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1页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2页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3页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4页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t o 年 第 4 期 s i d T 纛 i m R h 文章编号 1 0 0 0 7 6 9 5 2 0 1 0 1 4 0 2 7 9 0 6 不同学科领域 自然科学论文 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金 晶 何 苗 王孝宁 黄亚明 何钦成 中国医科大学社科部 辽宁沈阳 1 1 0 0 0 1 摘要 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是科研绩效评估的热点 为 探讨在跨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中 建议一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者代表性论文为例 利用P u b Me d S C I 数据库收集其相关领域论文 他引量等基础数据 在建立的综合 评价体 系下 应 用 T O P S I S法计算其综合评价值 应用 S O M 法聚 类 然后将传统上利用他引量与期刊 影响影子 对论 文的评价 结果 与它们 一一对应 比较 发现综合评价体 系的评价 结果在不改变传统评 价结果的趋 势下 在跨 学科 门类学术论 文的评价 与比较 中 更 能提 升 具有 高学术影响 力特征论 文的显 示度 因此该体 系在跨 学科 门 类 不同研究领域间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和比较时能更科学的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 为科研绩效评估提供了参 考依据 关键词 学科 论文评价 评价指标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 2 0 2 文献标识码 A Fe a s ibi lit y Re s e a r ch o f Ev a lua t io n a n d Co m p ar is o n o f Na t ur al Scie n ce Pa pe r s i n Di f f e r e nt Fie ld s J I N J i n g HE Mi a o WA N G X i a o n in g H U A N G Y a m in g H E Q in ch e n g S o ci a l a n d S ci e n t i f i c D e p a r t m e n t C h i n e s e Me d il ca l U n i v e r s i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1 L ia o n i n g Ab s t r a ct T h e r e s e a r ch u s e d s o m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v e p a p e rs o f N o b e l la u r e a t e s in p h y s io lo g y o r me d icin e in 2 0 0 1 2 0 0 6 a s b e n ch ma r k a n d s o me r e la t e d a r t icle s in t h e s a me fi e ld a s s a mp le s e t t o in s p e ct t h e co mp r e h e n s iv e e v al u a t io n s y s t e m b ase d o n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l u a t i o n the o r y a n d b i b li o me t r i c me tho d s Th e in d ica t o rs o f s a mp le s e t s w e r e p r o ce s s e d b y m a t h e m a t i c m e t h o d s a n d T e ch n iq u e f o r O r d e r P r e f e r e n ce b y S i m il a rit y t o I d e a l Solu t io n T O P S I S a n d S O M cl u s t e rin g we r e e