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闯关东”对辽宁方言成因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曼曼曼皇曼曼曼 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拿曼曼曼曼曼曼皇 曼曼鼍l 一 i i i i 曼曼蔓 曼曼曼曼曼曼曼 闯关东 对辽宁方言成因的影响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孙红艳 指导教师高廉平副教授 摘要 清朝入主北京后 辽宁 东北 地区人烟稀少 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 山东地 区连年灾荒 连接东北地区交通便利 清朝中后期形成闯关东的高潮 民国年间 移民高潮继续向前发展 据移民过程专家估算 清代二百多年间 山东移民最多 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人之间 民国年间 山东移民东北三省的总人数达1 8 0 0 多万 人 留住东北7 9 0 多万人 大规模并相对集中的移民必然会使方言之间产生某种 程度的接触 交融和影响 在汉语的影响下 乾隆中期 道光年间 盛京和吉林 地区相继出现了汉语代替满语的趋势 山东方言和辽宁方言相比较而言 语音方面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山东方言声 母的数量一般多于辽宁方言 韵母的数量相差不大 从声调的角度来讲 山东方 言有简化的趋势 有9 个烟台型的三声调方言点 辽宁也有四个相同类型的三调 方言点 山东方言一般有2 2 到3 1 个声母 辽宁方言一般1 9 到2 3 个 辽宁方言 和山东的胶东方言日母字大多丢失圈声母 读为零声母 蟹止山臻 四摄合i 3 端 系字韵母在两种方言中大都丢失 u 介音 词汇方面 俚语证古 中抽取的5 5 个 胶东方言特征词 仍活跃于现胶东地区 并广泛使用于现辽宁方言中 这是对辽 宁方言和山东方言之间关系的补充和深化 这诸多的迹象证明了山东方言与辽宁 方言之间密切的关系 清代初期 山东胶东半岛的移民带来的胶东方言奠定了辽 东半岛方言形成的基础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期间 闯关东移民掀起的高潮 奠定 了山东方言在辽宁中西部 东北 方言的形成过程中基础的辐射性作用 因而辽 宁中西部 东北 方言当形成于清末至上个世纪前叶 关键词 闯关东辽宁方言胶辽官话成因 影晌 a b s t r a c t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v e n t u r i n gt on o r t h e a s t c h i n ao nt h ef o r m a t i o no fl i a o n i n gd i a l e c t s a bs t r a c t a f t e r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i n v a d e db e i j i n g l i a o n i n g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r e g i o n sw e l e s p a r s e l yp o p u l a t e dw i t hf e r t i l el a n da n dr i c hr e s o u r c e s n ea r e a s o fs h a n d o n g t h o u 曲 i n f l i c t e db yy e a r so ff a m i n e w e r ec o n v e n i e n tt oc o n n e c tt h e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t h u s f o r m e dt h ec l i m a xo fv e n t u r i n gt o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i nt h el a t e rp a r t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ey e a r so ft h er e p u b l i c0 厂c h i n a t h ec l i m a xo fi m m i g r a t i o nc o n t i n u e dt om o v e f o r w a r d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e s t i m a t i o nm a d eb yt h ee x p e r to ft h em i g r a t i o np r o c e s s d u r i n gt h e2 0 0y e a r so ft l l e9 n gd y n a s t y t h el a r g e s t a m o u n to fi m m i g r a n t si n n o r t h e a s t e r nc h i n ai sf r o ms h a n d o n g i ti sa b o u ts e v e nm i l l i o nt oe i g h tm i l l i o np e o p l e i nb e t w e e n i nt h ey e a r so f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a m o n gt h et h r e en o r t h e a s t e r n p r o v i n c e s i m m i g r a n t sf r o ms h a n d o n ga c c o u n t e df o rm o r et h a n1 8 0 0m i l l i o na n dm o r e t h a n7 9 0m i l l i o np e o p l er e t a i n e di nt h e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a n dt h er e l a t i v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l a r g e s c a l ei m m i g r a t i o ni sb o u n dt om a k eac e r t a i nd e g r e