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 在年一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眇 论文作者签名:纽熟 日 导师签名: 瓤z o l o ,谬 e l 期:圣盈! 支,f 髟 ly ip 1 i。_1, ;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万寿祺是清初淮海遗民诗群之领袖人物,与阎尔梅并称“徐州二遗民 。万寿 祺命途多舛,遭逢明清鼎革巨变,先投身抗清斗争,后退避淮安,隐居不仕,坚 守民族气节直至终老。万寿祺博学多才,精通诗文书画、篆刻治印、天文历法, 著述颇丰,所作因禁毁、散轶严重,流传至今者甚少。万寿祺诗歌源自现实,有 感而发,充满黍离麦秀之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本文以万寿祺及其诗歌创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其生平思想、诗学渊源和 诗歌内容、风格。论文共四章,第一章考察万寿祺的家世和生平,探究其取得诗 歌成就的主客观因素。第二章分析万寿祺的多元思想和诗学渊源,其学兼通儒释 道三家,而以儒家为本,其诗不拘一宗,转益多师,而得自屈骚、陶诗、李杜及 大历诗人尤多。第三章探究万寿祺咏古、纪事、交游、山水等诗歌题材的思想内 容,揭示诗中展露出的遗民之思、故国之痛及归隐之乐。第四章从艺术形式、艺 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三方面剖析万寿祺诗歌的艺术价值,论证其诗歌创作体格多样、 手法丰富,风格自然清雅而又悲壮豪宕的个性特征。万寿祺正是以卓立不屈的民 族气节和寄托心志的遗民诗章,确立了其清初的诗坛地位。 关键词:万寿祺遗民诗人隰西草堂集 作者:任广永 指导教i j i l i 张修龄 t h es t e mo fh i si d e a s m e a n w h i l eh i sp o e t r ys t y l ei st h er e s u l t so fc o m b i n i n gs o m ek i n d s o ft h ef o r m e rp o e t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q u y u a n ,t a oy u a n m i n g ,l i b a ia n dd u f u ,i na d d i t i o n t ot h ed a l ip o e t r ys c h 0 0 1 t h et l l i r dc h a p t e rs t u d i e st h ec o m e mo fh i sp o e t r y , s u c ha s s i n g i n gt h ea n c i e n t ,r e c o r d i n gt h ei n c i d e n t ,p r e s e n t i n gf r i e n d sa n dd e s c r i b i n gt h ew a t e r a n dh i l l s t h e nt h et h e s i sr e v e a l st h ei d e a sb e t w e e nt h el i n e s ,s u c ha st h em i s s i n ga n d s u f f e r i n go ft h ef o r m e rm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t h ec h e r i s h i n go fh e r m i t r y t h ef o r t hc h a p t e r f o c u so nt h ev a l u eo fw a ns h o u q i sp o e t r yi nt h et e r m so ft h ef o r m ,m e a n sa n ds t y l e so f t h ea r t b e s i d e s ,t h et h e s i sa l s os h e dl i g h t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h i sp o e t r y , s u c ha st h e i i a b o v ec h a r a c t e r s ,s u c ha st h en a t i o ni n t e g r i t ya n dh i sp o e t r y , w a ns h o u q ib e c a m eo n eo f 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p o e t so ft h e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w a ns h o u q i ,t h ea d h e r e n tp o e t s ,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 x i x ic o t t a g e i i i w r i t t e n b yr e ng u a n g y o n g s u p e r v i s e db yz h a n gx i u l i n g 兰 目录 引言“1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3 