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图分类号: d90 密级: 公开 udc: 300 学校代码: 11832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学历硕士) 论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法律规制论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法律规制 on the lack of legal regulation of network ethics 作者姓名: 陈世亮 指导教师: 郝宗珍 教授 学 科 专 业 名 称 : 法学理论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 2012 年 11 月 二一二年十一月八日 ii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论我国网络伦理的缺失及其法律规制 ,是在导师的指导 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经贸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经贸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iv v 摘摘 要要 随着“3q 大战”的爆发,我们了解到伦理已经涉及到了网络领域。网络伦理是以 网络行为引发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并属于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学科。网络伦理具有的 应用性、 开放性、 虚拟性、 互动性特征一方面奠定了网络伦理在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则暴露出传统伦理在网络环境下无法适应作为伦理规制作用的窘境。传统伦理 对人们日常交流中善恶价值观的影响发展到网络环境影响人们日常行为习惯,这种反作 用已经体现出网络伦理应该具有分享至上、一致同意、自律自重以及人文关怀的原则体 系。并且,这种原则体系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内涵。然而,仅仅 依靠网络伦理的“软”规范已经不能解决网络环境出现的问题,必须在网络活动中加入 网络伦理法律这种“硬”规范来保障网络用户的权益不被侵犯。近些年网络侵权事件的 发生已经暴露出缺乏针对网络伦理的法律规范所导致的问题。譬如网络隐私的保护问 题、网络名誉权保护问题以及网络著作权问题等。这说明网络活动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 航。同时,在网络伦理意义上,涉及到的是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法律教育与法律制度 等法律文化问题。甚至如今网络世界已经形成了网络终端服务商与网络用户两个群体, 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反映了如今网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虚拟工具,而它正在 成为我们现实世界的虚拟延伸。网络中存在着的伦理问题也引申出法律的解决途径,而 这正是法律文化的表现。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技术发展带动下的网络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同 时,因为网络引起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网络著作权之争,网络域名之争,乃至近两年发 生的“3q”大战都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下的道德不足与法律缺失。相 比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网络法律规范,我国的网络立法起步较晚,规范的内容还不 能满足当今我国社会网络发展的要求。当然,随着近些年我国法治环境的不断健全,特 别是立法上的进步,使得我国网络法律规范有了长足的进展。2011 年 1 月 14 日,我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 意见稿) 。2011 年 8 月 1 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 约 。不论从我国的部门规章到行业协会的公约都反映出网络时代伦理发展要求的法律 条约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些法律条约中如何更好的反映出网络伦理的大众认可性与可 执行性也尤为重要,并将为今后的网络立法、司法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这也使本选题 vi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得出了我国网络伦理的形成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 中,通过反思我国网络伦理的现状、探讨在法律意识上以及网络伦理教育上我国存在的 缺失情况,最终借鉴国外网络法律规制的特点,得出我国网络伦理作为一种道德制约因 素,将成为日后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并将影响相应网络法律规范的逐步形成。我国是 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发展的, 因此, 如何早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网络伦理发展模式, 以及基于网络伦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行业准则将成为我国目前的紧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伦理 法律意识 伦理教育 网络法律 vii abstract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3q war, we understand that ethics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the network ethics is a network caused by the action of moral discipline of the phenomenon for the study,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pplied ethics. the application network ethics, openness, virtual, interactive features on the one h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thics in the internet age, on the other hand, is exposed as ethical rules made with the dilemma of traditional ethics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can not adapt.