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导论 比较文学的现状和意义 1 如何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危机 2 当下国内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悖论3 比较文学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意义 推荐的教材 乐黛云 中西比较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 乐黛云 新编比较文学原理 北大出版社 2001 杨乃乔 比较文学概论 北大出版社 2002年 课外阅读书目1 1 什么是比较文学 法 布吕奈尔 比叔瓦 卢梭著 葛雷 张连奎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比较文学译文集 张隆溪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年版 3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年版 课外阅读书目2 4 比较文学 法 马 法 基亚著 颜保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5 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 当代西方比较文学论文选 孙景尧编 漓江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6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美 乌尔利希 韦斯坦因著 1987年7月第1版 课外阅读书目3 7 auerbach erich mimesis translatedbywillardr trask princeton newjersey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19538 guillen claudio thechallengeofcomparativeliterature translatedbycolafranzen harvarduniversity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london england 1993 9 casanova pascale theworldrepublicofletters translatedbym b debevoise harvarduniversity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london england 2004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确立 第一节 比较文学 的由来第二节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三节中外比较文学简史第四节比较文学是一种对话方式第五节国内外比较文学课程的设置 第一节比较文学的由来一 名词的出现和学科的萌芽 1816年 两位编辑家诺埃尔 fran oisno l 和拉普拉斯 e laplace 出版了一系列法国文学 古典文学和英国文学的选集 使用了一个新标题 比较文学教程 coursdelitt raturecompar e 名词的出现和学科的萌芽2 1829年 维尔曼 abet francoisvillemain 在巴黎大学开设命题为 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 的讲座 再度多次使用 比较文学 这个概念 一般国际学术界把维尔曼此次讲座关于 比较文学 概念的使用认定为比较文学在学科意义上的萌芽与开始 二 比较文学时代的开始 1886年 英国学者波斯奈特 h m posnett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 比较文学 命名的比较文学理论专著 比较文学 用基亚的话说 它 标志着比较文学的时代已经正式开始 目前东西方学术界往往以波斯奈特的 比较文学 推出 来标明比较文学这一门学科的自觉意识的产生 三 比较文学 一词的缺陷 说它是有缺陷的词 因为它很含混 而说它是必要的 因为它的使用已很有些年头 它能否让位给一个比较不令人困惑和比较不神秘的词呢 然而提出来的所有代替它的词都显得过长或过于抽象 因而不能成立 1 什么是比较文学 法 布吕奈尔 比叔瓦 卢梭著 葛雷 张连奎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5 16页 比较文学 一词的缺陷2 接上文 很多种语言都遇到同样的困难 它们都模仿法语 letteraturacomparata 意大利语 literaturecomparada 西班牙语 hikakubungaku 日语 英语有comparativeliterature 比较的文学 literaturecomparative 这是利特雷所希望的用语 德语还要复杂 vergleichendeliteraturwissenschaft 文学的比较的科学 在这里 现在分词强调行动 即方法 则损害了积极的目标 顺便说明一下 这个词的变种vergleichendeleteraturgeschichte 比较的文学的历史 纯属十九世纪的事 荷兰语vergelijkendeliteraturwetenschap是从德文仿制出来的 不必再一一从头说起了 这个词获得了公民权 四 比较 的弊端 1921年 法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大师巴尔登斯伯格 fernandbaldensperger 曾在 比较文学 名称与实质 一文中申明 仅仅对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 仅仅靠记忆和印象的拼凑 靠一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不定的东西扯在一起来找类似点 这样的比较决不可能产生论证的明晰性 1 1 比较文学 名称与实质 法 巴尔登斯伯格著 见于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于永昌等编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第33页 按 