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考纲 1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2 明治维新 3 戊戌变法 第3课时近代亚非的重大改革 一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1 历史背景 1 国内 政治方面 处于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 不同政治集团之间争权夺利 导致埃及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 埃及盛行包税制 农业破坏严重 同时手工业 商业日趋凋敝 阶级关系方面 农民和城市平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 阶级矛盾尖锐 2 国外 英法展开对埃及的争夺 阿里建立穆罕默德 阿里王朝 虽然把英法赶出埃及 但埃及随时面临着西方殖民入侵的威胁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埃及倾销商品 使埃及形势进一步恶化 2 主要内容 1 经济方面 发展机器工业 创办近代工厂 培养本国技师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以军事工业最为重要 同时发展民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2 政治方面 加强中央集权 改革行政制度 在中央设高级国务会议 简化地方行政区划 大力压制马木路克势力 整顿社会治安 消灭盗匪 3 军事方面 创办步兵学校 培养军官 扩建军营 招募士兵 大力发展海军 建立了地中海舰队和红海舰队 4 外交方面 向外扩张 企图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大帝国 3 历史作用 1 进步性 经济改革使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政治改革完善了行政机构 整顿了社会秩序 强化了中央集权 军事改革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海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 外交改革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2 局限性 经济改革出现了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问题 军事改革和对外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苦难 3 总评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虽然昙花一现 最终失败 但实现了国家的安宁和统一 并使埃及走上了漫长的现代化道路 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二 明治维新1 历史背景 1 国内 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政治 天皇没有实权 幕府掌管国政 等级制度森严 经济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文化 洋学兴起 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知识得到传播 为日本学习西方准备了条件 阶级 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下级武士对幕府不满 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外交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 2 国际 民族危机出现 1853年起 美英等西方国家入侵 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 主要过程 1 形成以下级武士为主的改革派 公开反对幕府 2 确定武装倒幕方针 采取割据富强的策略 3 建立了由农民和商人子弟组成的武装力量 4 武装倒幕成功 建立了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新政府 5 颁布 五条誓文 作为施政纲领 3 基本内容 1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宣布 四民平等 取消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 制定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政治体制 2 经济方面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 承认土地私有 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 派使节团出访欧洲 进行考察 从创办国营 模范工厂 到扶植私人企业 大力推进殖产兴业政策 注意培养人才 成为推进日本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3 文化方面 大力引进 吸收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 推行文明开化 4 历史影响 1 积极作用 推动日本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加强了中央集权 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使日本改变了落后面貌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成为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 局限性 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 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 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 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获得民主权利 形成了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代天皇制 三 戊戌变法1 历史根源 1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加剧 救亡图存 的民族意识激发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 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 维新思想的发展状况 1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 王韬主张广贸易 开煤矿 发展资本主义 推崇君主立宪政体 主张君民共主 郑观应主张开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实行商战 2 维新思想的成熟 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梁启超 倡民权 谭嗣同呼吁 冲决网罗 严复宣扬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3 百日维新 1 内容 2 结果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六君子 相继被杀 新政内容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之外 其他措施全部被取消 百日维新 以失败宣告结束 4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意义和历史教训 1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力量的弱小和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力量对比悬殊 具体原因 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群众 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对极少数帝党官僚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2 意义 维新变法运动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思想的传播 起了开阔眼界 解放思想的作用 各种社团及新式学堂的创办 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式 书局 报刊 杂志等近代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3 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他们只采取改良的办法 并且脱离了人民群众 其变法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充分说明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考点一推动 埃及中兴 的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一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措施1 工业方面 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 设备 人才 提高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 2 政治方面 在中央设立最高国务委员会 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内阁 下设若干政府部门 3 军事方面 派人到西欧学习军事技术 聘请外国教官 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 4 文化教育方面 仿照西方教育制度发展教育 5 外交方面 实行有限的开放 加强与西方的交流 史料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 法殖民主义侵略 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 认识到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 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 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导读 阿里认识到建立近代化工业和近代化军队是非常必须的 为此他在经济方面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军事方面 壮大步兵力量 大力发展海军 史料印证 二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的影响1 进步作用 1 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 奠定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基础 2 维护了埃及的独立和主权 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2 局限性 阿里政权是封建的 专制与残暴是它的本性 在他统治时期 农民仍然受到封建地主的剥削 工人也带有农奴制的烙印 残暴的统治和连年的对外战争 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史料一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上 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 大炮和机器设备 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 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 