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ical values of good and evil in peoples daily exchange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ffect peoples daily habits, this reaction has demonstrated to the network ethics should have to share first, agreed that the system of self-discipline self-respect and the principle of humane care. and this principle system will in the lo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onstantly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its own. however, relying solely on internet ethics soft norms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must be added in the network activities the network ethics laws to the hard norms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users of the network will not be violated. the events of recent years, network infringement has exposed the lack of problems caused by the legal norms of the network ethics. such a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network right of reputation protection, and network copyright issues. this shows that network activity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scort. at the same time, network ethical significance that relates to the legal culture of awareness of the law, legal practice, legal education and legal system. even now, the online world has formed a network terminal service providers and network users both groups,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s they reflect the network is no longer pure virtual tools, and it is becoming a virtual extension of our real world. network, there are ethical issues come out of the way to resolve the law, and this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gal culture.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riven b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putes arising because the network is increasing. internet copyright dispute, the internet domain name dispute, and eve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3q war from another angle reflects the lack of moral and legal defect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network. network of legal viii norms compared to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britain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network legislative late start, the specification also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odays social networks in china. of course, with the constant sound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the legislative progress, making the network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january 14, 2011, chinas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le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issued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market order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draft). august 1, 2011, the internet society of china released the internet terminal software services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conven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convention, whether from our department regulations refle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eth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ge laws and treaties. the same time, better reflect how these legal treaties network ethics of public recognition and enforceabil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will provide better support network for future legislative, judicial activities. this also makes the topics with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e draw our network ethical formation is accompanied by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is process, the status quo to reflect on the ethics of our network, explore the absence of awareness of the law, as well as our existing network ethics education, and ultimately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foreign networks, come to our network ethics as a moral constraints, will be the key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will affect the gradual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network of legal norm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development, the early formation of ethical development model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nd will become chinas current mission-critical network-based ethics serie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industry