该文是巴尔登斯伯格在 比较文学评论 的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 五 文学 的特殊含义 若文章博学 则有子游 子夏二人也 1 1 论语 见于 十三经注疏 中华书局1979年版影印世界书局阮元校刻本 下册 第2498页 早期拉丁文中的 文学 literatura 只是希腊语grammatike的翻译 它的意思有时是阅读和写作的知识 有时甚至是铭文或字母表 然而在早期的英文中 文学 的含义是 学问 learning 和 文化的素养和知识 特别是关于拉丁文的知识 2 2 比较文学名称和实质 美 韦勒克著 见于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组选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第17页 第二节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 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充分发展二 跨文化视域的形成主要得益于两次全欧性的思想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参见 范存忠先生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利奇温 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 孟华 伏尔泰与孔子 等 旅行条件的改进和旅行者的增多等 三 浪漫主义运动与 比较意识 的觉醒 参见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主流 第三节中外比较文学简史 一 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抵制二 起源与危机 法国学派三 论争与发展 美国学派四 中国学派 一 对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抵制 一 为什么 比较文学 要作为一种学科来成立呢 即所谓 比较不是理由 二 比较文学早期阶段里的种种误区是导致多方抵制的原因之二 1 把生物进化论的学说机械地运用于文学研究 2 把 比较 作为研究的目的 3 把主题研究作为唯一的方法 4 把实证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原则 5 把宏扬民族文学作为研究的最高意义 6 忽视文学研究中的审美因素 克罗齐本世纪初对比较文学的抵制 贝内季托 克罗齐 benedettocroce 1866 1952 是意大利哲学家 历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 代表作 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 比较方法不过是一种研究的方法 无助于划定一种研究领域的界限 对一切研究领域来说 比较方法是普遍的 但其本身并不表示什么意义 看不出有什么可能把比较文学变成一个专业 克罗齐如何展开对比较文学的抵制 1 研究对象和领域混乱 含糊 强调文学本体 反对泛化 主张归入文学史研究 2 研究目的荒谬 消灭个性和差异vs艺术直觉和表现个性 3 方法论过于单一机械 比较不是目的 反对 影响 方法对关系的侧重 认为翻译文本不可靠 4 反对基于模仿说的影响 强调表现和创造 反对实证 强调心灵活动的神秘性 反对把天才降低为工匠 二 起源与危机 法国学派 一 法国学派与比较文学的萌芽比较文学的正式确立是在19世纪末 但是 人们一般把法国学派 1931凡 第根 比较文学论 产生之前 十八世纪末 1931 的历史统称为比较文学的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 弗 施莱格尔 friedrichvonschlegel 关于希腊诗歌研究 1797 奥 施莱格尔 augustwilhelmvonschlegel 论戏剧艺术和文学 1809 1811 斯塔尔夫人 madamedestael 论文学 论德意志 1800 司汤达 stendhal 拉辛与莎士比亚 1823 1825 勃兰兑斯 georgebrandes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1872 1890 关于法国学派的几点说明 法国学派不完全是代表法国人的学派 它是国际上的一股力量 是超越国界的 法国学派的历史构成了比较文学的早期历史 人文科学历史与自然科学历史的区别就在于 各种思想观点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对立和替代的关系 而是互补和并存的关系 所以 不能说法国学派被美国学派取代了 它们分别代表了比较文学的不同阶段和流派 二 法国学派的哲学基础 实证主义是法国哲学家孔德 comte 1798 1857 创立的一个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法国文艺批评家泰纳 taine 又译丹纳 1828 1893 是孔德实证主义哲学在文学批评中的最重要的实践者之一 他著有 艺术哲学 等著作 庸俗进化论思想也是泰纳所受到的潜在影响之一 实证主义在文学批评上的影响还体现为 圣勃夫和勃兰兑斯等把文学作品等同于作家的自传 三 法国学派的先驱者1 1 先驱者 一 维尔曼 abet francoisvillemain 他1829年在巴黎大学开设 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 的讲座 从而使得 比较文学 这个术语在法国广泛地流传开来了 文学史家安贝尔 j ampere 在1832年接替维尔曼的教席 作 比较的文学史 讲座 先驱者2 戴克斯特 josephtexte 于1895年完成比较文学上史上的第一篇博士论文 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 1896年 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他的老师布吕纳提埃尔bruntiere主张采用进化论思想研究文学 贝兹 louis paulbetz 于1895年完成了博士论文 海涅在法国 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写出了第一部比较文学 目录学 这部 比较文学书目集 共收有索引3000多条 早期主要代表人物 实干家 巴登斯贝格 fernandbaldensperger 