第一节万寿祺的家世3 第二节万寿祺的生平6 一、读书明志,初入士林7 二、加入复社,经世致用9 三、振臂疾呼,奋起抗清一1 3 四、祝发为僧,深念故国1 4 第二章万寿祺的思想构建和诗学渊源2 0 第一节万寿祺的思想构建2 0 一、儒士情怀2 0 二、佛理禅思2 2 三、庄老道风2 4 第二节万寿祺的诗学渊源2 6 一、复社复古思想的影响2 6 二、屈骚以来诗学传统的影响2 8 第三章万寿祺诗歌的思想内容3 4 第一节咏史怀古诗”3 4 第二节政治纪事诗3 7 第三节交游酬赠诗4 0 第四节 山水田园诗4 3 一、山水诗“4 3 二、田园诗4 6 第四章万寿祺诗歌的艺术特色4 9 第一节艺术形式4 9 一、各体皆备4 9 二、大量组诗5 0 三、诗序运用5 2 第二节艺术手法5 4 一、白描手法5 4 二、对比、衬托手法5 5 三、善于用典5 6 四、巧设意象5 9 第三节艺术风格6 2 一、自然清雅6 3 二、悲壮豪宕6 4 结j ;吾6 8 参考文献”6 9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 4 附录:1 7 5 附录:2 7 7 后记“8 3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引言 引言 明清易代之际,中国诗坛涌现出一批极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诗人群体一 一遗民诗群。他们直面血与火的考验,不辱节丧志,目击所感,将家国之痛凝聚 成一首首笔力道劲、沉痛悲壮的血泪诗篇。他们抛开“因 、“变 纠结和门户之 见,“为一代清诗起首之章增添着凄楚蕴结、血泪飘萧的悲歌色调 ,不仅谱写 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同时也开启了清诗发展的新天地。 万寿祺( 1 6 0 3 1 6 5 2 ) ,字介若,一字内景,世称年少先生。他是清初淮海遗民 诗群的领袖人物之一,其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和鲜明的个体风格。万寿祺遭 逢国变,志在光复,悲愤之言时时形诸文墨,抒写故国哀思成为诗歌创作主题, 故其“诗壮丽,有芒砀猛士之风,国变后,尤多激楚之音 。万寿祺宗古而不拟 古,转益多师,卓然成家,“所为诗最工,与陈子龙、夏允彝相上下也 固,在当 清诗坛享有较高的地位。 万寿祺文化素养极高,精于琴棋书画,以名士风流著称当世。乙酉国变,直 接参与反清复明斗争,虽九死而犹未悔,归隐淮安而志在中原,贫病以终而难忘 故国。万寿祺后期活跃于徐淮、维扬地区,这里襟江临海,交通便利,会聚了众 多优秀诗人,如“望社”诗群和以王猷定、阎尔梅、梁公狄、杜溶、纪映钟等为 代表的流寓诗人。万寿祺与诸遗老潜于水乡泽国,隐忍待命,坚守遗民气节和民 族正气。放眼清初遗民文人群体,万寿祺是不可多得的奇崛之士,也是当时著名 爱国诗人,在明遗民圈中有较大影响。其志节诗名深为同辈友人阎尔梅、陈子龙、 顾炎武、归庄等所激赏,亭林早期谋划山东,即欲邀年少共事,“何人调北方,处 士才无两! ,可谓由衷赞叹。 万寿祺的诗作主要收录于隰西草堂集中,因遭禁毁,后人虽多方辑佚, 终难完璧,资料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人其学的深入研究。万寿祺与同乡阎 尔梅被誉为“徐州二遗民 ,钱仲联先生在顺康雍诗坛点将录中以“地走星飞 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上册,第6 5 页。 口陈田明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3 1 6 0 页。 鲁一同万年少先生传,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流寓卷二十二,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南 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 。顾炎武赠万举人寿祺,顾炎武著;王蘧常辑注顾亭林诗集汇注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3 2 3 页。 l 女 石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大圣李衮”比附万年少,位次甚至高于阎古古。相对于同时代的遗民诗人阎尔 、顾炎武、归庄、杜溶等人,万寿祺的研究尚比较薄弱。就万寿祺生平研究而 ,其资料散见于一些记传、方志中,内容驳杂。直到民国初年,张相文、罗振 、李辅中、段朝端等人分别撰写万年少先生年谱,才使得后人对其生平有了 为清晰的认识。而关于万寿祺文学作品研究,直到当代才初现倪端。严迪昌先 所著清诗史中有“徐州二遗民 与“望社”诗群一节回,第一部分即是 蛰伏“隰西草堂”的万寿祺,对其多才多艺、抗清事迹、诗歌艺术有简洁精到 述,指出其壮慨诗风和不俗见解,并从其抗清复国行径中阐发出遗民诗深含的 族正气,最后确定万寿祺在淮海遗民诗群中的领袖地位。时志明山魂水魄一 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万寿祺的山水诗。今天所见有 万寿祺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两篇:一是李人俞万寿祺 词册墨 考 ,主要集中于词册的背景考证。二是张兵万寿祺及其 , 文简略,主要从万寿祺心路历程和隰西草堂诗忧时念乱、悲慨之音两方面做简 论述。 