guidelines. key words: network ethics, legal awareness, ethics education, cyber law ix 目 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1.3 论文结构 2 1.4 研究方法 2 1.5 创新点 3 2 网络伦理概述 4 2.1 网络伦理的起源 4 2.2 网络伦理的特点 4 2.2.1 应用性 4 2.2.2 开放性 5 2.2.3 虚拟性 5 2.2.4 互动性 5 2.3 网络伦理的原则 5 2.3.1 分享至上 5 2.3.2 一致同意 6 2.3.3 自律自重 6 2.3.4 人文关怀 6 3 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8 3.1 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 8 3.1.1 网络竞争忽视商业道德 8 3.1.2 网络隐私保护不足 9 3.1.3 网络职业准则有待推广 9 3.1.4 价值多元下的网络伦理尚未形成 10 x 3.2 网络伦理缺失的法律意识方面原因 11 3.2.1 权利本位思想的膨胀 12 3.2.2 对隐私权重视不足 12 3.2.3 息讼思想的制约 13 3.2.4 法律信仰缺失的影响 14 3.3 从中美对比看我国网络伦理缺失教育方面的原因 16 3.3.1 网络伦理教育简介 16 3.3.2 中美网络伦理教育目标之比较 16 3.3.3 中美网络伦理教育内容之比较 17 3.3.4 中美网络伦理教育途径之比较 18 3.4 从我国各教育层次看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原因 19 3.4.1 中小学网络伦理教育缺失情况 19 3.4.2 大学网络伦理教育缺失情况 20 4 我国网络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22 4.1 我国网络法律制度中的特点及问题 22 4.1.1 我国网络法律制度中的特点 22 4.1.2 我国网络法律制度中的问题 23 4.2 国外网络法律规制的借鉴 24 4.2.1 英国的网络规制法律 24 4.2.2 美国的网络规制法律 25 4.2.3 日本的网络规制法律 26 4.3 完善我国网络法律与网络伦理之间的关系 26 4.3.1 网络法律与网络伦理之间的关系 26 4.3.2 完善我国网络法律规制的作用 27 4.3.3 完善我国网络法律规制的措施 27 结 论 28 参考文献 29 后 记 3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3 1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1.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笔者研究网络伦理缺失的法律规制的目的就是要弥补我国现阶段网络综合性法律 制度未成型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有企业在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的情况,网络客户端 忽视用户使用权的情况,用户网络隐私权保护情况以及国家网络安全建设与网络个人权 益保护博弈的情况等。目前,我国网络法律建设中还存在着反应民意不足的情况。笔者 希望通过本文强调网络伦理基础对网络法律制定的重要性以及将网络法律形成过程作 为法律文化来研究的目的。 1.1.2 1.1.2 意义意义 网络伦理涉及到了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法律教育与法律制度等法律文化问题。网 络中存在着的伦理问题也引申出法律的解决途径,而这正是法律文化的反映。 信息时代的变革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社会性和伦理性的。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产 生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原发性的伦理意识在法律产生之前就开始规范着网络,同时, 它们的一些特点也正在引导着法律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网络伦理的逐步认识,基于此的 法律文化也开始呈现生机。网络中,人们如何思考法律、如何维护自身的利益、如何开 展教育以及如何构建制度都将值得现实世界人们深思。同时,自然法理论和实证主义法 理论在网络时代的交锋也会体现在网络法律的形成过程中。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2011 年 1 月 14 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管理局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 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1 年 8 月 1 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终端 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 。不论从我国的部门规章到行业协会的公约都反映出网络时代 伦理发展要求的法律条约的重要性。同时,在这些法律条约中如何更好的反映出网络伦 理的大众认可性与可执行性也尤为重要,并将为今后的网络立法、司法活动提供更好的 支持。这也使本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网络环境建设的步步推进,网络中权利义务如何分配,如何建设我国的网 络法律制度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出。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进行,我国在加强网络 2 硬件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网络软件“法律制度”的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 网络发展是“和谐”的发展,并在网络法律规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我国的网络伦理环 境,使我国网络真正成为与现实发展同样重要的发展领域。 国内外有关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文章与著作有:王正平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 代的基本道德 、袁翔珠美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评述 、石共文、蔡文论高校校 园网络伦理准则的构建于实施 、楚丽霞关于网络发展的伦理学思考 、张震网络时 代伦理 (四川出版社,2003) 、 数字化生存 (美尼葛洛庞帝) 、 2.0 版:数字化时代 的生活设计美唐泰普斯科特等。这些著作主要围绕网络中个体权益(如网络隐私 权保护、网络知情权。网络人际关系等) ,网络公共安全(如通讯自由与社会监督、网 络黑客攻击、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以及网络中原则问题的分析(如自由与共享,自律 与信任等) 。这些关于网络伦理建设的内容为我国的网络伦理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范围, 也证明了我国目前网络伦理建设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漏洞,亟需通过法律进行规制。 2012 年 12 月 28 日, 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 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在该决定中,提出了网络服 务提供者的义务,特别是提出了公民网上个人信息资料不被窃取、散布的关于网络隐私 权的规定。这标志了我国在网络立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笔者也认为,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不再是人们简单的技术工具,而 成为与现实生活并列的虚拟环境。