1871 1958 1921年与阿扎尔 paulhazard 合作创办 比较文学评论 刊物 主持出版了 比较文学评论丛书 建立了比较文学 影响研究 的基本范式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他的 歌德在法国 1904 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 1927 等都反映了他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观点 四 法国学派正式形成的标志 法国学派的正式形成主要以梵 第根 paulvantieghem 的 比较文学论 的出版为标志 这是一部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理论主张的著作 根据梵 第根的观点 法国学派的这种文学史式的影响研究的范围可以归纳为四个类型 源流学 誉舆学 媒介学 对外国的阐释 详见后页 1 源流学 鉴定资料的来源 即根据旅游印象 口述 如与友人交谈 书写来源 思潮氛围 指流行的风尚 等鉴定接受者所借取的成分 2 誉舆学 或际遇学 此处从戴望舒的译名 即际遇的探讨与判断 涉及到作品和作家的声誉 影响 接受 散布 模仿 成就等 例如 卢梭生前与死后所造成的崇拜 莎剧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伏尔泰思想的传播 中古传奇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等等 3 媒介学 研究的对象是 有助于国与国之间或文学与文学之间了解的人士或典籍 这些桥梁 人 物即所谓的 文学世界主义的代理 包括 a语言知识或语言学家 b 翻译作品或译者 c 评论文献与报刊杂志 d 旅游与观光客 e 国际公民 4 对外国的阐释 1 形象 2 错觉 例如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人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这种研究就是现在的 形象学 的前身 五 法国学派的主要理论家及其对比较文学的界定 1 梵 第根 paulvantieghem2 卡雷 jean mariecarre 3 基亚 m fguyard 1 梵 第根 1871 1948 全面阐述比较文学法国学派观点的第一人 他的 比较文学论 1931 一书是法国学派理论与方法的最权威的总结 并已成为代表法国学派的理论经典 1 梵 第根的定义1 真正的 比较文学 的特质 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 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 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 是扩大认识的基础 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总之 比较 这两个字应该摆脱了全部美学的涵义 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的 而那对于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写的两种或许多种书籍 场面 主题或文章等所有的同点和异点的考察 只是那使我们可以发现一种影响 一种假借 以及其它等等 并因而使我们可以局部地用一个作品解释另一个作品的必然的出发点而已 1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于永昌等编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17 18页 梵 第根的定义2 比较文学的目的实际上就是研究不同文学之间的关系 一个清晰的比较文学的概念 首先意味着一个清晰明确的文学史概念 而比较文学就是文学史的分支 主张对两国以上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所进行的研究属于 总体文学 为什么国内仍然有学者提出 回到 总体文学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 卡雷 1887 1958 在自己的老师巴尔登斯贝格1935年赴美后 卡雷主持了巴黎大学的讲座 并领导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的工作 同时还是 比较文学评论 的主编之一 1920年出版了 歌德在英国 1947年又出版了 法国作家和德国幻象 此书开创了后来法国形象学研究的先声 2 卡雷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分支 它研究国际性的精神联系 研究拜伦与普希金 歌德与卡莱尔 司各特与维尼之间的事实联系 研究不同文学的作家之间在作品 灵感 甚至生活方面的事实联系 卡雷 伽利 比较文学 序 转引自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年版 p11 3 基亚 1921 基亚是卡雷的学生 著有 比较文学 1951 该书是梵 第根 比较文学论 的延续与扩展 它使得法国学派在理论上趋于系统化和统一化 3 基亚的定义 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 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 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 思想 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 因此 他的工作方法就要与其研究内容的多样性相适应 1 1 比较文学 法 马 法 基亚著 颜保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第4页 六 法国学派关于比较文学的误区 1 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 往往忽视了文学的内在创造性 也就是作品的自生性 它过分强调作家所可能接受的影响 以至到了牵强附会的程度 2 把比较文学定义为国际文学关系史 虽然强调了它的跨文化特性 但其表述中往往潜藏着一种以法国为中心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 3 