mp lo y e d t o o b tain s y n t h e t ica l e v al u a t io n v al u e s Re s u lt s o f t h e T OP S I S me tho d s we r e co mp are d t o t h o s e o f t r a d i t i o n al e v al u a t i o n m e t h o d u s in g o t h e r cit a t io n im p a ct f a ct o r a n d a n n u a l a v e r a g e o th e r ci tat i o n t o v e rif y th e o b j e ct i v i t y and i u s t ice o f t h e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B e s id e s a r t i cl e s i n t h e s a mp l e s e t we r e clu s t e r e d b y me ans o f S OM n e u r al n e t w o r k clu s t e ri n g u n d e r t h e co mp r e h e n s iv e e v al u a t io n s y s t e m W h e n a p p lie d o n t h e co mp a ri s o n a mo n g d iff e r e n t fi e ld s the s y n t h e t ical e v al u a t io n v a lu e a v o id e d t h e b ias a n d d is t o r t io n o f e v al u a t io n r e s u lt o f t r a d it io n a l in d ica t o r s in d u ce d b y t h e in t e r d is cip lin a r y d is cr e p an cy o n t h e b as e o f d is t ri b u t io n s imila ri t y be s id e s it co u ld k e e p t h e g e n e r a l tr e n d o f tra d it io n al e v al u a t io n a n d f u rt h e r h ig h lig h t e d p a p e rs wit h h ig h imp a ct Th is co mp r e h e n s iv e e v al u a t io n s y s t e m Was t h o u g h t t o be us e d as a n imp o r t an t an d s cie n t ifi c r e f e r e n ce f o r co mpa r is o n a n d e v al ua t ion of imp a ct o f int e r d is ciplina r y pa p e rs Ke y w o r d s s u b j e ct p a p e r e v a l u a t i o n e v al u a t e in d e x co m p a r e 1 引言 学术论文作为 自然科学研究 特别是 自然科学 基础研究成果 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学术影响力 的评 价方法 一直为科学 界 尤其是 科技管 理界所 关注 也是科研绩效评估研究 的热点 同行评议是 目前 国 内外公认评价论文学术价值 水平和影响力 的最佳 方法 但是 当需要 同时对大量学科 研究 领域不 同的论 文评价 而又无法找 到合适 的同行专 家时 人们通常采用论文发表期刊的 I F值 或论文的被 引量 作为论文质量和水平 的测度 以这两个指标作为评 价大学 研究所 研 究群体或个体 的科研绩效 决 定科研经费配置或职务升迁的方法 在世界许 多地 方被采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 刊物 I F值 的高低并不反映所 有被刊载论文被 引量的高低 且不 同科学 门类 学科或研究领域之 间 高学术影响力论文的被引量 有很大差别 当统计 范围在研究方 向 领域 亚学 科或学科间发生 变化时 同一篇论文被引次数的排 序也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 J 因此 用期刊 I F值 收稿 日期 2 0 1 0一 O 1 0 7 修 回 日期 2 0 1 0 0 3 3 0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自然科学不 同学科和研究领域学术论 文影响力评价 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7 