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北魏对宗王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 阶段 北魏前期 国家尚未过渡至 较为先进的封建社会 部落制的遗存 还很多 皇权并不十分强大 拓跋宗室贵族在国家中的力量很大 是北魏建国的 基础 也是皇帝维持统治所必须依赖的力量 北魏前期战事频繁 军事成为国家 的头等大事 自于拓跋宗室力量的强大及北魏前期对异族人的不信任 本族人威 为北魏军队的核心 在北魏前期的军事上 皇帝奉行了重用宗王的政策 但随着 北魏不断的封建化和加强中央集权 皇权也不断的走向强大 这时 曾在军事上 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宗王又构成北魏加强中央集权的威胁 因此 北魏前期的皇帝 在军事上重用宗王的同时 又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宗王力量的措施 呈现出打击和 重用并存的两面性 第二阶段 孝文帝统治时期 对宗王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孝文帝改革北魏的 封爵制 提高宗王的经济地位 加强宗王和汉族高门士人的联系 让宗室诸王进 入中央辅政 建立起以宗室贵族辅助皇帝的政治格局 宗王对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 北魏后期宣武帝即位后 对宗王的政策和孝文帝时期相比又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 宗室贵族不被信任 皇帝和宗室诸王的矛盾十分尖锐 先是剥 夺宗王的辅政之权 引用岁 戚辅政 很快又对失去辅政之权的宗室诸王进行血腥 的打击 打击的结果 虽然维持了政治的暂时稳定 但也失去宗室诸壬的拱卫 孝明帝即位后 虽然不再采取打击宗室的措施 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指施提高宗 室的地位 北魏宗室力量逐渐衰落 到六镇起义后 皇帝在政治 军事上失去了 宗王的辅佐与拱卫 导致尔朱氏控制北魏的政权 北魏后来的灭亡 与北魏的宗 室衰落有关 总之 北魏对宗王的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级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 对北魏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北魏皇帝宗王政策 a b s t r a c t t h ec l a n s m a np o l i c yd u r i n gb e j w 萌p e r i o dg o e st h r o u g ht h r e es t a g e s t h ef i r s ts t a g er e 断st ot h ee a r l i e rs t a g eo fb e i w e ip e r i o d t h e nt h ec o u m r yi s n o tu n d e rt h ep e r f e c tf e u d a ls y s t e m t h e r es t i l le x i s t sal o to fm b a js y s t e ma n dt h e e m p e r o ri sn o tq u i t ep o w e 喻1 t u o b ar o y a ic l a n s m a na r ev e f yp o w e m l la n dt h e yf o r m 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n 脚c o u m r ya n da l s ot h er e l i e ds t r e n 伊ho ft h ee m p e r o rf o r m a i n t a i n i n gh i sr e 逸n d u r i n gt h ee a r i i e rs t a g e t h e r ea r eaj o to fw a r sj nt h ec o u 小嘿 s om i i i t a r ya 髓i r sa r ew h a tt h ee m p o rm o s tc o n c e m b e i w e ia r r n yi sm a i n l yf o r m e d b yt u o b ar o y a lc l a n s m e nd u et ot h es t r o n gp o w e ro f t h ec l a n s m e na 1 1 dt h ee m p e r o f s d i s b e l i e fi nt h ed i 彘r e n tr a c e s t h ec l a n s m c na r ei nt h ek e yp o s h i o ni nt h ea r m ya t t h a tt i m e b u 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f 如d a is y s t e ma n dt h es t r e n g t ho ft h e c e n t r a lp o w e r t h ee m p e r o ri sb e c o m i n gm o f ea n dm o f ep o w e u 1 a tt h es a m e m e t h ec l a n s m e nf o r mt h et h r e a t e n 幻b e i w e ic e n t r a lp o w e la saf e s u l t t h ee m p e f o r t a k e sas e r i e so fm e a s u r e 5t ow e a k e nt h ep o w e ro ft h ed a n s m e n t h es e c o n ds t a g ei st h er e i g np e r i o do f e m p e r o rx i a o w e n t h ec l a n s m a np o i i c y c h 8 n g e saj o td u r j n gt h a tp e r i o