拒绝把美学作为一种方法和视角带入比较文学的研究 大大缩小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 否定了比较文学研究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没有事实关系的作家 作品进行汇通性艺术批评的可能性 4 采用实证式的事实主义 方法上刻板机械 七 如何评价法国学派的历史功绩 第一 法国学派的理论与实践并非完全一致 其间表现出了相当的差异 第二 法国学派虽然在理论上保持着整体的基本原则一致性 但它并非铁板一块 其内部总是在否定与扬弃 修正与整合中保持活力 第三 法国学派的理论体系内部隐含着相对的保守性和封闭性 从而潜伏着内在的危机 其结果是严重制约了法国比较文学的发展 同时也为美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三 论争与发展 美国学派 1 美国比较文学的早期发展2 美国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背景3 美国学派的主要理论主张4 美国学派的局限性 1 美国比较文学的早期发展 1871年 美国一位牧师查尔斯 沙克福德 charlesshackford 在康乃尔大学开设了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的讲座 这是美国比较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事件 1887 1889年间 查尔斯 盖利 charlesmillsgayley 在密执安大学开办 比较的文学批评 讲习班 1890 1891年间 阿瑟 马什 arthurmarsh 在哈佛大学举办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 盖利1894年还在致 日晷 杂志的一封信中讨论了比较文学问题 并希望能够建立相关的学会组织 这也许是美国第一篇公开谈论比较文学的文章 马什在1896年于波士顿召开的现代语言协会大会上宣读了一篇论文 对比较文学作了初步的界定 2 美国学派的产生 勒内 韦勒克于1953年发表 比较文学的概念 一文 对法国学派提出批评 1958年 在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上 韦勒克作了题为 比较文学的危机 的学术报告 该文被称为是美国学派的理论宣言 揭开了美国学派理论建构的帷幕 美国学派的产生的历史条件1 俄国比较文学鼻祖维谢洛夫斯基提出文学的 阶段论 强调 平行关系 2 美国新批评反对文学的外部研究 提倡内部研究 3 美国文化的短暂历史和它的多元化结构 为美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美国学派主要理论家的观点 韦勒克 renewellek 的观点雷马克 henryremak 的观点奥尔德里齐 a owenaldridge 的观点 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批评点 1 批评法国学派过分注重 事实联系 的实证主义 具有唯学科主义 历史相对论和文化沙文主义倾向 2 认为巴尔登斯伯格 梵 第根 卡雷和基亚提出的纲领意见还没有解决这个基本课题 即什么是比较文学 3 a 反对局限于渊源与影响研究 b 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 c 反对区分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 d 反对割裂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提倡把文学批评纳入比较文学研究之中 韦勒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 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按照这一提法 我是赞同这一提法的 比较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 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成了同一个概念 它的方法也不仅是一种 除了比较之外 还可以有描写 重点陈述 转述 叙述 解释 评价等 比较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历史上的事实联系中 正如最近语言学家的经验向文学研究者表明的那样 比较的价值既存在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中 也存在于毫无历史关系的语言现象或类型的平行对比中 雷马克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 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包括艺术 如绘画 雕刻 建筑 音乐 哲学 历史 社会科学 如政治 经济 社会学 自然科学 宗教等等 简言之 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 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1 1 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美 亨利 雷马克 张隆溪译 见于 比较文学译文集 张隆溪选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第1页 奥尔德里齐的定义 比较文学并不是把民族文学拿来一国对一国进行比较 而是在研究某一民族文学时 比较文学提供了扩大研究者视野的方法 使他能够超越狭隘的国家界限 去考察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潮流与运动 认识文学与人类活动其他领域之间的种种关系 因此 比较文学最简单的定义 可以解释为通过一个以上的民族文学的视野来研究文学现象 或者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间的关系 四 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学界关于 中国学派 问题大致有如下的三种意见 1 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应该有自己的学派 但又认为中国学派是一种可供 