0 8 7 3 1 3 3 辽宁省教育 厅高等学校科研项 目 基于科学计量学 T O P S I S法和 S O M神经 网络的论文评 价研究 2 0 0 6 1 0 2 3 2 8 0 金 品等 不同学科领域 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 响力评价与比较 的可行性研究 评价其刊载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并不完全合适 在不 同学科领域间的比较中 仅用被 引量对论文评价也 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鉴于期刊 I F值和论文被引量在评价跨学科 领 域论文学术影响力 时的局限性 本文以诺 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代表性论文和与其研究领域相关 的论文为实证研究对象 构建了基 于他引量 刊物 I F值和由其派生的部分指标组成的跨学科 领域 自 然科学学术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 由 T O P S I S法 获得 0 1分布的综合评价值表征 论文的学术影响 力 以纠正因研究群体和学科领域大小及 引证特征 各异所致 仅凭借刊物 I F值 他 引量评价跨学科 领域的论文学术影响力时产生的偏倚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 参比论文的选择和相关论文集合的建立 确定公认的高学术影响力论文 并将其作为对 论文学术影 响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所获得 的评价结果进 行验证的参 比论文是本研究的前提 本研究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代表性论 文作为参比论文 通过诺贝尔基金会网站 h t t p n o b e lp r iz e o r g 检索到 2 0 0 1年 2 0 0 7年诺贝尔生理 学或 医学奖 获得 者 1 7人 从 p r e s s r e le a s e 和 a d v a n ce d in f o r ma t io n 栏 目中查找获奖者 的相关论 文或其获奖领域若干关键词 对 2 0 0 1 年 2 0 0 5年的 获奖者 通过关键词在 S C I 数据库 中检 出获奖者 的 代表性论文 作为参 比论文 对 2 0 0 6年一2 0 0 7年的 获奖者 将该网站列举的 表明获奖者突出贡献 的 参考文献确定为参比论文 确定与上述参 比论文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 中的 论文集合 步骤为 通过 P U B ME D的 r e la t e d a r t i cle s 工具栏获得每篇参 比论文全部的相关文献 剔 除综述 r e v ie w 消息 n e w s 会议摘要 me e t in g a b s t r a ct 读者来信 1 e t t e r 等非原著性论文 为排 除因论文作者 获奖可能发 生的他 引 马太 效 应 以获奖者获奖年前 2年为时间截点下载全部相 关论文 逐一建立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的 包括参 比 论文在 内的论 文集合 分 别命名 为 2 0 0 1 A 2 0 0 1 B 2 0 0 7E 2 2 各论文集合 中每篇论文文献计量学指标的收集 和整 理 利用 S C I 数据库的被引途径 ci t e d a u t h o r r e f e r e n ce 工具栏 获得每篇论文发表后第 1 年到其所属 集合 中参比文献获奖年的年度被引量 引用文献等数 据 利用计算机编程 通过 J C R获取每篇论文发表 刊物当年的 I F值 根据引用文献作者姓名和所属机 构 去除每篇论文的 自引文献 获得各论文集合中 全部论文各年度他引频次 建立他引频次数据库 2 3 论文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体 系指标的设计与依据 论文学术影响力综合 评价指标体 系包括 6项 由 每篇论文的他 引量或其派生出来 的指标 和 2项由每 篇论文发表期刊 I F值或其派生 出来的指标 其 中 5项绝对指标从不同角度提供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基本 信息 3项相对指标反映了每篇论文在同年发表的 同一研究领域内的论文中学术影响力所处的地位 8 项指标设计依据如下 C c一单篇论文发表至统计截止年他 引量 他引 量作为学术论文影响力传统的评价指标仍纳入评价 体系中 反映论文学术影响的积累程度 ca 一单篇论文年均他 引量 同一集合 中的论文 发表后年限不一可产生他 引量累积差异 年均他 引 量用以纠正 由此造成的评价偏倚 也能对发表时间 长的高学术影响力论文和晚于其后发表的并处于引 