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1页
崇文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2页
崇文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3页
崇文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4页
崇文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文区 2005 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 第 I 卷(机读卷 共 14 分) 一 .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14 分。每小题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 不屑( xi) 细小 胜景( shng) 优美 彼竭我盈( yn) 充满 B. 弥散( m) 遍,满 中看( zhng) 适合 不屈不挠( no) 阻挠 C. 倦怠( di) 懒惰 扫兴( xng) 兴致 旁逸斜出( y) 安闲 D. 匿名( n) 隐藏 翘首( qio) 抬起 深恶痛疾( j) 痛恨 2. 下 面一段文字中,画线句子没有错别字的是 这学期开学不久,一向好学的李刚经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利用家长出差的机会,经常上网到深夜。 【 A】面对上课时无精打彩的他,周老师百思不解 。 【 B】当把情况摸了个水落石出后,周老师便心平气和地引导他 。 【 C】起初,李刚执迷不悟,还几次三翻地偷着进网吧,一副无动于哀的样子 。 【 D】如果任其自然,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勘设想 。后来,周老师改变教育策略,利用周记本接连给李刚写了好几封言语恳切的书信。就在这一来二往的交流中,李刚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心改邪归正。 3.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 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是 ( l)在这张专辑里,古典美声与现代电子乐的融合 _,而优美的女声则是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乐音。 ( 2)经历半个世纪的 _砍伐,我国东北林区成材林蓄集量大幅度下降,林龄结构趋于低龄化,可采森林资源几近枯竭。 ( 3)由于肥胖人数 _,美国目前的民航班机不得不将机上的电话、杂志甚至救生衣拿掉,以免整个飞行器“超重”。 ( 4)小王与小贺因为误会已经半个月不说话了,经团支部书记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向两人说明了真相后,终于 _了前嫌,重新和好。 A. 巧夺天工 过度 与时俱进 消释 B. 巧妙绝伦 过分 与时俱进 消失 C. 巧妙绝伦 过度 与日俱增 消释 D. 巧夺天工 过分 与日俱增 消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A. 阵阵飘落的秋叶,使人触目惊心,平添萧瑟之感。 B. 这位老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古籍,如今其学问已经是博大精深了。 C.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青少年“博客”的正负两面性,没有必要对它大惊小怪。 D.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在炎炎夏日中给人们带来清凉的感觉,其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5.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是 历史 常给人以警示, _? _?反过来说, _? _? _?由此可见,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假若当初秦孝公不听商鞅的变法之谏,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 假若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 假若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呢 假若当初唐太宗不听从魏征的劝谏,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的政 治局面呢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A. B. C. D. 6.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断,修改不正确的是 读罢小说,使我感触非常颇深,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我从中读出了两个字,那就是“关爱”。人间需要关爱,人间呼唤关爱。因为关爱,我们的社会处处播撒着爱心滋润的阳光,无时无刻地流淌着爱心灌注的暖流。 A. 删去“使”。 B. 删去“非常”或“颇”。 C. “给我留下了异常深刻的印象”前加“小说的情节”或 “主人公的形象”。 D. “无时无刻地”改为“无时无刻都”。 7. 作品、作家、朝代(或国籍、时代)对应有误的是 A. 济南的冬天 茅盾 现代 B.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北宋 C.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南宋 D. 变色龙 契诃夫 俄国 第 II 卷(非机读卷 共 46 分) 二 . 默写(共 6 分。每小题 1 分) 8. 登斯楼也,则有 _, _,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9.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 10.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 _。 11. 唐朝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并被誉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 _。 