展望 的设想和远景 2 对 中国学派 的提法持审慎和反对的态度 3 大力鼓吹 中国学派 并且认为中国学派已经形成 近年来又为中国学派总结了一整套的 理论体系 什么是 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 就是用西方的理论阐发中国文学 是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流形态 例如近代王国维用叔本华哲学阐发 红楼梦 最近20年又用各种各样的时髦的西方理论阐发中国文学 可以说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 基本上使用的是外来的理论和方法 如何评价 阐发研究 1 以西方文学观念的模式来否定中国的源远流长的 自有特色的文论与方法论 2 忽视文化差异 使中国比较文学成为西方文化的 中国脚注 3 理论先行 批评模式僵化 4 适当运用的情况下 吸收西方理论 扩展了研究视野 开拓了新的研究角度 如何看待比较文学的 中国学派 阐发研究 不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专利 不能够作为其成立的理由 不应该认为地 创建 任何学派 学派也不能够自封 关于 中国学派 的定义和所谓的理论建设属于伪学问 第四节比较文学是一种对话方式 1 自我和他者的伙伴关系2 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3 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姿态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存在着自我和他者这样一个二元关系 一方面 研究者必须坚定地保存自己的民族身份 从自己民族的独特视角出发去研究其它民族的文学 另一方面 又必须尊重其它民族文学的独特性 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曲解其它民族的文学 这就是说 在这里 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并非一种简单的对立关系 更非一种非此即彼的不相容关系 而是某种相互依存 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什么是西方中心主义 所谓西方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理解他种文化的思想方式 西方中心主义有两种形式 1 西方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扩张 2 非西方的研究者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洛里哀 fredricloliee 比较文学史 中声明 西方之知识上 道德上及实业上的势力业已遍及全世界 从此民族间的差别将被铲除 文化将继续它的进程 而地方的特色将归消灭 各种特殊的模型 各样特殊的气质必将随文化的进步而终至绝迹 总之 各民族将不复维持他们的传统 而从前一切种姓上的差别必将消灭在一个大混合体之内 这就是今后文学的趋势 1 1 比较文学史 法 洛里哀著 傅东华译 上海书店 1989年 p352 什么是本土主义 所谓 本土主义 是指一种与 西方中心主义 相对立的 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 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它主张坚决抵制 西方中心主义 维护自身的本土文化的 纯洁 和 本源 的特色 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 种族分裂论 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 不可通约性 incommensurability 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土主义其实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 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什么是对话 对话 是一个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的话语形式和理论概念 在我们这里 它主要有如下两种含义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法 对话是一种话语形式 即用 非我的 和 他者的 眼光来对待所研究的对象 把不同民族的文学视为各自独立 各自拥有自己的特色 相互平等的 能够展开对话的双方 破除一切形式的文化中心主义 实现各民族文学间的友好交流 作为一种具有哲学蕴涵的视角和态度 对话是一个理论概念 它指向平等 开放 无中心 非定型等理论特征和抽象意义上的哲理意味 无论是作为话语形式 还是作为理论概念 我们都是在比喻的意义上使用 对话 一词的 海德格尔关于对话的解释 对话 就是 彼此谈论某物 而且 我们 人 是一种对话 人之存在建基于语言 而语言根本上唯发生于对话中 1 1 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 德 海德格尔著 见于 海德格尔选集 孙周兴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12月版 p315 我们的对话的危险隐藏在语言本身中 而不在我们深入讨论的内容 was 中 也不在我们所作的讨论的方式 wie 中 1 由于语言的差异 一种从家到家的对话几乎还是不可能的 出处同上 1 从一次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 德 海德格尔著 见于 海德格尔选集 孙周兴译 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12月版 p1008 伽达默尔从海德格尔的基本观点出发 提出了一种对话的理想模式 在他看来 对话就是 服从谈话伙伴所指向的论题的指导 1 1 真理与方法 德 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年版 p471 472 伽达默尔关于对话的解释 谁想寻求理解 谁就必须反过来追问所说的话背后的东西 他必须从一个问题出发把所说的话理解为一种回答 