而我国网民还没有适应网络环境下网络道德的要求, 这就出现了大量的网络问题,影响了我国网络环境的发展与完善。 通过文献的整理,笔者也更加坚信我国网络伦理与网络法律具有的互相促进作用。 没有网络法律长期的发展与规制就不会有网络伦理的形成。同样,没有网络伦理体现网 络中应该怎么做,也不会对显存网络法律不足提出要求,并促进其提高与完善。 1.3 论文结构 论文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网络伦理概念、特点与原则;第二 部分介绍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以及从法律意识层面与教育层面上看我国网络伦理 的缺失原因;第三部分主要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伦理法律规制的生 成及完善。 1.4 研究方法 论文主要采取了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我国与美国的网络教育,得出美国网络教育 3 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采用价值分析法,分析网络伦理在网络法律建设中自身的 基本价值作用以及实证分析外国网络法律监督对我国网络法律监督的借鉴意义。 1.5 创新点 笔者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可能的创新点是:1、通过对网络伦理的阐释,分析梳理出 网络伦理与法律文化的连接点,提出网络伦理的法学思考可能性。2、通过对我国网络 现状的分析,反映网络终端与网络用户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提出网络伦理与 网络法律之间的关系如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通过网络法律的规制更好的发展网络伦 理。 4 2 网络伦理概述 2.1 网络伦理的起源 2010 年 11 月 3 日晚,一场互联网企业之间的角力引发了大众的关注。来自腾讯与 360 之间的争吵终于演化成一场互联网领域的“战争” 。腾讯声称,将对装有 360 软件的 电脑停止运行 qq 软件。360 则相应推出了“web qq”的客户端作为应对。随即,腾讯关 闭了“web qq”服务,致使 360 推出的“web qq”客户端失效,广大网民无法通过该客户 端登陆 qq。2010 年 11 月 10 日下午,双方的争吵终于在工信部的积极干预下停止了, 双方也终于实现了软件上的兼容。 腾讯与360不兼容这件事情不仅反映了目前在互联网领域争端中相应法律规范的缺 失,而且更突出了目前网络伦理的不良现状。换句话说,没有良好的网络伦理环境,就 不能产生培育网络法律规范的沃土。因为,没有广泛认可的网络伦理标准,法律规范制 度的形成将失去大众的认同感,进而法律容易成为“纸上的权力” 。针对我国目前的网 络伦理现状、网络伦理产生的深层原因以及我国当下的法律规范应对措施和国外借鉴情 况,笔者将逐一阐述。 网络伦理是基于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关于研究道德现象及其 发展规律的学说。伦理学可以分为规范伦理学与非规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还扩展出了 应用伦理学,而非规范伦理学则又分为描述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相比基于经验分析研究 方法对历史和现实的道德进行描述的描述伦理学及利用形式逻辑方法解析道德概念的 元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则是将规范伦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并重点解决生活中 既存的伦理道德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为网络伦理是以网络行为引发的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所以网络伦理也是应用伦 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侧重在网络活动中塑造和完善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观念,将现 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网络行为准则,通过网络传递积极的伦理理念,进而影 响整个网络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2.2 网络伦理的特点 2.2.1 2.2.1 应用性应用性 首先,网络伦理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自从有互联网技术应用之日起就 产生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问题。不过,当时这个问题还局限在互联网实验室。随着 5 网络生活逐渐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由此产生了新的人际关系、道德责任,客观上给 网络伦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次,网络伦理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围。根据伦理学的划 分,网络伦理既不是描述性伦理,也不是元伦理,而是建立在应用互联网络上的道德规 范,因此网络伦理属于应用伦理的范畴,也必然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伦理的 发展而不断增添新的内容。 2.2.2 2.2.2 开放性开放性 网络伦理具有与传统伦理的可类比性,同时,网络伦理还随着人们网络活动的发展 增添一些新的内容。通过网络活动暴露出的人们基于传统伦理的新思考说明随着人们对 互联网的认知加深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伦理观念正在不断丰富网络伦理的内容。因此, 建立反映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网络伦理的工作必须采取开放的态度,通过把握科技发展 与传统伦理碰撞下的新问题,借鉴网络职业技术规范中的内容,不断发掘网络伦理学的 内涵。 2.2.3 2.2.3 虚拟性虚拟性 虽然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虚拟空间经常为人们所忽略,但这个空间确真实地影响着 人们的现实生活。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各种信息资源,缩短了传统搜索信息的时间,而 且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距离, 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 凡是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发生的道德现象和冲突,都属于网络伦理研究的范围。 2.2.4 2.2.4 互动性互动性 以往传统的伦理学更强调遵循既定的伦理规范准则,而且这些规范准则已经经历了 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的检验过程,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执行标准。即使要对相关准则进行 更改,也要进行漫长的探讨争论,最终还可能没有结果,这就是传统伦理标准的惯性。 基于这种惯性,人们更多的是单向度的服从。相对来讲,网络伦理所体现的是能够在不 断形成的网络用户与应用服务提供者之间互动中达成的伦理规范。这种互动是自发,双 向和高效的。同时,这种互动也更加有利于传统伦理中自律、诚信、公正等准则更好地 适应网络生活的发展变化。 2.3 网络伦理的原则 2.3.1 2.3.1 分享至上分享至上 现实生活中,获取资源是每个人生存的必须手段。然而,在网络活动中,分享则是 每个网络参与者的必须手段。网络活动参与者获得的各类信息、软件等网络资源实际上 6 都是在进行共享。一方面下载信息数据,另一方面为他人下载做出上传。而整个下载上 传的过程遵循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当然,这种上传下载模式具有约定 性,它建立在他人自愿提供资源且该资源具有公共性的基础上。