12.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诗人李白用“ _, _”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王昌龄的深切同情和关切。 13. 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是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最后一句“ _, _”则表达了岑参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 . 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马说,完成第 14�;17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4.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B. 虽有千里之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不饱,力不足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 下面的句子。( 4 分) (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_。 (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_。 16. 第 1 段中的两个“千里马”,都是指“日行千里的马”,但它们的语境含意不一样,请分别写在下面。( 2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千里马”指: _。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 千里马”指:_。 17. 面对千里马,食马者却发出了“天下无马”的感叹。面对食马者,曾提出“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的韩愈,在行文中流露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呢?( 2分) 答: _。 四 . 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儿子的内心世界(尤今),完成第 18 21 题。(共 13 分) ( 1)长子远渡重洋负笈 j书箱美国的那一年,才 16 岁,有着比刺猬更叛逆的性格。 ( 2)离 家前夕,母子俩还有了一场小小的冲突。飞机是晚上 11 点起飞的,视他如珠如宝的祖母特地从怡保赶出来为他送行。他年少,加上第一回独自出远门,家人都十分不放心,成篓盈筐的话,成千上万个嘱咐,满满地塞在心中,想倾倒出来。可是,他却在黄昏薄薄的暮色里、在家人万般不舍的离愁中,若无其事地从储藏室里拿出了他心爱的篮球,边拍、边跑、边说:“我出去打篮球了。” ( 3)正在房里为他的行李作最后审查工作的我,一听这话,大吃一惊,冲出房来,喊道:“别出去了,已经 6 点多了,快要吃饭了呀!”说这话时,婆母正在厨房里为他准备他最喜欢的菜肴 ,五香炸鸡香浓的味儿一团一团地飘送出来。没想到他居然一意孤行地拉开了大门,头也不回地说:“我走啦!”短短的三个字,化成了三条蚂蟥,死命地往我肉里钻。我像木雕般站立着,生气地瞪着他瘦瘦的身影以猴子般地敏捷三下并两下地跳走了。 ( 4)他时间观念不强,会不会玩得忘形而耽误了班机呢?我苦恼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越走越烦躁、愈想愈担心。等了又等、等了再等。一直挨到 8 时许,他才臭汗淋漓地抱着那个仿佛比他爹娘更亲的篮球一蹦一跳地回家来。 ( 5)这时,离开前往机场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小时而已。我铁青着脸,等他洗澡、看他囫囵吞枣 地吃饭,想到他一去四年,不想、不忍对他苛责,可是,胸中横着的块垒却像个结,让我硬是温柔不起来。 ( 6)这些年来,我一直不能理解儿子临行前的这个举措 �;�;平常几乎每天都打篮球,出国在即,难道就不能少打一场吗?家人等着他吃饭、等着与他叙别、等着送他去机场,他却自顾自地打球作乐,置万事于不顾,真是个感觉麻痹的孩子呀! ( 7)是他学成归来以后,我才知道真相的。 ( 8)那一回,我们聊天,我旧事重提,他说:“啊,妈妈,那天我其实心里虚得很,好像一粒气球浮在半空中,老是着不了地。这样的感觉,让我很难过,一时无法 可施,才想到去打篮球的。一球在手,我便忘掉了一切烦恼,尤其是篮球频频飞射入篮所带来的那种信心满满的感觉,使我觉得自己有了过关斩将的勇气。” ( 9)我想起了当年他进闸门的样子。瘦,可是肩和背都挺得直直的,宛若钢打铁铸一样。左手提着电脑,右手拎着随身袋子,跨着大步向前走,一幅大无畏的样子。啊,正是他的这种坚定和自信的样子,使我觉得踏实而又安心。然而,我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是那个小小的篮球在临行一刻帮他甩掉他的不安、去除他的焦虑、化解他的紧张、消弭他的畏惧的! ( 10)认真说起来,在那一个关键性的晚上,我才真 的是个感觉麻痹的妈妈呵! ( 11)在养儿育女这一码事上,许多家长都犯着同样的毛病 �;�;我们往往只看到孩子表面行为的不当,便不假思索地加以谴责,然而,对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愚蠢地漠视而又懵然地忽视! 18. 删掉第( 7)段好不好?为什么?( 2 分) 答: _ 19. 选文第( 9)段写儿子上飞机前的样子是:“瘦,可是肩和背都挺得直直的,宛若钢打铁铸一样。左手提着电脑,右手拎着随身袋子,跨 着大步向前走,一幅大无畏的样子。”请你揣摩一下“儿子”当时的心理状态。( 3 分) 答: _ 20. 选文第( 3)( 5)段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表现手法再现了“我”在这场小冲突中的心理。请选择一句完整的话,抄写下来,然后具体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3 分) 答: _ 21. 同学们现在也 大都接近 16 岁了,与文中的“儿子”年龄相仿。请结合本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或认识。( 5 分)(限 100 150 字) _ (二)阅读死而复生,完成第 22 25 题。(共 9 分) 20 世纪 40 年代,探险队在北极圈的西伯利亚进行野外考察时,发现了埋在冰下的一只僵死的蜥蜴。这只大概死在距今 5000 年以前的蜥蜴,被考察者放在日光下,竟奇迹般地苏醒过来,又活了两天才真的死亡了。 