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论文)VNS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pdf_第1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VNS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pdf_第2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VNS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pdf_第3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VNS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pdf_第4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VNS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缓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摘要 v i c a r i o u s 亲核取代氢反应( v n s ) 是用a 一位含有离去基的功能化的负碳离子在 强碱存在下取代硝基芳环( 含芳杂环) 上氢的反应。v n s 胺化反应即是研究以氮负离 子作为亲核试剂进幸亍氢豹v n s 反应。此类反瘦条 孛涩帮,在室温和鬻压下霹霹进 亍, 反应步骤少、操作简单、产率较高,特别是在胺化反应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提高了 安全性;可供选择的亲核试剂较多,扩大了应用范围,所以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4 一氨基一l ,2 ,4 一三唑为胺亿嗣,在甲醇钠和二甲基妲蕊中对确基苯、 蜒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进行v n s 壹接胺化来合成芳胺。对其反应枫理进行了探 讨;通过因素分析等实验手段对各反应产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质谱、红 外、核磁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与鉴定。 关键词:v i c a r i o u s 亲核取代氢反应硝基苯对硝基苯甲酸 闯硝基苯甲酸胺化合成 硕士论文 v n s 胺化法台成硝罄苯胺及其新生物 a b s t r a c t v i c a r i o u sn u e l e o p h i l i c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fh y d m g e n ( v n s ) ,t h eh y d r o g e no nt h ec a r b o a n dh e t e r o c y c l i cn i t r o a r e n e sw a ss u b s t i t u t e db yf u n c t i o n a lc a r b a n i o n sc o n t a i n i n gl e a v i n g g r o u p s ( a - - p l a c e ) i ns t r o n gb a s e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m e t h o do ft h i sr e a c t i o ni s m o d e r a t e , u 舞嚣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p r e s s u r e ;t h er e a c t i o ns t e p sc a nb er e d u c e d a n dr e s u l t si n g o o dy i e l d s ;t h er e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i ss a f e ;t h en u c l e o p h i t i cr e a g e n t s c a l lb es e l e c t e d e x t e n s i v e l ne n l a r g i n g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s c o p e s oi th a st h ei m p o r t a n ta p p l i c a t i o ni nc h e m i c a l s y n t h e s i s 。 i nt h i s p a p e r , n i t m b e n z e n e ,m n i t r o b e n z o i ca c i d ,p - n i t r o b e n z o i c a c i dw e r e a m i n a t e db yv i c a r i o u sn u c l e o p h i l i c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f h y d r o g e n ,u s i n g4 - a m i n o * 1 ,2 ,4 - t r i a z o t e i ns o d i u mm e t h o x i d ea n dd i m e t h y t s u l f o x i d e 越n o r m a l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p r e s s u r e ,t h e r e a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w a sd i s c u s s e d ;t h ee f f e c t so fv a r i o u sc o n d i