即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1 1 真理与方法 德 伽达默尔著 洪汉鼎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年版 p475 巴赫金的对话概念 对话 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概念产生于苏联思想家巴赫金 巴赫金从 对话 这一话语形式中抽象出了人的存在的共有性 交流性 同时性 巴赫金还把 对话 发展为一种文学批评的思维范式和研究模式 从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角度论述和运用了这一概念 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等 真正平等的对话是一种修养作为一种自然的言语形态 对话 虽然暗示了自我和他者的关系 但是 这种关系并非必然地是一种 平等 对等 和 友好 的关系 它实际上也可能表示某种 说服 竞争 和 征服 的关系 如何从普通的 对话 转变到理想的 对话 以真正地实现 对话 所可能传达的 平等 和 友好 关系 仍然需要对话双方主观上的共同努力 如果对于摆脱了西方殖民的国家来说 比较文学学科代表一种理解 研究和实现非殖民化的方式 那么 对于我们所有欧洲学者来说 它却代表着一种思考 一种自我批评及学习的形式 或者说是从我们自身的殖民中解脱的方式 我说的学科与西方学院体制的专业领域毫无关系 相反 它关系到一种自我批评以及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 改造 这是一种苦修 askesis 1 1 作为非殖民化学科的比较文学 意大利 阿尔蒙多 尼兹著 罗恬译 见于 中国比较文学通讯 1996年第一期 p5 第五节国内外比较文学课程的设置 一 英美高校比较文学课程设置情况 二 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的复兴 杜克大学比较文学系近期研究生课程 一 1 现代思想的范例 全球和全球化的观念 2 现代思想的范例 文化理论中生态学问题 3 焦虑和恐惧 4 精神忧郁症 5 小说理论 6 贝克特 杜克大学比较文学系近期研究生课程 二 7 视像理论 技术中的性别 8 理论和实践中的文化研究 9 文学和哲学中的音乐 10 20世纪的世界主义 11 专题 托妮 莫里森12 文学中的忧郁13 专题 书写未来14 非洲人的思考方式 哈佛大学的本科生近期可选修的课程 1 文学与政治 2 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学3 文学中的浮士德传说4 解构文学5 世纪的转向 文学 技术 表现6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7 犹太文化中的喜剧传统8 文学与电影 哈佛研究生的主要课程有 1 神秘主义和文学2 文学和流放3 德国音乐和文字4 美学和自由5 记忆和现代性6 运动中的视像7 叙事理论 国内比较文学课程的设置 一 新文化运动之后的萌芽时期二 20世纪80年代的复兴三 比较文学系的成立四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学科的出现 课外必读书目一种 徐志啸著 中国比较文学简史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 图书馆的索书号 i0 03 h21 阅后回答如下问题 1 参照比较文学的历史 分析中国比较文学早期阶段 1949年之前 的基本特点 2 你最喜欢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是哪位 为什么 他 她的代表作是哪一部 有什么理论贡献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两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影响研究与中外文学关系第二节平行研究与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影响研究与中外文学关系 1 影响 一词探源2 影响研究的早期成果3 影响研究的合法范围及其判断标准4 负影响研究5 影响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6 影响研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 影响 一词探源 a 影响 一词的来源 根据 小罗伯尔 辞典以及 法语大拉罗斯 辞书所释 具有影响关系含义的英语和法语influence一词 是由中世纪拉丁语influentia衍化而来的 因而在原本意义上 它包含有 主宰人类命运的天体之力 的意思 这种 力 具有 神秘 的本质 而且 这一名词是由古典拉丁语中的动词influere 流向 流出的意思 演变而成的 后转义为 主宰他者的精神的 理智的力 一 影响 一词探源 b 影响 一词的贬义性质 法国诗人兼批评家瓦莱里 paulvalery 曾经说 我对于 影响 一词几乎不怀好感 因为它只不过是用来指称 无知 和 假设 简明牛津词典 中对 影响 一词下了这样的定义 actionofpersonorthingonoruponanother perceptibleonlyinitseffects 此定义是中性的 稍有贬义 关于 影响 的其他界定 法国学者朗松在 试论 影响 的概念 一文中说 真正的影响 是在一国文学中的突变 无以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 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情状 究其实质 真正的影响 较之于题材选择而言 更是一种精神存在 而且 这种真正的影响 与其是靠具体的有形之物的借取 不如是凭借某些国家文学精髓的渗透 关于 影响 的其他界定 美国学者约瑟夫 肖断言 一位作家和他的艺术作品 如果显示出某种外来的效果 而这种效果 又是他的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 那么 我们可以说这位作家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 他还指出 影响 是一种渗透在艺术作品之中 成为艺术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 并通过艺术作品再现出来的东西 福柯关于 影响 概念的批评 福柯在 知识考古学 中指出 影响这个概念 