eo fc o n t a c t 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 i m p a c tb e t w e e nd i f f e r e n td i a l e c t s 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c h i n e s e i nt h ey e a r so f m i d q i a n l o n ga n dd a o g u a n g s h e n g i n ga n dj i l i nh a dg r a d u a l l yi m m e r g e dt r e n d so f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r e p l a c i n gm a nl a n g u a g e i n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a n dl i a o n i n gd i a l e c t s t h ep h o n e t i c h a sal o to fs i m i l a r i t i e s t h en u m b e ro fi n i t i a li n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i si ng e n e r a lm o r e t h a nt h eo l l ei nl i a o n i n gd i a l e c t s 1 1 1 en u m b e ro ff i n a li sm o r eo rl e s st h es a m e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o n e t h e r ei sat r e n dt os i m p l i f yi n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 t h e r ea r en i n e y a n t a i b a s e dt h r e e t o n ed i a l e c t sa r e a s t h e r ea r ea l s of o u rt h r e e t o n ed i a l e c t sa r e a so f t h es a m et y p ei nl i a o n i n g s h a n d o n gd i a l e c t sg e n e r a l l yh a v e2 2t o3 1i n i t i a l sa n d l i a o n i n gd i a l e c t sh a v e19 t o2 3 t h e r i i n i t i a lw o r d si nt h el i a o n i n ga n ds h a n d o n g d i a l e c t sa l m o s tl o s tt h e i ri n i t i a l s r e a d i n gt h ez e r o i n i t i a l t h ex i e z h i s h a na n dz h e n g r o u p sm e d i a l ui nd u a ng r o u p so f t h et w od i a l e c t sa l s oa l m o s tl o s tt h em e d i a l u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v o c a b u l a r y 5 5f e a t u r e dw o r d so fj i a o d o n gd i a l e c t se x t r a c t e df r o mt h e n a n c i e n ts l a n ge v i d e n c e a r es t i l la c t i v e l yu s e di nt h er e g i o no fj i a o d o n ga n da r ea l s o i i l w i d e l vu s e di nl i a o n i n gd i a l e c t s t h i s i st h ec o m p l e m e n ta n dd e e p e n i n go f t l a e t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d i a l e c t so fl i a o n i n ga n ds h a n d o n g t h e s ep i e c e s o fe v i d e n c e d r o v et 1 1 a tt h e r ei sac l o s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d i a l e c t so fs h a n d o n ga n dl i a o n i n g i n 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j i a o d o n gd i a l e c t sb r o u g h tb y t h ei m m i g r a n t sf r o mj i a o d o n g p e n i n s u l al a i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l i a o d o n gp e n i n s u l ad i a l e c t s i nt h em i d d l ea n d l a t e q i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t h eh i g h e s ti m m i g r a t i o nw a v e m a d eb yt h o s e v e l l m 向gt o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h a sm a d es h a n g d o n gd i a l e t sab a s i ca n dr a d i a t i v ef u n c t i o n i nt h ef o 珊a t i o no ft h ed i a l e t so ft h ec e n t r a la n dw e s t e r n i nl i a o n i n g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t