用高峰期的论文进行公正 客观的比较 C 3 y 一单篇论文发表后 三年 他引量 有研 究表 明 论文发表后 2 3年是其引用高峰期 此指标可 显示发表年度不 同 但都处于引用高峰期 时论文学 术影 响力 的差 异 C m p y 一单篇论文发表后最大年度 他引量 因研 究的超前性或与发表 当时的研究热点不符 即使是 高水平的论文 也可能在论文 通常的引用高峰期 甚至其后较长时问内也不被关注 只是 当其价值被 重新认识后 才可能具有较高的他引量 故该指标 不仅反映了某一论文被学术界晟受关 注的一年他引 量的大小 还可对评价体系进行校正 I F 一单篇论文发表刊物当年影响因子 期刊 I F 值直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的指标虽有一定的片面性 但是在同一研究领域和年度背景下 出于论文作者 和期刊审稿专家对于该论文水平和质量的预判 高 学术影响力 的论文更容易发表于高 I F值的期 刊上 所以 I F值仍被纳入评价体系之中 对应于年均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以及三年他 引量 本指标体 系同时设计 了如下 3项相 对指标 将对论文的评价进一步纳入发表年代 学术热点及 研究技术手段等背景相同的比较体系中 使评价体 系更为合理 公正 单篇论文年均他引量 一同年论文年均他引量均值 单篇论文发表刊物当年 I F值 一同年发表论文当年刊物 I F值均值 一 望筻 盎 三生丝里 量 一同年论文发表后三年他引量均值 2 4数据 统计处理 方法 根据上述 8项指标构成 的综合评价体 系 采用 T O P S I S法和 S O M神经网络法对论文学术影响力进行 评价 T O P S I S法 T e ch n i q u e f o r O r d e r P r e f e r e n ce b y S im ila r i t y t o I d e a l S o lu t io n 又称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对原 始数据的分布类型 样本含量 评价指标 的数量和 量纲均无限制 计算过程简单 获得的综合评价值 金 晶等 不 同学科领域 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 比较 的可行性研究 2 8 1 s I 值 明确且呈 0 1分布 S O M S e lf o r g a n i z in g F e a t u r e Ma p 即有组织特征 映射 是神经 网络无监督竞 争学习的一种方法 可 用于对多指标 输 入变量 样本 的聚类 对 复杂不 确定的问题具有 自适应和 自学习 的能力 可 以任意 精度逼近任意连续非线性 函数 是一种对非线性 系 统辨识 的通用模式 3 结 果与 分析 本研究选定诺 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获得者 的代 表性论文 即参 比论文 4 6篇 共获得与参 比论文研 究领域密切相关 的论文集合 1 8个 论文 2 0 3 1篇 和 论文施引文献 1 1 0 5 2 2篇 详见表 1 表 1 各年度诺贝尔获奖者参比论文和其相关论文统计表 8个评价指标均 为连续性变量 1 8个论文集合 的论文 样本 数均符合 T O P S I S法和 S O M神经 网 络法 的适用条件 为观察应用论文综合评 价指标体 系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获得的评价结果对参 比论文 的 影响 首先应用 T O P S I S法计算每篇论文在其所属论 文集合 内的综合评 价值 S I 值 依 据 s I 值 大小 分别获得各参 比论文在本集合论文 中和跨 集合全部 2 0 3 1 篇论文 中的升序排列秩次 即指标秩次小者其 指标值大 同时也按他引量 年均他引量和发表期 刊I F 值等论文学术影响力传统评价指标值的大小将 参 比论文在本集合 内和跨集合 问进行升序排 列 结 果汇总如表 2所示 3 1 参 比论文各指标在其所属论文集合 内排序结果 的比较 根据表 2数据 在其所属 的论文集合 内 参 比 论文 T O P S I S法综合评价值秩 次与他 引量秩 次相 比 其排序 上 升 持 平 和 下 降 5位 以 内者 合 计 达 到 8 0 4 详见表 3 表 2 参 比论文综合评价值 他引量等指标本集合 内和跨集合秩次 表 续上表 表 3 参 比论文本集合 内综合评价值与他 引置秩次变化 s I 值与他引量秩次比较升降幅度 参比论文数 排序上升 上升小于 5位 上升 5 1 0 位 上升 l0位 以上 排序持平 排序下降 下降小于5位 下降 5 1 O 位 下降 1 0 位 以上 对 4 6篇参比论文在其所属论文集合 内的综合评 价值秩次分别与其他引量 发表刊物 I F值或年均他 引量秩次进行相关 分析 结果表明其两两之间均 为 2 8 2 金 晶等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详见表 4 表 4 参 比论文 S I 值秩次与他引量等指标秩次 