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7:安徽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计划书课题名称: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学生姓名:所在班级:学号:地方电大教学点:安徽省 市科研指导教师:课题计划经费: 元研究起止年月: 年 月至 年 月课题类别: 实验性研究 类实验性研究 非实验性研究课题来源: 自选 指导老师 其他是否为立项课题: 否 是: 国家级 省/部级 市/局级 校级 院级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要有近2年的文献)研究背景、意义: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面临各种临床有创性操作,而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常见职业伤害。它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针刺伤在临床护理工作发生率据高不下,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现在,对针刺伤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开始对针刺伤发生原因和危害的有了一定的认识。 研究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主要参考文献:1 程桂珍 ,蒋凤莲. 医院卫生员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 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2009,4(6):966.2戚晶晶,沈美玉 22 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分析及防护措施J天津护理,2006,14( 5) : 296 2973梁晓芬,杨桂勇,陈向坤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 6) : 183-1834 阿依夏木司马义,玛依努尔买舍苏提,郭晓丽240例实习护生锐器伤及低上报率原因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312933.5 Tan 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preventing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 Arch Intern Med ,2011,161(7):929.6 毛秀英,吴欣娟,徐 辉,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6) : 422 425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自己临床体会,最后进行概括,总结。3研究的阶段计划1)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2)对针刺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3)结合自己的观点,归纳分析总结;安徽电大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学 生: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 目的 综述近年来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及意外针刺伤发生时的应急方案。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法,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由于我国职业防护管理缺陷操作不规范、自我防护意识差等原因护理人员护士发生针刺伤发生率居高不下,对其自身健康危害巨大。 结论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及预防针刺伤教育,加强护士操作技能训练,强化安全意识,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针刺伤害的发生。【关键词】 意外针刺伤,原因,预防措施,综述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面临各种临床有创性操作,而针刺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常见职业伤害。针刺伤包括范围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常见的注射器针头、缝合针等刺伤,诸如手术刀、玻璃容器碎片等利器的划伤也包括于其范围之内1。普通的针刺伤害并不会为身体带来损害,主要是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可经过身体上细小的伤口进行传播,给受伤的护士带来巨大的健康威胁。据研究证实大约有20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进行传播2。梁晓芬等3进行临床调查发现,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概率约88%。随着医学学科的发展,现在,对针刺伤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开始对针刺伤发生原因和危害的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一线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更是如此4。为了使护理人员进一步加深对针刺伤害的危险因素了解,充分掌握针刺伤害的防护措施,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本文深刻分析了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害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最新研究的进展综述如下。 1医源性针刺伤的对健康危害及发生原因分析11 医源性针刺伤的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护士每天要为患者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在配药、扎针的过程中与患者接触机会非常多,容易发生针刺伤而感染一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比如肝炎、艾滋病等能够通过血液传播途径传播的传染病通过针刺伤而感染给相关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常见。有研究表明, 目前我国人口中乙型肝炎总感染率可达 60% ,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3亿,因此,肝炎在针刺伤后发病率最5。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警告说,2010年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人数将可能高达2000万。艾滋病作为血液传播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护理人员通过针刺而传染上艾滋病呈现出猛增的趋势6。针刺伤不仅给医护人员巨大心里压力7,一旦感染了乙肝、艾滋等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还会使她们丧失工作,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因此,各医疗机构以及医护人员本身必需对医源性针刺伤引起高度重视。12 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原因分析1.2.1 医院职业防护制度不健全我国医院职业防护管理起步较晚,管理体制不健全,加之一些医院对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医护人员对职业防护制度十分陌生。许多医院相关医院职业防护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有数据显示,护理人员操作时不戴手套的原因, 376%因院方没有要求, 4.4% 是由于院方不提供手套。护理人员经历针刺伤后,仅 15.7% 上报,据大部分都未能上报,其原因主要为:相关部门不重视,甚至不清楚报告程序者可占 4635% 8。1.2.2 缺乏防护意识及操作流程不规范护士自身防护意识缺乏,操作不规范,尤其年轻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概率明显较大,这与其对工作不熟练,思想上轻视和麻痹等有直接原因8-9。具相关资料显示低年资、工龄短、学历以及职称较低的临床护士,更缺乏必要的职业防护意识10-11。符月珍等12发现许多护士对被针刺的认识程度不高,有些认为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也没有刻意去重视。现在,护士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也缺乏职业防护课的相关内容,导致护士从业后自我职业防护意识淡漠13-14。曹松梅等15调查发现,只有15.7%的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及时上报,大多数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后觉得没有必要上报,有些人认为针刺伤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上报了医院管理阶层也不会重视。不按规程操作是造成针刺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操作过程中不戴手套,针头回套针帽、输液袋。有研究表明,回套导致了14% 针刺伤,分离针头与注射器导致了约12%针刺伤的发生。据王祥英16的调查结果,供应室护士发生针刺伤可高达100%,人均年刺伤达 4、5次,最高纪录达 7 次,其发现主要原因是利器放置的位置不合适16。1.2.3 医疗器材不安全 医疗器材质量较差,设计不合理等原因也是造成医护人员针刺伤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由于注射器或其他医疗锐器没有安全装置所造成的针刺伤害几率非常高。