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 传统结构的留存 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 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 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导读 史料表明旧生产关系没有改变是改革未成功的根源 史料印证 史料二但是 穆罕默德 阿里为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不断对外扩张 几十年的战争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把广大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 在埃及人民中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 他建造了一座宫殿 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人民教育出版社 资料与注释 导读 史料表明穷兵黩武消耗了国力是失败的另一因素 考点二迈入近代化门槛的明治维新一 明治维新的背景1 内忧 1 当时的日本是一个闭关 落后的封建国家 天皇没有实权 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将军手中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本落后于西方国家 2 社会发生急剧变化 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 阶级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出现大商人等工商业者 但他们政治上无权 资本主义与封建统治矛盾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 一些中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恶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2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民族矛盾尖锐 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史料一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曾有人这样写道 武士不论大小 一般都是贫困 穷武士 甚至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 至于家中其他贵重物品 更是毫不介意地随手变卖 导读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 中下级武士的处境日益恶化 史料二今世的诸侯 不论大小 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 以期能向他们借钱 并仰赖江户 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 导读 新兴商人集团出现 政治地位提高 成为改革的推动力量 史料印证 二 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1 从改革领域看 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 比较全面 2 从改革方式看 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 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 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 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 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 或强制推行 或示范引导 5 从改革内容的特点来看 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时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史料一 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 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 物产之多寡 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 但寻其根源 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导读 明治政府推行 殖产兴业 以各种政策为杠杆 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 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史料印证 史料二 日本明治政策 改变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 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 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 改革军事 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 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英 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 导读 明治维新涉及到各个层面 体现向西方学习的全面性 主动性和选择性 与国情相结合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等特点 考点三昙花一现的 现代化 尝试 戊戌变法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1 社会背景 19世纪末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 思想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中国出现了以王韬 郑观应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潮 他们要求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这些维新思潮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3 阶级基础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史料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 这体现在 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 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做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 导读 史料表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兴起与传播为戊戌变法准备了条件 史料印证 二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 目的及根源1 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 目的 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 3 根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具有软弱性 妥协性 史料 孔子改制考 称儒家尊奉的 六经 均为孔子假托古圣的言行所作 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 素王 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导读 康有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 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 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史料印证 三 百日维新的特点1 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 上至上层建筑 政治 军事 思想文化 下至经济基础 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 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 2 从推行范围来看 仅限于社会上层 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 因此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 3 从推行者来看 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 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 4 从性质上看 既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 又是思想解放运动 还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5 从目的上看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6 从作用上看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7 从推行来看 变法措施过于急躁 分不清轻重缓急 史料一尽管当时很闭塞 严家弄又在乡下 像 戊戌政变 这样的大事 我们也不知道 可是皇帝和皇太后 驾崩 就不同了 地保 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 严家弄 作者故居所在地 原为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咨询钓鱼比赛方案有哪些
- 网络工程师活动方案策划
- 浙江高层工程施工方案
- 小学夏季校服咨询活动方案
- 解决方案咨询服务
- 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方案内容
- 耳朵营销方案
- 征文文案策划咨询方案
- 离子交换设备智能化控制技术-洞察及研究
- 香洲区演出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供热有限公司招聘12人考试历年参考题附答案详解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七讲华夷一体与中华民族空前繁荣(隋唐五代时期)-2025年版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围墙装饰墙帽施工方案
- 燃气运营安全管理方案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预算表模板
- (正式版)DB44∕T 2697-2025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技术标准》
- 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豆
- 简易版关于做好县委巡察组巡视商务局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的应急预案
- 2025年中秋节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装配钳工高级考试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