d e m p e r o rx i a o v e nr e f o r m st h es y s t e mr o y a it i t l ea n d i m p r o v e st h ee c o n o 蕊c3 t m l so ft h ec l a n s m e na n ds t r e n g t h st h ec d i l r i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c l a n s m e na n dt h eg a o m e nf a m i l yo f t h eh a n n a t i o n a l i t ya n dm a k et h ek i n g so f t h e c l a n s m e na s s i s tt h ec e n t r a lp o w e lt h ec l a n s m e np l a ya ni m p o n a n tr 0 1 ei nt h er e f o r m o f h a nc u l t u r e t h et h i r ds t a g er 如r st 0t h el a t e rs t a g eo fb e i w 瓯w h i c hi sa r e re m p e r o r i u a n w e ss u c c e e d i n g ot h et 1 1 r o n e t h e r ei sae s s e n l i a jc h a n g ea s 幻t h ec l a n s m e n p o l i c yc o m p a r i n gw i t ht h er e i g np e r i o do fe m p e r o rx h o w e n t h er o y a lc l a n s m e na r c n o tt n l s t e da n dt h e r ee x i s t saf i e r c ec o n t m d i c t i o nb e w e e nt h ee m p e r o ra n dt h ek i f l g s o ft h ec l a n s m e n t h ee m p e r o r f i r s t l yd e p r j v e st h ec 1 8 n 锄e no ft h e 抒a s s i s a n tp o w e r a n dm a k e st h er e l a t 沁e so ft h ee m p e r o ra s s i s tt h ep o w e t h e na t t a c k sb l o o d i i ya g a i n s t t h ek i n g so ft h ec i a f l s m e n a sar e s u n w h i l et h ee m p e r o rm a i 眦a i n si t s p o l i t i c a i c o n s t a n c y h ea l s ol o s tt h ed e f e n s ea n dt h es u p p o r lo ft h ec l a n s m e n a 盎e rt h e a b d i c a t i o no f e m p e r o rx i a o m i n g a l t h o u g ht h ee m p e r o rd o e s n tb l o wt h ec i a n s m e n h e d o e s n tt a k ee 脏c t i v ea c t i o n st oi m p r o v et h es t a t u so ft h ec l a n s m e n g r a d u a l ly t h e m i g h to ft h ec l a n 锄e nw e a k e n s a r e rt h er e v o i to ft h es i xt a w n s t h ee m p e r o rl o s e s t h ea s s i s t a n c ea n dd e f e n s ei np o l i t i c sa n dm i l i t a f ya 饪 a i r st h e nt h ee r z h uf a m i l y c o n t r o l st h ep o w e fo fb e i w e i t h el a t e re 娜n c t i o no fb e i w e ii sc l o s e i yr e i a t e dt ot h e w e a k e n i n go f t h ec l a n s m e n a l ii na l l t h ec i a n s m a np o l i c yd u r i n gb e i w 色ip e r i o dg o e st h r o u g ht h r e es t a g e s e a c ho ft h et h r e es t a g e sh a sad i f f h e m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鲈o u n d a c c o r d i n g l y h a v i n g d i 行b r e n te 腑c to nt h ed e v e i o p m e n to f b e i w e i k e yw o r d s b e i w e i e m p e r o rc 1 a n s m e np o l l c y 郑重声明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学位论文没有剽窃 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的侵权行为 否则 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 一切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特此郑重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 日m 石月 5 年表蝴 2 引言 皇帝对宗室贵族的政策一直是史学界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在魏晋南朝时 