。日期:埘l 垆 朗、薯遂 肌一7 玄怪录人称代词研究 己l 言 3i口 0 1 选题缘起。 依据王力先生对汉语史的分期,中唐时期应属于中古汉语时期。中古汉语上承上古汉 语,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频繁更替和隋唐的相对安定、繁荣,汉民族与其它民族的文 化交流较为频繁,汉语在语音、词汇与语法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显著的变化,产生了大量的 口语词汇及各类新兴的语法形式,为近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这一时代汉语在汉 语时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这一时期语言发展现象和演变规 律的研究必将有助于认识汉语的发展规律,对整个汉语史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等老一辈语言学家开中古汉语研究的先 河,之后学者们继续研究,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郭在贻等先生的大力推动下,中古汉 语词汇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著作:如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 言词典: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释例;王镆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等。代词作 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它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果,许多语言学家研究某一时代的语法现 象时都对代词作了详细论述,其中也包括对人称代词的研究。王力先生汉语史稿( 中 册) 中对各时期人称代词的发展变化作了详细描写;吕叔湘先生近代汉语指代词先讲 了三身代词;周法高先生中国古代语法的第一本称代篇也对人称代词作了最先分 析。我们要进一步了解中古汉语的特点,不妨也从人称代词着手,以专书语言静态描写为 依据作断代语言研究,为研究中古汉语人称代词面貌,把握人称代词发展变化规律做基础 性的研究工作。 中唐时代是唐传奇发展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通俗的审美趣味由于变文、俗讲的兴 盛而进入士人阶层,为了满足这种审美要求和期待,以重叙事、重情节为特征的传奇才会 在中唐时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n 1 。它们虽然总体上说是用文言写成的,但其中记言部 分为表现人物说话的真实性,已经不避俚俗具有一定的口语记录了乜1 。玄怪录产生于中 唐时期,是唐传奇专集中有较大影响的作品。鲁迅先生曾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 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 ( 中国小说史略) 其中保存了较多 的近代汉语俗语词口1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代词这个类,成员不多,可是相当复杂。原 因是代词不是按句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川钉它是从代替功能和意义角度划分的,是比较能 反映一种语言某个时期语法特点的一个方面,因为代词的外延对象演变之迹显著,其语法 功能、语义指向复杂多样。玄怪录中是记言记形的情节性故事,各种代词出现的频率 较高,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由于研究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将研究 范围限定为人称代词。 0 2 玄怪录文本概况 o 2 1 作者及成书年代 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 公元七七九年八四八年) ,字思黯,安定鹑觚( 今甘 肃灵台县) 人,一说陇西狄道( 今甘肃临洮县南) 人。