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籽制品编制说明_第1页
黄瓜籽制品编制说明_第2页
黄瓜籽制品编制说明_第3页
黄瓜籽制品编制说明_第4页
黄瓜籽制品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黄瓜籽制品标准编制说明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黄瓜籽制品标准编写小组2015 年 5 月2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起草人2012 年 3 月,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吉林省卫生厅)召开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评审工作会议,由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建议申请,经专家评审,通过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立项。为做好标准的制订工作,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确定了以冮森林同志为组长的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标准制订小组,小组召开专门会议论证标准制订的涵盖范围、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讨论与其它标准的协调性;确定标准的制订要点,确保标准指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任务来源: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吉林省卫生厅)。项目编号:DBS22/011-2015。项目名称: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归口单位: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起草单位:吉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起草人:冮森林、张历、潘维萍、刘子贤、李立新、刘亦农(二) 起草过程1、2012 年 3 月 10 日,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吉林省卫生厅)召开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评审会议,经专家评审通3过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立项。2、2012 年 4 月 1 日项目工作组启动制定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工作,项目工作组经过 2013 年 12 月 12 日、2014 年 5 月 15 日、2015 年 5 月 18 日三次讨论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3、2015 年 6 月至 7 月,以书面形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发出专家征求意见表13 分,返回 10 份,共收集专家书面反馈意见34 条,采纳 10 条,不采纳 24 条,同时对不采纳的专家意见说明了理由。二、标准格式编制依据本标准遵循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三、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我省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大省,根据我省农业“十五”规划我省粮食播种面积 4900 万亩。近几年来,人民对饮食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饮食多样化、无污染。黄瓜籽逐渐被人们认识,产品逐渐增多,黄瓜籽就是被人们逐渐认识的传统食品,黄瓜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骨骨骼生长有辅助作用,每公斤黄瓜籽含有 898.6 毫黄瓜籽粉克钙,每百克黄瓜籽含 0.72 克磷,黄瓜本身及黄瓜籽含的钾盐、维生素 A、维生素 E 及微量元素钙、磷、铁,都是对人体有益的。目前,我省许多黄瓜籽生产企业规模小、卫生条件差、管理制度落后、生产科技研发能力弱,因缺乏良好的加工操作规范指导,4黄瓜籽的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为保障食品安全,规范生产企业的生产,该标准的制定非常必要和紧迫。四、主要工作过程为高质量的完成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黄瓜籽制品标准的制订工作,标准制订小组收集了有关黄瓜籽国内、外标准和相关的研究文献等大量资料,小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完善相关数据并对黄瓜籽制品加工生产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主要内容包括:1、标准格式及工作流程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了标准文本的征求意见稿。标准编制的具体流程见下图。工作任务调研标准应用相关标准文献资料制定标准内容通过试验和查阅资料确定技术内容标准适用范围指标限量确定指标确定感官指标确定编制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并汇总处理,送审稿,技术审查、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上报2、标准编写的指导思想国家已颁布实施的各种的产品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法律法规5等都是本标准制定时的依据。依据本标准生产或认证的产品,首先应符合国家标准,同时,根据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特色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保证其是优质、安全的食品。4、参照标准情况见表 1。表 1 相关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1 GB 2761-200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2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3 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4 GB 2763-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5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6 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7 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8 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9 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10 GB 500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1 GB 5009.1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12 GB/T 5009.37-2003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13 GB/T 5009.92-2003 食品中钙的测定14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5 GB 7101-2003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16 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17 GB 12695-2003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18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19 GB 1930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20 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1 GB 2805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22 NY/T 578-2002 黄瓜23 SB/T 106702012 坚果与籽类食品  术语五、标准的主要内容及依据1、标准名称及生产工艺标准名称主要根据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6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和产品属性结合我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我省生产企业生产的黄瓜籽制品主要生产工艺主要是:经炒制或烘烤、粉碎、加入或不加入其它辅料制成的。