期 宗王在国家中的地位显得特别重要 宗王干政 乱政现象特别突出 如 西 晋时期的 八王之乱 南朝时期的宗室与皇帝之间的互相猜忌 残杀等 对此 史学界做了大量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唐长孺的 西晋分封与宗王出镇 杨光辉的 西晋分封与八王之乱 相比之下 研究北朝宗王的论著风毛麟角 且十分零散 就笔者所见 目前仅有张金龙的 北魏政治史研究 北魏政治 与制度论稿 陈爽的 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李凭的 北魏平城时代 何德章的 论北魏孝文帝迁都事件 苏利嫦的 试论北魏文成帝的文治政策 金前文的 孝文帝关于 六辅 的设计及其身后政局的走向 对北朝的宗王 问题略有涉及 张金龙对孝文帝统治时期宗室的结构 宗王对汉化的态度 孝文 帝的宗王政策 宣武帝对宗王的打击等进行了研究 李凭对北魏前期道武 明元 太武时期皇帝对宗王的打击作了研究 陈爽对献文帝借诸王之力铲除非宗室的鲜 卑贵族 孝文帝重用宗王 北魏末年宗室与皇帝的关系做了研究 这些研究深具 启发意义 但不全面 也不系统 这大概是因为在魏晋南朝历史中 宗王的问题 显得非常突出 对政局的影响非常大 而相比之下 北朝宗王的问题显得并不那 么突出 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 笔者认为 对北魏宗王问题进行研究有助 于加深对北魏历史的理解 本文拟对北魏宗王政策展开研究 重点探讨北魏历代皇帝对宗王采取的具体 措施 以及这些措施在巩固北魏政权 加速北魏社会封建化进程等方面所起到的 作用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 掌握材料又十分有限 不足之外 在所难免 敬请指 正 要探讨北魏的宗王政策 必须首先对北魏的宗室及宗王的概念作一个清晰的 界定 前人中对这两个概念做界定者很少 只有张金龙在 北魏政治史研究 及 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第1 2 3 一第1 4 0 页 中国史研究 1 9 9 9 年第4 期 第1 4 1 1 4 8 页 甘肃教育出版社 1 9 9 6 年版 甘肃教育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1 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第1 5 辑 第7 2 8 3 页 太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 0 3 年第l 期 第2 8 3 2 页 青海民族研究 2 0 0 2 年第2 期 第8 6 8 8 页 1 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两书中提出北魏的宗室指道武帝以来北魏历朝君主之后 代 本文中的宗王 宗室与张金龙的界定略有不同 本文中所指的北魏宗室指从 献明皇帝 道武帝之父 开始北魏历代君主的后代 而宗王则指北魏宗室中被封 为王者 本文所指的宗王政策就是指对北魏宗室中所有被封为王者采取的政策 一北魏前期皇帝对宗王政策的两面性 一 军事重用 北魏的前身是鲜卑拓跋部 拓跋部在尚末建立北魏时 长期处于原始的部落 制 这种部落制就是指以拓跋氏为核心 以帝室九姓为骨干的部落酋长分领制 部落酋长对部落的事务共同议定 在这种制度下 拓跋部落首领的权力并不十 分强大 而和部落首领同族的拓跋氏的宗室贵族却在国家的政治军事事务中发挥 着巨大的作用 这和封建的皇权专制统治有很大区别 拓跋部宗室地位的重要性 可以从拓跋琏重建代国的过程中窥见 公元3 8 6 年 北魏的前身代国被前秦苻坚所灭 代国国王什翼健被俘 什翼 健之孙道武帝拓跋琏逃入贺兰部 经历了一段曲折后重新建立起代国 北魏 圆 张金龙先生在 拓跋硅 元从二十一人 考 一文中对拓跋硅重建北魏的过程做 了详细的研究 他指出 所谓 元从二十一人 必须具备跟随拓跋硅逃亡到贺兰 部这一基本条件 拓跋琏逃亡贺兰部是北魏国家得以建立的基础 在这二十一人 中 拓跋氏同族有十二人 占去了半数以上 是决定性的力量 在这十二人中 又有八人为拓跋宗室成员 这八人分别为拓跋他 拓跋纥罗 拓跋建 拓跋仪 拓跋烈 拓跋觚 拓跋遵 拓跋虔 由此可见 在代国被前秦消灭之后 拓跋宗 室成员的力量并没有随之被消灭 其中许多人随着拓跋琏一同亡命贺兰部 协助 拓跋琏建立了北魏 可见 拓跋宗室成员在北魏国家中地位之重要 北魏前期 即从太祖道武帝登国元年 公元3 8 6 年 至显祖献文帝拓跋弘皇 张小虎 论北魏专制皇权的形成 西北师丈学报 2 2 年第5 期 第8 2 页 李凭 道武帝早年经历考辨 中国史研究 1 9 9 2 年第l 期 第5 7 6 2 页 张金龙 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甘肃教育出版社 2 0 0 3 年第1 版 第1 9 页 2 始四年 公元4 7 0 年 共8 5 年时间 历道武 明元 太武 文成 献文五帝 有关研究表明 北魏在这一段时期 没有过渡到封建制社会 在政治制度上仍带 有非常明显的原始部落制的色彩 周建江先生也指出 北魏前期从根本上讲是 军事酋长制的国家 是氏族部落的集合体 北魏前期仍然没有摆脱部落制 在 部落制下 皇权的力量并不强大 拓跋宗族成员在国家中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是北魏皇帝必须依赖的力量 北魏建国后 其周围先后有后燕 后秦 柔然 北燕 刘宋 萧齐 萧梁等 强敌环伺 内部还有部落贵族不支持北魏的统治 时不时的反叛 战争在北魏 前期十分频繁 北魏的兴盛与发展就是建立在对夕 战争 对内镇压的基础上的 对于国家来说 战争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正所谓 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固 从一定意义上讲 北魏前期的历史 是一部战争史 军事是北魏的强国之本 在北魏前期 拓跋本族人是北魏军队最基本的核心 统治者对于非鲜卑族的士 兵 并不信任 如 宋书 臧质传 记载北魏太武帝曾经致书给南朝刘宋的守将 臧质说 吾今所遣斗兵 尽非我国人 城东北是丁零与胡 南是三秦氐 羌 设使丁零死者 正可减常山 赵郡贼 胡死正减并州贼 氐 羌死正减关中贼 9 印若杀丁零 胡 无不利 反映了北魏统治者对异族人的不信任 拓跋部历来有尚武的传统 