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doc_第1页
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doc_第2页
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doc_第3页
返乡创业之星先进事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封市创业民星推荐材料返乡投建技校 创业造福家乡*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王*先进事迹王*,男,汉族,*乡人,生于1963年,现任*技工工学校校长、董事长。自2007年返乡创业以来,他创办的*技工学校,先后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被*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王*先后被*委、县政府评为“返乡创业之星”、“职教兴*先进工作者”, 被中原崛起论坛编委会评选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王*从一位农民工到成长为一名中等职业培训学校的董事长,他的这一切来之不易。从农民工到董事长的“华丽转身”王*自幼家贫,因家贫早早辍学,迫于生计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打工,先后在*打过烧饼,卖过水煎包,开过小饭馆,当过出租车司机,由于他能吃苦耐劳,聪明能干,最终在*站稳了脚跟,1995年受聘于省*局合顺酒店任经理。“睡着地板,想当老板”,在*打工15年的王*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1995年12月,他辞去了酒店经理,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注册开办了*集团保龄有限公司,从事皮具销售。在京创业10年间,他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经验,使*集团保龄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人在京城创业的佼佼者,为自己赚得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家境贫穷很早辍学的王*深刻认识到缺乏技能对于在外打工的艰难,还知道家乡每年有10万多人外出打工。在北京创业略有成就的王*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一种改变家乡面貌,回乡创业,使百姓脱贫致富的情愫在他心里像夏天的野草一样疯长。他认为,要靠劳务经济来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创造财富,要让家乡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让家乡的孩子都能拥有一技之长。2007年春节,在京*同乡会上,王*了解到家乡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兴办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信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向没有学员、缺乏培训设备的*县第一职业高中注入资金600万元,翻新了校舍,聘请了教职员工,购置了计算机、车床、电焊机、电动缝纫机、电子操作台等培训设备,接着又融资1000万元对学校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到半年学校开始有了起色,学员每月递增,教学秩序稳定,计算机操作、焊工、车工、钳工、服装设计和缝纫、电子电器组装和维修、电子商务、保安等8个专业相继开班培训,当年培训农民工学员1000余人。2007年12月,经过改制的*县第一职业高中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察验收,升格为中等职业培训机构兰考县技工学校,这时,法人代表王*任*县技工学校校长、董事长实现了从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到一所中等职业培训机构董事长的“华丽转身”。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为了提高外出农民工的技能素质,2007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实施“两生三千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对未能升学的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每年培训3000人,并且实现100%安置就业。王*审时度势、顺应形势,高度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农民工培训工作。他经常带领学校招生人员,深入全县16个乡镇和各中学,广泛宣传技校办学宗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等情况,以争取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初中、高中的理解和支持,使他们更多地组织、动员辍学在家的和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来参加技能培训。为了建立稳固的生源渠道,他拿出资金10万多元在全县16个乡镇布设招生网点220多个,使之在较短时间内打开了招生局面,学校生源得到了保障,为技能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2007年,*县技工学校共培训农民工学员1000余人,其中有中专班学员305人,有力支持了“两生三千工程”,当年被*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工程重点培训单位”。在农民工培训工作中,*县技工学校面向市场,灵活办学,特别是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两生三千”重点培训机构以后,王*在招生、学费减免、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后勤服务、学校管理、就业安置等方面都制定具体措施,尽最大可能让失学学生到校学习。他深入开展了“阳光助学”活动,采取了“先入学,后交费,父母下岗免学费”等办法,解除特殊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的后顾之忧。在王*的孜孜以求和不断努力下,技工学校培训学员逐年递增,自2007年*县技工学校开办以来,已培训农民工6000多人,年平均培训1500余人。2008年,*县技工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先进单位”,同年被*省劳动保障厅确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实现了从县级到省级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的“三级跳”。从返乡创业到回馈社会的慈善义举企业发展了,壮大了,但王*从没有忘记学校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和厚爱。多年来他一直为回馈社会而努力:1、2007年冬季与团县委结合为贫困生捐款4000元,解决冬季取暖问题;2、2008年为*、*等多个学校捐赠旧电脑60多台,价值10000多元;3、2007年至2009年三年间,为300名经济困难家庭学员免除培训费用共计15万元;4、2008年为*乡敬老院捐款3000元;5、积极参与扶困帮扶家庭活动,多次捐款捐物;6、2008年资助贫困家庭一户;7、2009年与县妇联结合为贫困妇女送温暖,捐棉被200床,价值8000多元;8、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在第一时间捐款3000元,动员全校师生捐款2万元;9、2010年,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2000元。10、2010年,为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