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 样本量 4 6 表 2数据显示 参 比论文综合评价值秩次均值 均低于他引量 发表刊物 I F值或年均他引量 的秩次 均值 即前者排序优 于后者 为比较其两两间差异 进行 Wilco x o n检验 结果表明 参 比论 文综合评价 值秩次均值与他引量 年均他引量秩次均值并无统 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而与发表刊物 I F值秩次均值的 差异非常显著 详见表5 表 3 一表 5的结果表明 应用本研究提出的论文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处理方法在同一集合 研 究领域 中对论文进行评价时 评价结果并不会从 根本上改变 目前最常用 的论文他引量 发表刊物 I F 值 年均他引量等评价指标的排序趋势 但是与 I F 值相比 可使参 比论文获得更优于其他论文 的评价 结果 即提高了参比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显示度 表5 参比论文集合内s I 值秩次 与他引量等指标秩次 Wil co x o m检验结果 3 2 参 比论文各指标在跨论文 集合 间排 序结果的 比较 表 6的数据表明 因研究群 体和学科领域大小 及引证特征各异 各论文集合 即不 同学科或研究 领域间 论文的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 年均他引 量差异非常显著 用这些指标在集合间直接 比较显 然并不合适 但是 T O P S I S法综合评价值 S I 值 在各论文集合中均呈 0 1分布 使跨集合 间 即跨 学科 领域论文的比较具有了可比性和可行性 表 6 各论文集合 s I 值 他引量等数据统计量差异比较 他 I 量最大值 6 3 8 1 3 4 8 他 l 量最小值0 0 他 l 量均值 6 0 6 4 9 0 他 J 量标准 差 9 2 4 1 4 5 2 年均他引 量最大值 9 3 5 1 2 0 3 4 2 8 2 3 1 5 4 1 8 9 2 2 2 5 8 9 1 4 0 0 0 0 0 0 0 0 0 2 5 5 l4 1 9 3 6 1 l3 1 2 0 6 6 5 4 4 0 9 5 9 0 2 8 1 7 5 1 5 4 3 6 0 ll9 0 7 4 6 3 3 3 2 3 0 5 3 7 9 7 9 1 5 4 6 3 6 3 5 4 续上表 年 均他 i 量最小值 年 均他 I 量均值 年均他引量标准 差 1 F 值最大值 I F 值最 小值 I F 值均值 I F 值标 准差 s I 值最大值 s I 值最小值 s I 值均值 S I 值标准差 集合中 论文数 续前 表集合名 他引量最大值 他引 量最小值 他引量均值 他引量标准 差 年均他引量 最大值 年均他 f量最小值 年均他 l 量均值 年均 他 I 量标准差 I F 值最大值 I F 值最小值 I F 值均值 I F 值标准差 s I 值 最大值 S I 值最小值 S I 值均值 S I 值标准差 集 合中 论文数 0 O 0 O 7 3 4 6 3 4 l7 1 1 1 1 I 3 O 5 4 2 8 7 4 1 0 3 3 6 3 8 9 4 1 0 0 0 O O O O 0 8 9 3 6 5 6 3 1 3 4 8 7 6 3 7 8 1 1 1 0 6 9 n 7 9 n 6 8 n 8 5 0 0 0 O 0 0 0 o 0 O 0 o nI I O 1 O O I 3 O j 3 O 1 l O 1 O 0 1 3 O 1 2 1 8 9 9 4 7 5 I ll 2 5 A 2 o o 5 B 2 0 o 6 2 0 0 6 B 5 6 3 1 7 2 l 2 2 4 1 3 I 1 0 0 0 0 2 4 6 3 5 8 8 l 3 3 9 5 6 8 7 l8 6 8 2 4 8 1 褪 9 3 1 0 7 7 3 2 4 6 2 3 o 8 0 O 0 0 1 6 2 2 1 0 7 4 9 3 8 8 6 2 8 5 5 4 l5 9 1 5 9 3 6 2 4 1 0 O 0 0 0 0 O 0 0 2 7 1 7 1 0 8 l2 3 4 3 2 8 9 9 l0 7 n 8 3 n 7 2 n 8 6 n9 l 0 0 0 0 0 o O 0 0 0 0 0 n1 0 0 0 8 O 1 0 0 1 9 n1 3 0 1 O 0 1 l 0 1 6 1 0 3 8 8 9 4 l3 l O 0 O 0 0 3 4 1 2 1 7 7 O 5 7 5 5 1 7 2 8 I 2 9 1 3 3 6 2 ll1 5 0 4 1 0 4 1 0 0 0 0 0 0 0 0 0 n0 8 5 2 6 l 7 l 0 5 I 1 9 8 3 2 3 1 3 l1 2 1 2 4 n 9 3 n 8 8 n 7 5 n 8 l n7 5 O 0 0 O 0 0 0 0 o n 0 0 0 0 0 nl3 nl8 nl7 n l5 nl8 n1 4 0 1 3 0 1 5 0 