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 i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中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变为“五 位一体”,即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基础上增加生态文明建设。 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 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在此背景下,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践行低碳绿色发展理念, 在低碳建筑、 低碳交通、 低碳产业、 低碳政策导向、 低碳生活缔造及低碳理念培育等领域创新引领、 加大投入,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为研究样本,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园区 2005-2010 年的碳排放历史数据核查,以及 2011-2020 年的碳排放情景预测分析,解 析苏州工业园(sip)碳排放的路径和过程, 应用基于生产和基于消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 苏州工业园的碳排放清单, 通过进一步研究各项技术、各个产业和子行业的减排潜力 和投入成本,进行费效分析;并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制定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路 线图。 本项研究将为苏州工业园 “十二五”期间及更长时间尺度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 低碳经济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路径。苏州工业园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节能减排试 点示范建设、推进社会生活层面节能等措施实现了碳排放强度下降 9%的绩效。这些 都是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工业园区能够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行动要领, 也是值得其他 同类园区学习和借鉴之处。 为国内同类工业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之路提供行动范本和 研究方法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其研究结果将会为地方政府的低碳发展、节能工作的 政策制定和行动导向提供理论及数据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工业园区 低碳经济 路径研究 作作 者者:张敏高 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王 敏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bstract ii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report, the overall layout of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ll change from “4-in-one” principle to “5-in-one” principle, adding ech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to the original 4 basical principle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development,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china will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recycling and low-carbon economy, thus to form a new production mode, a new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 new life style which are conducive to resource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as to build a beautiful homeland. under this background, sip actively practices the idea of low carb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through innovating, guilding and increasing input in areas of low carbon buildings, low carbon communications, low carbon industry, low carbon encouraging policies, low carbon life style and low carbon phylosophy cultivation, and it has achieved some good results. this paper, taking sip as an studying sample, based on researching refer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inspecting the historical carbon emission data from 2005 to 2010 and arguing and forcasting carbon emission scenarios from 2011 to 2020, analyses the path and process of carbon emission in sip, and, by a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ased method to build sip carbon emission inventories, through further researching on emission reducing potential and input costs in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various industries and sub-industries, it also analyses cose-benefit. on the above scenario analysis, his paper finally concludes with the roadmap of sip low carbon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ip essential data and scientific developming path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or even further period. through re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carrying out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mostration and promoting daily life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iii energy-saving, sip has realised an effect of 9% decrease of carbon emission. all these are key action essencials that enable sip the pioneer in developing low carbon economy national wide and are worthy of studying by the other industral parks. it also provides an action template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system for the other industrial park alike in developing low carbon in the future.