医院提供的锐器盒不符合国际标准,也可能导致针尖刺穿容器壁而伤及他人。1.2.4 护士工作强度高、思想压力大边晓莉17等调查发现医院护理人员的力量配备不足,尤其夜班护士,独立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经常超负荷工作,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易造成身心疲惫,从而增加了针刺伤的危险。另外,一些传染病医院或专科中收住的病人都是传染病病人,入职资历年限浅、经验较少的护士面对这些危重患者容易造成精神紧张。很多医院护士工资待遇较低,加之个别医生对护士不予尊重,也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导致其心理不平衡,甚至产生悲观心态,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2 医源性针刺伤的防护措施医源性针刺伤引起的血液性传染病对相关医护人员带来的伤害巨大,由于我国国情的现状其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积极进行职业防护教育,进行相关专项训练迫在眉睫。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项相关评定结果表明2,62%88%的医源性针刺伤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2. 1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改变护理人员不安全行为各级医院应该重视职业防护的培训及相关制度的建立,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相关职业防护知识和预防、应急措施,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害,以预防为主,遵循防护原则,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及时为一线护理人员注射相关预防性疫苗,认真执行相关治疗制度如习惯戴手套操作,相关数据已经表明戴手套操作可使针刺伤的发生率下降50%左右6。在发生针刺伤后及时上报,正确处理。2.2 规范操作行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应该借助于钳子或戴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和手持裸露的锐器指向他人。操作后要自己整理用物,防止他人在清理用物时被刺伤。输液失败、穿刺失败时,禁止将已经污染的针头悬挂于输液管滴管上,应当立即抛弃污染针头,更换新针头等1,6。加强锐器盒管理,放置的地方应该光线充足、空间足够大且便于使用。2.3使用安全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本身质量以及设计上的缺陷所造成的针刺伤理论上应该完全避免。比如医院购进医疗器械及其药品时应该认真检测确保质量过关,使用防刺破、防渗透的塑胶收集容器【6】,用多功能医用卸针头器替代医务人员的手动拆除针头18等。这些措施均能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2.4合理工作制度,加强心理疏导在相关科室为医护人员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排班,避免医护人员由于精神紧张和劳累过度发生医疗事故及意外。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医护之间相互尊重,护士在针刺伤后容易发生恐慌等心理障碍,对不幸发生针刺伤的护士应该及时诊治,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3 小 结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医疗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近年来,临床输液、穿刺、注射等治疗工作及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大量增加。针刺伤的发生率在我国呈升高趋势,它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针刺伤带来的血源性传染病已经引起尽管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且组织了很多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但是,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经验缺乏,相关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致使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学校应增加对在校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培养护生职业防护的意识。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高风险科室的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安全,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及预防针刺伤教育。个人重视和行政干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缓解护士工作压力及强度,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流程,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自身职业安全,积极学习和宣传相关内容,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使医源性针刺伤害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 程桂珍 ,蒋凤莲. 医院卫生员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J. Internal Medicine of China,2009,4(6):966.2戚晶晶,沈美玉 22 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分析及防护措施J天津护理,2006,14( 5) : 296 2973梁晓芬,杨桂勇,陈向坤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 6) : 183-1834 阿依夏木司马义,玛依努尔买舍苏提,郭晓丽240例实习护生锐器伤及低上报率原因分析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4):29312933.5 Tan 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preventing needle stick injuries in health care settingsJ. Arch Intern Med ,2011,161(7):929.6 毛秀英,吴欣娟,徐 辉,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6) : 422 4257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 护理人员锐器伤后心理状态与相关影响因素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 19) : 1 28龚光明 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 5) : 680 6829Gibellini D,Borderi M,Bon I,et al HIV 1 infection of a nursefrom a newborn with an unknown HIV infection: a case reportJJ Clin Virol,2009,46( 4) : 374 37710丁 汀,厉 琼,沈 莉 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上海护理,2009,9( 4) : 80 8311李文珠,苏冠华,赵 越,等 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对针刺伤的自我防护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 19) : 36973699. 12 符月珍.护理人员工作中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调查研究,2013,4:168-169.13 孙月梅 ,索士敏. 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调查及发生原因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78.14 姚月芳 ,王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锡工作群管理办法
- 办事处建设管理办法
- 托儿所如何管理办法
- 景区流浪猫管理办法
- 发建部现场管理办法
- 大学信息化管理办法
- 新员工考评管理办法
- 平行车进口管理办法
- 江西省计价管理办法
- 教师体育团管理办法
- 2024年景区委托运营管理服务合同3篇
- 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内容
- 儿童孤独症的健康宣教
- 2024年度外籍员工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氢气传感器行业销售动态与竞争前景预测报告
- 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考试试题
- 档案调取申请书范本
- 浅部真菌病的局部治疗策略
- 2024年知识竞赛-大疆无人机飞行知识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DB23-T 3789-2024 大中型灌区标准化管理规范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卷(冀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