以上是对万寿祺研究面貌的简要概括,从中可以看出这些成果多集中于万氏 单个方面研究,而此种研究状况与万寿祺在明清之际的社会声望及其在诗学领域 所取得的成就并不协调。为此,笔者试图立足于所掌握资料,本着知人论世的研 究思路,从万寿祺家世生平出发,结合其思想心态,主要以其诗歌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而为深入解读和研究万寿祺略尽微薄之力。 。严迪吕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上册,第l o s 1 2 3 页 。时志明山魂水魄明末清初节烈诗人山水诗论,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7 l 一2 7 9 页 。李人俞万寿祺 词册墨迹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9 2 年第3 期,第 1 3 一1 9 页 。张兵万寿祺及其 ) ,社科纵横,1 9 9 9 年第5 期,第4 3 4 7 页 2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万寿祺的家世 万寿祺( 1 6 0 3 1 6 5 2 ) ,徐少i , i 市铜山县人。先世江西南昌人,曾祖以行医自湖广 游徐州,遂家焉。曾祖医德高尚,民国铜山县志称:“世业医,得异人术,奇 病应手痊,贫者资以药。 尔后,万氏一族扎根徐州,繁衍生息。万寿祺通医术, 著隰西禁方一卷,这与家学传承密不可分。 祖父万显,字怀溪,万历朝进士,曾任福建道监察御史,赠文林郎。祖母夏 氏,万历四十三年,病伤寒,两年后卒,赠太孺人。万寿祺自志中称“上无 伯叔”,故知怀溪公只有一子。 父亲万崇德,字惺新。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举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杨守勤榜 进士。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记述惺新事迹较详:“授浙江临海县知县,入试 云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北城,出按河东盐法,以母老乞养,拜疏不待报即行。四 十八年庚申,光宗、熹宗相次即位,入直禁中,备非常。辽东告急,钦差提督辽 饷,转福建道监察御史。魏忠贤用事,托疾去,出为山东按察司副使。 万崇德 为人忠孝,颇有政声。任临海知县时,“吏事精敏,庶务躬亲,不假手幕僚,常夜 分不寐 ,消除当地溺杀女婴恶俗,澄清一方风气。徐州靠近黄河故道,水患严 重,惺新曾于城东南奎山捐建塔楼以镇洪水。崇祯四年,万崇德卒后,葬徐州泰 山之阳。民国铜山县志有传。母亲项氏,相夫教子,素有贤德。万寿祺自 志载:“时大父大母皆前卒,独母在,上公车辄罢,家居负庭训,每上食母前辄 自惭。崇祯乙亥,复以天年终。”项氏卒后,封孺人,亦葬泰山。 万寿祺家人中同辈不多,自志中称“终鲜兄弟”,有名字可考者仅一人, 即其弟万寿祯。寿祯,万历三十八年生,惺新先生次子,原名天祺。娶毕氏,有 毋民国铜山县志人物传卷五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6 2 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版,第3 8 1 页。 。 。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永车乡人杂著第一册,民国十一年( 1 9 2 2 ) 刻本。( 下文同出此集者不再标 注版本) 。民国铜山县志人物传卷五十,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6 2 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1 年版,第3 8 1 页。 回万寿棋自志,万寿祺著;董士恩校辑隰西草堂集卷三,民国二十二年( i 9 3 3 ) 刻本。( 下文同出此 集者不樽标注版本) 3 旧楚西来汉故乡。指点横塘春事近,莫教惆怅郁金堂。”并注日:“万子约于明春 纳姬吴中,并晤吾辈。 虽然尚未有记载日期的确切材料,但从年少言行与好友 诸多情况看,婚事当在此年。 万寿祺有“子孙不受北朝官”之训诫,终清之世,万氏子孙无做官者,故事 迹多不可考。根据现有材料,知年少有子女四人,两女两子。长子睿,徐氏出, 字瞿客,拜归庄为师。万睿生于崇祯十一年春,年少同乡好友李向阳有诗道贺:“水 国方文哭万二遐客,畲山续集卷二, 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 l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5 8 5 页 o 李辅中 万年少先生年谱,隰西草堂集卷十二 毋罗振玉 万年少先生年谱。 回万寿祺怀逝诗,隰西草堂集卷九。 o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0 年版,第1 1 4 页 o 陈子龙陈子龙诗集,上海:上海古籍甘 版社,2 0 0 6 年版,第4 1 4 页。 4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神玉是骨,态致自翩翩。交谓绍乃祖,英英动细旃。瞿客能承父志,所谓“父 子坚孤节,春风夜饭牛 圆,山阳耆旧诗注载:“( 睿) 能读父书,为名诸生, 作字能乱若( 寿祺) ,吴人徐石林旃、夏邑陈简庵稀稷,皆学若书,然皆不及若 国。