h u st h ec 饥t i a la 1 1 dw e s t e r nl i a o n i n g n o r t h e a s tc h i n a d i a l e c t ss h o u l db ef o r m e di n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t k s th a l fo f t h el a s tc e n t u r y k e yw o r d s v e n t u r i n g t on o r t h e a s tc h i z 口l a o n i 力gd i a l e c t s j i a o l i a dm a n d 痂 c a u s eo ff o r m a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 蜀叁查 堕塾宣堑至垄凼堕 影司司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 文中已加 了特别标注 对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曾做出贡献的老师 朋友 同 仁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衷心感谢 学位论文作者 弓1 乏工枇签字日期 沁7 年午月 罗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 筹 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 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矽l 琴1 辛色导师签名 岛笺纷r 签字日期 呵年年月z 夕日 签字日期 勒o c 年幺月盈一日 第一章绪论 曼皇曼量 一m m m i 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鼍曼曼鼍曼皇曼曼曼曼曼曼皇 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 1 1 为进一步揭示东北方言的特点提供资料 辽宁方言是东北方言的一部分 东北方言向来被学术界认为与北京话比较接 近 因而被认为研究的学术价值较小 研究的学者相对较少 研究的论文 专著 成果也相对较少 目前的方言专著对于东北方言大多只是提及 没有详细的阐述 五十年代方言普查期间东北地区虽有涉及 但并没有深入研究 至今也只有几十 篇零散的论文 仍然没有一本系统的较为完整的专著出现 可以说东北方言的研 究仍处于薄弱环节 因此 本文对辽宁方言的研究对于东北方言的特点和整体性 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 1 2 为东北官话与北京官话的分区提供参考 目前学术界对于东北方言和北京官话的分属仍有分歧 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 种认为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应归于一区 以林焘先生 北京官话区的划分 1 9 8 7 为代表 一种认为东北官话应从北京官话中划分出来 以李荣先生 汉语方言的 分区 1 9 8 9 为代表 这一观点得到了贺巍 钱曾怡 刘勋宁 熊正辉 张振兴 等人的认同 无论哪种观点 都需要大量的语言材料来支撑和印证 本文通过辽 宁方言与北京官话的比较可以对二者的分属问题提供资料上的参考 1 1 3 为辽宁 东北 方言的形成提供参考 从学术界对北京官话和东北方言的研究成果来看 北京官话的源起问题讨论 较多 东北方言的起源问题很少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讨论 学术界对于北京官话的 源起论述的文章有 北京官话溯源 林焘1 9 8 7 包括东北官话 北京音系的成 长和它受的周围影响 俞敏1 9 8 4 文中未界定北京音系 北京官话区的划分 林焘1 9 8 7 社会因素与北京话清入字的今调类 张世方2 0 0 4 等 综合来看 大致形成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北京官话秉承古北京话 即大河北方言 明朝永乐 年间的方言 融合发展而成 一是认为北京官话的源头是辽金时期的幽燕方言 对于东北方言的源起 目前还没有系统讨论的文章 只是在其他方面的文章中有 所提及 如 辽宁语音说略 宋学等1 9 6 3 东北官话的分区 稿 贺巍1 9 8 6 汉语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影响 黄锡惠1 9 9 7 等 认为东北方言的形成和清朝时大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规模的移民有关 但是相关到某种程度尚未详述且无具体的资料论证 本文拟通 过对辽宁与山东方言的比较对辽宁 东北 方言的形成作一定的阐述 对贺巍先 生等人的观点作以材料上的补充 1 1 4 通过闯关东移民与辽宁方言成困的探讨印证人口迁移与方言的关系 语言演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 人口迁移是其中的重要原 因之一 迁移居民如果不是社团性的集中迁移 往往形成移民语言与土著语言的 互相渗透和接触 东北地区闯关东的移民据移民专家统计 从明代及以前就有历史记载 仅清 代二百多年间 山东闯关流民的数量历史上也无具体记载 据估算 由鲁 冀 豫三省移入东北地区的贫苦农民可达一千万人 其中以山东为最 约占百分之七 十至八十 由此推断出 清代的山东移民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人之间 闯关东这大量的移民也必然对东北方言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论文拟通过对 山东方言和辽宁方言的比较研究 印证人1 3 迁移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1 2 研究对象和方言概况 1 2 1 研究对象 山东方言和辽宁方言进行对比 对日母字等语音专题进行重点阐述 辽宁和 山东部分方言特征词的比较作为补充 论及北京官话和东北方言的分属 辽宁 东 北 方言的形成 1 2 2 方言概况 辽宁方言指辽宁地区各民族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 辽宁方言是东北方言的一 部分 根据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入文科学院合作编制 