t i o n so dt h er e a c t i o nw e r e o p t i m i z e db yt h em e t h o do f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a n d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o ft h ep r o d u c t sw e r e c h f l r a c t e r i z e db yi r , i h :n m r a n dm s k e y w o r d s : v i c a r i o u sn u c l e o p h i l i c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f h y d r o g e n ( v n s ) n i t r o b e n z e n em - n i t r o b e n z o i ca c i d p n i t r o b e n z o i ca c i d a m i n a t i o n s y n t h e s i s 声明 本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磷究成果,尽我所知,在本 学位论文中,除了加以标注和致谢的部分外,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 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任何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学位论文做出的贡献均已在论文 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研究生签名:墨烈螽 年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 上嬲公布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并 授权其保存、借阕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静全部或部分内容。对于保密 论文,按保密的有关瓶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_ :吕基涟 年月 日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 亍生物 1 绪论 芳香亲核取代通常只局限于卤原子或其他基团( 如o r ,n o , 等) 被取代,这些可 以经加成一消除( s n r ) 、单电子转移( s 。1 ) 、芳炔的形成以及过渡金属催化等各种途 径进行。然而,芳环上的氢被亲核试剂所取代直到最近才被人们所认识。自8 0 年代 初起,m a k o s z a 研究小组对硝基芳环( 含芳杂环) 上氢被亲核试剂所取代的反应进行 了系统、深入地研究。他们研究了硝基芳烃、芳杂环与各种n 一位含有离去基的负碳 离子的反应及其反应机理,提出了v i c a r i o u s 亲核取代反应( 即v n s ) ,并提出了利 用该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新方法。 1 1v n s 反应的基本概念 m a k o s z a 将。一位含有离去基的功能化的负碳离子在强碱存在下取代硝基芳环 ( 含芳杂环) 上氢的反应命名为v i c a r i o u s 亲核取代反应这类反应与正常的s 小r 亲核加成一消除模式不同。例如,对硝基氟苯与氯甲基苯甲砜反应,按s , a r 途径给 出产物2 ,而在强碱( 过量碱) 存在下,则按v n s 途径得到硝基邻位氢被负碳离子取 代的产物3 。 v i c a r i o u s 亲核取代与正常的芳香亲核取代途径比较 p h s 0 2 c h 2 c i4 - t - b u o k ;= = p h s 0 2 c h c n + + t - b u o h 似她肌一p 5 如一 “0 2 in 0 2 镫f q 肋上娃f 孙 n 0 2 - c l s o z p h v 6 0 ) 按照m a k o s z a 的解释,硝基邻、对位氢被负碳离子所取代,但实际上并不是( 环 上) 氢被取代,而是连接在负碳离子中心上的离去基( 即x ) 从中间体o l 络合物脱离 下来。于是这里x 起到替代的离去基的作用。由此,我们把这种反应称之为“替代的 亲核氢取代”( v n s ) 反应。 v n s 反应是一类涉及负碳离子的反应,负碳离子的一般结构是x c 一 c h , c o o h h i f o c h 。 c n 次序依次增大;而在用t m h i 来胺化时,取代基对产物产率的影响,按c o o h h f ( c h 。) c 1 i o c h 。 c n 次序依次增大。 在本次实验合成硝基苯胺时,因所用的强碱与文献中的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产物 的产率也不同。对比结果如表3 4 8 。 3 4 8 强碱与胺化剂对硝基苯胺产率的影响 根据上述文献报道,在选用正丁醇钾为强碱时,加入硝基苯0 5 m l ,4 一氨基一1 , 2 ,4 一三唑0 4 3 9 ,二甲基亚砜2 0 m l ,反应四个半小时后即可得到产物对硝基苯胺, 收率达到5 8 。这时产率高是因为正丁醇钾的碱性比甲醇钠的强,而碱性强度的大 小影响到反应的程度,碱性强易于反应的进行。 同时由文献可看出,在选用1 ,1 ,1 一三甲基肼的碘盐( t , v i t i ) 为胺化剂时,将 硝基苯0 1 3 3 m i ,l ,l ,l 一三甲基胼的碘盐0 2 8 3 9 ,二甲基亚砜7 m l ,正丁醇钾0 3 4 8 9 加入到反应器中在常温下反应4 个小时后,用5 9 冰冷却,再用1 0 的盐酸酸化,这 样再搅拌半个小时。之后,用乙酸乙酯( 3 x 2 0 m 1 ) 萃取,萃取后的有机相用水洗,再 用硫酸镁干燥,最后蒸去溶剂。得到的棕色固体用色谱仪( 硅胶,9 :1 的石油醚乙 醚) 分离。得到0 0 9 6 9 邻硝基苯胺、0 0 6 2 9 对硝基苯胺,总产率达到8 6 ,此时主 要生成邻位产物。