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命题研析对测 返回目录 1 古代商业的发展 商周至明清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隋唐及宋代市坊的变迁 古代城市演变及特征 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特点及影响 2 古代的经济政策 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 战国时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 明清 闭关锁国 政策的原因 表现及其影响 目标引擎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考点分层突破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返回目录 考点分层突破 时间 地点 交子 大都 隐性深挖 由必修2教材p13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图片可以得出 1 北宋时期 商业繁荣 特别是区域间长途贩运有一定的发展 2 商品交换增多 促使货币更加有利于商品交换 于是纸币 交子 产生 3 交子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在世界商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市的变迁 宋朝以前 市与 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 按时开市 闭市 宋朝时期 的界限被打破 草市 更加普遍 出现汉口镇 佛山镇 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坊和市 民居 景德镇 巧思妙记 古代 市 坊 发展演变图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城市的发展 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的开凿 经济重心的南移 表现 长安 洛阳等大城市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中心 扬州 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 出现 扬一益二 的说法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成都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市舶使 海外贸易 泉州 闭关锁国 广州 巧思妙记 古代商业的 三先 与 三后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问题精要 1 有人认为北宋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北宋前后城市功能有了重大的变化 这种说法对吗 正确 1 北宋之前的中国古代城市 政治 军事意义更大 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 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经济意义居于从属地位 2 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 以市 镇 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并且出现了纯粹经济功能的工商业市镇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何为朝贡贸易 它有何特点 1 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2 特点 它由官府控制 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而是要宣扬国威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3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 其影响有哪些 1 变化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 先在城市 后向农村集市发展 先固定时间 地点 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 奢侈品为主 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产品为主 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 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等货币 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 北宋时还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生产关系的变化 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 2 影响 商业的发展刺激了农业 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 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1 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 官营和专卖制度长期存在 3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 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 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城市逐渐增多 且商业性与经济功能逐渐加强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5 商业与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互相促进 6 国内贸易 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 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 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论证 主题一古代商业的特点史料自春秋战国时期至唐代 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 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 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 设有市师 肆师 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 记载 凡市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而众以会 日入前七刻 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解读 理解史料的关键是注意史料中各时间段商业的发展状况 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 市具有由政府设置于城中 与居民区分开 经营位置 交易 有限制 重视对市场的管理等特点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时间 主题二宋代商业的发展史料潘楼东去十字街 谓之土市子 又谓之竹竿市 又东十字大街 曰从行裹角茶坊 每五更点灯博易 买卖衣物 图画 花环 领抹之类 至晓即散 谓之鬼市子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解读 理解史料的关键是对史料中 市 的把握 史料反映北宋开封城市 繁荣 商业活动极为繁盛 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 打破了 界限 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型市场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商品经济 市坊 主题三古代商业的新变化史料富室之称雄者 江南则推新安 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大贾 鱼盐为业 藏镪有至百万者 其他二三十万 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 或丝 或转贩 或窖粟 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 卷四 地部二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解读 史料表明明代中后期 在全国出现了许多 性商人群体 其中人数最多 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 徽商与晋商的出现 是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空前繁荣的结果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地域 晋商 城镇经济 拓展归纳 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 社会政局是否稳定 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 反之 国家四分五裂 战乱不止 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 2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 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 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 所以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3 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 比如 秦朝修筑驰道 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疏浚大运河 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4 货币的发展 货币的统一 纸币和柜坊 飞钱的出现 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 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 在我国古代 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和 闭关锁国 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返回目录 考点分层突破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1 土地制度的演变 1 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 夏商周时期 土地国有的井田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 受封者世代享用 不得转让与买卖 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贵族封地由庶民和奴隶劳作 遭受剥削和奴役 3 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公元前594年 鲁国规定 不论公田 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承认了 的合法性 返回目录 考点分层突破 土地私有 商鞅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 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北魏至唐前期 政府实行 限制土地买卖 明朝 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均田制 法律 巧思妙计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重农抑商 1 原因 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 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 目的 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3 表现 战国时期 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 西汉时期 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 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商鞅 劳动力 明清时期 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实行 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 影响 重农抑商 政策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影响到 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资本主义萌芽 专卖制度 3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1 明朝的 海禁 原因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危及统治 表现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 清朝 闭关锁国 政策 原因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表现 政府厉行 海禁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将沿海居民内迁 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互市 倭寇 危害 它妨碍 的开拓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海外市场 误区警示 海禁 不等于 闭关锁国 海禁 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即所谓 贡赐贸易 闭关锁国 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 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 如政府特许广州 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巧思妙记 海禁 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 