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both theoretical base and data base for th low carbon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licy making and action guidance of energy saving. keywords:industrial park low-carbon economy path research written by zhang mingao supervised by wang min 目 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4 1.3 研究框架 . 5 1.4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 6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8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9 2.1 区域碳排放核算 . 9 2.2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 10 3 区域碳排放核算研究区域碳排放核算研究 . 13 3.1 研究区域介绍. 13 3.2 碳排放核算方法介绍 . 15 3.2.1 能源相关碳排放. 16 3.2.2 非能源相关碳排放 . 17 3.3 数据来源 . 18 3.4 苏州工业园各部门碳排放结果解析 . 19 3.4.1 碳排放总量与效率 . 19 3.4.2 工业能耗碳排放. 23 3.4.3 服务业碳排放 . 25 3.4.4 居民生活碳排放. 26 3.4.5 交通碳排放 . 26 3.4.6 废弃物填埋碳排放 . 27 4 关键技术减排费效分析关键技术减排费效分析 . 28 4.1 费效分析方法. 28 4.2 苏州工业园常见低碳技术清单 . 28 4.3 费效分析结果. 37 4.4 重点行业减排技术 . 38 4.4.1 电力 . 38 4.4.2 冶金 . 38 4.4.3 纺织 . 39 4.4.4 化工 . 39 4.4.5 造纸 . 39 4.4.6 建材 . 39 5 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战略路径研究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 40 5.1 情景预测 . 40 5.1.1 情景分析方法介绍 . 40 5.1.2 情景分析参数设置 . 40 5.1.3 排放情景结果及分析 . 41 5.2 政策筛选 . 46 5.2.1 减排政策筛分 . 47 5.2.2 最佳减排政策组合 . 48 5.3 重点行业和领域减排潜力分析 . 50 5.4 工业企业减排战略路径的选择 . 54 5.4.1 严格招商准入,实现绿色屏障功能 . 54 5.4.2 合理转移高能耗产业,鼓励新型产业发展 . 55 5.4.3 加大能评推进力度,严格项目准入标准 . 55 5.4.4 推进节能目标分解 . 57 5.4.5 推广节能增效新技术 . 58 5.4.6 推进能源第三方服务 . 59 5.4.7 建立能源信息监管平台 . 60 6 结论与总结结论与总结 . 6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6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67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备受关注。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没有通过 具有法律效应的协议,促使各国将碳减排的责任放在了国家及区域层面1。会上,中 国政府允诺减排 40%-45%,即到 2020 年国内单位 gdp 碳排放较 2005 年下降 40%-45%。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当口,该指标的提出对我国经济发展施加 一定压力,对地方发展也是一种考验与挑战。随后,中央政府将减排目标落实到地方 层面(省)。2010 年 7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确定首先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 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 贵阳和保定八市开展低碳城市 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城市开展低碳发展规划的热情高涨,不仅包括东部沿海发 达城市,例如北京、上海;也包括中西部内陆欠发达城市,例如贵阳、广元。 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发出通知以来, 同 年 9 月,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在全 省组织开展低碳经济示范工程以来,各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城市、园区和企业 三个层面上报了一批工作方案较好的试点单位,并于 2011 年 2 月批准苏州工业园区 等 24 家单位为全省低碳经济试点单位(包括 4 个城市、10 个工业园和 10 家重点企 业),进一步彰显了地方政府在减排和低碳发展问题上对于中央政府的响应与重视。 坎昆会议和德班会议的召开, 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对于“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的关注。 在过去几年里,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城市等地方层面的低碳行动在全球温室 气体减排中的重要性2。 在此发展背景下, “低碳经济”、 “低碳发展路径”、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社区”等概念相继提出并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在国外有很多低碳城 市、低碳社区建设的案例,例如英国贝丁顿社区、德国弗班社区、瑞典的维克舍、瑞 典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目前中国有少数已建成的低碳社区,很多也已经在规划和 建设中, 如长辛店“低碳生态城”、 湖南长沙“太阳星城”、 上海崇明岛低碳示范社区等。 然而,当前地方性的低碳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理论较多,实践应用不足。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 生态工业园(eips)是工业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有学者3将其定义为“与外界 实现资源共享的商业合社区”,即实现经济增长、环境质量提高、人力资源整合的一 个综合性整体。一个典型的中国工业园是集工业生产区、研发区、居住区和商业服务 区于一体的一个完整型空间4。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国内的生态工业园(eips) 兼具生产区和生活区的双重功能。作为中国政府推进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载体,生态 工业园(eips)最早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出现在中国5。在中国,工业园的生态环保 行动,例如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被视为是在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环境 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方法6。近年来,中国生态工业园发展快速,在促进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资源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和加剧7。根据不完全 统计, 截至 2011 年底,中国已有 128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1000 多个省级工业 园区8。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分布图如下图 1 所示。