北魏宗室成员多以勇武著称 保存了北方少数民 族习武善战的特性 如卫王仪 少能舞剑 骑射绝人 陈留王虔 少以壮勇 知名 这种尚武的特性使北魏宗室成员十分善于领兵作战 总之 对非鲜卑人在军事上的不信任也使得北魏宗王成为北魏对外战争中的 主要力量 l 对外战争 北魏前期 有两个时期的对外掠夺战争最为频繁 即道武帝统治时期和太武 帝统治时期 史料证明 宗室贵族 宗王 在北魏前期的对外战争发挥了重要作 用 在道武帝统治时期 北魏的主要军事行动在于消灭后燕 击败后秦 进军中 高敏 论北魏的社会性质 中国经济史研究 1 9 8 9 年第4 期 第2 2 一第3 6 页 周建江 太和十五年一北魏政治文化变革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2 0 0 1 年第7 版 第4 8 页 李凭 北魏平城政权的建立与封建化 文献 1 9 9 0 年第3 期 第1 5 l 页 魏书 卷1 0 8 礼志 第2 7 6 2 页 张甫荣 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 0 0 2 年5 月博士毕业论文 第2 一第3 页 t 魏书 卷1 5 昭成子孙列传 第3 7 0 一3 8 l 页 原 把北魏的势力扩展到河北 山西一带 从而奠定北魏统一北方的基础 魏 收对道武帝评价道 驱率遗黎 奋其灵武 克剪方难 遂启中原 在道武帝 发动的重要战争中 宗室贵族多被授予重任 如 道武帝登国六年 公元3 9 1 年 道武帝命 九原公元仪 陈留公元虔西讨黜弗部 大破之 四 登国十年 公元3 9 5 年 后燕大军入侵北魏境内 拓跋宗室成员各率重兵 与燕军作战 是时 陈留公元虔五万骑在东 以绝其左 元仪五万骑在河北 以承其后 略 阳公元遵七万骑塞其中山之路 o 在北魏与后秦的战争中 天兴五年 公元 4 0 2 年 六月 治兵于东郊 部分众军 诏镇西大将军毗陵王顺 长孙肥等三将 六万骑为前锋 在与柔然 高车等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 宗室成员也是急先 锋 天兴二年 公元3 9 9 年 北魏大举进攻高车 庚午 车驾北巡 分命诸将 大袭高车 大将军 常山王遵等三军从东道出长川 镇北将军 高凉王乐真等七 军从西道出牛川 骠骑大将军 卫王仪督三万骑别从西北绝漠千余里 破其遗 迸七部 明元帝拓跋嗣之子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 北魏的对外战争又进入了一个高 潮 太武帝统治时期 在道武帝对外军事征服的基础上 又灭掉夏 北燕 北凉 等北方残存的割据政权 统一了北方 魏收评论道 世祖聪明雄断 威灵杰立 藉二世之资 奋征伐之气 遂戎轩四出 周旋险夷 扫统万 平秦陇 剪辽海 汤河源 廓定四表 混一戎华 今人吕思勉也评价道 剽悍之气 非复明 元之仅图自守 常山王拓跋遵之子常山王拓跋素 乐安王拓跋范 永昌王拓跋 健 建宁王拓跋崇 乐平王拓跋丕 高凉王拓跋孤之后高凉王拓跋礼等宗室诸王 在太武帝对外扩张中 都受到重用 世祖太武帝始光三年 公元4 2 6 年 北魏占领夏国的关中 世祖以长安形 胜之地 非 乐安王 范莫可任者 乃拜范都督五州诸军事 卫大将军 开府仪 同三司 高选才能 以为僚佐 借此对关中地区进行统治 延和元年 公元 杜士铎 北魏史 山西高校联台出版杜 2 0 0 3 年版 第2 9 3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4 4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2 3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2 6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4 0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3 4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1 0 9 页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 9 8 3 年版 第3 2 3 页 魏书 卷1 7 乐安王范传 第4 1 4 页 4 4 3 2 年 太武帝攻打北燕 命 抚军大将军 永昌王健攻建德 骠骑大将 军 乐平王丕攻冀阳 皆拔之 太延元年 公元4 3 5 年 太武帝 诏骠骑大 将军 乐平王丕等五将率骑四万东伐文通 雷 仇池扬难当占据上郑 诏骠骑大 将军 乐平王丕等督河西 高平诸军讨之 太武帝进攻北燕时 听取了乐平 王拓跋丕的意见 魏书 乐平王丕传 记载 丕上疏 以为和龙新定 宜优复 之 使广修农殖 以饶军实 然后进图 可一举而灭 帝纳之 乃止 太廷五 年 公元4 3 9 年 六月 太武帝进攻北凉 为防备柔然乘虚入侵 派 辅国大将 军 建宁王崇二万人屯漠南 以备蠕蠕 o 在太武帝后期的军事行动中 太武帝诸子开始成为太武帝依赖的重要对象 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三年 公元4 4 2 年 封晋王拓跋伏罗 秦王拓跋翰 燕王拓 跋谭 楚王拓跋建 吴王拓跋余五位皇子王 是为太武五王 晋王伏罗 从太平 真君三年开始担任车骑大将军一职 都督高平 凉州诸军事以讨吐谷浑 秦王翰 从太平真君三年开始担任侍中 中军大将军之职 燕王谭太平真君五年 公元 4 4 4 年 开始担任侍中一职 太武帝南讨 授燕王谭中军大将军一职 随同南讨 太平真君十一年 公元4 5 0 年 太武帝大举进攻南朝刘宋 命 楚王建趋钟离 高凉王那自青州趋附于下邳 道武七王中淮南王拓跋他 高凉王孤之子高凉 王拓跋那在太武帝统治后期也被起用 太平真君六年 公元4 4 5 年 太武帝命 征西大将军 高凉王那等讨吐谷浑慕利延于阴平白兰 次年 命高凉王那 南伐 高凉王那至济南东平陵 迁其民六干余家于河北 太平真君八年f 公 元4 4 7 年 吐京胡阻险为盗 诏征东将军武昌王提 征南将军准南王他讨之 可见 在北魏前期 在对外战争中重用宗王是一项较为重要的政策 2 镇守地方 皇帝令宗室贵族出任于地方的制度很早就有 在西晋时 皇帝令宗王镇守于 地方上较为重要的地区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晋的统治 唐长孺先生曾指出 西 晋司马氏 使皇室成员充任朝廷宰辅 特别是充任拥有地方军政大权的都督 