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专题2在朴实隽永的叙述中见证历史的波澜与传主的人格 如何阅读文言传记 温馨寄语 虽说近几年高考文言文在选文文体上趋于多样化 但人物传记仍是高考的首选文体 因此 必须要加强人物传记的阅读 要认真研究这种文体的行文结构 用语特点 掌握这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通过增加阅读量来培养语感 加快文言文阅读的速度 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一 建立正确的阅读观 整体阅读1 看整体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 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 看文章整体写了什么内容 哪些人 哪些事 什么性格品质 这些是要先把握住的 不要急于做题 不要急于破解哪个词 哪句话 首先要弄清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 这是整体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2 整体看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 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 但标题 尾注 试题这些内容也绝不可忽视 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 解决疑难的重要辅助内容 整体看 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 其次 看标题 选文出处 尾注及题目 看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信息 总之 就是要看标题 看正文 看出处 看注释 看试题 全都看完了 才能整体把握文意 二 根据传记特点去阅读1 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包括史传文 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 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 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 有的人物关系简明 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 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 良母孝子 义士隐士 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 不外乎 忠 孝 仁 义 礼 智 信 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 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 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 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 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 行文线索明显 古人作传 常在文首介绍人物的籍贯 字号 家世 官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 这些文字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利于我们把握全篇内容 接着 以时间为序 依次介绍传主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有何结果 这是传记的主体内容 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 地点 事件起始的词句 这些文字有助于我们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理解全文内容 传记的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 或作 盖棺论定 有的结尾作者通常以 赞 等形式作出自己对传主的评价 这些文字特别有助于我们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质 3 用语特点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 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 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 或用 春秋笔法 或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 这些特点告诉我们 要细读文章 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 朝代名 人名 地名 官职名 庙号 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称 对于这些词语 一方面 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 尤其是官职方面 另一方面 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 死字 可以不必去理会 更不必拆开硬译 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 如称人一般只称 名 如 王祎 称 祎 沈通明 称 通明 三 阅读方法和步骤1 阅读方法 1 勾画圈点法 边阅读 边画出人名 地名 时间词 事件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 