1974 年,美国的考察人员竟在南极圈的冰层里也找到冰冻达万年的细菌,这些细菌被带回到实验室里也死而复生了。冰冻延缓和保存生命的现象,早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科学家们发现,在冰冻条件下,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降到极低点,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达到极低值,在适合的条件下,生命活动可以重新恢复。这种现象类似于昆虫中出现的休眠或者滞育。休眠是动物体在遇到环境突变时,例如急骤而来的降温或者酷暑,引发新陈代谢降低而导致的,在温度恢复正常时,休眠解除。滞育与休眠类似,但比休眠更深刻。无论休眠或者滞育都是短期的,而北极圈和南极圈内所发生的冰冻事件却长达几千到几万年。 20 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生物体的细胞生理活动进行研究,并且成功地将活细胞进行冰冻保存。起初,温度由摄氏零上 4 5 度开 始,降至零下 20 70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仍然进行,但有时细胞的遗传性会改变,甚至细胞不能存活。后来发现,理想的冰冻保存条件是液氮低温零下 196 度,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细胞由常温突然降至零下 196 度时,由于细胞内的水分没有析出而导致的结冰容易使整个细胞破裂、损伤或者死亡。经过长期的试验,科学家们找到了进入超低温之前将细胞内的水分脱出的办法,那就是:将待冰冻的细胞或组织在由常温降至零下 30 度之前,使环境温度每隔一分钟下降 1 度,直到零下 30 度。在逐渐降温的过程中,为了保护细胞组织,同时使用甘油或二 甲亚砜做保护剂,这两种保护剂都可以保护细胞顺利脱水和防止冰晶形成。这样细胞内的水分基本析出而不会结冰。 与细胞冰冻保存一样,细胞解冻也不容马虎。解冻不当,细胞照样死亡。解冻时一般采用快速升温法,细胞由液氮中一经取出即放入 40 度的温水中使其迅速解冻,然后再移入 37 度的培养箱中使之恢复正常。 在实验室内,使用液氮零下 196 度超低温保存的生物体,一般存活 10 年是有把握的。现在在生产实践中,像保存精细胞、卵细胞、受精卵细胞、胚胎、植物花粉、茎尖等都取得了成功。 超低温保存技术能否尽快应用于医学实践呢?这是人们 所普遍期待的。一些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希望将自己置于超低温的保存箱内,待医学技术提高之后,再将其复苏进行治疗,以延长生命。但就目前而言,真正使超低温保存技术有实践价值的是建立濒危物种的基因库,把濒危动物的精、卵细胞组织保存起来供将来繁育这些物种之用。现代“超低温细胞银行”保存的植物组织有茎尖、花粉、冰冻胚和某些水产品的生殖细胞等。 (选自蓬勃发展的新技术,有删改) 22. 第段列举了两个“死而复生”的实例,对本文说明的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2 分) 答: _ 23. 在第段中,作者是怎样说明冰冻延缓和保存生命这一现象的?( 3 分) 答: _ 24. 阅读第段,用尽量简洁的词语在括号中填入超低温保存生物体的三个主要步骤。( 2 分) ( ) �;�;( ) �;�;() 25. 文章最后两段介绍了超低温保存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例和设想,请你顺藤摸瓜,也试着用这项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某个难题(文章提到 的除外)。( 2 分) 你的设想: _ (三)阅读富而有德,德富财茂(陈光标),完成第 26 28 题。( 8分)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一句名言,让越来越多的人寻味。而“饮水思源”这一古训,更体现在许多人的言行中。 对于企业家和富人来说,这两句内涵丰富的语句,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回报他人和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在现代意义上,这种回报早已超越“感恩戴德”、 “知恩图报”的层次。一个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优良环境和支持。另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越强大,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办慈善事业是这种回报的重要方式。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企业家和富人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而从目前我国企业家和富人投身慈善事业的比重、捐助的数额来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物种以竞争为 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扶弱济贫、助人为乐,作为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财富,也折射出人类社会的道德良知和思想光芒。慈善作为这种智慧的体现形式,是一个社会、民族文明的标志,也是解决社会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富人自愿通过多种形式捐助和帮扶他人,是一种以道德、爱心为基础的分配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困难群体及时得到关爱和帮助,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的温情。 投身慈善活动,企业有付出,也有获得。一个有远见的企业家,最应关注企业长期获得利润的能力。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能够 在社会上获得较高的认可和信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李嘉诚说过:“强者特别要学习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是个庸俗匹夫。”他的善举不仅使他一直占据华人慈善家榜首,也有力地支撑着他事业的进步,成为全世界华人首富。 从事慈善活动,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一次性为慈善机构捐了多少钱,更在于对慈善的一种深切认知和持久责任。