年少友人方文也对其给予厚望:“何以洗尘多读书? 能似若翁即才子。”万寿 祺卒后,瞿客与遐客兄弟操持家业,相得益彰,前辈友人方文甚是赞赏,其1 - - 客行赠万遐客瞿客云:“徐州不见万年少,山j i l l 令落无光辉。继起者谁有二客, 阿咸阿戎其庶几。大客魁岸如岳立,小客温润亦如璧。 其妻为唐允甲女。允甲, 字祖命,号耕坞,安徽姑孰( 今马鞍山市当涂县) 人。明朝中书舍人,入清不仕, 与年少交往颇密。万睿婿李蟠。蟠,字仙李,又字根庵,号莱溪,铜山县人,康 熙朝三十六年丁丑科状元。李蟠祖父为年少挚友李向阳。 万谷,年少次子,事迹不详。钱位坤题万年少自写小照有“大儿文举, d , j d 德祖 云云 。胡介祭万隰西友兄文中有“自伤黄鸟载人后,车曾不得造 睿、谷之墓庐”之句,注日:“睿、谷,隰西二子名。 此外,年少与岳翁徐法 书云:“俟兵过已完,陈阶六亲翁即南来。 陈台孙,字阶六,山阳人,望社成 员,入清官给事中,著有鹦笑斋集、蜃舫集。“亲翁 即亲家翁,称儿子的 岳父或女儿的公公,而年少二女和长子已有亲家,此陈阶六或许即为万谷之岳父。 长女名不传,天启五年生,陈氏出。幼时许配于李家,李生名亦不传,崇祯 八年病卒,年少有祭李一郎文。后改嫁黄兰森。兰森,字畹九,号静致,山东 藤县人。其父黄家瑞,年少同学,崇祯甲戌科进士,官淮扬巡抚,乙酉起兵泖湖, 兵败赴水死。万寿祺有过黄大家瑞海陵署中二首。 次女万淑修,字宜洲,适章醇邹,能诗,著咏林阁草。徐州诗征录其 七律金山晚渡一首:“控带长江一古丘,岐增高阁雨初收。满船明月窥蛟室, 夹岸惊涛荡斗生。山色晚开京口树,钟声遥落海门秋。南来故园经千里,几度伤 心听四愁。 清幽处颇似年少。 o 李向阳贺万年少生子,引自李辅中 ,隰西草堂集卷首。 6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未独立成书,只是杂于白耷山人年谱中,以和阎尔梅事迹相参照,非常简略, 仅四千余字。段朝端所撰年谱只流于拍卖行,未见原书,因此难以置论。本章将 结合年谱的纵向记载,加强横向联系,全面展示这一奇崛遗民的人生历程。 万寿祺身处明清易代之际,一生经历坎坷,颇富传奇色彩。其生平可分为四 个阶段:早年家居读书,后入江南,风流豪迈,人呼才子;中年诗坛文会,与复 社、几社等海内英俊相角逐,不愧名士:甲申国变,借势而起,奋力抗清,是为 义士:晚乃避迹淮安,祝发为僧,奔走南北,不忘故国,堪称坚贞遗民。 一、读书明志,初入士林( 1 6 0 3 1 6 2 8 ) 万寿祺出生于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万家“三世荣官阀 ,祖父皆入 朝为官,虽非巨公显宦,却也是书香门第,良好家境为年少读书治学带来极大便 利。曾祖初来时,暂居铜山县,祖父为官后,迁至徐州城内。“家有良田、美宅、 山庄百顷 ,徐州城西南有别墅崔泉山庄,“过山受东霭,夏木苍多姿。折入流 水中,步见庄门池。池下荫荷叶,鱼虾不苦饥。田鸟自在游,皎皎循香蓠。远岸 牛羊声,落日当参差。 风景清幽,亦是年少读书之所。 万寿祺入学后,“历更诸师,日曹、日朱、日刘、日陈、日胡、日许 ,但 “少负奇气 ,“读书有宿慧 ,年十五即已“诵二十余万言 。年少十九岁入 学为诸生,师从王紫芝先生。“紫芝名立谷,字伯无,按察门人也。万历丙午浙江 举人,授江西新淦县知县,善内外止观之学。以目失明,遂弃官学道,三年目复 明,后为沙门以终。先生从之游,于六经旨要外,兼受天人之学,淡泊明志,不 慕荣利,以求至道。王紫芝为万崇德门生,授课内容博杂,非尽为儒家典学, 其学问博大精深令年少无比佩服,使年少在为人、治学方面受益颇多。“受书以来, 究天人之学,淡泊宁静,以求至道” ,“凡经史诸子百家之书无不读,礼乐兵农 天文地理之奥无不究,且旁涉虚蟪星卜书画之理,鸡牌雀篆缪篆之文,下笔成章, 往往惊其坐人 。“仰知夫子家业艰涩,深为忧虑。祺自甲乙两年,移家吴郡, 回归庄哭万年少五首其三, 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7 2 页。 圆鲁一同万年少先生传,光绪丙子清河县志流寓卷二十二,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南 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 学万寿祺夏曰崔泉山庄诗其一,隰西草堂集卷五。 回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 o 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卷一,清代传记丛刊艺林类第2 2 册,台北:明文书局,1 9 8 5 年版,第6 2 页。 母罗振玉万年少先生传,万年少先生年谱。 o 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 万寿祺自志,隰西草堂集卷三。 孙运锦明孝廉万先生传,隰西革堂集卷十二附。 7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苏孝子袁骏辑霜哺篇,以其母子节孝之行感动天下,年少为作贤哉行表彰 孝道。万寿祺宅心仁厚,常急人所难,“父卒,年少操家枋,凡三党及交游困乏者, 多周济之,时有慷慨” 。出身官宦,科举仕进自是正途。“祖父沐国恩,寿祺受 父书,教以忠孝,登贤书。” 万寿祺谨遵父亲教诲,屡上公车。崇祯元年,万寿 祺与张溥、周钟等人以恩贡入京,思宗求贤若渴,“日御平台求骏骨,月明西苑照 龙虬 o ,“先生与焉,入试于廷,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为问,此为先生受知 遇之始 。