政策之间的关系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问题精要 1 有人认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这一观点正确吗 不正确 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地主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 均田制等 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 但其存在却广泛而分散 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 土地往往被兼并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闭关锁国 政策就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不正确 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外交政策 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 居留期限 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 实行 严禁 严格限制 对外交往不等同于 绝对禁止 一切对外交往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3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如何 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带来什么影响 1 演变 土地公有制 原始社会 井田制 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 2 原因 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政府原因 封建政府的政策 如宋代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的政策 重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 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3 影响 消极影响 土地兼并使农民丧失土地 阶级矛盾尖锐 加剧了社会动荡 导致农民起义 危及王朝统治 土地兼并使政府赋税减少 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 土地兼并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积极影响 土地兼并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 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4 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 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该政策是怎样演变的 其影响是什么 1 含义 重视农业 以农为本 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 原因 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 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 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 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重义轻利 观念的影响 根本原因 自然经济的产物 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3 演变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首倡 重农抑商 西汉时期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中唐时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宋代时 国家放宽了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 明清时期 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严格限制商人活动 重征商税 盘剥商人 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4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 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限制其发展 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兴衰 重农抑商 以农立国 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 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史料论证 主题一 重农抑商 政策史料生之有时 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 今背本而趋末 食者甚众 是天下之大残也 驱民而归之农 皆著于本 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 汉书 食货志上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解读 理解史料关键是注意史料中的关键信息 背本而趋末 大残 皆著于本 乐其所 史料反映了班固认为弃农经商不利于社会发展 农业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重视农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主张国家应推行 政策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重农抑商 主题二 海禁 政策史料南洋未禁之先 闽广家给户足 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 尽入番岛 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 百货不通 民生自蹙 居者 指商人 苦艺能之无用 行者 船民 叹至远之无方 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 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但能使沿海居民 富者贫 贫者困 驱工商为游手 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解读 史料反映了 海禁 政策前后的社会变化 海禁 之前沿海居民生活富足 海禁 之后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 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 社会动荡不安 这说明了 的危害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闭关锁国 政策 拓展归纳 海禁 与 闭关锁国 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因 经济原因 自给自足 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天朝物产丰盈 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是最好印证 政治原因 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维护其统治 客观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 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主观原因 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2 影响 积极 闭关锁国 政策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 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 闭关锁国 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 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闭关锁国 政策 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考点分层突破 命题一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典题例证1 2013 广东卷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 重本抑末 此所以抑并兼 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 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 中央集权削弱c 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 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 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c 解析 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考生对 重农抑商 政策的理解 考查考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能力 本题的解题关键一是时间 东汉初年 二是核心内容 富商大贾 多放钱货 收税与封君比入 所以桓谭主张推行 重农抑商 政策 a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项商人与封君勾结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中央集权削弱与史实不符 d项与材料相违背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立意 策略 1 本题以桓谭的言论切入考查考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考查考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对桓谭语言核心的理解与教材知识点的联系 3 复习备考时 一要注意分析各个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二要将重农抑商政策与当时世界的发展相联系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仿真对测1 齐国管仲说 凡为国之急者 必先禁末作文巧 末作文巧禁 则民无所游食 民无所游食 则必事农 民事农 则田垦 田垦 则粟多 粟多 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 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国富兵强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b 重农抑商 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c 重农抑商 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政策d 重农抑商 政策就是从春秋时期齐国开始的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b 解析 民事农则田垦 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 说明了 重农抑商 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b项正确 a项不符合题意 商周时期国家鼓励商业发展 没有抑商 c项错误 重农抑商 政策从战国时期开始 d项错误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命题二历史现象发生的 目的 典题例证2 2013 山东卷 汉书 食货志 记载 贾人有市籍 及家属 皆无得名田 以便农 敢犯令 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 增加赋税收入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 保护小农经济 返回目录 命题研析对测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d 解析 本题以 汉书 食货志 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 突破点是 重农抑商 政策知识的运用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 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 以便保护小农经济 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 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 根据以上分析 只有d项符合题意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立意 策略 1 本题以 汉书 食货志 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点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信息 突破点是 重农抑商 政策知识的运用 3 备考复习中 一要理解小农经济以及对小农经济与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二要注意小农经济与 三农问题 民生问题 等社会热点之间的联系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仿真对测2 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 编制 鱼鳞图册 如下图 其目的不包括 a 确定土地所有权b 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c 保证田赋足额征收d 限制土地兼并 返回目录 第15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命题研析对测 d 解析 明朝的 鱼鳞图册 与限制土地兼并没有直接联系 故选d项 确定土地所有权 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 保证田赋足额征收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