因t 姗i 的胺化能力强,正丁醇钾的碱性又强,所以产物的产率也 2 0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要比本次实验的高 另外,文献中用羟胺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以对硝基苯进行v n s 胺化,但因盐酸羟 胺更为普遍,所以在本次实验中,试采用盐酸羟胺为胺化剂,其它条件均不变时对其 进行胺化。但在反应过后,用硅胶薄板来检测时,发现没有产物点出现,说明在此次 实验时硝基苯并没有被胺化。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因为盐酸羟胺的胺化能力太弱,以至 于在室温下以甲醇钠为强碱时盐酸羟胺不能够与硝基苯发生反应。 顼士论文 v n s 胺化洼合成硝基苯胺及其斯生物 4 间硝基苯甲酸的v n s 胺化 问硝基苯甲酸可以用于合成感光材料、功能色素、药品、胆影酸及醋碘苯甲酸: 也可作生物碱和钍的特殊试剂。在其苯环上边引入一个氨基后,也可用于合成医药、 染料等的药物中间体。为了改变以前在胺化时出现的步骤多、操作麻烦的问题,现同 样用4 一氨基一1 ,2 ,4 一三唑为胺化荆,甲醇钠为强碱,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对其 进行v n s 胺化,在简化操作步骤的前提下来制得高质量高收率的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 酸。 4 1 合成机理 溉旦留 ( r = c 0 0 h ) 间硝基苯甲酸与4 一氨基一1 ,2 ,4 一三唑进行v n s 胺化反应的机理同硝基苯与4 一氨基l ,2 ,4 一三唑反应的机理相似。 4 2 合成试验操作 向干燥的1 0 0 m l 三口烧瓶中加入间硝基苯甲酸1 7 4 9 ,4 一氨基一1 ,2 ,4 一三唑 1 4 0 9 ,甲醇钠2 o g ,二甲基亚砜4 0 m l ,将瓶口密闭。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在室 温( 2 5 c ) 下用磁力搅拌器对其进行充分搅拌,反应个小时后即可看到液体变为紫红 色。再持续反应1 6 个小时后,加入2 0 0 m 1 1 0 的盐酸酸化。突然析出的黄色沉淀用 沙芯漏斗过滤,再将滤液取出置于锥形瓶中,用乙酸乙酯( 3 x 5 0 m 1 ) 来萃取。蒸去 溶剂即可得到黄褐色的固体,再用水重结晶,得到黄色固体0 8 4 9 ,产率达到“2 。 4 3 产品结构表征 ( 1 ) 产物的质谱表征 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质谱图见图4 3 1 ,其解析结果见表4 3 1 。 飞z k n 9 硕士论文 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l i d 1 0 0 1 2 0 1 4 01 1 1 1 02 0 02 2 02 4 02 s 02 8 03 0 0 艄的2 4 m t l 2 ;1 4 0r t 1 0 - 12 4 v1 0i l2 , 2 1 e 4 t c 棚_ t 1 3 70 0 0 2 9 ls o 0 0 2 0 0 州 j 螂 j :拍h 舯髓0 5”8 0 “8 3 - 3 ”* 1 0 80 21 1 8 l l 嚣1 6 “4 叮t 1 7 0 7 0t 8 26 21 * 口1 2 0 0 6 a 3 2 4 拼一1 r t0 e o - 0 盯 vj 也5 2 2 e 6 t c f u l t 1 8 10 0 0 1 2 i 0 0 - 2 0 0 1 第个图: 图4 3 1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质谱图 表4 3 12 一氨基- - 5 - - 硝基苯甲酸的质谱图解析 竹一 拍 筋一 o +抽 阳 川“ m 墓| 攀 哪 犯 乙 薹耋 盥 m 吲 一f j l li;1 m,蚋,誓:m s。-#,-兰!e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根据质谱分析中第一个图可以看出在苯环上已经引入一个氨基,而文献所述使用 a t a 来胺化间硝基苯甲酸时主要得到对位产物,推测氨基进入苯环上硝基的对位,即 生成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同时也可以看到有很少量的原料问硝基苯甲酸存在,为 检测产品纯度,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检测,发现产物的纯度达到9 9 2 ,因 此可以认为产物纯度已经很高。 ( 2 ) 产品的红外表征 2 一氨基- - 5 - - 硝基苯甲酸的红外谱图见图4 3 2 ,其解析结果如表4 3 2 所示: 7 0 6 0 5 0 4 0 墨3 0 2 0 1 0 0 - i 0 i 0 0 02 0 0 03 0 0 04 0 0 0 5 0 0 0 波数c m l 图4 3 2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i r 光谱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斯生物 表4 3 2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i r 光谱解析 ( 3 ) 产品的核磁表征 将2 一氨基- - 5 - - 硝基苯甲酸溶于氘代甲醇中,其核磁谱图见附录二,解析结果 如表4 3 3 所示: 表4 3 32 - - 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h - n m r 光谱解析 注:a 一氘代甲醇中残存的氢; c 一与氨基相邻的碳上的氢; e 一羧基邻位和对位碳上的氢 b 一氘代甲醇和样品中的h d o h 。