以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8 1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8 5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8 7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8 9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1 0 4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9 8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1 0 0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1 0 l 页 使皇族凌驾于其他豪门之上 巩固司马氏的统治 本质上是加强皇权 削弱地方 势力的措施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稳固司马氏一姓的统治 南朝的宋 齐 梁 的皇帝们也派宗王出镇于地方 其目的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一姓政权的稳定 宗王出镇地方的制度在魏晋南朝时期是皇帝普遍实行的一项政策 北魏前期通过对外战争 先后打败了后燕 北燕 夏等割据政权 其领土从 代北一隅骤然扩张至整个中国北部 其所统治的民族众多 有汉 鲜卑 匈奴等 为了巩固对这些地区为数众多的不同民族的统治 必须采用一些手段来对新征服 的地区进行军事政治意义上的监视控制 有关研究表明 北魏政权就是通过驻扎 在各地的鲜卑军团的军事力量来维持和扩大其统治力量的 而军团的首领往往 是宗室贵族 北魏皇始元年 公元3 9 6 年 道武帝东出井陉 发动了入侵后燕的战争 占领后燕的关东大部分地区 战争结束后 道武帝巡视新征服的关东各地 担心 自己离开后 山东有变 乃置行台于中山 诏左丞相 守尚书令 卫王仪镇中 山 抚军大将军 略阳公元遵镇勃海之合口 固 镇压刚刚征服的关东地区可能 出现的不利于北魏统治的因素 北魏大举进攻夏国 夺取夏国在关中的大部地区 太武帝于始光四年 公 元4 2 7 年 遣高凉王礼镇长安 固 北魏占领关中后 世祖以长安形胜之地 非范莫可任者 乃拜范都督五州诸军事 卫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 高迁才能 以为僚佐 推心抚纳 百姓称之 时秦士新罹寇贼 流亡相继 范请崇简易之治 帝纳之 于是遂宽徭 与人休息 对关中进行严格的控制 北魏打败夏国 夺 取其首都统万城后 始光四年 公元4 2 7 年 魏军班师回朝时 太武帝t 留常 山王素 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监视新征服的地区 太延二年 公元4 3 6 年 太武帝 以乐安王范为假节 加待中 都督秦雍泾梁益五州诸军事 卫大将军 仪同三司 镇长安 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4 7 7 页 鲁力 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2 0 0 1 年4 月博士学位论文 第s 一第8 l 页 张甫荣 北魏中央集权过程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 0 0 2 年5 月博士学位论文 第2 一第3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3 l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7 2 页 魏书 卷1 7 乐安王范传 第4 1 4 4 1 5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7 3 页 魏书 卷4 世祖太武帝纪 第8 2 页 6 北魏还有一种军镇制度 多设于边势形要之地 远离首都 其目的是为了对 新占领地区进行军事意义上的威慑以固守边境o 北魏前期 对军镇十分重视 魏书 广阳王深传 记载 昔皇始以移防为重 盛简亲贤 拥麾作镇 配以 高门子弟 至死乃得复除 北齐书 魏兰根传 记载 缘边诸镇 控摄长 远 昔时初置 或征发中原强宗子弟 或国之肺腑 寄以爪牙 高敏先生认为 所谓 亲贤 高门子弟 国之肺腑 指拓跋宗室成员圆 这说明北魏在军镇 将领的挑选上是非常重视的 拓跋宗室贵族是镇将的一个重要来源 笔者查询 魏 书 中宗宣诸王列传 在北魏前期由宗王担任镇将之职确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如阳平王熙之子临准王他 在太武帝时担任镇南大将军 镇西大将军 虎牢镇都 大将等职 乐安王范于太武帝时任 长安镇都大将 其子乐安王良于文成帝时 拜长安镇都大将 东平王道符于献文帝时 拜长安镇都大将 河南王曜之子 颍川王提先后担任 平原镇都大将 统万镇都大将 南平王浑于太武帝太延三 年任 镇东大将 镇和龙 京兆王子推于文成帝太安五年任 长安镇都大将 京兆王子推之子太兴又拜 长安镇都大将 统万镇将 汝阴王天赐在文成帝和 平三年时拜 虎牢镇都大将 任城王云于文成帝和平五年拜 和龙镇都大将 可见 北魏前期宗王担任军镇首领数量很多 这些担任镇将的北魏宗王 多手握 地方的兵权 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 在巩固北魏地方统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见 宗王镇守地方也是北魏前期皇帝的一项重要政策 综上所述 在北魏前期的历史中 皇帝对宗王极为重用 主要体现在对外征 讨和镇守地方 这是北魏前期对宗王政策的一个特征 没有这些宗王的参与 难 以想像北魏会取得统一中国北方这样巨大的军事成就 这些宗王是北魏皇帝进行 对外扩张时所不可缺少的军事支持 二 北魏前期皇帝削弱宗王的措施 北魏前期虽然采用了在军事上重用宗王的措施 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对宗王 的绝对信任 北魏的宗王和皇帝存在着产生矛盾的客观条件 首先 从封爵制度上来分析 宗王是封爵制度的产物 皇帝通过封给皇族成 页 第9 版第 版珀哞 7 贻勰羚 集究论研史制耕兵北朝南北晋南魏晋0 魏一敏 