截至 2011 年 10 月 10 日, 获国家环保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已达到 45 个9,其中 14 个通过验收(如 图 2)。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10。 因此,研究工业园的低碳发展路径,实现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很有必要。 图 1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布图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图 2 商务部批准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2001-2011. 苏州工业园区(suzhou industrial park, sip)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项目, 于 1994 年 2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园区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并大力发展新兴产 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 30%,2010 年综合发展指数位 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然而,园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能 源资源消费量较大,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还未完全脱钩,碳减排压力不容忽视。苏州工 业园“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如何将低碳发展与 园区各项建设有机结合,成为当前园区工作的重要挑战。同时,作为生态工业园、节 能环保科技产业园,苏州工业园一贯积极践行低碳发展理念,于 2011 年 2 月被江苏 省指定为低碳经济试点单位。 研究工业园的低碳发展路径将为同类园区的低碳发展提 供行动样本,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加快地方性低碳行动,不仅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也是积极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和实现我国承诺的正确战略选择。当前,国家及城市尺度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以及低碳发展路径体系的研究较多,且较为成熟,而针对工业园等经济开发区尺度的 低碳发展战略路径不多。 低碳城市(社区、工业园)的建设需要政策的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科学研 究成果的支撑, 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则是使地方性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更加具有系统性 的有利保证。与各个地区低碳发展热情高涨相悖的是,目前制定出成功的低碳发展路 径的省市和地区较少,甚至有的是急于求成、照抄照搬之作,对地方性低碳发展路线 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变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4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和实现我国承诺的正确战略选择。在刚刚结束的 2010 年全国两会(第十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推动低碳经济试点 与基地建设的构想再次升温。在国内学界和社会力量的积极关注和推动下,除了已经 采取行动的北京、上海、保定、南昌之外,广州、珠海、杭州、吉林、苏州等对率先 在国内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和低碳城市也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但是,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政策的推动, 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撑, 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则是使低碳城市建设工作更加具有系统性的有利保证。 与各个城市 低碳发展热情高涨相悖的是,目前制定出成功的低碳发展路线的城市很少,甚至有的 是急于求成、 照抄照搬之作, 因此, 对城市低碳发展路线的研究变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此外,当前国内关于城市尺度的温室气体核算、减排战略研究已经所突破,然而 关于工业园这一对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载体的低碳行动和战 略的实践研究甚少,相对来说可能有工业园区自身的局限性:(1)传统意义上的工 业园区的主要功能是发展经济, 在消耗大量能耗并产生碳排放的同时提低碳发展的意 义不明显;(2)工业园区相对来说是一个既独立又开放的社区单元(或微型城镇), 在行政区划上有着独立的管理委员会,但同时时刻与外界发生着物质、经济联系,然 而当前对高度开放的区域开展低碳研究具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研究的困难因此产生。 本研究拟定以苏州工业园这一综合排名名列国家前列的工业园为研究样本, 在国 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解析苏州工业园(sip)碳排放的路径和过程, 应用基于生产和 基于消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苏州工业园的碳排放清单。 通过进一步研究各项技术的减 排潜力和投入成本,进行费效分析;并在情景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制定苏州工业园低碳 发展路线图。 本项研究将为苏州工业园 “十二五”期间及更长时间尺度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 低碳经济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路径。同时,为国内同类工业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之路 提供行动范本和研究方法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其研究结果将会为地方政府的低碳发 展、节能工作的政策制定和行动导向提供理论及数据基础。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5 1.3 研究框架 本项研究以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尺度的低碳发展路径为最终研究目标。 以苏州 工业园为研究案例,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成本投入进行 综合研究,通过情景分析得到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路线图。本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如图 4 所示,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1)解析工业园层面的碳核算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工业园作为推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 究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排路径是进一步推动其生态环保化的有效手段。 目前尽管存在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的有效方法, 但针对于工业园这一特殊经济载体还需要做进一 步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本研究将以苏州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核算的视角(基于 生产、基于消费)和方法(区域清单、生命周期分析、碳足迹、物质流分析)等方面 对国际上现存的碳核算体系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建立适用于工业园层面的温室气体核 算方法。 (2)确定城市碳核算的系统边界 基于研究区域的地理(或行政)边界,结合生命周期分析(lca)和物质流分析 (mfa),综合考虑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影响范围,引入虚拟的“关联边界”概念, 并与地理边界一起构成本研究中的碳核算系统边界。 (3)建立城市碳排放核算模型及基础数据库 对研究区域内的能源数据(能源种类、能源消耗、消费结构和消费量等数据)、 部分工业产品数据(产量及工艺过程)、废弃物填埋处置数据等进行调研。根据基础 数据的可得性和核算系统的边界,采用基于生产和基于消费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在城 市温室气体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核算方法、步骤和所需的活动水平(能源或 产品消耗)参数,并通过模型计算、国内外文献调研等方式,建立适合当地的各类活 动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基础数据清单。 (5)各项技术碳排放水平确定 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的基础上,筛选重点排放部门和领域,并在文献调研、实地 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个重点部门、领域中减排效果显著的技术和措施。对各项技术的技 术手段、适用条件、应用比例、推广成本、能源消费等进行大量实地调研。通过技术 手段的调整,尽可能量化各个行业的碳减排潜力。同时,通过各项技术推广成本的调 研,为不同技术的倾向性选取奠定基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6 (6)情景模拟与碳排放预测 应用本研究建立的碳排放核算清单,综合苏州工业园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未来 发展目标与趋势,以及地方及省、市、国家已有的节能减排政策及未来即将采取的减 排措施(减排技术及管理手段),参考国际上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调整不同领 域、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手段组合,通过情景分析,考察相关政策和技术组合的减排 效益,并与省市的减排目标进行比对,从而选择达标的政策和技术措施组合。 (7)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 根据碳排放预测结果、各项技术的减排潜力研究,综合不同技术的成本-效益分 析,制定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路线图,促进其低碳经济的发展。 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建议实地调研 系统边界活动水平排放因子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重点排放部门与领域识别 重点领域减排潜力研究 温室气体核算清单构建 工业建筑交通 重点领域减排技术识别 各技术发展现状及减排潜力分析 情景分析与低碳路径制定 情景设置情景分析情景筛选 费效综合分析 低碳发展路径确定 图 3 本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内容安排 本项研究将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解析苏州工业园(sip)碳排放的路径和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 过程, 应用基于生产和基于消费相结合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学建立苏州工业园的碳 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苏州工业园特有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点。研究各项 技术的减排潜力和投入成本, 进行情景分析并在费效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制定苏州工业 园低碳发展路线图, 为苏州工业园以及同类型经济开发区“十二五”期间及更长实践尺 度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路径。 (1)区域碳排放核算研究 综合“基于生产”和“基于消费”的核算研究视角,参照 bi 等人28的研究方法 学,并综合考虑地方性的排放因子,建立苏州工业园的碳排放清单。本研究的重点是 可调控的碳排放源,因此将更加注重苏州工业园碳核算边界的合理界定,进而更准确 的对其碳排放进行核算。 (2)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战略路径研究 根据建立的碳排放清单, 分析苏州工业园2010-2020年碳排放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对已有政策或者措施在碳减排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参考国内外其它低碳城市 (社区)的成功经验与措施,通过不同政策激励与不同技术手段的组合和调整,对苏 州工业园碳排放水平进行不同情景下的减排分析,使其低碳发展前景更加具体明朗, 为低碳试点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支撑。 (3)碳减排潜力研究及重点领域措施费效分析 根据建立的碳排放清单,分析不同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确定重点排放部门与领 域; 搜集不同部门典型的减排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未来可能采用的先进技术,结合碳 排放核算结果对苏州市不同部门的碳减排潜力进行研究。在费效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中将着重研究苏州工业园重点排放领域中成熟、有效的减排技术手段,并 对不同技术的减排效果进行量化, 进而确定苏州工业园通过技术发展和管理方式调整 所能够达到的减排效果以及其成本投入,最终为低碳路径的筛选提供依据。 (4)低碳发展路线图制定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碳排放清单、部门的不同贡献、具体技术的碳排放水平、政策激励、发展 情景等的一系列研究,综合考虑情景模拟及费效分析结果,制定苏州工业园低碳发展 路线图。 该路线图在获知不同部门的碳排放水平及贡献程度的基础上,将具体呈现出 苏州工业园在采用特定技术、实施特定政策时的碳减排效果,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 的导向型制约作用,体现出园区低碳发展过程中的最佳方案。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8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首先,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消费层面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帮助经济开发 区这一特殊管辖区确定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基准水平, 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确 定标杆。其次,本研究建立了一套集“核算-预测-评估”于一体的地方低碳经济发展 数据支撑体系, 该体系将能帮助地方政府有效把握区域内当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以 及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在总量、强度控制目标以及成本效益最 大化等多重指标的约束下,为选择最佳低碳经济之路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再次, 该研究基于大量的企业一手调研数据, 总结了包括绿色照明技术等在内的多个领域不 同技术的节能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为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清单目录与 参考。 