画出较难理解的词句等 同时思考总结 何人何时何事 等内容 2 主线阅读法 阅读时牢牢抓住 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过什么事 事情的结果 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 划分层次 把握内容提要 3 借题解文法 文言文试题中的两题 近年来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 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 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有怎样的性格 或有怎样的品质 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把握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 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 其中虽有一项 不正确 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 这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 提示 借助于信息筛选题 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 借助文意概括题 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2 阅读步骤 三读第一读 粗读 概览全文 了解大意 可以看看尾注 读读题目 第二读 细读 边读边圈点批注 结合注释和信息筛选题 文意概括题 认真 仔细地阅读 弄清文中具体的人与人 人与事 事与事之间的关系 把握人物的命运结局及性格品质 如遇到难字难句 不必深究 第三读 做题读 题目涉及哪些文字 就细读哪些文字 孝谨 毅然自守以正 交代了传主的精神品质 忠孝大节 也是对传主核心品质的揭示 这一节主要叙述了杨维岳不贪金钱 坚守节操一事 注意该节的时间词及表现杨维岳行为的词语 可以看出其毁家纾难的精神 该节内容较丰富 关注文中时间词 可知内容的起讫顺序 该节要特别注意杨维岳的语言 传末评论性语言 表明作者对杨维岳守君臣之义 民族大义精神的赞美 可参照第2题选项d 1 先粗读选文和后面的题目 对文章有个大致的了解 2 阅读文段 画出人名 地点 时间 事件 然后总结出谁做了什么事 事件经过与前因后果 画出文中重要的词 句 并在文中做好批注 要注意 决不在一些地名 官名 生难字上纠缠 画出文中评议性词句 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3 写出内容提要 1 下列句子中 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以维岳故贳之 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北面痛哭 累昼夜不能寝食 避将何之 吾死耳 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闻者莫不为之流涕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是直接表现 但不是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间接表现其忠义大节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维岳喜好读书 坚守正道 他宁可不要数百金 也不为犯法的富民 代请 郡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 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 他画了文天祥的像拜祭他 在史可法死后 杨维岳为他设牌位写文章来吊唁 c 清兵南下后 下令剃发 杨维岳既不剃发 也不躲藏 决心以死明志 别人来劝慰他 他也卧床不应 绝食多日而死 d 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 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 书生 肯定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答案 c 解析 卧床不应 错 原文 唯唯 指应答之声 参考译文 杨维岳是庐州府巢县人 他生性孝顺而恭谨 爱好读书 刚强坚韧而果断地坚持操守 走正道 他 曾经凭借他的文章被郡守赏识 一天去拜访郡守 恰好碰上一个犯法的富人 郡守让杨维岳替这个富人打官司 这样 杨维岳 可以获得几百两银子 杨维岳推辞说 犯人犯了罪 自然要按国家的法令处置 假如这个人不应该被判罪 而我接受了他的钱财 就会不吉利 假如这个人应该被判罪 却因为我而被赦免了 这是用私情干扰国家法令 我小心谨慎地坚守自己的节操 还担心没法报答您的恩德 哪敢因为这件事而连累您 郡守因此更加敬重他 杨维岳读书读到忠孝大节之处 常常多次流泪 他仰慕文天祥的为人 就画了他的像拜祭他 崇祯年间 陕西盗贼蜂起 都御史史可法到淮扬地区巡察安抚 杨维岳说 这个人是当代伟人 不可以不去拜见 于是徒步到驻军营地拜见史可法 没过多久 敌人的进攻更加紧迫 皇上诏令天下起兵救援 这时史可法已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尚书 因为国库空竭 军队物资用尽 军队不能出征 发布檄文告知天下 让天下人捐钱救国 杨维岳捧着檄文哭着说 国家政事到了这个地步 我还要家干什么呢 当即变卖家产来做大家的表率 崇祯十七年 皇上死在煤山 杨维岳听到这件事 面向北方痛哭 连续几个昼夜不吃饭睡觉 不到一年 清兵渡过长江 国都被攻陷 史可法凭大学士的身份在扬州指挥军队抵抗 城池被攻破后为国而死 杨维岳哭着说 国家培养读书人三百年 以身殉国的 为什么只有一个史公 于是设下史公的牌位 写了祭文在厅堂里吊唁他 家人送来粥食 他挥挥手叫拿走 平时喜欢饮酒 也不喝了 他说 现在正是国家政事糟糕的时候 还能吃得下喝得下吗 过了三天 清兵到来 下令剃发 杨维岳不肯 有人对他说 为什么不为此而避一避呢 杨维岳说 能躲避到哪里去呢 