周高 员崇高的爵位 并在军事 政治上予以重用 营建出地位尊崇的皇族势力 显示 出皇权至高无上 一方面确实有利于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 但另一方面宗王也会 对封建统治的稳定产生消极的作用 杨光辉认为 封爵制的前身 是与中央集权 制组建原则相违背的分封制 这就给封爵制度打上世卿世禄的烙印 而且 由于 从封爵制度得到好处的不独为封建皇权 受封的宗室和文武大臣亦获益匪浅 故 受封者的意志和利益也给封爵制度以重大影响 当受封者与皇权发生利害冲突并 具有压倒皇权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之时 封爵制度将转化为皇权的对立物 李顺禹先生论述道 宗王与皇帝的关系 是 种非常微妙的关系 宗王出生 于皇室 应该说与皇帝属于同一利益集团 但由于君权具有高度的独占性和至高 无上性 因而君主以其独特的地位高踞于臣民之上 同时又独立于皇室之上 对 君主地位的觊觎 不仅存在于地主阶级各种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 也存在于皇室 家族之间 由于宗王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使得君主首先要防范来自于皇室内部的一 切可能的篡位威胁圆 纵观历史 宗室贵族对皇帝的威胁 在两汉 曹魏 西晋 南朝都成为皇室 内部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想尽一切办法防范来自皇室内部 的威胁 如西汉的左官律 附益法固 东汉对宗王的夺权 曹魏的苛禁宗室诸王回 甚至发展到南朝时期子杀父 弟杀兄这种亲族相残的地步囝 但各朝各代都没有 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 宗室与皇帝的矛盾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难以 克服的矛盾 是封建王朝的 个共同问题 其次 再从北魏自身的特殊性来分析北魏宗王与皇帝产生矛盾的条件 作为 一个在政治上远比汉族封建王朝落后的鲜卑人所建立的王朝 北魏具有一些一般 汉族封建王朝所不具备的因素 使得北魏相比于汉族封建王朝 宗王和皇帝之间 产生矛盾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前文所述 北魏前期 宗室势力十分强大 宗室成员在军事上受到皇帝的重 用 有不少宗室成员都被封为王 他们的职务多是大将军 大都督 镇都大将之 类 协助皇帝领兵打仗 或镇守地方 手握重兵 这和北魏前期原始部落制的影 杨光辉 李顺禹 林剑鸣 王永平 鲁力 汉唐封爵制度 学苑出版社 1 9 9 9 年版 第3 页 刘末宗王政治 福建师范大学2 0 0 3 年4 月硕士学位论文 第1 2 页 秦汉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第3 3 8 页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之考论 2 0 0 l 第3 期 第4 4 5 l 页 魏晋南朝宗王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2 0 0 1 年4 月博士学位论文 第5 5 8 l 页 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随着北魏的势力扩充到中原地区 不断接触到先进的汉族文化 其政治 制度必然要慢慢从落后的部落制向汉族先进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发展 要加 强中央集权 就势必要除去部落制的影响 对过于强大的宗室势力进行一些限制 但是北魏前期 守旧的鲜卑贵族的势力极为强大 他们往往是北魏加强中央集权 的巨大障碍 所以在北魏前期 贵族内部 直存在着加强中央集权 皇权与反对 中央集权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严耕望曾经对北魏前期新旧势力的斗争论述道 盏北魏初期之立国实由部族毒4 度演化而来 君弱臣强 事固宜然 是以华化为 君主所欣乐 而为部酋所嫉惮 非雄才大略之君不能御其臣以就其意也 在拓跋部尚未建立北魏时 部落内部实行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北魏王朝 建立后 仍保存了不少原始告4 度的影响 其中就有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圆 这 使得北魏的宗王相比于汉族封建王朝的宗王 更有可能觊觎皇位 如道武帝之子 清河王绍发动政变后问群臣 我有父 亦有兄 公卿欲从谁也 就充分说明了 兄终弟及 0 在北魏贵族中的影响 据李凭研究 北魏前期的帝王一直努力按照汉制加强皇权 建立起父子相承 的王位继承制 改变拓跋部过去一直实行的根深蒂固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固 要想确立起完善的父子王位继承制 就必须排除拓跋宗室中那些有可能继承皇位 的成员 而那些握有兵权 权高位重的宗王对皇权的加强 对确立父子相承的皇 位继承制都是 种潜在的威胁 这样一来 就形成一种矛盾 一方面 重用宗王 是北魏维持其强大军事统治的一个条件 另一方面 宗王的过于强大又会对北魏 的皇权产生威胁 史书记载表明 北魏前期几代皇帝对宗王的威胁也很清楚 都程度不同地对 宗王采取了一定的打击限制措施 l 道武帝对宗王的打击 道武帝拓跋珐对宗王的打击是非常严历的 魏书 公孙表传 记载 太祖 以慕容垂诸子分据势要 权柄推移 遂至灭亡 且国俗敦朴 嗜欲寡少 不可启 动机心 而导其巧利 深非之 公孙 表承上韩非书二十卷 太祖称善 说 严耕望 北魏尚书制度考 史语所集刊 第1 8 本 商务印书馆 1 9 4 8 年出版 第2 5 5 页 李凭 北魏平城时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舨社 2 0 0 1 年版 第9 卜1 0 8 页 同上 第3 一1 4 页 同上 第1 1 2 页 魏书 卷3 2 公孙表传 第7 8 2 页 9 明道武帝对皇族势力过大所带来的恶果有清醒的认识 道武帝首先从封爵制度上入手来削弱宗王的势力 他于天赐四年 公元4 0 7 年 把 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为王 