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2 内能.doc_第1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2 内能.doc_第2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2 内能.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物理总复习 新题预测练12 内能撰写人:_时 间: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A.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现象:钢棒很难压缩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答案:A解析:压缩固体和液体很难,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对,C错;空气中的一粒沙尘不是一个分子,它是由无数个分子组成的,所以沙尘的运动不代表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错;磁铁吸引铁屑,是由于磁铁周围存在磁场,D错。2.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挤压两铅棒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悬挂砝码不能使它们分开,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A错误;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软木塞的机械能,故B错误;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金属管装有少量酒精,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克服摩擦做功,使金属管和内部酒精的温度升高,酒精汽化后,高压蒸气会推动橡皮塞做功,故D正确。3.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有机械能,可能没有内能B.一个物体可能只有内能,没有机械能C.机械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有关D.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答案:A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说法错误;机械能与物体的宏观运动状态有关,如果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则机械能为0,B、C说法正确;内能的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D说法正确。4.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B.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C.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D.盛夏,阳光暴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答案:A解析:用锯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属于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A符合题意;向饮料中加冰块,饮料温度降低,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B不合题意;寒冬,用热水袋暖手,手感到温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发生变化,C不合题意;盛夏,阳光暴晒路面,路面温度升高,是太阳光的热辐射增加了路面的内能,属于热传递增加物体的内能,D不合题意。5.(20xx湖北武汉中考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B.渣土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C.锯木头时锯条发热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答案:D解析: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A错误;渣土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B错误;锯木头时锯条发热,是由于摩擦的原因使锯条温度升高,故C错误;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故D正确。6.20xx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能有效地改善气候是因为水具有()A.较大的比热容B.较低的沸点C.较低的凝固点D.较小的密度答案:A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而且水蒸发吸热,故利用水的比热容大且蒸发吸热的特性,同时能有效地改善气候,选项B、C、D不符合题意,选项A符合题意。7.(20xx广东广州区中考模拟)下列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C.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 的水没有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答案:B解析: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所以B正确,C错误;内能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和其他的因素都无关,所以A错误;另外内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和质量共同决定,所以只考虑温度不考虑质量或者只考虑质量不考虑温度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所以D错误。8.由Q=cm(t-t0)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答案:C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在状态和物质种类一定时,比热容大小与物体吸放热、温度变化大小、质量多少都没有关系。9.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解析:温度是影响内能大小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A不正确;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且二者是等效的,所以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B不正确;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不正确;物体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总和为物体内能,D正确。10.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硒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答案:A解析: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选项A正确;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此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故选项B、D错误;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故选项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4分)央视一套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味道鲜美的微山湖炖鱼是济宁人民“舌尖上的美食”。炖鱼满屋飘香是由于造成的,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方式改变的。答案:分子运动热传递解析:炖鱼的美味香飘四溢,这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烹饪炖鱼过程中,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12.(4分)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均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答案:蒸发沸腾解析:题图甲中,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题图乙中,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13.(6分)由表可知,要使2千克水温度升高5 ,则水的内能(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水吸收的热量为焦,比热容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比热容:焦/(千克)煤油2.1103铝0.90103水4.2103铜0.39103答案:变大4.2104不变解析: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Q吸=cmt=4.2103 J/(kg)2 kg5 =4.2104 J;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温度升高,但比热容不变。14.(8分)如图A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跟温度有关。答案:小于分子间有间隙热水扩散现象解析:分子间有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会变小。如图A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倒入一半水然后再注入一半的酒精,将管口密封后翻转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观察到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间隙。不同的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的快慢跟温度有关。如图B所示,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红墨水,可以看到热水瓶中墨水扩散得快,这说明扩散现象跟温度有关。15.(6分)如图所示,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选填“变大”或“减小”),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的作用。答案:变大引力解析: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16.(9分)如图所示,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甲、乙两图中符合冰熔化规律的是图(选填“甲”或“乙”)。这是因为c冰(选填“”“”或“=”)c水,所以相同时间内(选填“冰”或“水”)升温更快。答案:乙冰解析:晶体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熔化前为固态的冰,熔化后为液态的水,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因此吸收相同热量冰的温度变化大。17.(11分)甲、乙、丙三个装置图是教材中的三个演示实验,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图丙是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实验,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选填“A”或“B”)瓶。当抽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另一瓶中有红棕色气体的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答案:做功内能热传递B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试管内水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是红棕色的,而且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所以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B瓶。如果将两个瓶口对在一起,则二氧化氮气体分子会向空气中运动,所以B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淡,A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就可以证明扩散现象的存在。18.(12分)(20xx湖北荆州中考)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的容积为100 L,其装满水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水温从20 升高到40 ,不计热量的散失。(1)求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