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doc_第1页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doc_第2页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doc_第3页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摘 要作为思维的高级形式高阶思维,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应成为我们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评价反思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教学设计;培养;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3-0052-02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结合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分析,可将高阶思维能力分为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种能力。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恰当的教学设计支持。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不断寻求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实践证明,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交流汇报、质疑问难、评价反思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情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课上,创设有效的现实情境,既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时,教师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网上购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师:同学们喜欢上网吗? 生(齐):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上网,尤其是上网购物,让我们一起去淘宝吧!老师想买一些可爱的文具作为奖品,网上的文具真是琳琅满目,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生1:选自己喜欢的。 师:如果是同样的商品,你还会考虑什么呢? 生1:考虑商品的价格 “课堂上逛淘宝”,无疑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而要根据不同商家的促销方式 ,从中选择价格便宜的商品,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学生只有迅速收集信息并加工处理,才能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案。因此,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导入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自主探究,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高阶思维能力应以思维的独创性为重点,思维的独创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是在新异的问题情境中,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调动一切已知信息,独特、新颖且有价值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教学“日历上的数”时,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出三个要求:(1)在月历表上框出三个相邻的数,想一想,有哪些不同的框法;(2)研究框出的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2)算出框出的三个数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与研究得出的不同结果。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只想到了图1和图2的方法,只有少数学生想到了图3和图4的方法。随着思考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到了后两种方法,这正是学生思维独创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环境,使学生进行深入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三、交流汇报,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思维的严密性,是指思维过程严格、准确、周密。数学学习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而“全班交流汇报”这一教学环节正是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的精彩提供了机会。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待学生在百数表中圈出3的倍数(如图5)后,教师出示问题:观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以下是学生在小组交流后的汇报。 生1:在百数表中斜着看3的倍数是有规律的,先看第一斜行,最上面一个数字是3,下面的数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和也是3;第二斜行,最上面一个数字是6,下面的数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和也是6;第三斜行,最上面一个数字是9,下面的数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和也是9。 生2:但后面的三斜行的数,除了第一个,其他数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得到的和分别是12、15、18,我们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没有规律了呢? 生3:如果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怠?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的智慧潜能、个性思考等得以在活动过程和结果中表征,这时,学生既有交流的内容,也有交流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使其在表达过程中思维更严密。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可以是学生向学生质疑,学生向教师质疑,也可以是教师向学生质疑。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待学生汇报完后,让其他小组质疑问难。 生4:为什么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呢? 生3:比如24是3的倍数,我们把24分成20和4,20除以3余数是2,2加个位上的4是6,6是3的倍数,所以24就是3的倍数。 生4:那如果按你说的那样,42就是3的倍数,可是把42分成40和2,40除以3余数是1,并不是4呀? 生4:40除以3也可以看成余数是4呀,只不过我们计算时一般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当商是12时,余数就 是4了,这时 4加2就得6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听到其他人的汇报时,不是人云亦云地记住结论,而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中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 五、评价反思,发展思维的批判性 没有评价和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学生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必定会对同学交流的内容进行思考,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从而与交流的同学产生真正的思维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识会从朦胧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出示除法算式“7.984.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生1:我先把被除数变成整数798,那除数就要变成420,相当同时乘100,就变成 798除以420,商不变。(写出相应的除法竖式)(方法1) 师:这位同学是先考虑了被除数,把它变成整数,除数也随之变化。 生2: 我先把除数变成42,那被除数就要变成79.8,商也不变。(写出相应的除法竖式)(方法2) 师:这位同学是先考虑了除数,把除数变成整数,被除数再随之发生变化。这两位同学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生(齐):商不变的规律。 生3:我是这样算的:7.984.2=79.842=1.9。我的方法和生2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没有写出竖式。 生4:我先把这个算式看成798除以42,这样被除数乘了100,除数乘了10,商就会乘10,所以要把得到的商19除以10得1.9。(方法3) 师:同学们一共得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5:方法1和方法2都用了商不变的规律。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5:方法1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了100;方法2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了10。 生6:方法1是先“变”被除数,方法2是先“变”除数。 师:你们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计算? 生1:我会选择方法2,这样变化后的数更小一些,方便计算。 生4:我也会选择方法2,我的方法比较麻烦,如果搞不清变化的大小,就不能准确地得到结果。 师:?才两位同学都放弃了自己的方法,选择了更为简便的方法,这就是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方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同时从他人的方法和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