宗室及始蕃王皆降为公 根据这项 制度 宗室中非皇帝之子者以后不得再封为王 明确了非皇子不王的原则 是北 魏在封爵制度上的一个进步 杜士铎认为 道武帝颁布这道命令的目的是为了对 宗亲和旧始蕃王进行贬抑 从而使北魏的政权更进一步的集中在拓跋硅手中 所谓宗亲和旧始蕃王 应当包括道武帝统治前期所封的宗室王 把权力集中 在皇帝一个人手中 就要削弱宗王的势力 与四等爵制的规定相适应 道武帝统治后期开始大规模分封自己的儿子为 王 共进行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天兴六年 公元4 0 3 年 道武帝在大破后秦的进 攻后 立皇子嗣为齐王 加车骑大将军 位相国 绍为清河王 加征南大将军 熙为阳平王 曜为河南王 封故秦愍王子夔为豫章王 陈留王子右将军悦为朱提 王 其中除拓跋夔和拓跋悦不是皇子王外 其余四人均为皇子为 第二次是 在天赐四年 公元4 0 7 年 封皇子修为河问王 处文为长乐王 连为广平王 黎为京兆王 共封皇子八人为王 如此大规模的分封皇子为王 在北魏的历 史上实属首次 此后北魏几乎每朝皇帝都沿袭道武帝的做法 大封皇子为王 确 立了非皇子不封王的原则 除了在封爵制度上削弱宗王外 道武帝还直接对一些宗王进行残酷打击 道武帝前期所封的宗室王中 明显对道武帝有威胁的有卫王拓跋仪和毗陵王 拓跋顺两人 李凭认为 按照北魏兄终弟及的传统 卫王仪具有继承皇位之权 拓跋宗室成员也把卫王仪看做皇位的合法继承者 卫王仪在汉族士人中也有很高 威望t 道武帝对卫王仪也心存猜忌 皇孙拓跋焘出生时 道武帝特意单独召卫王 仪入宫 就是为了表明要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继承皇位 决不允许宗室子弟插 入 排除卫王仪等宗室兄弟的继承权 另据 魏书 莫题传 记载 太祖之征慕容宝也 宝夜来犯营 军人惊骇 遂有亡还京师者 言官军败于柏肆 京师不安 南安公元顺因之欲摄国事 题谓 顺日 此大事 不可轻尔 宜审待后要 不然祸将及矣 魏书 毗陵王顺王 魏书 卷1 1 3 官氏志 第2 9 7 3 页 杜士铎 北魏史 山西高校联台出版社 第1 l l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4 1 页 魏书 卷2 太祖道武帝纪 第4 3 页 李凭 北魏平城时代 杜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0 年版 第1 1 2 页 1 0 传 记载 柏肆之败 军入有亡归者 言大军奔散 不知太祖所在 顺闻之 欲自立 在冷兵器时代 脱胎于部落军事联盟而形成的北方游牧民族国家 其 最高首领的威信主要来自军事 一旦最高首领在战争中失败 那么其威信便很快 下降 想取而代之的人便会蠢蠢欲动 道武帝战败后生死不明 拓跋顺就乘机想 自立为帝 正是一个觊觎道武帝皇位的人 对于威胁自己地位的宗室贵族 道武 帝是不能容忍的 很快 毗陵王顺就受到了打击 魏书 太祖道武帝纪 天兴六年即公元 4 0 3 年 秋七月 镇西大将军 司隶校尉 毗陵王顺有罪 以王还第 紧接着 是常山王遵 魏书 常山王遵传 记载 天赐四年 公元4 0 7 年 坐醉乱失 礼于太原公主 赐死 葬以庶人礼 卫王拓跋仪居功自傲 欲行刺道武帝 魏书 拓跋仪传 记载 仪矜功恃 宠 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 伏武士伺太祖 欲为逆 崇子遂留在伏士中 太祖 召之 将有所使 遂留闻召 恐发 蹄墙告状 太祖秘而恕之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十五 晋纪三十七 安帝义熙五年 公元4 1 0 年 八月条也记载 拓 跋 蛙惜崇 仪之功 秘而不问 采取了宽大的处理措施 对拓跋仪和穆崇合 谋刺杀道武之事的具体年代 史书都没有明确记载 但据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一 十五 晋纪三十七 安帝义熙二年记载穆崇死于安帝义熙二年 公元4 0 6 年 可见这次谋杀最迟不晚于公元4 0 6 年 即道武帝天赐三年 但实际上 这种宽大 的处理措施只是暂时的 魏书 太祖道武帝纪 记载 天赐六年即公元4 0 6 年 八月 卫王仪谋叛 伏诛 魏书 拓跋仪传 记载道武帝末年拓跋仪谋 反的真象 天赐六年 公元4 0 9 年 天文多变 占者云 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太祖 恶之 颇杀公卿 欲以厌当天灾 仪内不自安 单骑遁走 太祖使人追 执之 遂赐死 可见 卫王仪在天赐六年并没有任何谋叛的迹象 而在卫王仪 被杀同年朝中有不少大臣都被道武帝所杀 张小虎先生认为 拓跋硅所杀之人 不是 追其旧恶 就是认为是 怀恶在心 者 也即是他认为对自己不忠诚 在他死后将会对他所建立的政权破坏的大臣 这与同年借故杀卫王仪都是一个目 的 笔者同意这种观点 道武帝自知将不久于人世 为了使父子皇位继承制 能够顺利执行 就对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宗王 大臣进行杀戮 卫王仪曾 张小虎 论北魏专制皇权的形成 西北师大学报 2 0 0 2 年第2 期 第8 4 8 5 页 l i 经图谋刺杀道武帝 自然是被杀戮的对象 所以尽管卫王仪天赐六年没有再次谋 反的举动 但是仍逃脱不了被杀的厄运 2 太子监国制度 道武帝之子明元帝拓跋嗣于即位之初的永兴元年 公元4 0 9 年 十二月 封 卫王仪子拓跋良为南阳王 阴平公拓跋烈 卫王仪之弟 迸爵为王 高凉王乐真 改封平阳王 杜士铎指出 封卫王仪之子拓跋良 之弟阴平公烈为王 是为了 弥合卫王拓跋仪被杀之后宗室贵族和皇帝之间出现的裂缝四 虽然明元帝采取了 一些安抚宗王的措施 但实际上明元帝与宗王的关系并不融洽 就在明元帝即位的当年 朱提王拓跋悦就试图行刺 魏书 太宗明元帝纪 记载 天赐六年即公元4 0 9 年 闰十月丁亥 朱提王悦谋反 赐死 据 魏 书 陈留王虔传附子悦传 记载 太宗即位 引悦入待 仍怀奸计 说帝云 京师杂人 不可保信 宣诛其非类者 又雁门人多诈 并可诛之 欲以雪 其私忿 太宗不从 悦内自疑惧 怀刀入侍 谋为大逆 叔孙俊疑之 窃视其怀 有刀 执而赐死 陈留王虔是昭成帝之孙 也是所谓 元从二十一人 之一 地位尊贵 李凭指出 朱提王拓跋悦对皇位有野心 认为除了卫王仪之外 皇位 非己莫属 而卫王仪却于天赐六年被赐死 这无疑给朱提王悦的野心扫清了障 碍 于是利用自己入侍明元帝的有利条件企图刺杀明元帝 但事情泄露 