0 峰 d 一羧基和氨基上的氢; 综合1 h - n m r 、i r 及惦谱可以确定所合成物为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 4 4 结果与讨论 为了获得高收率高质量的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在本实验中同样对2 一氨基 2 5 硕士论文 v n s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 - 5 - - 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影响此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和物料配比等。 ( 1 ) 反应温度的影响 为了考察反应温度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投料量为间硝基甲酸1 7 4 9 ,4 一氮基 - - 1 ,2 ,4 一三唑1 4 9 ,甲醇钠2 o g ,二甲基亚砜4 0 1 1 ,反应时间1 7 h ,改变反应温 度进行胺化反应,产品收率随温度的改变有所变化,其结果如表4 4 1 所示: 表4 4 1 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从结果可以看出,2 一氨基- - 5 - - 硝基苯甲酸的收率也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下降的 趋势,同样也说明了高温不利于这类反应的进行,因此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 2 ) 物料配比的影响 为了考察物料配比( 间硝基苯甲酸:4 一氨基一1 ,2 ,4 一三唑) 对产品产率的影 响,在投料量为间硝基苯甲酸1 7 4 9 ,甲醇钠2 0 9 ,二甲基亚砜4 0 m l ,室温2 5 c 下 反应1 7 h 时,改变物料配比进行胺化反应,产品收率随物料配比变化而有所变化,其 结果如表4 4 2 所示: 表4 4 2 物料配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可以看出,随着投入a t a 量的增多,间硝基苯甲酸反应越来越完全,使得产品的 质量不断提高。但当两者之比大于1 :1 8 时产率增长的很慢,此时间硝基苯甲酸很大 程度上已经反应。从节省原料和提高产率两方面综合考虑硝基苯与4 一氨基一l ,2 , 4 一三唑两者之比l :1 8 为佳。 硕士论文v n s 胺化法合成硝摹苯胺及其衍生物 ( 3 ) 反应时间的影响 为了考察反应时间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在投料量为间硝基苯甲酸i 7 4 9 ,4 一氨 基一l ,2 ,4 一三唑1 4 9 ,甲醇钠2 0 9 ,二甲基亚砜4 0 m l ,室温2 5 c 下反应,反应 时间的长短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如表4 4 3 所示: 表4 4 3 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由此看来,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品的得率也逐渐提高。但当反应1 7 h 时已 基本反应完全,再增加时间对产品得率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反应时间以1 7 h 为好。 为了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同样选取反应温度( a ) ,物料配比( 8 ) ,反应时间( c ) 为考察因素,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产量作为考察指标,在综合考虑单因素分析 的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如表4 4 4 的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来进行正交实验, 结果见表4 4 5 。 表4 4 4 正交实验的因素和水平 试验号反应时间h反应温度 c 物料配比( n :n )产品收率 硕士论文 v n $ 胺化法合成硝基苯胺及其衍生物 在投料过程中不变的量:间硝基苯甲酸1 7 4 9 ,甲醇钠2 o g ,二甲基亚砜4 0 m , 根据正交实验到反应的优化条件为a b 。c 3 ,即反应温度为2 5 ( 2 ,反应时间2 0 h ,物料 配比1 :1 8 时产物得率最高。在此最佳条件下再次进行试验,此时得到产物0 9 0 9 , 产率达到4 7 5 ,可以看出在正交试验所设定的条件下此时产品产率最高,同单因素 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在本次实验合成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时,同样因所用的强碱和胺化剂不同 所得到的产物的产率和文献中的不同。比较结果如表4 4 6 。 4 4 6 强碱与胺化剂对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产率的影响 与硝基苯的胺化相似,文献中在选用正丁醇钾为强碱、a t a 为胺化剂时得到的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的产率要高一点,达到6 0 ,同样因为正丁醇钾的碱性强, 有利于胺化反应的进行。 在用正丁醇钾为强碱,t m h i 为胺化剂时,产物的产率达到9 5 ,也因t 、i h i 的胺 化能力强;同时在用t m h i 时除了生成2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外,还有4 一氨基一5 一硝基苯甲酸生成,前者与后者比例为7 1 :2 9 ,而本次实验产物只有2 一氨基一5 一 硝基苯甲酸,也证实了a t a 的选择性要比t m h i 好。 同样的为了了解盐酸羟胺是否能够对间硝基苯甲酸进行v n s 胺化,在其它条件均 不变时,将a t a 换为盐酸羟胺进行了一次实验,发现在1 7 个小时过后在烧瓶底部还 有大量黄色物质,推测应该为未反应的间硝基苯甲酸。随后在用硅胶薄板检测时没有 产品点出现,证实了推测,也表明用甲醇钠为强碱时,在室温下用盐酸羟胺不能来胺 化间硝基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