可将辽宁境内的方言分为三个部分 辽东半岛为胶辽官话区 辽宁中西部地区大 部分为东北方言 仅朝阳地区为北京官话区 据笔者收集到的材料 对于辽宁方言的研究相对较少 除 辽宁语音说略 宋 学等1 9 6 3 一文外 尚无系统的研究 只有一些单篇论文且尚无专著 9 0 年代 至今是东北方言研究比较深入的阶段 近几年研究更加深入 出现了三篇硕士 毕业论文 锦州方言与北京方言的比较研究 0 7 年贵州大学 东港方言音系 曹凤霞 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 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7 年第6 期 第2 8 页 2 第一章绪论 曼曼舞曼曼皇曼皇曼皇曼皇曼孽i 一 一 i i i 一一i 一 i i i i i i 皇曼蔓曼 0 7 年辽宁师范大学 与辽东方言音系比较 0 7 年辽宁师范 大学 胶东方言在山东大学钱曾怡先生的带动下研究较为充分 但是对于辽东地 区的胶东方言大都是附带性的研究 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 山东省地处汉语官 话方言区的东部居中 山东方言分属于汉语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 冀鲁官话和胶 辽官话三个次方言 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征 钱曾怡先生将山东方言分成两大 区o 东区和西区 每区又分为两片 东区是胶辽官话 分为东莱片和东潍片 西 区包括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 分为西齐片和西鲁片 钱曾怡先生主编的 山东方言研究 对山东方言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研究 而且钱先生主编了山东地区一系列的方言志 写了很多的关于山东方言的文章 先生带的博士生对山东方言也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东北方言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 但据笔者了解 目前还没有人从闯关东移民的角度对山东方言和辽宁方言进行研究 因此 本文 拟从此角度补充其空白 1 3 方言材料与调查 笔者对辽宁方言 代表点 锦州 沈阳 东港 大连 和山东方言 代表点 济南 烟台 潍坊 沂水 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 而且访问到了两位闯关东的老 人 辅加之大量的书面材料 本文所采用的方言材料以访问的6 0 岁左右老人的语 音为主 部分材料也涉及到少量中年人 并以城区或县城方言为主 基本上能代 表当地方言的实际读音 主要发音合作人如下表 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职业祖籍 教育程度 孙振民男 5 3 法库县七家子村农民山东潍坊小学 朱玉文 女 5 7 法库县七家子村农民辽宁小学 赵朴男 8 2 沈阳市和平区离休干部山东中专 沈文增男 5 2沈阳市工人 山东临沂高中 赵雅文女 5 6 锦i i i 市退休 内蒙古大专 李佩杰男 5 4 锦州市退休 黑龙江中学 钱曾怡高义达张志静 山东方言的分区 j 方言 1 9 8 5 年第4 期 第2 4 3 页 东莱片包括现烟台 除菜州 和威海及莱两等1 5 个县市 东潍片包括现青岛 潍坊 日照和i 临沂大部分地区 2 5 个县市 两齐片包括现济南 德州 淄博 泰安等4 2 个县市 属于冀鲁官话 西鲁片包括现曲阜 济宁 荷泽 枣庄等2 8 个县市 西鲁片属于中原官话 3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林楠男 2 3 丹东东港学生山东 本科 孙伟杰女 5 6 丹东东港退休辽宁 大专 王学鹏男 2 5 大连市公司职员山东本科 引 树田女 5 4 大连市 工人 辽宁中学 李秀强男2 5山东沂水学生 山东沂水县本科 陈玉柱 男 5 1 山东沂水农民山东沂水县中学 孙俊霞 女 2 0 山东烟台学生 山东烟台本科在读 孙淑伟男 4 6 山东烟台工人 山东烟台初中 董翠红女 2 5 山东潍坊学生 山东潍坊研究生 赵明德男 6 6 山东潍坊工人 山东潍坊中学 秦立银男 2 5 山东济南学生 山东济南本科 侯国华女 6 2 山东济南 退休工人山东济南中学 1 4 研究方法 田野调查 描写记录 分析归纳 比较研究 1 5 山东和辽宁的地理概况 历史沿革 1 5 1 地理概况 1 5 1 1 辽宁地理概况 辽宁省 简称 辽 省会沈阳 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 是中国东北经 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地带 位于东经1 1 8 5 37 至1 2 5 4 6 北纬 3 8 4 3 至4 3 2 67 之间 陆地面积1 4 5 9 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陆地面积1 5 陆 地面积中 山地面积8 7 2 万平方公里 占5 9 8 平地面积4 8 7 万平方公里 占 3 3 4 海域面积1 5 0 2 万平方公里 其中渤海部分7 8 3 万平方公里 北海和黄海 7 1 9 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 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大陆海岸线全长2 17 8 公里 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 2 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 0 6 个 岛屿面积1 8 7 7 平 方公里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 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 西南与河北省毗连 以鸭绿江为界河 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邻 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m 摹本材料来源于 辽宁省地方志 辽宁省地方志办公室编 2 0 0 2 年 辽宁民族出版社 4 第一章绪论 曼 i l i i i i i i一 一 一 一i 皇曼皇曼鼍曼量曼皇曼曼曼 曼曼 