永贞元年( 公元八。五年) 进士。 宪宗元和三年( 公元八。八年) 应贤良方正科对策第一,长庆年间官至户部侍郎,同中书 门下平章事。敬宗时,封为奇章郡公,出任武昌节度使。文宗时还朝为兵部尚书,同平章 事。武宗时,累贬循州长史。宣宗立,召还为太子少师,不久病卒,年六十九岁,赠太尉。 关于玄怪录的写作年代存有争议,汪辟疆先生认为:“大抵未通籍以前所作,认 为是其早年的作品。四卷本中有不少是隋唐以前的故事,写作年代不可考;还有一部分时 代较晚的故事,最晚的一篇是党氏女,结尾有“大和壬子岁通王府功曹赵遵约言 一 句,应作于公元八三二年后,像是牛僧孺晚年的作品。程毅中先生认为:玄怪录不像 是牛僧孺早年之作,书中有不少故事发生在元和、长庆年间,甚至还有大和年间的故事, 如崔环、吴全素、李沈、张宠奴、齐饶州等啼1 。就以上分析来看,笔者认为 玄怪录应是牛僧孺毕生创作的结集。虽然其成书确切的年代不可考证,但它确属牛僧 孺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作者生活的时代即中唐时期的语言。 o 2 2 版本流传 ( - e 怪录最早见于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小说家类著录,十卷。宋代书目如崇 文总目等都曾著录。尤袤遂初堂书目及曾超类说等题作幽怪录,应该是宋 代人避始祖玄郎名讳而改的。宋史艺文志小说类著录了牛僧孺玄怪录十卷,又 有李德裕的幽怪录十四卷,恐怕不是一种书。现在能看到的存有佚文的有太平广记 存三十篇左右;唐志作十卷;宋志、王尧臣崇文总目、郑樵通志、陈骥中 兴馆阁书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亦作十卷;陈振孙直斋书目 解题云:“玄怪录十卷,唐牛僧孺撰。唐志十卷,又言李复言续录五卷,馆 阁书目同今但有十一卷,而无续录。 程毅中先生认为是陈振孙自述矛盾,应是可解 题多“一 字,而不是书目少“一 字,所以玄怪录在宋代为十卷本,明陈应翔刻 本为四卷,作幽怪录;高儒百川书志作十一卷。与陈刻本均是“凡四十四事 ,只 是卷数不同。清也是园书目作十卷,四库全书作一卷,小说家存目( 二) 收有幽 怪录一卷,附续幽怪录一卷,提要说:“唐志作十卷,今止一卷,殆钞合而成, 非其旧本。末附李复言续录一卷。考唐志及馆阁书目皆作五卷,通考 则作十卷,云分仙术,感应- - i - j ,今仅残篇数页,并不成卷矣。然志怪之书,无关风教, 其完否亦不必深考也。 这可能是原书散佚,书商搜罗刊刻时重加编纂分卷造成的。 现存玄怪录各种版本中,篇数最多的是陈刻本幽怪录,共收四十四篇。其中 六篇为它本未见,即韦氏、党氏女、许元长、王国良、马仆总射、岑曦; 其次是太平广记收三十篇左右,除去己见于陈刻本外,另有佚文六篇( 玄怪录淳 2 于今程毅中先生考订出于刘义庆幽明录,不计在内。) 类说本除去见于陈刻本和 太平广记的二十四篇外,另有佚文一篇狐诵通天经。绀珠集、说郛等书绝大 多数与太平广记重复,很可能是后人辑录。据程毅中先生考证四卷本幽怪录四十 四事已混入了李复言续玄怪录的作品,如尼妙寂、王国良,但根据续玄怪录 不少篇章如王国良等提到写作年代的,其中故事的发生年代多在元和年间,也有晚至 大和年间的,其年代与玄怪录的成书年代相仿,也是中唐时期,这些细微的年代争议 不影响对本书语言的考查。 本文选用的是中华书局1 9 8 2 年出版的古小说丛刊本,即程毅中先生点校本。该 书以明代陈应翔刻本幽怪录为底本,作为语料是基本可以信从的,同时参考1 9 8 2 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姜云校注本。 0 3 研究概况 0 3 1 人称代词的定义与分类 1 8 9 8 年马建忠马氏文通第一次系统地分析、归纳了汉语的代词体系,其中设有“指 名代字 一类又分两小类为: 指所语者:当前对语,不呼本名,惟取公共之字以代人己之称。 1 己者,发语者也,代字为:吾、我、余、予、朕、台、( 臣) 2 人者,与语者也,代字为:尔、汝、而、若、( 子、君、公、执事、阁下) 3 所为语者:代字为:彼、夫、之、其、他、伊、渠。 4 重指代字( 人己统称) :身、亲、自、己( 我= 己叙事之文“我”字之间有代“己” 字用省,特不常耳。) 指前丈者:之、其、此、是、斯、兹、焉。嘲 这里所说的“指名代字大致相当于后来代词研究中的“人称代词”,但语言学家历 来对其范围、分类都持不同观点。如: 黎锦熙新著国文语法中认为人称代词是“代替人物名称的词”并称之为“称谓代 名词”,分五类: 自称:说话的称呼自己。 对称:说话的称呼听话的。 一 他称:说话的称呼自己和听话以外的。 