让我死吧 让我死吧 他的儿子对着他哭泣 杨维岳说 孩子 我一生读书为了什么呢 如果有朝一日要我苟且偷生 我信守大义 坚决不干 我现在能够死得其所了 你哭什么呢 有人来劝慰他 他只是躺着随便答应罢了 写下宁死也不剃发的文字来表现他的志向 他 一连七天不吃饭 仅存一点气息 来看望他的亲属越来越多 他忽然睁大眼睛看着儿子说 前几天表现我的志向的文字 千万不要把它拿给世人看 不一会儿就去世了 享年五十六岁 知道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他流泪的 民间给他立的谥号是文烈公 唉 三代以来 兴亡更替的事情多了 做臣子的常常身居高位却不愿为国家而死 平民 书生又认为为国而死不是自己的事 那么这样就没有一人愿为国而死 君臣之义不断绝还能有多久呢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文后题目 席书 字文同 遂宁人 弘治三年进士 入为工部主事 移户部 进员外郎 十六年 云南昼晦地震 命侍郎樊莹巡视 奏黜监司以下三百余人 书上疏言 灾异系朝廷 不系云南 如人元气内损 然后疮疡发四肢 朝廷 元气也 云南 四肢也 岂可舍致毒之源 专治四肢之末 今内府供应数倍于往年 冗食官数千 织造频烦 赏赉逾度 皇亲夺民田 宦官增遣不已 大臣贤者未起用小臣言事谪者未复灾异之警偶泄云南欲以远方外吏当之此何理也 今樊莹职巡察 不能劾戚畹 大臣 独考黜云南官吏 舍本而治末 乞陛下以臣所言弊政 一切厘革 他大害当祛 大政当举者 悉令所司条奏而兴革之 时不能用 武宗时 历河南佥事 贵州提学副使 时王守仁谪龙场驿丞 书择州县子弟 延守仁教之 士始知学 屡迁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反 急募兵二万讨之 至则贼已平 乃返 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 中官李镇 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余万 书疏发之 嘉靖元年改南京兵部右侍郎 江南北大饥 奉命振江北 令州县十里一厂 煮糜哺之 全活无算 大同军变 杀巡抚张文锦 毁总兵官江桓印 而出故帅硃振于狱 令代桓 帝因而命之 谕礼部铸新印 书持不可 请讨之 与政府忤 时执政者费宏 石珤 贾咏 书心弗善也 乃力荐杨一清 王守仁入阁 且曰 今诸大臣皆中材 无足与计天下事 定乱济时 非守仁不可 帝曰 书为大臣 当抒大略 共济时艰 何以中材诿 守仁迄不获柄用 书以议礼受帝知 倚为亲臣 虽诸辅臣莫敢望 后书得疾不能视事 举罗钦顺自代 屡疏乞休 帝辄慰留不允 其后疾笃 请益力 诏加武英殿大学士 赐第京师 支俸如故 甫闻命而卒 赠太傅 谥文襄 书遇事敢为 性颇偏愎 初 长沙人李鉴为盗 知府宋卿论之死 书方巡抚湖广 发卿赃私 因劾卿故入鉴罪 帝遣大臣按 不如书言 而书时已得幸 乃命逮鉴入京再讯 书遂言 臣以议礼犯众怒 故刑官率右卿而重鉴罪 请敕法司辨雪 及法司谳上无异词 帝重违书意 特减鉴死遣戍 其他庇陈洸 排费宏 率恣行私意 为时论所斥 选自 明史 有删改 写出内容提要 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a 云南发生日食 地震后 侍郎樊莹前往视察 经奏准罢免了朝廷内外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 b 嘉靖时期闹饥荒 席书奉命到长江以北赈济灾民 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煮稀粥来供应难民 能够保全自己活下来的人不计算在内 c 席书生病后多次上书请求退休 世宗没有准许 后来世宗还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 在京城赏赐他一处住宅 并且让他和从前一样支取官俸 d 知府宋卿判李鉴死刑属于量刑过重 所以世宗免除了李鉴的死刑 改判为发配充军 答案 c 解析 a 罢免的是云南地方官吏 b 全活无算 意思是保全活下来的人无法计算 d 不是因为量刑过重 而是席书从中作梗起了作用 2 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席书 遇事敢为 的两个事例 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答案 反对在云南发生日食 地震之后只处理云南地方官员 主张在朝廷内部兴利除弊 宁王朱宸濠造反时 他紧急招募了两万士兵前往讨伐 上书揭发李镇 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刮钱财 反对世宗迁就叛乱士兵任命硃振做总兵官 并与内阁大臣发生冲突 不喜欢当时的阁员 极力推荐杨一清 王守仁入阁 参考译文 席书 字文同 四川遂宁人 弘治三年考取进士 进入朝中担任工部主事 后来调到户部 晋升为员外郎 十六年 云南发生日食 地震 朝廷命令侍郎樊莹前往视察 经奏准罢免了 云南当地 三百多名监司以下的官吏 席书上书说 灾异的来由和朝廷有关联 和云南自身没有关系 就如同人的元气在体内受到损害 然后四肢才长出疮疤一样 朝廷就是元气 云南就是四肢 怎么能撇开生成毒气的根源不管而专门去医治四肢上的小毛病呢 现在内府所要求的供应量比往年多了几倍 吃闲饭的冗官有几千人 织造的事情频繁地烦扰百姓 各种赏赐超越了应有的限量 皇亲吞并百姓的田地 宦官又不停地派出为官 贤能的大臣闲住在家不加委任 因谏诤被贬的下级官员也没有给予复职 灾异给我们的警告偶然在云南出现 想拿远方的地方官吏来抵罪 这是什么道理呢 现在樊莹担任巡察 没能力弹劾外戚和大臣 却去考核 罢免云南的地方官吏 真是舍本治末 我 请求陛下把我所说的这些弊端全部予以革除 其他有什么大的弊端应当革除的 或是有什么大事应该举办的 命令各有关部门列举上奏 该举办的举办 该革除的革除 当时 孝宗 没有采用 他的主张 武宗时 席书 先后担任过河南佥事 贵州提学副使 当时王守仁被贬任龙场驿丞 席书选取州县子弟 请守仁教育他们 由此这个地方的 年轻人才懂得学习学问 席书 经过几次升迁又做了福建左布政使 宁王朱宸濠造反时 他紧急招募了两万士兵前往讨伐 到江西时反贼已经被平定 他于是返回 不久 席书 凭右副都御史的名义前往巡察安抚湖广 宦官李镇 张旸假借进贡和御用食盐的名义搜刮了十余万钱财 席书上书揭发了他们 嘉靖元年 他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那年长江南北大闹饥荒 他 奉命到江北赈济灾民 