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辽宁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 也是东北地区和内 蒙古通向世界 连接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 2 0 0 0 年 总人口4 1 8 2 4 4 万人 汉族人口3 5 1 0 5 9 万人 占总人口的8 4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 共有4 4 个民族 除汉族外 还有满 蒙 古 回 朝鲜 锡伯等4 3 个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6 7 1 8 4 万人 占全省的1 6 其中 满族人口最多 蒙古次之 由于各民族在地区上聚居的情况不同 形成了汉族与 各少数民族在地域上的大杂居和少数民族的小聚居的特点 建国后 先后建立了8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3 5 个少数民族镇 1 0 5 个民族乡或民族联合自治乡 1 5 1 2 辽宁省历史沿革 辽宁 这一名称 是民国十八年 1 9 2 9 年 始由奉天省改而来 取辽河水 域永远安宁之意 现辽宁省的建置是根据1 9 5 4 年6 月中央人民政府的决定 由辽 东 辽西二省合并 取历史上旧称于同年8 月设置的 辽宁历史悠久 根据营口金牛山 本溪庙后山等旧石器时代的早期遗址 证 明在原始社会的早期 已有人类在辽宁地区繁衍生息 据文献记载 最早生活在 这里的有华夏 肃慎 东胡等民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了郡 县的行政区划建置 燕国开拓辽河流域 即置 辽东 辽西郡 并筑长城至辽东 这时出现了襄平 今辽阳 这样初具规模的古老 城邑 秦始皇统一中国 全面设置郡县 辽宁因袭辽东 辽西郡 西汉时起设置幽州 刺史部 直至三国 辽宁地区均属幽州 西汉在辽东 辽西 右北平郡的管辖下 置二十九个县邑 东汉时属玄菟郡 昌黎郡 并增设辽东属国分领县邑 三国 魏 时废辽东属国 仍置玄菟 昌黎二郡 西晋析幽州在辽宁境置平州 分领郡县不 变 魏晋之际曾一度出现以襄平为据点的公孙氏割据势力 东晋十六国时期 前燕 前秦 后燕先后割据辽东 均置平州统领郡县 北燕 建都龙城 今朝阳 这时高句丽割据辽河以东 南北朝时期 北魏 东魏 北齐 改平州为营州 统领辽东 昌黎 建德 营丘诸郡 隋时期在辽河以西置柳城 辽东 燕诸郡 唐高宗朱章元元年 公元6 8 8 年 平定高丽后 置安东都护府 辖新城 辽东城 建安诸都督府 西部置营州 均属河北道 辽代分属东京道 中京道 金代大部 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 其余分属成平路 上京路 北京路 在辽 金时辽阳均为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 曼皇 曼 皇曼曼曼曼皇 曼曼曼曼皇曼曼曼 曼曼皇 曼 曼曼曼曼曼曼皇曼 曼曼曼曼 曼 曼曼曼曼曼 曼曼 五京 之一的东京 元代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辖辽阳 沈阳 广宁府路和咸 平府 锦州 朝阳地区属大宁路 隶属于中书省 明代为辽东都指挥使司 辖二 十五卫 属山东布政司所辖 清代为盛京 辖奉天 锦州 承德府及所属县邑 1 9 0 7 年改盛京为奉天省 1 9 2 9 年改称辽宁省 1 9 3 1 年至1 9 4 5 年日本帝国主义侵 华战争期间 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被划分成奉天 锦州 安东 三省 1 9 4 5 年至1 9 4 8 年国民党统治时期 划分为辽宁 辽北 安东三省及沈阳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在东北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设置辽东 辽西二省 和沈阳 旅大 鞍山 抚顺 本溪五个大区直辖市 1 9 5 4 年6 月 辽东 辽西二 省合并 8 月正式成立辽宁省至今 1 9 5 6 年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个县划归辽 宁 1 9 6 9 年 将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 1 9 7 9 年再次划回内蒙古自治 区 现辽宁全省辖 1 4 个地级市 5 6 个市辖区 1 7 个县级市 1 9 个县 8 个自治 县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清朝的发祥地 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 宫 清初三陵 永陵 福陵 昭陵 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 文化和历史面貌 1 6 0 8 年四月 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 从此自称为国 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 交界附近 1 6 1 6 年正月 努尔哈赤称汗 建元天命 定国号为金 史称后金 1 6 2 1 年8 月 夺取辽阳 迁都于此 1 6 2 5 年三月 后金迁都沈阳 后定名为盛京 入 关后 设辽东将军 后改奉天将军 再改盛京将军 清末改为奉天省 1 5 2 1 山东地理概况 山东简称 鲁 省会济南 地处中国东部 黄河下游 渤海湾畔 是中国 1 2 个沿海省 市之一 因西周封邦建国时 今山东境内曾有齐 鲁 曹 滕 卫 诸国 周公旦封于鲁 所以现在山东简称 鲁 全省陆地面积1 5 6 7 万平方公 里 海岸线长达3 0 0 0 多公里 与辽东半岛南北相对 与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隔海 相望 山东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8 9 9 7 1 7 万人 汉族人口8 9 3 3 9 0 万 占9 9 3 2 回族 满族 蒙古族等有聚居或杂居的 镇村 社区 其中回族人口最多 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 5 左右 山东省位于北纬3 4 2 2 97 至3 8 2 4 0 和东经11 4 4 7 5 至 1 2 2 4 2 3 之间 面积1 5 7 2 