统称:统括自称、对称两方面,或包括他称,如:大家、彼此。 复称:复称上面的名、代词,如:自己口1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及近代汉语指代词中沿用了一般的人称代词的分 类,将其分为“三身代词”,“说话的自称为我,这是第一身;称对面听话的人为你,这是 第二身:称这以外的人或物为他,这是第三身。 以后学者们对人称代词的分类一般都包括自称、对称与他称。 杨伯峻、何乐士先生主编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认为人称代词也称为三身代词, 3 有时也代人格化的外物。并将其分为五类:即自称( 第一人称) 、对称( 第二人称) 、他称 ( 第三人称) 己身称、旁称。划分后两类主要是因为己身称和自称有区别,旁称又和他称 有所不同m 。 周法高先生中国古代语法称代篇将人称代词分为第一身、第二身、第三身。 除了对人称代词的分类研究,还有人称代词其它方面的研究,如:王力先生的汉语 史稿( 中册) 、向熹先生的简明汉语史等对汉语史上人称代词的发展变化作了详尽地 描述,勾勒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称代词的使用全貌。专题研究方面,吕叔湘先生著有说汉 语第三身代词、释您、俺、咱、噜,附论们字,对人称代词的语源进行考证;杨琳也 谈人称代词“其 ,对“其 字作人称代词进行研究。另外也有断代专书人称代词研究, 如:何乐士左传) 的人称代词:崔立斌( 孟子) 的人称代词对不同文献中的人称 代词的使用作了定量、定性分析研究,进而反映某一时期的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唐代人称代词的研究,除了汉语史上的整体描述外,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作了研究。 宋玲艳先后发表了( 全唐诗) 人称代词“尔初探、( 全唐诗) 人称代词“你 初探 两篇文章,以全唐诗为研究对象对人称代词“你、“尔 的使用情况作了描述。曹芳 宇作浅谈唐代青年妇女的自称代词“儿 ,对“儿字作人称代词研究。前辈们的研究 思路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以玄怪录为语料,按照传统的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词三 大类的人称代词分类方法,对该书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作静态描写和分析。 0 3 2 玄怪录研究概况 对玄怪录一书的研究,前人多从文学角度研究,对其叙事结构、文学艺术价值给 予很高的评价,如韩国宋美伦女士的博士论文就是唐人小说( 玄怪录 研究,从文化 学、宗教学、叙事学的角度研究;由于历史演变,它在流传过程中单篇故事散佚,现代学 者为考证书的原貌也作了很大的努力,程毅中先生著有( 玄怪录) 、( 续玄怪录 的版本 及作者一文;并于1 9 8 2 年点校了玄怪录、续玄怪录两书,最大限度地反映书的 原貌,为我们考察玄怪录一书提供了可靠的版本。曾昭聪先生发表了唐传奇( 玄怪 录) 、( 续玄怪录) 释词一文考释其中的个别俗语词“渠 、“大郎”等。虽然前辈们对玄 怪录一书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至今未发现专书语言研究的论著。 因此,玄怪录一书的语言学价值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选取了人称代词这一 角度进行考察,试图以专书语言研究的方法对汉语史的断代语言研究做一点基础性的补白 工作。 0 4 研究方法 郭锡良先生在古汉语语法研究刍议一文中指出:“每部书的各种语法成分和各种 句式都应力求做穷尽性地描写,既作出定性的分析,又作出定量分析。”本文考察玄怪 录一书中的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采用的方法就是穷尽性地描写,包括: 统计玄怪录中全部的人称代词,并如前所述,按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4 第三人称代词进行分类,如统计结果中又无法归入此系统的代词再酌情增加相应类别。孟 子尽心下里说:“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可见汉族自古就以为用 人称代词称呼尊辈或平辈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自称为“余、“我 之类也是不客气的。 