本研究也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首先, 减排情景参数的设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研究在未来情景方案设置时主要采用了地方发展规划目标值作为相关参数, 而并未 进行历史数据倒推检验和实际数据调研, 未来在情景参数设置时还需要结合历史数据 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其次,关于重点行业和领域减排潜力分析,目前本研究仅提供了 初始的方法学框架,并以苏州工业园为案例进行了重点工程的减排潜力解析,但并未 针对性地提出适用于所有经济开发区重点行业和领域减排成效好的措施, 这将是下一 步的研究重点,通过建立适用性强的减排政策措施数据库,为经济开发区的低碳经济 之路制定更为合理的减排路径。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9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区域碳排放核算 在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研究领域方面,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修订 的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11为一个国家不同部门(能源,工业过程和产品 使用,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ghg) 排放估算提供了一般方法和排放因子缺省值。国内外众多学者基于 ipcc 方法,进行 了大量关于城市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研究, 其中 iclei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12提供的方法学多被用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 kennedy 等人13-14在总结全球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方法的基础上, 将该方法应用于 洛杉矶等十个城市。该研究在结合 ipcc 方法学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终总结出 三种不同的研究尺度:(1)城市边界范围内的真实碳排放;(2)与城市运行相关的 单一过程碳排放(相对于生命周期的观点);(3)与城市代谢相关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由于单个城市、社区等独立区域尺度的碳排放受行政区域边界的限制,故而其核 算结果会影响区域的减排责任分配、物质能量流等。因此,基于需求的混合生命周期 法(hybrid life-cycle-based)已广泛用于独立区域的碳排放核算。其中,经济输入 输出全生命周期评价法(economic input-output life-cycle assessment , eio-lca)在 核算国家尺度上的上游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很好的方法15。 发展成熟的全生命周 期评价法(lca)在整合区域物质流分析法(mfa)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分析城 市的间接碳排放, 该方法与 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16中的 scope3 的核算方法 相同。 然而,受发展中国家城市尺度的相关综合能耗数据可获得性的限制,全生命周期 方法(lca)的应用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性较差17。为了弥补各方法中的不足,bi 等人18基于 lca、mfa、ipcc 和 iclei 提供的方法学,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城市尺 度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主要核算了能耗(包括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 工业过程以及固体废弃物(包括了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排放。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区域碳排放核算的核算范围逐渐由基于边界内的消费转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10 到全生命周期的(兼顾生产与消费)碳排放核算,且核算方法越来越科学规范化。 2.2 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为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编制了低碳发展规划,并开 展了温室气体清单研究。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 节约基金会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 lccp)。 首批 3 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 lccp 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 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19。 伦敦市更是英国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行者, 自 2004 年起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2004 年颁布伦敦能源政策,2007 年颁布 气候变化行动纲要,同年颁布了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纲要,此纲要是伦 敦迈向低碳城市的里程碑,其目标是 2025 年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 60%) 以应对气候变化。过去几年,世界各地城市纷纷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大力实施低 碳行动计划,例如新加坡,东京,曼谷,伦敦,芝加哥等20-25。部分国家及城市对于 未来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以及减排量做了定量评估,并制定了 2020 年之后的低碳目标 (如图 3)与规划路线 。 图 4 国家上部分城市的低碳发展目标 在国家尺度上,亚洲国家,包括孟加拉、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 等国家均制定了 2050 年低碳发展战略26。在国内,zhang 等人27基于 ipcc 核算了 苏州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 天津市的能耗相关碳排放,并采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预测了未来天津 市的碳排放, 并分析减排潜力以及在宏观层面指出了未来天津市低碳发展战略的重点 领域。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28对中国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及路线 图做了相关研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技术手段的调整与推广,研究其减排量和节 能量,最终制定出中国 2050 年不同部门的低碳技术路线图。 在工业园低碳发展路径方面的研究较少,block 等人29以 herdersbrug 工业园区 为研究案例,研究了其是否为“碳中和”工业园区,但并未在确认了其“碳中和”后提出 进一步碳减排的相关措施。 为了实现区域的低碳发展,需要在长期规划、战略上实现技术、管理和行为上的 转变,我们将其称为“低碳发展路径(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way)”或“低碳路 径(low-carbon pathway,lcp)”的制定。在区域尺度(local-scale)的低碳发展情 景研究方法学上,主要采用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 法。hoa 等人30应用 exss(extend snapshot tool)模型研究了越南可持续低碳发展 战略,并设置了 2030bau(business-as-usual)情景和 203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