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1 6 境域东临海洋 基本材料来源于山东省情嘲h t t p s d i n f o b a s e g o v c n i n d c x h t m l 6 第一章绪论 西接大陆 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 渤海之间 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 西部内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 河南 安徽 江苏四省接壤 山东地形 中部突 起 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 西部 北部 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 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山地约占全省总面 积的1 5 5 平原占5 5 作为一个沿海省份 海岸线长达3 0 2 4 4 公里 占全国 海岸线的1 6 仅次于广东省 沿海岸线有2 0 余处于天然港湾 有近陆岛屿2 9 6 个 其中庙岛群岛由1 8 个岛屿组成 面积5 2 5 平方公里 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 屿群 沿海滩涂面积约3 0 0 0 平方公里 1 5 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 3 万余平方 公里 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 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 京杭大运河 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 纵贯南北 穿越境域西部 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 胶济铁路横贯 东西 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网络 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1 5 2 2 山东历史沿革 山东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 山东人一 沂源人一 把山东的历史上推到四五十万年以前 举世闻名的原始社 会末期的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遗址不仅都在山东首先发现 而且主要分布在山 东境内 山东的名称 最早在战国时期作为地理概念出现的 战国时期 秦人将崤山 或 华山 函谷关以东的六国称为山东 有时也指太行山以东 直到唐代 人们称 山 东 仍是指崤山以东的地方 山东 与行政意义联系起来 自宋开始 金改 京 东路 为 山东路 山东 一词始成为行政区域的专名 明代山东布政司管 辖6 府 1 0 4 县 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的范围 清代山东基本沿袭了明代 山东的版图 称山东省 古人以左为东 故又称山东为 山左 山东地区在西周 春秋时期 属齐 鲁 曹 滕及卫国的一部分 因此 后 来山东省简称鲁 或称齐鲁 秦统一后 在山东分置齐 琅琊等郡 西汉初有十 郡六国 武帝以后 分属青 兖 徐 豫四州 至东汉 三国 大体略同 西晋 初山东分属青 徐 兖 豫 统鲁郡 冀 统平原 乐陵 五州 永嘉以后 先后 为后赵 前燕 前秦 后燕 南燕 东晋 刘宋 北魏 东魏 北齐 北周所据 有 隋统一后 分属青 徐 充 豫四州 唐代 河 济以南属河南道 以北属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河北道 北宋时山东分隶京东东路 京东西路及河北路 元朝分置燕南河北道 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慰司 直隶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 1 3 6 8 年 置山东行中书省 治青州 1 3 7 7 年 移治济南 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 直到 清代 始将山东政区的名称定为 山东省 清末 山东省有济南 沂州 泰安等1 0 府 济宁 临清 胶州3 个直隶州 共辖8 个散州9 6 个县 中华民国初期 划分为济南 济宁 胶东 东临4 道 属 县1 0 7 个 1 9 2 8 年废道 各县直属省 1 9 3 9 年7 月 中共山东分局将山东划分为 3 个区和2 个特区 胶济路南 陇海路北 津浦路东为一区 津浦路西为二区 胶 东为三区 湖西 清河为特区 1 9 4 5 年8 月 山东省行政委员会改为山东省政府 下设5 个行政公署 共辖2 1 个专署 1 1 9 个县 1 9 4 9 年3 月 山东省政府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 下辖1 4 个市 包括济南 青 岛 徐州 潍坊4 个省辖市 1 4 0 个县 2 个办事处 2 个特区 1 9 5 0 年至2 0 0 0 年 行政区划一直有些调整 目前辖济南 青岛 枣庄等1 7 个地级市 1 3 9 个县 级单位 其中3 1 个市 4 8 个市辖区 6 0 个县 7 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古代文化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 雄居境内的齐 鲁两国 因其发达的经济 政治 文化在历史上影响重大 世称 齐鲁之邦 以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为创始人和代表的儒家思想 博大精深 成为后来中国社会的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 并影响海外 这里也曾产生过许多杰 出的思想家 科学家 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和艺术家 如孙膑 诸葛亮 左 丘明 东方朔 孔融 辛弃疾 冯惟敏 王羲之 王叔和等等 他们的理论 智 慧和科学成就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第二章 闯关东 历史事件 第二章 闯关东刀历史事件 