因此,“古人对于称呼有一种礼貌式,就是不用人称代词而用名词,称人则用一种尊称, 自称则用一种谦称。川们王力先生曾经指出,古汉语人称代词使用的较少的一个原因是谦称 和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玄怪录中使用了较多的谦称词和大量的尊称词, “作用相当 于自称代词和对称代词,这些词本身不是代词,不受代词规律的制约。 n 们但是它们与人 称代词的使用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在第一人称代词后面附论谦称词,在第二人称代词后面 附论尊称词。另外,对于玄怪录中出现的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在 后面进行初步探讨。 对各类人称代词逐一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 首先,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出各类人称代词包含哪些具体的人称代词形式,并 统计每一词的详细参数,即出现的总次数、所作的语法成分如主语、宾语、定语、兼语等 的次数及所占的百分比,归纳其语法特点。每种人称代词形式出现的次数不同,如次数太 多,则文中举有代表性的几例,如果出现次数不多,则全数引用。同时,参考云中孤雁玄 怪录电子版本检索数据,由于版本差异,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统一,文中数字以对文本的 实际统计数据为准。 其次,按照类别对各人称代词进行横向对照,分析其使用频率的高低及语法功能的异 同,对个别人称代词分析其适用对象及感情色彩。 除上述静态描写外,将描写得到的结果与吴福祥先生研究的敦煌变文集人称代词 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参照汉语史上对同时代人称代词发展变化规律的描写,揭示该 书的人称代词使用特点,并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第一人称代词一、弟一人栩i 代词 玄怪录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 、“我”、“余 、“予 及谦称词“某 、“儿 、 “身 、“仆、“妾”等,下面我们分别讨论。 1 1 “吾一 玄怪录“吾 字出现了1 1 9 次,是全书使用频率最多的第一人称代词。其语法功能 以用于主语为常( 7 4 次) ,其次是定语( 3 3 次) 、宾语( 1 0 次) 、兼语( 2 次) 。它既可以表 示单数( 1 1 4 次) ,也可以表示复数( 3 次) ,同时也可以在后面加“侪、“党 等表示复数 ( 2 例) 。 1 1 1 用作主语 “吾 字作主语共出现- j 7 4 次,均表单数,有2 例是在“吾后面加“侪 、“党 表 示复数,如: 5 ( 1 ) 公佐日:“吾平生好为人解疑,况子之冤恳,而神告如此,当为汝思之。”( 尼妙寂, 二四) 。 ( 2 ) 谌曰:“吾侪野人,心近云鹤,未可以腐鼠吓也。吾沉子浮,鱼乌各适,何必矜炫 也。”( 裴谌,一二) ( 3 ) 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诵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 如此,吾党岂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 ”( 元无有,一七) ( 4 ) 泣曰:“吾与汝夫湖中遇盗,皆已死矣。以汝心似有志者,天许复仇,但幽冥之意, 不欲显言,故吾隐语报汝,诚能思而复之,吾亦何恨。一( 尼妙寂,二三) ( 1 ) 例、( 3 ) 例中“吾作句子主语;( 2 ) 例中后一处“吾 作主谓短语主语;( 4 ) 例中“吾 与后面的短语构成并列短语作主语。( 2 ) 例中前一个“吾”与( 3 ) 例中的“吾 分别加“侪 、 “党 作主语表示复数,“吾 字本身表示单数。 1 1 2 用作宾语 “吾”作宾语共1 0 次,其中有一般动词的宾语4 次,介词宾语6 次。大多数表示单数, 仅有1 次表示复数,如: ( 1 ) 裴顾小黄头日:“王评事昔我山中之友,道情不固,弃吾下山,别近十年,才为廷 尉属。”