2、黄瓜籽制品的定义及适用范围按照 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2.1 坚果与籽类食品规定,黄瓜籽制品属于籽类食品,本标准定义为:适用于以黄瓜籽为主要原料,经挑选、清洗、烘干(炒制或其它加工工艺)、粉碎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黄瓜籽制品。3、感官指标感官指标要求,参照 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官要求,设色泽、滋味、气味、杂质指标,与 GB 19300-2014 相比增加色泽指标、删除了霉变粒,色泽主要是按产品实际情况确定,本标准确定为“色泽均匀,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主要是因为生产企业的产品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 在色泽上略不同,霉变粒主要是对指标属于对黄瓜籽原料原料范畴,因此在标准中未设该指标。本标准基本涵盖我省生产的黄瓜籽制品。4、理化指标(1)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 B1、水分a、酸价、过氧化值、指标设定和限量值参照 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分别设定为酸价(以7脂肪计)(KOH)/(mg/g)3.0、过氧化值(以脂肪计)/(g/100g) 0.5;黄曲霉毒素 B1指标设定和限量值参照 GB 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其它熟制坚果与籽类,设定为黄曲霉毒素 B1/(g/kg) 5.0;水分参照 GB 7101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设定为水分/%5.0。b、市场抽检 30 粉样品检验结果如下表(表 2):表 2 水分、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 B1 抽检样品一览表样品编号 水分,% 酸价(KOH)(脂肪),mg/g过氧化值(脂肪),g/100g 黄曲霉毒素B1,g/kg1 6 0.6 0.08 5.02 4 0.8 0.06 5.03 4 0.6 0.08 5.04 4 0.7 0.08 5.05 4 0.4 0.06 5.06 4 0.6 0.05 5.07 5 0.6 0.09 5.08 5 0.4 0.05 5.09 4 0.6 0.05 5.010 4 0.6 0.08 5.011 3 0.4 0.05 5.012 6 0.8 0.07 5.013 3 0.4 0.04 5.014 6 0.6 0.05 5.015 5 0.7 0.06 5.016 4 0.4 0.08 5.017 5 0.4 0.07 5.018 5 0.4 0.04 5.019 4 0.6 0.05 5.020 5 0.4 0.03 5.021 5 0.7 0.06 5.022 4 0.4 0.05 5.023 6 0.6 0.03 5.024 6 0.4 0.05 5.025 5 0.6 0.05 5.026 4 0.4 0.05 5.027 4 0.8 0.06 5.028 4 0.4 0.06 5.0829 2 0.6 0.05 5.030 2 0.4 0.07 5.0市场抽检的 30 份我省企业生产的黄瓜籽制品样品(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其中预包装样品 18 份,散装 12 份,从检验结果上看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 B1合格率为 100%,水分全部合本标准要求,合格率为 100%。本标准水分、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指标的设定基本覆盖了我省生产的黄瓜籽制品。(2)铅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食品,NYT 578-2002 黄瓜中铅的限量为0.2mg/kg,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坚果与籽类铅的限量为0.2mg/kg,本标准属固体饮料,按 GB 2762 的规定,本标准铅的限量为0.2mg/kg。样品抽检结果见表 3。(3)钙增加钙指标,黄瓜籽是我国传统补钙辅助食品,资料显示每 公斤 黄 瓜 籽 含 有 898.6 毫 克 的 钙 , 是 食 品 中 人 体 吸 收 钙 比 较 高 的 食品 , 因 此 钙 作 为 黄 瓜 籽 制 品 的 特 异 指 标 , 界 限 值 是 50 mg/kg。样品抽检结果见表 3。表 3 黄瓜籽制品抽检样品(铅、钙)一览表样品编号 铅(以 Pb 计)/(mg/kg) 钙(以 Ca 计)/(mg/kg)1 未检出 3.501032 未检出 136.0 3 0.02 176.94 未检出 424.25 0.01 441.36 未检出 473.97 未检出 469.198 0.03 8.821039 0.02 7.5310310 未检出 449.811 未检出 435.712 未检出 3.1410313 未检出 476.714 未检出 3.5710315 未检出 84.716 未检出 84.0 17 未检出 3.5010318 未检出 2.2610319 未检出 131.920 未检出 112.0 21 0.008 123.222 未检出 137.723 0.05 492.624 0.03 459.625 未检出 134.0 26 0.02 405.727 0.04 407.528 未检出 399.829 未检出 521.430 未检出 522.3市场抽检的 30 份我省企业生产的黄瓜籽制品样品(不同厂家、不同批次),其中预包装样品 18 份,散装 12 份,从检验结果上看铅、钙合格率为 100%,水分有 5 份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合格率为 84%。本标准铅、钙指标的设定覆盖了 80%以上的产品。(4)其它污染物因黄瓜籽制品属固体饮料,按 GB 2762 规定未设定总砷、镉、铬、总汞等污染物指标。(5)微生物及致病菌限量大肠菌群、霉菌、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指标设定和限量值参照 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坚果与籽类10食品和 GB  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具体限量值见表 4。表 4 微生物及致病菌限量采样方案 a 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 CFU/g 表示)项  目n C m M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 5 1 100CFU/g 1000CFU/g GB 4789.10 平板计数法沙门氏菌 5 0 0 - GB 4789.4大肠菌群 5 2 10 102 GB 4789.3霉菌         25 GB 4789.15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 GB 4789.1 执行。5、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均为现行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见表 5。表 5 检验方法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GB 478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GB 5009.3-2010 食品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