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前方(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前方(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前方(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前方(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方教学重点:课前出示六个问题,为本节课重点解决的内容。1、文章的文眼是哪句话?2、阅读27节,思考并概括:人为什么要离家?3、第10节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阐述的?4、阅读第11节,思考:人类精神状况中的四重悲剧是什么?5、结合7、9、11节,分别解决三个词语的含义:前方、路、家。6、如果为文章另起一个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一、导语设计课前播放歌手许巍的歌曲那一年,并且一定要有歌词。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在你心里闪耀着/怎能就让这不停燃烧的心/就这样耗尽消失在平庸里/你决定上路就离开这城市/离开你深爱多年的姑娘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在生存面前那纯洁的理想/原来是那么脆弱不堪/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找不到你该去的方向/你站在这繁华的街上/感觉到从来没有的慌张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怎能没有了希望的力量/只能够挺胸勇往直前/你走在这繁华的街上/在寻找你该去的方向/你走在这繁华的街上/再寻找你曾拥有的力量听后思考:这首歌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一个年轻人为了追寻理想,离开了家乡和亲人,然而若干年的奔波之后,却依然感到茫然与慌张。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听曹文轩老师给我们讲解其中的原委,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前方,看看他是怎样来演绎这份思绪的。板书课题前方二、作者简介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其作品被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30余种。其中红瓦的第九章又被韩国“语文教师协会”编入“全国高中通用教材”。曹文轩反对文学过多的贴近生活,力图表现生活纯净的美,他创作的倾向就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重新构建。那么,在前方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呢?三、释题及文体知识简介1、释题“前方”是一个表示方位的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他的表意就丰富的多了,例如乘务员说:各位旅客,火车前方到达太原车站,有下车的旅客请注意;又如齐秦演唱的大约在冬季中有一句“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那么课文的前方指代什么呢?先了解本文的文体。2、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作品和文字构成的。摄影散文兼备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的视觉性和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性。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可以不受影象的限制,展开联想,从而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由此引导学生看懂书上的照片。提示:应着眼于照片的整体特征和人物的细节,读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明确:一辆破旧简陋的汽车,塞了满满一车的人。在神色各异的人群中,给人最突出印象的是一位男子,他手托下巴,望向窗外,眼中流露出处于艰难旅程中的人的惶惑与茫然。四、解决问题1、文章的文眼是哪句话?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2节)2、阅读27节,思考并概括:人为什么要离家?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一直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人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欲望;(3、4节)外面多彩刺激的世界总在诱惑着人们走出家门,人在闯荡世界中会获得生命的快感和虚荣心;(5节)由于无奈与压迫,人不得不离家;(6节)心中的理想使人兴奋痴狂,促使着人要不断向前走。(7节)(找出关键词语,组织语言)3、第10节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阐述的?中心句: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第一句)可引申为人的本质就是苦旅者。(最后一句)如何阐述:具象化的旅行:一是眼前的这幅摄影作品;一是钱钟书围城里的;一是丰子恺散文半篇莫干山游记里的,都是曲折的道路,时好时坏的汽车和疲惫不堪的人们,这自然是一番苦旅。“身体之苦”。抽象化的旅行:即使拥有舒适的环境和先进的交通工具,旅途不一定幸福,因为他们的心情不一定好过前者。“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人似乎永远在寻觅,永远在流浪。其中的苦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之苦”。总结: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人的本质就是苦旅者。4、阅读第11节,思考:人类精神状况中的四重悲剧是什么?人们“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人们“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人无法还家;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中。5、结合7、9、11节,分别解决三个词语的含义:前方、路、家。都用了双关手法。前方:空间概念,前面;理想,理想的召唤,人内心的冲动;(7节)路:现实的路,眼前的路;精神的路,心中的路;(9节)家: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人的精神归宿,精神的栖息所。(11节)6、如果为文章另起一个标题,你拟的标题是什么?在路上。五、小结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前方引发了独特深刻的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行文结构独特,思绪由摄影放出再收回,几经反复,从“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到心中想念的家“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层层深入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就是苦苦寻找心灵家园的旅程。教师总结:生命的起点和归宿是一处最温暖美好的地方,她的名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