东北俗名 关东 指山海关以东的地方 这一名称源于明初修山海关后逐渐 形成的地理概念 后来人们约定俗成的将处于山海关外的地区 包括辽 吉 黑 三省 统称 关东 山东从清代起就有了 闯关东 一词 它是人们对移民东 北这一现象的俗称 移民关东之所以被称为 闯 第一是因为它在清初是一种越 轨犯禁的行为 第二是因为去关东的人要面临远离家乡 艰难谋生的诸多挑战 清朝初年 山东 河南等地的流民由于战乱 自然灾害等原因自发地 泛海 或 闯关 进入东北 清朝中后期 形成了的 闯关东 的高潮 据统计 清代 山东闯关东的流民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之间 民国时期 山东迁往东北的移民高 潮继续发展 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前后数百年间 山东先后向 东北移民数千万人 东北三省的人口中 大约7 0 8 0 为山东人的后裔 2 1 闯关东形成的原因及概况 2 1 1 闻关东形成的原因 2 1 1 1 清政府对移民的态度 清朝时 政府对移民的态度是 闯关东 移民的外部条件 关东 指山海关以东辽宁 吉林 黑龙江三省区域 闯 是指在清政府的 禁止之下进行的活动 1 6 4 4 年 清兵入关后 就将关东划为禁区 严禁关内人涉 足 黑土地是 龙兴之地 龙脉 不可侵犯 一切都得原封不动地保留着 加 上不断抽调八旗兵丁入关打仗 使得广袤的东北地区入口极其稀少 顺治八年 1 6 5 1 年 清政府发布了召垦令 民人愿出关垦地者 令山海关造册报部 分地居 住 两年后 又颁布 辽宁招民开垦条例 鼓励人民出关开垦 直到康熙七年 1 6 6 8 年 出于保护满族利益 保持其 国语骑射 根本习俗的考虑 清政府宣 布关闭山海关的大门 关外之地封为禁区 以后禁令时紧时松 遇有灾害年景 黄河流域诸省百姓往往蜂拥过关 人数之多 难以阻挡 如乾隆八年 17 4 年 大旱 灾 流民增多 乾隆帝下诏开禁让流民通过 乾隆九年 五十七年也分别有变通 放民出关的事例 除了这些年大规模的集中移民外 平时单身佣工或偷渡性移民 也已累积成庞大的数量 由于这些移民都是在封禁条件下进行的 所以称之为 闯 李治亭主编 东北通史 前言 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 0 0 3 年 1 月 第2 页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关东 实际上清政府对移民采取的是默许和容忍的态度 在每隔一段时间强调或 重申禁令的同时 对以往的移民事实总是采取既往不咎的处理方法 1 8 6 0 年 咸丰帝正式宣布关东地区全面向流民开放 以山东人为主的流民大 量出关 闯关东从此由 涓涓细流 演变为 滚滚洪流 2 1 1 2 山东地区农业危机 移民 一方面是来自原住地的推力 另一方面是来自移入地的吸力 是两种 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闯关东也不例外 其内在动力主要来自于山东地区的农业危 机 首先 人口增长与土地的矛盾 明末清初的战乱 社会经济破败凋敝 人口 损伤惨重 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增长社会人口 乾隆盛 世 山东人口进入大发展时期 人口数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几位 人口增长意味着 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至康熙二十四年时 山东地区的宜垦地己基本垦殖完毕 但人口仍无节制的增长 现有耕地的开发已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 尽管如此 山 东地区的入口仍持续高涨 从顺治十八年的8 7 9 8 万人增至光绪十七年的3 7 0 9 6 万人 在人口的高压下 山东地区的土地不负重荷 人多地少危机四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土地日趋集中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 6 8 4 年山东巡抚 张朋羽指出 今见山东人民逃亡京畿近地及边外各地甚多 皆由地方势豪 侵占 良民田产 无所依靠 乃至如此 乾隆时 有丁 岳 郭 王四大姓 地几 占半县 都是有名的大地主 加之军阀混战 战争频繁 百姓苛捐杂税 赋税兵 差愈是繁重 沉重的赋税兵差逼迫贫困的百姓另谋出路 伴随着山东地区农业危 机的不断加重 闯关东 便成为丧失了生存来源的广大贫民谋生的一条出路 其次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水旱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 一 素有 十年九灾 之称 据李向军统计 从顺治元年 1 6 4 4 年 到道光十九年 1 8 3 9 年 山东地区共发生各种自然灾害4 2 0 4 次 年均2 2 次 清朝2 6 8 年中 曾 出现旱灾2 3 3 次 涝灾2 4 5 次 黄运洪灾1 2 7 次 潮灾4 5 次 另外 其灾情重 受灾地区广 持续时间长 既是全省性的又是全年性的灾情 各种自然灾害的严 重性 超过全国其它各省 清朝后期 波及大部分省市的大蝗灾历时七年 并与 大旱相伴随 光绪初年发生于山西 河南 山东 河北等地的大旱灾 称为 丁 戊奇荒 许多州县有 草木皆枯 人多饿死 道多饿殍 人相食 等触目 马红蕊 清朝山东人 圉关东 的戍因及影响 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 0 0 6 年第5 期 第1 3 1 页 1 0 第二章 闯关东 历史事件 惊心的记载 据统计 莱州府 胶州 直隶卅i 自顺治元年至鸦片战争近二百年间 水 旱 蝗 雹 地震等自然灾害见于记载者五十余次 1 8 5 5 年 咸丰五年 黄河在河南境内断堤改道 对其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灾难 尤以山东受灾最重 新河道常年泛滥 加剧了洪涝灾害和土壤盐碱化 大批农民因此破产逃荒 自然 灾害的直接后果 便导致了农业经济的废弛和人口的大逃亡 在天灾人祸的冲击 下 对于人多地少 土地兼并严重的山东人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大批农民流离 失所 蜂拥 闯关 第三 社会意识和习俗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山东等地 闯关东 由来 已久 民间也早有此俗语 先期移民向家里寄钱 带财物 甚至有的因此而发财 致富成家立业 这些也刺激了更多的民众要到关外谋生赚钱 胶东有些村庄几乎 