万寿祺因廷对中颇显风采,赢得张溥、张采、徐、淠、杨廷枢、阎尔梅 等人折节相交,“崇祯元年,( 阎尔梅) 以恩选入都,寓真空寺,与徐九一、张受 先、杨维斗、沈伯叙、李待问、秦宏甫、张天如、万年少谈艺双松下,极文章交 游之盛 。尔后,徐;! 开、张采设宴天坛,年少与诸友交谈甚切,“揽物委经传, 通洽争大儒。神气妙超忽,朗照收斯须 。崇祯皇帝即位施行新政,阉党逐渐失 势,在京士子极为振奋,结燕台十子社。此时燕台社已经超越了一般文社的载酒 征歌、聚会论文,而是具有“尊遗经,砭俗学”的目的1 1 ,另外,“燕台之盟在性 质上带有反阉党联合的特点,现在看来在组织上它对复社的正式成立也是极为重 要的 地。这对于打击阉党余孽,弘扬正气,尊经复古意义深远。万寿祺参与这次 集会,也为其游学江南、加入复社奠定了基础。 o 万寿祺答门师,隰西草堂集卷 o 万寿祺赠某。隰西草堂集卷六。 o 李辅中万年少先生年谱,隰西草堂集卷十二。 回万寿祺梦哭先慈, 隰西草堂集卷八 o 陈鼎留溪外传卷六, 丛书集成续编第2 5 4 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6 6 5 页。 o 万寿祺自志,隰西草堂集卷三。 o 万寿祺禁城春日其六,隰西草堂集卷七 田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 o 鲁一同 白耷山人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 第6 7 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5 6 6 页 。万寿祺蓟门会饮,隰西草堂集卷五。 u 吴伟业复社纪事,东林本末( 外七种)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8 2 页 u 何宗美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7 6 页 8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二、加入复社,经世致用( 1 6 2 8 1 6 4 3 ) 明末文人结社风气甚浓,“书院即辍,文社踵兴,通都大邑,文学之士所在以 社名者,差一二十数 。何宗美在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考证指出:“文人 结社至明代而极盛。郭绍虞先生明代的文人集团所列达一百七十余家,其实, 真正的情况尚不止于此。据笔者进一步考证,总数远超过三百家。” 在纷繁迭出 的文人社团中,复社声望尤其卓著。 复社是明末启祯年间由张溥、张采等人组织发起的一个文人社团,以“复兴 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兼有文学与政治性质。万寿祺是复社眉目之一,吴 应箕复社姓氏录、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皆著录其名。崇祯二年,熊开元任 吴江令,迎张溥至邑馆,县中“巨室吴氏、沈氏诸弟子俱从之授学,天如于是为 尹山大会,苕蓄之间诸名彦毕至” 。大会期间定制会约,宣布盟辞,并集社员之 文为国表刊行,“集中详列姓氏,以示门墙之峻;分注郡邑,以见声气之广, 又“于各郡邑中推择一人为长,司纠弹、要约、往来传置 。万寿祺参加大会, 并被推选为徐州惟一社目 ,负责当地集会、选文等活动。张溥提出复社宗旨:“自 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悻弋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 不知泽民,人材日下,吏治日偷,皆由于此。溥不度德,不量力,期与四方多士 共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日复社。” 复社提倡尊经重道的宗旨与 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论学与世为体的主张一脉相承,故时人以“小东林称之。 尹山大会是复社成员第一次大规模集会,此次集会复社将应社、南社、匡社、几 社、读书社等南北诸社并入其中,一时声振文坛。 复社领袖提倡复兴古学,尊经重道。所谓“古学,包括经学、史学等。复社 主要成员推崇六经经世精神和治世方略深,一人专治一经,然后集会讲论,相互 贯通,并将著述由复社组织刊刻。杨彝、顾梦麟主攻诗经;杨廷枢、钱施主 攻书经;张采、王启荣主攻礼经;张溥、朱隗主攻易经;周铨、周 钟主攻春秋。 o 吴廷琛复社姓氏传略序,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卷首,北京:中国书店,1 9 9 0 年版,第2 6 页 毋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7 页。 留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 3 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8 5 页 o 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 3 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8 5 页。 囝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 3 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8 8 页。 