如果分享的资源超出他 人自愿的范围,或者涉及他人权利的范围就会面临侵权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网络 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交流都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换。因为,商品交换之后原商 品将不属于本人,而信息、资源在分享中不仅自身收益而且有益于他人。因而,作为网 络社会所特有的资源分享,理应成为网络伦理的首要性原则。 2.3.2 2.3.2 一致同意一致同意 一致同意原则强调网络行为都应遵循各方自愿同意,而且同意必须是建立在诚实、 公正和真实的意思表示基础上。一致同意实际上结合了民法平等、公平、自愿、诚实信 用等基本原则,形成了网络伦理的核心原则。很显然,一致同意被当做网络行为的前提 存在于网络活动当事人的认识中。例如,当软件的使用人点击“同意”按钮安装软件的 同时,也就意味着他与软件开发者共同遵守使用软件过程中的权利义务条款。然而,由 于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和惩戒措施,虽然网络活动中当事人都希望对方所描述的事实是 真实的,但是还会出现双方达不成一致的情况。这就给这一原则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 战和困难。例如,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侵权等行为。 2.3.3 2.3.3 自律自重自律自重 针对网络欺诈, 侵权等行为, 自律自重是网络伦理实施的关键原则。 在网络环境里, 网络行为的影响范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每个网络活动的参与者必须意识到自 身的网络活动对周围网络环境具有的影响,并严于律己的控制自身的网络行为,不做可 能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事情。所以,自律自重可以看做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诉求而和其他 原则共同构成网络伦理的原则体系。自律自重的另一个意义是,遵循最小授权的做法, 即在网络中获取的资源仅限于授权的,而不越权去访问或者试图获取那些没被授权的资 源,否则就会被取消授权,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处罚。因此,自律自重成 为网络伦理的基本原则。 2.3.4 2.3.4 人文关怀人文关怀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关注人生、人性、人的目的和价值等,把人的目的 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人们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古希腊智者派代表普罗泰戈 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而在网络空间中,人文关怀也是不可或缺的。 譬如,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到哪里发生自然灾害,并通过网络向受灾人民表示慰问并向受 7 灾地区捐款。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就是网络用户在进行网络活动时都应该是网络的主宰 而不是网络的奴隶。譬如,针对青少年的“防网络沉迷”系统就合理地将网络游戏控制 在既满足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很好地控制了长期游戏影响学业的情况。马克思主 义认为,真正科学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纵使科技发展如何迅速,也 不能忽视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更幸福的生活。心理学家马斯洛也指出,科学是 人类的创造,而不是自主的、非人类的东西;科学产生于人类的动机,它的目标也就是 人类的目标。 因此, 网络是为了让人过的更好, 并且让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美德, 而不应该仅仅是僵化的工具。网络伦理的人文关怀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下对人 的终极关怀的最高原则。 8 3 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著名传媒大师爱德华麦克卢恩说过: “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 ”随着网络环境日益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正在面对一个与以往伦理体系不同的 媒介网络环境。在这个新环境中,人们原有的伦理价值评判标准将面临挑战。这种 挑战表现在传统伦理观念能否与网络环境相适应。如果人们能够不断适应网络环境中的 伦理规范, 并利用其不断改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将引导人们从事健康积极的网络行为, 并促进网络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这一网络技术引起的新的伦理道 德问题并逐步确立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将会合理调节网络环境下各方面的利益冲 突,使原本无序的网络环境逐渐走向有序。然而,由于我国网络发展相比发达国家有差 距,同时在建设我国网络环境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往往重视软硬件建设而忽视网络伦理 规范的制定与运行,这就导致了我国面临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下面笔者将针对我国的 网络环境以及伦理状况,分析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现状的四个方面。 3.1 我国网络伦理缺失的现状 3.1.1 3.1.1 网络竞争忽视商业道德网络竞争忽视商业道德 从 qq 与 360 的争端事件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企业在利益争夺中表现出的日益无序 化,而且是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与商业伦理的欠缺。根据我国 1993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的规定对“不正当竞争”的适 用范围做出了界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2 条规定: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 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 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在 qq 与 360 为了各自的利益对彼此的网络终端软件采取各种手段以达到有利自身发展并 限制对方发展的目的,然而为大多数人忽略的却是公认的商业道德的缺失情况。而这种 商业道德的缺失正是建立在网络伦理缺失上的。诚然,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是驱动公司发 展的最大动力,然而在两家网络公司的竞争中,受到最大损害的其实是广大使用了上述 两家公司产品的用户。用户的自主选择权由于两家企业的恶意竞争而被侵害。两家互联 网企业的做法也严重违背了网络伦理的自律自重与一致同意原则。 无论是360推出的 “扣 扣保镖”所体现的对竞争对手恶意竞争的行为,还是 qq 提出“用户在 qq 与 360 之间 王正平.计算机伦理:信息与网络时代的基本道德j.道德与文明,2001,1 9 二选一” 表现的未经过与用户的沟通协商就让用户二选一的行为都表现出两家企业没有 考虑到网络伦理。这就导致两家企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彼此的利益,而且还损害了消费 者的利益,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网络环境缺失基本的伦理规范的问题。 