( 裴谌,一三) ( 2 ) 子之逢吾,亦是前定,合得白金二斤,过此遗子,又当复掠,故不厚矣。( 掠剩使, 九七) ( 3 ) 判官又赐厅前池水一杯,日:“饮之不忘,为吾转语世间人,慎其口过。口之招非, 动挂网罗,一言以失,驷马不追。”( 王国良,一。二) ( 4 ) 泰私谓:。夫人行爽于显明之中者,有人责;行爽于幽冥之中者,有鬼诛。今吾行 无爽,于吾何诛? 神祗尚不惧,况妖犬乎。固可以正制之耳。”( 张宠奴,一。三) ( 5 ) 二童曰:“胡为其然! 吾国于汝国无异,不信,盍从吾游。”( 张左,六二) 例( 1 ) 、( 2 ) 中“吾作一般动词的宾语,( 3 ) 例中的“吾 、( 4 ) 例中后一个与( 5 ) 例中后一 个“吾 作介词的宾语,且例( 4 ) 中的介宾短语前置。前四例中“吾 表示单数,例( 5 ) 中后 一个“吾 作宾语表示复数。 1 1 3 用作定语 “吾”作定语共出现3 3 次,既可以直接放在中心语的前面,也可以将结构助词“之 放在“吾”与中心语的中间。其中前种定语有3 2 次,后者仅1 次,如: ( 1 ) 从吾言,当为尔除之,永无聘礼之患,如何? ( 郭代公,二o ) ( 2 ) 道士不与,日:“长白吾师日:杜巫悔服吾丹,今愿出之。”( 杜巫,一二o ) ( 3 ) 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嗟乎,仙才之难得也! ( 杜子春,四) 以上是“吾”作定语均表单数,根据上下文意,“吾 作定语还可以表示复数,有2 例。 ( 1 ) 二童子日:“兜玄国在吾耳中,君耳安能处我? ”( 张左,六二) ( 2 ) 二童曰:“胡为其然! 吾国于汝国无异,不信,盍从吾游。”( 张左,六二) 6 1 1 4 用作兼语 “吾 作兼语2 次。 ( 1 ) 尔曹无正人,使尔少女年年横死于妖畜,积罪动天。安知天不使吾雪焉? ( 郭代公, 一九) ( 2 ) 帝曰:“何术可使吾一观之? 一( 开元明皇幸广陵,五七) “吾 在玄怪录中主要用作主语和定语,少用作宾语、兼语。本身兼表单复数, 又以单数为常,也可以加词尾“侪 、“党 表示复数。 1 2 “我一 玄怪录中“我字共使用了5 2 次,可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和兼语。可以表示单 数,也可以表示复数,前者4 9 次,后者3 次,没有其它复数表示形式。 1 2 1 用作主语 “我作主语共1 7 次,其中作句子的主语1 2 次,作主谓短语的主语4 次,作同位语主 语1 次,如: ( 1 ) 十一月,妻方诞之夕,齐氏忽见一人长丈余,金甲仗钺,怒曰:“我梁朝陈将军也, 久居此室。汝是何人,敢此秽触! ”举钺将杀之( 齐饶州,八三) ( 2 ) 其四黑衣冠,身亦短陋,诗日:“爨薪贮水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 元无有, 一七) ( 3 ) 见一双鬟婢子立在其左右,日:“袁郎此篇甚为佳妙,然未知我二十七郎封郎,能 压剧韵,人为三言四言句诗,一句开口,一句含咏”( 袁洪儿夸郎,五八) ( 4 ) 十人相谓日:“我猎徒也,宜为衣冠所恶。今党郎倾盖如此,何以报之? ”( 华山客, 一。九) “我”在例( 1 ) 、例( 4 ) 中作句子的主语,在例( 2 ) 中作主谓短语的主语,例( 3 ) 中与后面的 名词构成同位语作主语。前三例中“我 作主语表示单数,根据文意例( 4 ) 中“我作主语 表示复数。 1 2 2 用作宾语 共2 9 次,做一般动词的宾语2 2 次,作介词宾语4 次,双宾语3 次,如: ( 1 ) 青桥园东,有数里樱桃园,园北车门,即吾宅也。子公事少隙,当寻我于此。( 裴 谌,一二) ( 2 ) 韦氏大怒日:“媪以我贫,轻我乃如是! 且韦家焉有此事。况园叟何人,敢发此议! 叟固不足责,媪何无别之甚耶? ”( 张老,七) ( 3 ) 日:“然则能为我致亡妻之神乎? ”( 许元长,一o o ) ( 4 ) 凤花台曰:“仆在王丹左右一千余岁,杜兰香教我真篆,东方朔授我秘诀。”( 柳归 舜,三三) ( 5 ) 二童子日:“兜玄国在吾耳中,君耳安能处我? ”( 张左,六二) 例( 1 ) 、例( 5 ) 中的“我 与例( 2 ) 中后一个“我作一般动词的宾语;例( 2 ) 中前面一个“我 7 与例( 3 ) 中的“我”作介词的宾语;例( 4 ) 中两处“我”均作动词双宾语的间接宾语;除例( 5 ) 中“我”表示复数外,其余均表示单数。 1 2 3 用作定语 共4 次,其中“我 后面直接跟中心语作定语3 次,加结构助词“之 1 次。 ( 1 ) 又谓慎日:“甚赖君荐贤以成我美,然不可久留君,当寿一周年相报耳。君兼本寿, 得而是一年矣。”( 董慎,五五) ( 2 ) 吾来此求君偿债耳。