固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4 3 8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8 5 页 o 黄宗羲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明儒学案卷五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3 7 6 页。 9 明代思想、学术自中晚明以来,日渐空疏,几乎沦为“不通事务,不谙时事” 的“无用 之学和“落空学问o 。东林党人曾猛烈抨击这种不良学风,大力提倡 “治国平天下 的“有用之学” 。复社继承发展东林党经世救国思想,指出复兴 古学的目的即是服务现实社会,所以他们更关注古籍中的实学内容。社中张溥、 顾炎武、黄宗羲、吴伟业、陈子龙、归庄、吴应箕、方以智、谭元春等大批思想 家、学者无不着眼社会实际,钻研实学。如张溥在治学中,“凡经函子部,迄历代 掌故家言,君子小人所以进退,夷狄盗贼所以盛衰,兵刑钱谷之数,典礼制作之 大,无不博极群书” :通过广泛研究,为当时社会谋求切实的出路。万寿祺所学 更杂,“自诗文画外,琴棋剑器,百工技艺,细而女工刺绣,粗而革工缝纫,无不 d 万寿祺隰西草堂其八,隰西草堂集卷六 o 万寿祺易山序, 隰西草堂集卷一。 o 万寿祺黄祯卿文稿序,隰西草堂集卷一 回万寿祺易山序,隰西草堂集卷一 o 万寿祺易山序,隰西草堂集卷一。 o 叶廷珀鸥陂渔话,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 6 3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5 4 页 o 高廷珍等东林论学上, 东林论学下,东林书院志卷五卷六,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 4 6 册, 济南:齐鲁书社,1 9 9 7 年版,第7 8 4 、7 9 5 页。 白高廷珍等丽泽衍,东林书院志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 4 6 册,第7 6 9 页 o 周钟七录斋集序,张溥七录斋诗文合集)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 3 8 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2 年版,第2 5 2 页 1 0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通晓”。 “复社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质的文人团体 ,裁量公卿、探讨时政是文人集 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万寿祺与社友关注时闻国事,并将更多目光投向种种社会弊 端,刈草即隐寓清除一切社会污垢的理想。早在崇祯三年,万寿祺“中杨廷枢 榜第五十九名举人” ,一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但会试屡屡受挫,不能仕进以 展宏图。谢国桢言:“吾国最不幸的事,就是凡是有党争的事件,都是在每个朝代 的末年,在一个不良的政治下,而有党争的事件发生,也可以说是人民自觉 的进步 。复社成员作为在野的“清议”力量,也参与了当时的党争,这集中表 现在对阉党余孽阮大铖、马士英的斗争。“年少早游吴门,与复社诸君子交,尤负 奇节 囝,他积极参与复社活动,通过团体来发挥一己之力。崇祯十一年,“阮大 铖名在逆案,失职避居南京,与马士英比。八月,无锡顾杲、余姚黄宗羲等 百三十七人作留都防乱公揭逐之,先生与焉,大铖惧为闭门谢客 。复社 姓氏录所附南都防乱公揭记载此事较详o 。参与打击阉党余孽的斗争,表现 出政治上的坚定操守。 复社文人有重文轻诗的倾向,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周岐条谓:“复社 诸君,多以文章经济自负,韵语不甚专心。” 张溥、张采、吴伟业等人皆是中进 士后才开始写诗。但是,万寿祺与陈子龙却是社中作诗较早且诗艺卓著者,如陈 子龙十五岁“始学诗赋,日诵数千言” 。万寿祺少年时期即开始作诗,“十五岁 诵二十余万言” ,“余发燥时时为诗,既壮诗曰益众”n ,及至中年,诗艺益加纯 熟,门人刘湘称:“时先生年方壮,文章气节,矫矫鹤立,且学贯天人,精通象纬, 问以绪余,寓意书画,超绝时辈。而诗歌尤清新俊逸,兼庾、鲍之长,当代数通 才者无不为先生首屈一指。 1 2 万寿祺诗艺不俗,有其才力学识助长的原因,也和复社友人间交游切磋密不 o 王障t 6 世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 9 9 6 年版,第4 8 5 页。 o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9 5 页 o 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 o 谢国桢 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1 页。 o 陈去病五石脂,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6 1 页。 霹罗振玉 万年少先生年谱。 o 吴朗南都防乱公揭,复社姓氏录附,道光十二年( 1 8 3 2 ) 刻本。