命令各州县每十里设一个难民篷 煮稀粥供应难民 使无数人得以生存 大同发生兵变 杀死了巡抚张文锦 毁坏了总兵官江桓的大印 从监狱中放出原先的将领硃振 让他代替江桓 世宗 迁就叛乱士兵 就此任命硃振做总兵官 指示礼部铸造新印 席书坚持 反对 认为 不可以 这样做 请求讨伐他 与内阁 大臣 发生冲突 当时掌管朝政的阁员是费宏 石珤 贾咏 席书心里不喜欢他们 于是极力推荐杨一清 王守仁入阁 并且说 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才能平平 不能和陛下共商国家大事 平定天下祸乱 挽救时局 非用王守仁不可 世宗说 席书作为大臣 应当提出远大的谋略 和我 一起度过现在的难关 怎么能以才能中等来推托自己的责任呢 王守仁始终没能得到重用 席书因为讨论 大礼 一事受到世宗信任 成为信赖的亲近的大臣 即使几个内阁大臣也没法和他攀比 后来席书生病不能处理事务 举荐罗钦顺接替自己 多次上书请求退休 世宗总是安慰 挽留他 不准许 他退休 后来 席书 病重 更加坚决要求退休 世宗 传令给他加官武英殿大学士 在京城赏他一处住宅 并且 和生病前 在任时一样支取官俸 席书刚刚接到这个命令就死掉了 朝廷追赠他为太傅 谥号 文襄 席书遇事敢作敢为 但性情很偏激执拗 早先 长沙人李鉴做了偷盗之事 知府宋卿判他死刑 席书当时正巡察安抚湖广 揭发了宋卿贪赃受贿的事 于是上书弹劾宋卿有意把李鉴定为死罪 世宗派大臣下去考查 并不像席书所说的那样 当时席书已经 进京并 受到世宗宠信 于是就命令把李鉴逮来京城再次审讯 席书这时上书说 我因为讨论 大礼 一事触犯了大家的怒火 所以刑官们都偏向宋卿 把李鉴的罪加重惩办 请陛下传令要法司审问后给他昭雪 等法司审讯后报上情况 和当初并无不同 世宗很不同意席书的意见 但还是把李鉴特别减免死刑 发配充军了事 其他如包庇陈洸 排挤费宏等 席书都无所顾忌地按自己的意志做事 受到当时舆论的指责 写出内容提要 答案 b 解析 谕 文中为动词 告诉 答案 c 解析 a 连词 表前后动作的连接 顺承 可不译 介词 把 b 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可不译 连接 表转折 译为 却 c 都是介词 向 d 代词 译为 的人 音节助词 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补充音节 无实义 3 下列句子中 全都表现何真 保民达变 的一组是 仕为河源务副使 淡水盐场管勾 练兵据险 保障一隅 少英伟好书剑 受命南征 顺者抚绥 逆者诛殛 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 遇和兵 遂改其表请降 率众复广州 号令明肃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说何真曾任的官职 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 说的是廖永忠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真年少不幸 八岁便死了父亲 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 始终没有改嫁 b 元末大乱 广东土匪乘势而起 为抵御土匪的骚扰 何真组织了自己的武装 c 何真原本率部降元 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 何真不得已 改向明军投降 d 明太祖褒奖了何真 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答案 c 解析 何真不得已 一说有误 对何真而言 只要是正统的政权即可 在这个前提下 投降谁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百姓安居 安宁 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 5 断句和翻译 1 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恐足下未悟 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 惟足下留意焉 译文 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 天命人归 四海景从 译文 答案 1 上曰 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 必世享其泽 朕嘉卿忠诚 念江西地近广东 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 以表来归之诚 上云 令名 德之舆也 卿令名已著 尚懋修厥德 以辅我国家 2 怕先生您尚未省悟 先派个使者报个信 希望先生您注意 现如今 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 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 天下百姓如影随形 参考译文 真 姓何 是东莞员冈人 八岁亡父 母亲守节不再嫁人 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 喜好书法和剑术 至正年间 岭南强盗四起 在州郡放火抢劫 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 后来官至河源务副使 淡水盐场管勾 中原地区元明交战 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 何真 弃官回归乡里 他满腹感慨 心里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 乡民王成 陈仲玉作乱 何真请得行省同意 组织义兵剿灭他们 此役 何真亲自披挂上阵 把陈仲玉活捉回来 癸卯年 南海三山的乡民邵宗愚攻陷了广州 广州守将何深战死 邵宗愚部队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 何真听说后 率众收复了广州 他的军队军纪严明 广州民众非常高兴 此时 中原局势一片混乱 南北交通断绝 何真更加努力地训练士卒 他们占据关隘 保住了一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