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西区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基础题)、第 II 卷(综合题)和第 III 卷(作文题)三部分。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基础题 共 1 大题 共 27 分) 一 .(本大题共 12 小题, 4、 8、 12 小题每题 3 分,共余每小题 2 分,共 27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阅读海燕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 1 4 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 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 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 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呻 吟( shn) 胆 怯 ( qu) 敏 感( mn) B. 卷 集( jun) 翅 膀 ( bng) 号 叫( ho) C. 燃 烧( rn) 蜿 蜒( wn) 预 言( y) D. 苍 芒 ( mng) 蠢 笨( chn) 掠 起( l) 2.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成尘雾和碎末。 A. 抓 放 压 B. 抱 甩 摔 C. 拿 扔 碾 D. 刮 摔 砸 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 人,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B.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运用拟人,突出了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C.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是的,遮不住的! 运用排比,语气肯定,表达了革命者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D.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处在革命高潮时期的人民群众的欢乐心情,冲锋陷阵的锐气和积极主动的战斗精神。 4. 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拓展了 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 B. 选文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是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C.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句话说明海燕所象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具有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 5 8 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 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不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 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 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 选文第一段所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 A. 讲究建筑的层次 B. 讲究建筑的映衬 C. 讲究建筑的自然之趣 D. 讲究建筑的对称 6. 对“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这样设计的艺术风格 B. 表明设计者的艺术构思 C. 表达对设计者的敬佩之情 D. 点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 7. 选文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分类别 打比方 举例子 作诠释 B. 作比较 打比方 举例子 摹状貌 C. 分类别 下定义 打比方 作比较 D.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摹状貌 8. 下面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 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B. 选文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 C. 选文中的加点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D. 选文划线句中的“这”指代的是: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回答 9 12 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 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吾以十倍之地, 请 广 于君(扩充) B. 以君为长者,故不 错 意也(错,通“措”) C. 亦免冠徒跣,以头 抢 地耳(抢夺) D. 秦王色 挠 (屈服)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安陵君其 许 寡人 潭中鱼可百 许 头 B. 轻寡人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 C. 寡人 以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 其境过清 D. 公亦尝闻天子 之 怒乎 肉食者谋 之 11. 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全天下一片白色,今天就是这样。 B.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 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C.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 D.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12. 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讲述了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故事,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B. 文中秦王对唐雎的称呼从最初的不称而问,到“公”,到“先生”,表现了秦王色厉内荏的特点。 C. 本文主要通过 神态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D.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与臣而将四矣”的意思是: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4 大题 共 43 分) 二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 分) 将诗文补充完整,或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句子。( 10 分) 13.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汪藻春日) 1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5.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7.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 ?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献身精神。 18.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 2 分) A.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王维汉江临眺) “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全动起来了,渲染了磅礴的水势。 B.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诗人运用典故,以冯唐自喻,委婉地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并委以重任的愿望。 C.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流沙河理想) 运用四个形象的比喻,指出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D.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 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9 22 题。( 6 分) 晏元献公为童生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 就 试。公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幕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宫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 直 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宋朝卒至大用。 注释: 晏元献公:晏殊,北宋人。 童生:科举考试中获得参加秀才考试资格的考生。 燕:通“宴”。 东宫官:太子府的官员。 除: 任命。 19.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 分) A. 便令公 就 试( ) B. 直 以贫( )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21. 本文记叙了有关晏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 其中的一件事 的内容加以概括。(不超过 6 个字)( 1 分) 22. 从文中看,晏殊得到皇帝信任并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2 分) 四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5 分) 阅读读书养气写作一文,回答 23 28 题。( 15 分) 读书养气写作 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 的精神力量 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 气 。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 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 就是说,写文章的 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 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23. 浏览全文,提取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 分) 24. 第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 2 分) 25. 作者在文中对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什么要求?( 4 分) 26. 第段列举韩柳欧苏四 大文豪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27. 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在本文中引用,你认为可以引用哪两项,请简述理由。( 2 分) A.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高尔基)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D.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臧克家) 可以引用的两项是: 其理由是: 28. 第段中说:“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 课外阅读 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五 .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分) (一)综合性学习( 6 分) 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走进黄河”专题研究活动。 2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3 分) 材料一:黄河流域的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后夏、商、周三朝,相继成为中原大地的主宰,孕育了古代华夏民族。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中华文化典籍都诞生在黄河流域。 材料三: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黄河的认识。(请用一句话回答) 30. 今日的黄河出现了 断流和水污染这种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使黄河重焕昔日光彩,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你拟一条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3 分) (二)名著阅读( 4 分) 31. 除保尔柯察金外,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人物的名字是 ,保尔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了题为 的中篇小说。( 2 分) 32.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首诗是水浒传中的 在 上所作,后被黄文炳发现后告到知府,导致他最终被逼上梁山。( 1 分) 你还知道有关他的其他的故事吗?试举一例。(不超过 10 个字)( 1 分) 第 III 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30. 作文( 50 分) 牵挂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深深惦记,它可以联结亲情,联结友情,联结爱情。在生命的轮回中,总有一个人值得你刻骨铭心地记挂,当然也有一 个人在时时刻刻把你牵挂,这是人生中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因为彼此牵挂,生命变得丰盈而美丽。 请以“牵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 600 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天津市河西区 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调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I 卷(共 27 分) 一 .( 27 分) 4、 8、 12 小题,每题 3 分,其余每小题 2 分。 1. C 2. B 3. C 4. C 5. C 6. D 7. B 8. D 9. C 10. B 11. A 12. C 第 II 卷(共 43 分) 二 .( 12 分) 13.( 2 分)野田春水碧于镜 人影渡傍鸥不惊(每句 1 分,有错、漏不给分) 14.( 2 分)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荆州市三支一扶考试真题
- 全球分销渠道考核试卷
- 中草药提取与鉴定的色谱柱再生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电磁场仿真分析考核试卷
- 农药产品质量安全国际标准比较分析考核试卷
- 场馆租赁与使用权管理考核试卷
- 市场反馈机制与客户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物业出纳人员工作总结(资料12篇)
- 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幼儿园外墙修缮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DB43-T 2446-2022 架桥机安全状况评估
- 关于合同账期的协议书
-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档案建设
- 护理进修医院自我介绍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公共利益 第六课 公共利益的维护教学设计 教科版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条款
- 医疗器械销售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交通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培训
- 澳门旅游合作合同范例
- 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焊接项目技术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