君将我金去,不忆记乎? ( 侯通,七二) ( 3 1 g - 4 可失路之客,而伤我明神,致暴于人,此乡何负! ( 郭代公,二六) ( 4 ) 女笑日:“其亡子即我前身耳。”照大异之,问其所以,不对而入( 党氏女,二六) 前三例中“我 作定语,后面直接跟被修饰的中心语,( 4 ) 例中“我”借助结构助词“之 作定语。根据文意,除例( 3 ) 中的“我”表示单数外,其余的均表示复数。 1 2 4 用作兼语 仅2 次。 ( 1 ) 数夕后,梦一人被甲胄前报日:“金象将军使我语岑君,军城夜警。有喧诤者,蒙 君见嘉,敢不敬命。”( 岑顺,一二三) ( 2 ) 府君大怒审通曰:“君为情辞,使我受谴。”即命左右取方寸肉塞耳,遂无闻。( 董 慎,五四) 玄怪录中“我 的语法功能比较全面,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较少。 “我 本身大多表示单数,少数用来也表示复数,没有其它复数表示形式。 1 3 。吾力、“我 用法比较 表1 玄怪录中“吾、“我”出现次数及比例表 一 主语宾语定语兼语总计 词项 五 7 4 1 03 321 1 9 日 6 2 3 8 4 2 7 7 1 6 1 0 0 我1 72 9425 2 3 2 7 5 5 8 7 7 3 8 1 0 0 “吾”、“我”是玄怪录中使用最多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由表1 来看,“吾 的使 用频次远远高于“我”字,并且基本延续了上古的格局,主要用作主语、定语,作宾语较 少,但已不再限于否定句中作宾语;“我”字主要用作主语和宾语,但是其语法功能已经 完全兼备了“吾 的语法功能。王力先生曾经指出:如果在同一部书里,特别是在同一篇 文章里,甚至在同一个句子里,同时用“吾 和“我”( 或同时用“吾”和“予 等) ,或 者同时用“汝 、“尔,就不能归结于时代不同和作者不同n 。玄怪录中二者并用的例 子共有三例,如下: 8 ( 1 ) 夫人世所须者,吾当给尔,子何以赠我? ( 裴谌,一二) ( 2 ) 公谕之日:“尔徒老于年,未老于事。我天下之达理者,尔众听吾言。夫神,承天而为 镇也,不若诸侯受命于天子而疆理天下乎? ”( 郭代公,一九) ( 3 ) 二童子日:“兜玄国在吾耳中,君耳安能处我? ”( 张左,六二) 以上三个例子中,( 1 ) 例中“吾 作主语,“我 作宾语;( 2 ) 例中“我作主语,“吾 作 定语;( 3 ) 例中“吾 作定语,“我作宾语。由此可见,“我”、“吾 的语法分工还是比较 明显,这一点似乎与语法史上的唐代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有些不一致。王力先生认为:中 古时期“我、“吾在语法作用上已经没有区别了n 幻。对此我们将参照吴福祥先生考证的 “吾”、“我在唐五代时期几种文献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表2 唐五代几种文献中“吾 、“我 的使用情况n 羽 一i 。芝竺 我 五 口 文献 游仙窟 1 o 王梵志诗9 43 1 六祖坛经 2 45 9 禅会语录( 两篇) 3 20 寒山子诗集 9 8 7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2 4 卷)1 6o 敦煌变文集 1 5 3 02 2 0 以上七种文献中,有三种已经不用“吾”字,其它除六祖坛经外,“我”的出现 频率大大超过了“吾”的使用频率。从魏晋时期“我的语法功能已经完全兼容了“吾 的语法功能,“吾从理论上已成淘汰之势或已无存在的必要。吴福祥先生考证的敦煌 变文集中有皇帝自称“我 的现象,并指出在当时口语里“我 已经取代“吾 等其 它第一人称代词一统天下了n 钔。吕叔湘先生也曾经指出:“秦汉以后的口语里,很可能已 经统一于我,吾字只见于书面了。 n 钉因此,玄怪录及上表中中唐至五代的文献 里,“吾 字的使用极有可能是文言或仿古的因素n 引。而且中唐时期唐传奇与古文运动同 时展开,不管二者关系如何,唐传奇的兴盛都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另外,作者写作时用 “我 还是用“吾 和作者的用字习惯也有关系n 引。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是个进士出 身的官员,其一生为官,他的创作受古文运动的影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我们认为他的 书面语用字习惯文言可能要多于口语成分,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与同时代的其它文献相 比,玄怪录中为何“吾”的使用多于“我”了,玄怪录中“吾”的大量出现极有可 能是仿古的因素。 