江苏黄埔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规定每年都要从企业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慈善基金,列出捐赠目标计划表,专款专用。这种对慈善事业的制度化投入,逐渐在企业中 形成了一种慈善文化,也带动了员工从事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慈善成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印度一位哲人说:“财富无常而仁德永恒,故一旦有财须及时行善。”对于企业家和富人而言,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财富观:为富不仁者耻,乐善好施者荣。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自己的财富造福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财富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企业家和富人,才活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生活在人们尊敬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的数字的守财奴要更荣光、更快乐。 26. 本文针对什么社会现象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 分) 答: _ 27.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和下文中哪个句子表达的意思相类似?这样的“巨富”可以用下文哪个词语形象地称呼他(她)?( 2 分) 答: _ 28. 阅读第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4 分) 答: _ 第 III 卷(共 60 分) 五 . 作文(共 60 分) 题目:良言 良言是指有益的话,好话。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逆境中,有良言相伴,如释重负;顺境中,有良言相随,如坐春风。良言是宝贵的金玉,受之终生获益;良言是苦口的良药,受之药到病除 请以“良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不限文体(除诗歌外)。 2. 不少于 600 字。 3. 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师生姓名。 【试题答案】 第 I 卷( 14 分) 一 . 本题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 D 2. B 3. C 4. A 5. B 6. D 7. A 第 II 卷( 46 分) 二 . 本题共 6 分,每小题 1 分。 8. 答案: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评分:答对给 1 分。 9. 答案: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评分:答对给 1 分。 10. 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评分:答对给 1 分。 11. 答案: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评分:答对给 1 分。 12. 答案: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分:答对给 1 分。 13. 答案: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分: 答对给 1 分。 三 . 本题共 10 分。 14. 答案: D 评分: 2 分。 15. 答案示例: (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评分:共 4 分。每句 2 分。( l)基本意思答对给 1 分,“食”“或”“石”都译对、语句通顺给 1 分。( 2)基本意思答对给 1 分,“其”“耶”“知”都译对、语句通顺给 1 分。 16. 答案:有千里之能,并以千里相称的马;有千里之能,但才美没有外现的马。或:有才能,并被重用的人;有才能,但没被发现的人。 评分:共 2 分。共两 项任务,每项 1 分。 17. 答案:怀才不遇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懑之情。 评分:共 2 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四 . 本题共 30 分。 () 13 分。 18. 答案:不好。因为第( 7)段既承上交代了时间,又领起下文对儿子临上飞机前表现的解答。删去后,时间上、文章结构和内容上都不衔接,显得突兀。 评分: 2 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仅答“承上启下”或“过渡”给 1 分。 19. 答案示例:“儿子”此时心里并不见得十分踏实,但是又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是个男子汉了;为了让家长减少对自己远行的担 忧,故意作出的姿态。 评分:共 3 分。符合前后文语境和儿子的年龄特征即可。 20. 答案示例:(原句)我铁青着脸,等他洗澡、看他囫囵吞枣地吃饭,想到他一去四年,不想、不忍对他苛责,可是,胸中横着的块垒却像个结,让我硬是温柔不起来。 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肖像、动作、心理描写,借助比喻的修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我”对“叛逆”的儿子又气又爱的心理。 评分:共 3 分。准确摘抄原句 1 分,分析表达效果 2 分。 21. 评分:共 5 分。感受或认识 3 分:感受或认识脱离文本,得 0 分;感受角度新颖或认识深刻,且观点明确,得 3 分;感受不 清或认识模糊,得 1 分;介于二者之间,得 2 分。结合自己的经历 1 分。语言 1 分。不足 100 字扣 1 分。 (二) 9 分。 22. 答案:用现实中存在的冰冻延缓和保存生命的现象,说明超低温保存生物体具有可能性;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评分:共 2 分。共两个要点,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