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docx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docx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docx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人民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A承担了丞相的职能B不享有决策大权C制约了皇权的膨胀D成为最高行政长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可知,明代内阁首辅不同于之前的宰相,故A、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对内阁的“票拟”都要重新审视,说明内阁只是辅助皇帝,最终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故C项错误,B项正确。2“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部权尽归内阁”说明内阁权力逐渐扩大,故选B项。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机构,A项错误;明朝中后期皇权是逐渐加强的,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内阁行政效率提高的信息,D项错误。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度的继承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是指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大权独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这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故选C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无论地位、性质都不是对宰相制度的继承,A项错误;B项仅仅是材料的表面现象,材料体现的本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材料强调清代军机处的设立带来的变化,内阁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D项错误。4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一定制衡色彩C决策机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选B项。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只能反映明朝的情况,而不能反映清朝的情况,A项错误;从明到清决策机制发生了变化,因此决策机制僵化的说法不正确,C项错误;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但材料中并未强调皇权的加强,只是强调内阁首辅和内阁对皇权的约束,D项错误。5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机大臣完全成为皇帝的“办事员”,皇帝完成单独决策,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对于军国大事,军机大臣只是协助皇帝处理,而不是负责处理,故A项表述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6有学者提道:“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家国一体B专制主义C中央集权D尊君敬祖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君权统治的延伸”“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故选B项。材料中未提及“家”的概念,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指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地方服从中央,材料未涉及,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敬祖”,D项错误。7“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家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B CD答案:D解析:军机处是因军事需要而设置,但是军机处并没有降低行政效率,而是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故错误;军机处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但是只是跪受笔录并不能参与国家决策,国家决策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错误。8“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C提高行政效率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根据材料信息“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毫无疑问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A项符合题意,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际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实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就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答案:(1)制约:皇权受到三省六部制和法律的制约。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