1 5 n2 0 8 0 8 7 1 0 2 9 6 8 5 2 O o 7 A 2 0 0 7 B 2 0 0 7 C 2 0 0 7 D 2 0 昕E 3 0 o 7 4 lo 7 6 l0 1 2 8 0 l 0 0 0 0 0 3 5 9 6 6 5 8 3 l3 4 1 4 4 8 4 6 8 1 3 1 强 5 l9 3 9 0 2 7 l1 4 1 8 5 5 0 8 8 1 8 7 4 4 0 0 0 0 0 2 2 1 2 3 3 9 9 2 l 2 6 2 5 6 8 l3 0 7 8 3 3 6 3 1 9 4 0 4 3 3 6 3 3 6 0 0 0 0 0 0 0 0 n0 7 8 6 3 7 1 l1 2 3 7 7 0 8 0 7 7 9 3 7 3 n 6 6 1 0 o n 7 0 n 7 7 n8 o n 0 0 n 0 0 0 0 o 0 0 0 0 0 o 0 2 0 O 1 2 0 1 2 n l8 0 0 5 0 1 4 0 1 5 nl2 n 1 5 0 0 9 1 2 2 9 3 1 3 3 l1 6 2 3 2 根据表 2中4 6篇参 比论文在跨集合全部 2 0 3 1篇 论文中的排序计算其升序的百分位次 即观察指标 值最大者百分位次最小 结果见表 7 由此可见 跨 集合 比较时 8 2 6 的参比论文 T O P S I S法综合评价 值处于前 2 0 位次 以内 均高于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和年均他引量位于前 2 0 位次以内者所 占 7 1 1 8 0 4 的比例 而且 在前 1 0 或 2 0 位次 内 综合评价值较他引量等 3指标所涉及 的论文集合数 学科领域数 更多或论文数 论文集合数更多 在 后 6 0 位次内 综合评价值较他引量等 3指标所涉 及的论文数更少 综合评价值较大地提高了参比论 文学术影响力的显示度 表 7 参 比论文 T O P S I S法综合 评价值跨集合排序百分位数统计表 金 晶等 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2 8 3 从表 2数据可见 在跨集合排序 时 参 比论文 综合评价值的秩次均值均低于他引量 年均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的秩次均值 即前者排序优于后 者 Wi lco x o n检验结果表 明 综 合评价值 较他 引量等 3 个指标使参 比论文在跨集合排序具有更加靠 前的趋 势 并与发表期刊 I F值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详 见表 8 表 8 参比论文跨集合 s I 值秩次 与他引量等指标 秩次 Wil co x o n检验结果 续上表 3 3 T O P S I S法与 S O M 聚 类结果 间的相 关性 对各集合 中每篇论文 以综合评价体系 8项评价 指标作为输入变量 应用 S O M神经网络法分别将各 集合论文聚类 结果见表 9 表 9 参 比论文 S O M聚类结果 表 9显示各论文集合 中参 比论文综合评价值排序 与 S O M法聚类的类别有一致性 与参 比论文综合评 价值排序邻近的论文大多数在聚类时更容易在同一或 邻近类别中出现 表明使用本评价体系的8 项指标作 为 S O M法输入变量时 其 自动分类结果与 T O P S I S法 综合评价值结果之间有着相同的趋势 4 讨 论 在科技管理中 经常涉及对科技活动单位和人员 的业绩评价 而对被评价者发表的学术论文水平 学 术影响力的评价无疑是最重要的评价要素之一 同行 评议是学术界公认 的评价论文学术影 响力 的最 好方 法 但是 当评价的组织者同时面对大量的 不同学 科 研究领域的被评价论文 而又无法实施恰当的同 行评议时 外行 评价 内行 大同行 评价 小 同行 的模式不可避免 也势必影响到评价结果 的公平性 公正性和科学性 在这种情况下 论文他 引量 发表期刊 1 F值 经常被用作评价其学术影 响力 的指标 8 这两个 指标 对同一研究领域 内的论文 评价尚不失科学性 若诸多论文发表后的时限差别过 大则将有失公允 由于不同学科 研究领域间的学术 生态圈和研究群体大小 相关期刊数量 学科交叉渗 透程度 引证习惯特征等多种影响因素各异 仅用论 文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评价跨学科 研究领域论 文学术影响力做法的公平性 公正性和科学性早已为 学术界和管理界所质疑 正如表 6数据所示 不同论 2 8 4 金 晶等 不 同学科领域 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 响力评价与 比较的可行性研究 文集合 不同研究领域 间 其论文他 引量 年均 他引量 发表期刊 I F值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并 非来 自同一统计学意 义上 的总体 缺乏可 比性 例 如 论文集合 2 0 0 2 B集 中于细胞程序性死亡遗传调 控研究 其最高他引量和年均他引量分别为 2 