由此可见, ( _ ) 玄怪录中“吾、“我 使用格局与上古大体一致,“吾”主要用作主语和定语, 9 “我主要用作主语和宾语。 上古时期“吾”字作宾语用于否定句,而玄怪录中“吾字作宾语也可不用于 否定句;“我”已完全兼容了“吾”的语法功能,不再是“吾 字语法功能的补充。 玄怪录中“吾 、“我 都既可以表示单数,又可以表示复数,且以表示单数为 常;“吾”字有其它的复数表现形式,“我 字没有发现此种用法。 与同时代其它文献相比,玄怪录“吾 字的大量使用极有可能是文言或仿古因素 造成的。 1 4 。余 “余作第一人称代词共使用7 3 0 次,表示单数,只有l 处“余曹 表示复数。 1 4 1 用作主语 “余 作主语有1 8 次,其中复数1 次,如: ( 1 ) 法师异而问之,对曰:“余姓张名公弼,住莲花峰东隅。”( 刘法师,七五) ( 2 ) 至一关门,逢毕生饮酒之友数人,谓履霜曰:“公独行归,余曹企慕,所不及也。” ( 苏履霜,一二六) 以上两例,“余均作主语,( 1 ) 例为单数,( 2 ) 例“余曹 为复数形式。 1 4 2 用作宾语 共1 0 次,其中作一般动词的宾语7 次,作介词宾语3 次,如: ( 1 ) 道士叹日:“措大误余乃如是! ”因提其髻投水瓮中。( 杜子春,四) ( 2 ) 当渠年十一,与余同揽镜,余谓之曰:“汝首魁梧于余。”( 顾总,四五) ( 3 ) 谓履霜日:“为余告侍中,自此二年当罢节,一年之内,先须去入赴朝廷。郎君早 弃人世,甚勿泄之。”( 苏履霜,一二六) 例( 1 ) 中“余 作一般动词的宾语,例( 2 ) 、例( 3 ) 中“余 作介词的宾语。 1 4 3 用作定语 “余作定语仅1 例。 乃吟曰:“昔为仙子今为虎,流落阴崖足风雨。更将斑毛被余身,千载空山万般苦。” ( 萧志忠,六六) 1 4 4 用作兼语 “余”作兼语一例。 贞元进士李公者,知盐铁院,闻从事韩辈太和初与甥女至语怪,命余纂而录之。( 张 老,一o ) 1 - 5 “予刀 1 5 1 “予作第一人称代词共2 例,并且均作主语。 ( 1 ) 老青衣谓崔生日:“君既未婚,予未聘可乎? ”( 崔书生,三六) ( 2 ) 麻大自书题目日:“同在浑平原门联句一首。予为四句矣。”( 滕庭俊,四二) 1 5 2 “余、“予 小结 1 n 王力先生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级英语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预应力钢筋张拉技术方案
- 离异家庭财产分割中人寿保险利益分配协议
- 离婚协议中财产分割及子女监护权变更申请书
- 夫妻共同债务清算及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婚姻关系解除及子女抚养权移交协议范本3
- 离婚案件第二次财产分割执行及变更合同
- 离婚协议书模板及离婚后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协议
- 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发保密与道路测试协议
- 高级技术岗位员工全面聘用与责任履行合同
- 人工智能在个性化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计量安全防护
- DB35T 2054-2022 智慧消防 信息平台通用技术要求
- 食品生物技术原理课件
- 制药工程专业导论
- 北京印刷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育教学情况管理类附有答案
- 初中团员培训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课件
-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案例报告(数据图表论文)7400字】
- 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投标方案
- 公司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综合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