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6 3 6 页。 陈子龙自撰年谱天启二年条,陈子龙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6 3 3 页 螬万寿祺自志,隰西草堂集卷三。 u 万寿祺内景堂诗序,隰西草堂集卷一 u 刘湘隰西草堂集序,隰西草堂集卷首。 1 1 其托辞触类不能不及于当世之务,万物之情状,此其所以为本末也 。二人皆把 情作为诗歌的根本,并将一己之情和国家安危相系,诗歌多情境相符而真挚感人。 顺治三年乡试,两人双双中举,同年才俊,一见如故。卧子有诗赠日:“万子风流 自不群,卢家织锦己纷纭。可怜宋玉方愁绝,徒为襄王赋楚云。”o 此后,二人往 来更密切,崇祯末年,社会颇为动荡,子龙忧心如焚,“海内方多难,殷忧动草莱。 奔流群盗近,疏凿大河开。落日云龙气,春风戏马台。知君高卧稳,心念出奇才 ,希望与年少共谋平乱之策。万寿祺作诗相应:“近得江南信,悬书日月边。纪 年昭代盛,属草永嘉前。兵事关人志,天文动昔贤。感君多意气,降节示言诠。 回樊树志晚明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0 5 l 页。 陈子龙壬申文选凡例,陈忠裕公全集卷三十杂著类,清嘉庆刻本。 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 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第3 2 3 页。 毋杜溶奚苏岭诗序。变雅堂文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7 2 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3 7 4 页。 西万寿祺内景堂诗序,隰西草堂集卷一 陈子龙 诗经类考序,安雅堂稿卷四,续修四库全书 集部第1 3 8 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7 1 1 页。 o 陈子龙吴阊口号十首其七,陈子龙诗集卷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5 6 2 页 。陈子龙酬万年少二首其一,陈子龙诗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0 7 页 1 2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 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可谓知己同调,惺惺相惜。两人不惟性情文字相近交,在学术上也志同道合。崇 祯十一年,陈子龙与徐孚远、宋徵璧三人主编皇明经世文编,“此书非名教所 裨,即治乱攸关 ,所收皆为“学术渊深、足为世用,一称立言之家,为实用之 准”圆。万寿祺不仅为此编提供藏书,“倾箱倒箧 ,而且参与校阅,用力颇多。 三、振臂疾呼,奋起抗清( 1 6 4 4 1 6 4 5 )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思宗殉国煤山,“甲申三月十九 日,地坼天崩日月昏。皇帝大行殉社稷,枢臣从逆启城门”。万寿祺时寓苏州, 闻之悲戚不已,“晓哭吞声四野哀,寝园何处起尘埃”,频繁奔赴于南京、镇江、 苏州间,接连会见钱邦芑、钱邦寅兄弟和邬继思等友人,以图有所建树。“复社上 承东林经世济民思想之精髓,下启遗民思潮中的爱国精神和经世实学 ,复社成 员前期之经世思想,此时逐渐转化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如陈子龙、阎尔梅、 顾炎武、归庄、夏允彝等一大批领袖人物积极投身于抗清斗争中。 顺治二年三月,万寿祺再次来到镇江。杨文骢时任兵备副使,监军南徐。十 五日置酒金山寺,邀万寿祺、邢叻、方文等小集赋诗。杨文骢为马士英姻亲,虽 在阉党余孽阮大铖手下为官,但并未与马、阮二人同流合污,他推重贤士,维护 东林、复社正人。杨文骢以山水扇面相赠,万寿祺作杨贵阳监军南徐为 谢:“瞳瞳晓日肃旌旗,花柳春江驻水师。司马洛中看出处,夷吾江左恃安危。 夷吾即管仲,是春秋时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贤相。以管仲喻文骢,可见年少期许之 深。但明室将倾,杨文骢未能力挽狂澜,不久镇江陷落,南京岌岌可危。 昔史忠正之视师于徐也,礼古古宾右,古古再上忠正书,请开幕府于徐, 号召河南北义士,得其一成一旅,规画中原,而以身之为先,年少亦起丰沛子 弟应之。忠正不能用,遂有扬州之殉 万寿祺为挽救时局,也曾献力献策。他与阎尔梅试图联手协助史可法抗清, 未能如愿。四月,扬州陷落。五月,南京被攻破,弘光小朝廷树倒猢狲散,明朝 回万寿祺寄怀陈卧子,隰西草堂集卷六。 o 宋徵壁皇明经世文编凡例,皇明经世文编卷首,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 6 5 5 册,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2 年版。第5 0 页。 o 宋微壁皇明经世文编凡例,皇明经世文编卷首,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 6 5 5 册,上海古籍出版 社,2 0 0 2 年版,第5 4 页。 回万寿祺甲申其一,隰西草堂集卷七。 由吴琦、袁阳春晚明复社的社会活动与社会思想兼论复社学术的经世取向,安徽史学,2 0 0 7 年第4 期,第2 7 页 o 万寿祺杨贵阳监军南徐其一,隰两草堂集卷七。 