自己被 赐死 明元帝的几位兄弟 也成了明元帝的打击对象 李凭先生认为 明元帝之世 拓跋皇室内部的皇位之争十分激烈 明元帝的几位弟弟 道武七王中的阳平王拓 跋熙 河南王拓跋曜 河间王拓跋惰 长安王拓跋处文死时年龄都非常轻 这四 位宗王之死可能与明元帝有关 是明元帝为了确立父子相继的皇位继承制所做的 努力 但皇弟广平王拓跋连和京兆王拓跋黎尚健在 明元帝担心皇子拓跋焘的皇 位会被广平王连或京兆王黎及其他有威望的宗室贵族夺走 明元帝的忧虑被汉族 士人崔浩所窥破 在崔浩的建议下 明元帝建立了拓跋部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太子 监国制度 他不仅确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 而且还命其监国 太子监国制的实质 是皇帝在生前就将最高政治权力部分地赋予太子 使太子的继承权力成为既定事 魏书 卷3 太宗明元帝纪 第5 0 页 杜士铎 北魏史 山西高校联台出版杜 第1 1 7 一第1 1 8 页 李凭 北魏平城时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叛社 2 0 0 0 年版 第1 0 9 页 实 又让太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从而达到防止宗室贵族 觊觎皇位而使太子顺利继承皇位的目的 3 太武帝对宗王的打击 明元帝之子太武帝拓跋焘统治时期 对宗王也是采取重用与打击并存的两手 政策 在明元帝诸子中 乐平王拓跋丕才能最为突出 魏书 乐平王丕传 记 载 乐平王丕 少有才干 为世所称 明元帝对乐平王丕也最为宠爱 明元帝 曾就立谁为太子的问题曾经先后征求过大臣崔浩 长孙嵩等人的意见 崔浩认为 立子以长 礼之大经 长孙嵩也劝说道 立长则顺 以德则人服 今长皇 子贤而世嫡 天所命也 请立 才迫使明元帝最终下决心立长子拓跋焘 明元 帝最初并没有确定要立拓跋焘 而拓跋丕在明元帝心中无疑也是太子的人选之 一 可见 拓跋丕对拓跋焘地位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 太武帝拓跋焘统治后期 发生了刘洁之叛 曾是太武帝得力助手的乐平王丕 和乐安王拓跋范都被牵扯处死 刘洁也是北魏的重要大臣 对北魏的功劳很大 但因为权力过大而招致了太武帝的猜忌 魏书 刘洁传 记载 刘 洁朝夕 在枢密 深见委任 性既刚直 恃宠自专 世祖心稍不平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公元4 4 3 年 太武帝准备征讨柔然 刘洁在北征军中阻碍对柔然的进攻 并 欲把北征失败的罪责归于崔浩头上 后来太武帝识破其阴谋 将其幽禁 魏书列 洁传 记载 世祖之征也 洁私谓亲人曰 若军出无功 车驾不返者 吾当立 乐平王 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 问 刘氏应王 继国家后 我审有名姓否 嵩对日 有姓而无名 穷治款引 搜 张 嵩家 果得谶书 洁与南康公狄瞵 及嵩等 皆夷三族 死者百余人 不久 乐平王丕和乐安王范就相继死去 魏 书 乐平王丕传 记载道 坐刘洁事 以忧薨 乐平王丕死于太平真君五年 公 元4 4 4 年 魏书 世祖太武帝纪 记载 太平真君五年 癸酉 骠骑大将军 乐平王丕薨 魏书 乐安王范传 后坐刘洁之谋 范闻而不告 事发 因疾暴薨 似乎乐安王范和乐平王丕是因病忧而死 但据相关研究 所谓 以忧薨 因疾暴 薨 是 魏书 作者魏收的隐晦之辞 其真正死因应是被太武帝所杀固 李凭 北魏平城时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0 年版 第1 1 4 第1 1 8 页 魏书 卷3 s 崔浩传 第9 1 2 页 魏书 卷2 5 长孙嵩传 第6 4 4 页 戤 长旭 巫筮图谶与北魏前期政治 许昌师专学报 2 0 0 1 年第4 期 第5 4 页 13 太平真君二年 公元4 4 1 年 明元六王中的新兴王拓跋俊被太武帝降爵 魏书 世祖本纪 记载 太平真君二年 庚戍 新兴王俊 略阳王羯凡有罪 并黜为公 具体何罪不清 被贬黜的新兴王俊对太武帝不满 很快便被太武帝 赐死 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吴忠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喀什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年宝鸡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4年克拉玛依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3年金华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b卷)
- 2024年佛山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3年辽源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宿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3年驻马店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a卷)
- 安徽省合肥三中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延安红色教育培训:感悟与收获的分享
- 中国海军课件
- 在线学习课堂《项目管理概论》单元考核测试答案
- 股东间投资合作与信息共享协议书
- 员工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水务行政执法培训课件
- 高考总复习核按钮 语文02-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 四川绵竹高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文件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 军队文职-临床医学 (军队文职)真题库-3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