3 1 5次 和 2 3 0 5次 而论文集合 2 0 0 3 A系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研究 其最高他 引量和年均他引量仅为 9 2次和 7 9 次 在不同研究领域用这两个指标直接比较的不合理 性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构建了由每篇论文他引量或其派生出来的 6 项指标和由每篇论文发表期刊 I F值或其派生出来 的 2项指标组成的论文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既包括论文他引量 发表期 刊 I F值两个传统 评价指标 又考虑论文发表后时限不同 通常的被引 高峰期 因研究热点或学术认知所致被关注的时点不 同等因素设置 了论文发表后年均他引量 三年他引 量 最大年度他引量指标 既包括上述论文他引量等 5个绝对量统计指标 又根据在 同一发表年度的科学 认知 技术手段等研究背景相同更适于公平 比较的思 路引入单篇论文年均他引量 同年论文年均他引量均 值 单篇论文发表期刊当年 I F值 同年论文发表期刊 当年 I F值均值 单篇论文发表后三年他引量 同年论 文发表后三年他引量均值等 3个相对指标 该体系中 8个指标既可互相补充 又可彼此制约 既可减少偏 倚 又可反映差异 弱化 了他引量 论文发表刊物 I F值等单一指标在评价论文时 的影响 为应用于分 属不同研究领域 论文集合 论文之 间学术影响力 的评价和比较奠定了基础 根据该体系本文应用 了 T O P S I S法获得每篇论文 的综合评价值 理想上高学术影响力的论文在上述 8 个指标都应具有 良好的表现 也因此会获得较高的综 合评价值 且 T O P S I S法对原始数 据的分布类型 样 本含量 评价指标 的数量和量纲均无限制 适 合应 用 这也是本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数据处理方法有 别于以往任何论文评价指标 和体 系的特色所在 而 且 T O P S I S法 S I 值 0 1分布使跨论文集合 即跨 学科 领域的公平评价和比较具备了可行性 在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代表性论文作 为高学术影响力论文 即参比论文的实证研究中 同 一 论文集合内本方法所得论文 S I 值和他 引量等 3指 标秩次间不仅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并未改变 3指标评价结果的总趋 势 而且参 比论文 S I 值在各 论文集合中的秩次和采用不 同数学模型 S O M法获得 的分类非常接近 都验证了本体系和方法评价结果的 稳定性 在跨学科领域 论文集合 比较 时 参 比论文 s I 值秩次均值和进入全部论文前 2 0 位次 以内的论 文比例均优于他引量等3 指标的相应数据 且与论文 发表期刊 I F值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S I 值秩次进入全 部论文前 1 0 或 2 0 位次以内的论文集合和参 比论 文数均多于他引量等 3指标的相应数据 提示本体系 和方法的评价结果可 以突破他引量等 3个传统指标评 价结果 的格局 使更 多学科领域 论文集合 中的 参比论文获得优于其他论文的排序 进一步突出了参 比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验证了本体系和方法评价结果 可作为对传统的他引量等指标的补充和改善 在跨学 科领域论文评价 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在本研究中 并不是所有参比论文都处于各集合 论文排序的最前列 可以解释的理由是 以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代表性论文作为高学术影响力论 文的代表是可被广泛接受的 但是非参 比论文 中当然 不乏高学术影响力者 例如可用美 国科学院院士的 代表性论文作为表征等 而且还有施引文献发表期 刊 I F值 论文被引半衰期等也与论文学术影响力评 价有关的指标 尚未引入 等等 这也是本研究未来应 于进一步改进 与同道们商榷 探讨之处 参考文献 1 T HO R O D D U R B I N G A D S N o r d i c i m p a ct a r t i cl e p r o d u ct i v i t y a n d ci t a t i o n p a t t e r n s i n s i ct e e n N o r d i c s o ci o l o g y d e p a r t m e n t s J A C T A S o cio lo g ica 2 0 0 2 4 5 2 5 3 2 6 7 2 S E G L E N P O Wh y t h e i m p a ct f a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