o 桂中行徐州二遗民集序,徐州二遗民集卷首光绪。- t - j l 年刻本。 1 3 家世与生平 瓦解。山河破碎之际,万寿祺“束笔为干橹,高歌起义兵 。关于 自志有载:“其明年乙酉五月,江以南郡县皆陷。炳、俊、芑起 龙起泖,易起笠泽,皆来会。”圆万寿祺与复社友人抗争月余,寡不 起义队伍解散后,万寿祺避地斜江,与门人何坚、友人严时往来遁渚,“斜阳 落岸,欹月升水,未尝不渔,渔未尝不过渚,过渚未尝不悲啸也” ,吟唱之余, 留下一卷遁渚唱和集。八月末,因奸人告密,万寿祺被捕,“先生被执,不屈, 将及难,有阴救之者,囚系两月余得脱,遂还江北,寓居淮安 。万寿祺不屈斗 志也令后人赞叹不己,“愿求死节传千古,不忍诛心作二臣 。 “年少立奇志,豪杰负勇敢 ,万寿祺正面抗清阶段较为短促,却云波跌宕, 不失为传奇人生中光辉一笔。这是他身为大明士子坚定信仰所在,更是其民族正 气的激烈迸发。严迪昌先生对此行径亦有深刻见解:“在相对平静的时世环境中不 废狭斜游的大才子,当国破家亡时不自暴自弃,不沦于心丧,不颓废,此中只有 一种解释:民族正义感实乃华夏文化中内潜的精华,气节问题不只属于忠于某一 王朝之范畴。 四、祝发为僧,深念故国( 1 6 4 6 1 6 5 2 ) 万寿祺归淮安不久即祝发为僧,构筑草堂而隐居不仕。“深巷柴门无是非,闭 关偃息看花飞 ,看似平淡的隐居生活,实则满怀“国仇未雪身仍在,家散无成 志有余 之遗恨。万寿祺后期所交者多是前朝遗民,除继续和复社友人交往外, 同时也广泛结交当地望社成员以及流寓文人。其大部分时间是儒衣僧帽游历于吴 楚之间,或访问旧知,或凭吊故垒,有时也为生计奔波。万寿祺在遗民群体中颇 有影响,归庄称“平生闻万子,当今之鸾凤。山川虽阻修,常愿执鞭从 ,很多 。陈啸湖题万年少自写像,引自段拭万年少先生事迹汇辑,真知学报第三卷,1 9 4 4 年1 月第3 、4 期,第8 7 页。 万寿祺自志, 隰西草堂集卷三。 雪万寿祺遁渚唱和集自叙,引自李鹏万寿祺 附万寿祺楷书遁渚唱和集册,书法 丛刊,1 9 9 8 年第3 期,第6 2 页。 罗振玉万年少先生年谱。 o 周伯政万寿祺其一,当代诗人咏徐州,南京:江苏文艺出版杜,1 9 9 1 年版,第1 8 3 页。 西张其淦明代千遗民诗咏二编卷八,清代传记丛刊遗逸类第l 册,台北:明文书局,1 9 8 5 年版,第 6 5 6 页。 o 严迪昌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0 9 页 万寿祺隰西草堂其四,隰西草堂集卷八 o 万寿祺丙戌正月一日,隰西草堂集卷七 o 归庄哭万年少五首其一,归庄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7 2 页 1 4 - p , 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第一章万寿祺的家世与生平 遗民经常聚集于万氏居所,歌哭唱和,追思故国,正所谓“江湖来往,半是羊裘 马磨之宾;笔墨纵横,大都剩水残山之烬”。万寿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丰富,隰 西草堂集亦多是其晚年作品,“台城衰草,广陵怒涛,日月不居,山河如故,一 切可泣可歌之事,悉寄之于诗”圆,以诗存史,以诗寄志,成了万诗的显著特色。 顺治三年二月,清廷会试天下,搜访遗逸,迫上公车。徐州督师拟押令万寿 祺北上应试,年少作与总府书予以回绝,旋即于淮安普应寺祝发为僧,名日 慧寿,自号明志道人。然年少既有妻子,且饮酒食肉如故,这与一般僧人相去甚 远。其实,行径如年少者还有很多,陈子龙、归庄、阎尔梅、钱邦芑、杜漕、方 以智等友人,亦曾出家为僧,然皆非自幼出家、从一而终的传统僧人。他们或迫 于形势,或保全气节才遁入空门,有些人并不遵从佛家法规,忽僧忽儒。归庄即 是“愤发无聊遁入禅 ,故而“虽作头陀不解禅 。年少披缁为僧虽是出于隐 晦,然对于佛事甚是虔诚。不仅创作多幅关于佛事的画图,如十八罗汉图、观 音像、达摩面壁图等,而且抄写多部经书。万寿祺身伴青灯佛卷,但心系故 园苍生,“经营空谷君将隐,坐卧闲房我未能 。 顺治五年,仲冬,万寿祺迁到城西三十五里外清江浦,此地远离闹市,“西近 洪泽,南日徐湖,北则河淮合流,东入于海,四区皆隰也” 。年少乃筑隰西草堂, 赋诗记之。万寿祺自拒上公车后,“徐之州宅焚毁,余皆据为官廨,佃逃地荒,贫 不能归 o ,生活困苦不堪,王猷定祭万年少文中也有真实记载:“曩者,乙 酉之役,君之为生亦岌岌矣。当是时,余赴友难,窜身燕、蓟间,已挈妻孥淮上, 颠毛种种,赢惫非人。而君亦绲袍草履,瞥见似不相识 。清初遗民面对生活困 境,多不轻易接受馈赠,以此保持遗民气节。当然,迫于生计,也有卖画疗饥之 举,年少友人宋曹、程邃等皆曾卖字中街。万寿祺归南村后,“贫甚,负瓮自给, 操作勤苦,或时为人佣书,弹琴赋诗以自娱乐” 。天台僧友澄瀚目睹年少之困顿, 为作书画篆刻启,“今与诸君子约,有能为道人具键粥者应之 。万寿祺亦附 。丁泗吉隰西草堂集序,隰西草堂集卷首。 口孙运锦隰西草堂集序,隰西革堂集卷首。 囝归庄冬日感怀和渊公韵兼贻山中诸同志其五,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9 页 o 归庄冬日感怀和渊公韵兼贻山中诸同志其三,归庄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版,第4 9 页 国万寿祺将之安宜留别诸子,隰西革堂集卷八 o 万寿祺隰西草堂序,隰西草堂集卷六。 毋李辅中万年少先生年谱。 母王猷定祭万年少文,四照堂文集卷十一,t 丛书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