3.1.2 3.1.2 网络隐私保护不足网络隐私保护不足 从 2008 年 3 月我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中个人隐私权遭到侵害,到 2012 年 10 月 工信部介入调查方舟子指控奇虎 360 安全浏览器窃取用户隐私,都暴露出我国在保护个 人网络隐私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技术规范以及相关司法文件。同时,我国网民保护网络隐 私的意识也有待提高。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 36 条的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 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以及网络服务提 供者利用网络侵犯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该条款没有进一步明确网络侵 权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规定,从而很难为法官办理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提供明确的法律 指引。 相比而言, 韩国不仅互联网法律制度建设比较快, 而且还经历了完善的过程。 2007 年 7 月韩国就通过了信息通信网法 ,正式实施网络实名制。此目的在于防止网络匿 名诽谤、恶意攻击言论的发生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然而在 2012 年 8 月 24 日,韩国 宪法法院一致裁决认为网络实名制破坏了言论自由,废除了 2007 年生效的网络实名制 法案。此前反对网络实名制的观点就认为,网络实名制不仅不能对网络用户的隐私进行 保护, 而且还使得用户的身份信息等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盗取并引发更严重的网络侵权 乃至犯罪。更甚者是实行网络实名制,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会在网上留有记录,而政府 部门可以借此进行监视,这将在韩国形成一个“受监视的社会” 。更重要的是网络实名 制缩窄了公众监督和批评政府的渠道。很多民间声音因为害怕受到打击报复而不敢实名 发言。虽然我国还没有发展到韩国互联网的发达水平,但是我们足以从韩国的例子上吸 取网络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经验。实名制不可取,但是防止网络隐私泄露缺刻不容缓。相 比美、英、德等国家立法活动对网络的管理均基于民间自律,我国民间对网络隐私保护 的自律组织寥寥无几,特别是广大网民的保护隐私意识以及如何不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 伦理意识有待加强。这说明我国网络隐私保护中的伦理缺失问题已经暴露无遗。 3.1.3 3.1.3 网络职业准则有待推广网络职业准则有待推广 网络职业,顾名思义,是利用网络媒介和专门技术为个人、企业、社会创造价值的 工作形态。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也加快了信息网络软硬件的建设,大批网络 职位应运而生。然而,我国亟需形成一套针对网络从业人员网络伦理规范标准。目前为 止,我们能参考的是 2004 年 6 月 18 日我国制定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一下 10 简称“公约” ) ,公约第六条强调“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 政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德准则,积极推动互联 网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但是,由于是自律条款且规范对象是行业单位,所以要想有 针对性的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网络伦理意识还有待于新的具体规范的出台。同时,公约 的效力由于受到自愿条款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不易大范围推广。如公约的 28 条规定, “我国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接受本公约的自律规则,均可以申请加入本公约;本公约成员 单位也可以退出本公约,并通知公约执行机构;公约执行机构定期公布加入及退出本公 约的单位名单。 ”这种“自愿性”虽然符合行业公约倡导行业伦理而非强制性的宗旨, 但也体现出我国互联网行业缺乏对网络伦理的重视以及对网络伦理作为互联网行业长 期发展保障的共识。爱因斯坦曾指出: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 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 英国历史学家汤 因比也曾指出: “要对付力量所带来的邪恶结果,需要的不是智力行为,而是伦理行为。 但是,科学对伦理来说,属于中立的一种智力工作。所以,科学不断发达完善带来怎样 的结果,若用伦理上善恶的概念来说,就在于科学是被善用还是恶用。科学所造成的各 种恶果,不能用科学本身来根治。 ” 而人本身如何从善避恶地利用技术则完全取决于伦 理道德的指引。鉴于我国网络伦理在网络从业人员中认知度还比较低,提升网络职业伦 理教育与加快网络伦理立法工作亟待进行。特别是关于网络职业操作规范的规章制度亟 需出台。如果说法治的实现需要法律职业化作为前提条件,那么网络环境的的健康发展 同样以网络职业规范化为前提。 3.1.4 3.1.4 价值多元下的网络伦理尚未形成价值多元下的网络伦理尚未形成 价值多元,就是充分理解和满足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以形成不同价值理念并存的环 境。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普及,一个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原本在某个地区能 够理解的价值,由于网络作为媒介,在另一个地区也得到传播,但却不为该地区人们所 接受,甚至与当地的价值观念发生严重冲突。这就表明,并非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能完 全包容外来的价值观念,原本发生在小范围的价值多元化在扩大区域之后则可能表现为 争夺一元价值的纷争。随着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教育集团招聘编外聘用教师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东营众邦人力资源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曲靖市宣威市阿都乡中心学校招聘编制外学龄前教育有关辅助人员3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尾市
- 2025河北邯郸市涉县招聘教师17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南平武夷有轨电车有限公司社会招聘(四)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水库结构损伤监测与评估方案
- 2025年国家统计局北海调查队招聘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金华市医疗保障中心招聘编外用工人员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总医院选调人员7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人美版《书法练习与指导》四年级上册整册教案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NY-T 4251-2022 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 代建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0191226
- YS/T 690-2009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