村村 家家都有 闯关东 的 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视为没出息 逐渐形成了 闯关东 的习俗 山东胶东和河北冀东等地劳动力稍一充裕或遇天 灾人祸的时候 首先想到的是携家带子 集结亲友到关东去谋生 2 1 1 3 东北地区条件优越 东北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是闯关东的外在因素 清初 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物产丰富 与山东交通便利等优势使闯关东成为可能 清代以前 包括辽宁 吉林黑龙江和蒙古东部的东北地区 人烟稀少 大部 分土地处于荒野未开 崇山未辟的状态 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清王朝 关外的 满族人大多随军入关 据估计明末清初满族人口约1 0 0 万 迁入关内的达9 0 万 之多 编入汉军旗的汉人和大批奴婢也随之入关 面积占全国1 5 的东北地 区人口只占全国的0 1 左右 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两个人 即便在原来人1 3 较多的辽东地区此时也是沃野千里 有土无人 唯几处废堡 败瓦 颓垣点缀于 茫茫原野之中 东北地区资源丰富 东北大平原地域广袤 土地肥沃 有着广阔的山林草场 物产丰富 地下矿藏丰富 可开发的耕地潜力巨大 东北北部有松花江 嫩江两 大河流 南部有辽河 在地理上形成了松辽平原 其地力实不亚于江 浙两省最 丰饶的土地 且长期开发不足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矿物质养料 东北地区的黑土 徐爱华 1 7 7 5 1 8 5 0 山东移民东北与山东社会 d 2 0 0 6 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6 页 张利民 闯关东 移民潮简析 m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8 2 年第2 期 第6 1 页 国张利民 n n 凸r 胡 愈 剖粕 辽 c 工 x 7 盥靠襞 戢 开 厶厶皇c 邑幂 i r q 胡 鞋 3 廿 丘廿 惺 j 一 4 q 蟋 嬉 1 牙 匠 噼 厶臣皇c 7 f 圃 赠 础 燃 n 歌 垡3 口 日 划 埝 鼎 c 枣 辎 糙娶 斗盟 o f q凸r 趣 瓮 鄣 卷 凄 辍 毒 酹 3 口 馁 衄 长 譬 型 e口 兰衄 o 口晕 n凸r挺 叁工 戋 娟 挺 r g 整 p 敬育 3 口 爱 兰州裹 盈厶 e 匕 兰糕 o 一直 n 凸r l 删 淫 翟 f 罐 3 口 a厶 c 1 n 竹宅 n垂r 船 蚺 格 静 e 皇 j j 彳 吝 一 3 柱工 竹 k 乱芒 c 盈 l l l 虐 七 二皿 磊 蝰噬 皿 球 癸遐躲 恤 铎基g时忆忸恹帐rtl胛恤恹伽z 群基舶班譬忸恹帐r11罢恤恹伽鼎褂 拣 辞兰忙誊星忙长妊fli熏忙恹 鼎 珏r 抟 恒 丑日 蒌 i 辽忸封霜状墨 蜂艇错l状妞j萤亿 i 一状 a氍言 才 1 维仅长言v专州求采霉崇e m 一 邀 1 唰 羹 j似 k 委 襄 堪j j 基 如 裂 鞠柩 j 峭 时 球 卓 尽 书a 销 施暑 过 o p r 醐 宣r11 乓b 妯三 兰蒸 oc 3 c 山o h c m 帐 壬卜 匣 1 1 j 蕃 曙 鞠杈 辎 溜萨 舟 翻 糕 丑皿 警 静 还 醐 长 程廿 征 谢 盟 3 c 加0 k 鼍予 口妇 遐 粼堂 u 斗 水 谈 廿 叠蘧 枯 帐 莨瓤 蝈 蟪 赠 斗 懈廿 落零 旦暴 c 基 r i h 二乓 餐 l 丑 f p 繇 兴 蓬 蜚惑 口 韵嫩 髫潮 靶 霞 臼 咪幡 正 撩 醐 杉 锼抖 辎 蘸 咄咖 胃盟 冒口咖 璨 蹦一 晖 椹 灏 斗 廿 论 卷 裂 涮 堪 如 母 葡三 瘿 贬 垂揶廿 搁 8 c 山池 妇 忡 靼 堡 o 悟 妪 兴 营 嗣c 若基 堵z t 蠹 兰星 c冒 嚣樱 长 水 措辞 型 如 尼 冀要 蓝 鲁尽 拣 烈 三囊 蟹辞 r h 盯 兰笾 c 方 二豁 斗 水 爱辎 剃 糕粹 茎萋 备 胎 姆 eq 哥 耀 轻 韵耄簪 董g 迥 埒h 冒鲁 r 一1 j 鲁 招工 兰q c m盯 i p 1 脚 一 长 甙 锼 剃 铎 了 静 币 奴 肇 糕 砼 寝 再 姻 l 亚 拣 埒h 韵 量皇 但 酗 盈 c 妇c h 胃c 加 u 娶 球 似 向 向忸 坎gg誉上誉咎 y侄甚 耧薯醒 h承恤粤怔恹匿怪 七b仪 堪雉躅靶区止晕球掣 怠馨誊茸岳忙仅匮仨姐量媸5二b一 5一 蜜苦 rlr正怔仅七0球督1rt怔长午1眯堪双罡忙 菘 餐 餐 廿 书 唾 祢 酬 烈冀 烈 挺 蝗 磐 盟霉 长 哥苣 r 譬譬岱 zj 三 皂正 篮 燕 蝰 捌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会计制度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详解(综合题)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重点解析试题(解析卷)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二》模考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在土壤修复产品研发中的应用效果与成本效益分析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执行环境(TEE)在智能安防系统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 解析卷-北京市朝阳区日坛中学7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专题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2025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团队建设与领导力提升报告
- 园林绿化作业人员模考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建材采购合同书要素
- 2025年度制造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中国象棋教学课件
- 2024象山县辅警招聘考试真题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浙江省慈溪市辅警招聘考试试题题库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