它为那些传递和交流的事实提供了一个支点 这个支点如此神妙 以至难以对它加以分析 它把相似或者重复的现象归于一个明显因果性的程序 这个程序既没有严格界定 也没有理论的定义 它在一定距离中并通过时间 正如通过某种传播环境的中介那样 把诸如个体 作品 观念或者理论这些被定义的单位联系了起来 二 影响研究的早期成果 1 比较文学产生之前的成果2 法国学派的成果 斯太尔夫人在 论文学 的序言中宣称 她的任务是 考察宗教 风俗和法律对文学的影响 反过来 也考察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她对欧洲文学的南北方之分和追溯渊源 影响关系的论述可以作为影响研究开始的标志 我觉得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存在着 一种来自南方 一种源出北方 前者以荷马为鼻祖 后者以莪相为渊源 希腊人 拉丁人 意大利人 西班牙人和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兰西人属于我称之为南方文学的这一类型 英国作品 德国作品 丹麦和瑞典的某些作品应该列入由苏格兰行吟诗人 冰岛寓言作家和斯堪的纳维亚诗歌肇始的北方文学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正式确立 以巴当斯佩哲撰写的 歌德在法国 为代表 以梵 第根的 比较文学论 为理论总结 三 影响研究的合法范围及其判断标准 1 梵 第根的观点 源流学 誉舆学 媒介学和对外国的诠释四大类 2 魏士坦因的观点 一 借用 二 翻译 三 改编 四 模仿 包括严肃的 诙谐的 戏拟的 五 影响 对合法范围标准的量化处理导致了研究的机械化和简单化 忽视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差别 四 负影响研究 a 负影响是指影响的接受者对影响的拒绝 拒绝的方式就是有意无意地改变影响的方向 或反其意而用之 或赋予它全然不同的内涵 从这个角度来看 接受 负 影响很深的作家可能成为很伟大的作家 四 负影响研究 b 负影响包括 反设计 这个字眼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 布莱希特很喜欢把不同的戏剧题材重写 如他的 高加索灰阑记 中的某些部分就是从元杂剧李行道的 灰阑记 中借取的 但是颠倒了其中的两个角色 亲生母亲和养母 这种 反设计 通常产生相反和讽刺的效果 五 影响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 1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 是实证研究与影响研究形影相随的第一阶段 其特点是 陈腐的十九世纪唯事实主义 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论 2 20世纪70年代起 重视美学研究 并从输出影响转向主体接受研究 3 20世纪80年代起 通过全面反思比较文学理论及其实践 形成了影响研究的第三阶段 主要特点是把影响研究与接受美学 互文性理论等结合 影响 研究不是寻找相似性 她 庐隐 的 或人的悲哀 全篇主要为亚侠致友人ky 相当于 维特 中的威廉的书简组成 仅在结尾加了一则亚侠的表妹附书 使人想起 维特 中的编者致读者 十二月二十五的最后一封信也如维特似的断断续续写了五天 书中也提到一位盲诗人 使人想起 维特 中的荷马 主人公亚侠同维特一样卓有才智 多愁善感 热爱自然 追求个性解放 厌恶社会的虚伪 因此也不容于社会 从日本回来后便绝望轻生 最后投身美丽的西子湖 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把 或人 与 维特 对照起来读 可以发现就连文句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当然两者仍存在明显差别 如 或人 的篇幅小得多 情节未以爱情为主线 主人公亚侠乃是一位女性等等 影响 研究不是寻找相似性 但尽管如此 两者的亲缘关系仍一目了然 也许正因此 或人的悲哀 一问世即为某些致力于中德文化交流的人士所瞩目 由汤元吉译成德文 与原文对照着连载在 德文月刊 第一卷第四至第九期上 要不然在众多的中国小说中 一般很难得译载中国作品的 德文月刊 怎么偏偏选中了 或人的悲哀 呢 须知这篇作品本身影响并不大 再则 或人的德文译名作einmenschenleid 意为一个人的痛苦或一个人的烦恼 与维特原名dieleidendesjungenwerter已有近似 而在 小说月报丛刊 第十八种后面的版权页上 编者为它译了个英文题名为thesorrowsofacertainyouth 这与 维特 及其英译名thesorrowsofyoungwerther可就更相近了啊 六 影响研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a a 不要进行简单的罗列事实活动或联系 关系背后的意义更重要 不要仅仅注意到相同性 事物之间的差异往往更能说明问题 b 不要人为地夸大本民族文学和文化对于其他民族文学和文化的影响程度 或者尽量忽视其他民族的文学对于本民族文学的影响 六 影响研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b c 不要漫无边际地寻找直接的影响 或武断地断言某甲对某乙具有直接的影响 因为这种实证方法往往会有漏洞 会显得牵强附会 不能令人信服 提出间接的影响的可能性往往会更加稳妥 d 必须走出纯粹的实证考据 推展至作品的内在分析和比较 不要仅仅关注简单幼稚的表面联系和具体的事实关系 应该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深层去考察各民族文学中可能具有的相互影响 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举要 1 十八世纪欧洲的 中国热 在文学上的表现 赵氏孤儿 的流传和影响2 中国古典诗词对日本文字和文学的影响3 中国古典诗词对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影响4 寒山诗在海外的流传及其对欧美文化的影响 1 十七 十八世纪欧洲的 中国热 十七世纪是欧洲发现中国的时期 原因是成吉思汗的军事威力使得欧洲人不再能够忽视中国的存在 中国也不再是野蛮的 契丹 国了 十八世纪后期之前 欧洲掀起了一股 中国热 许多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关注中国 如下著作可以证明 a 法国 思想家伏尔泰的剧本 中国孤儿 孟德斯鸠的 波斯人信札 等 b 英国作家歌尔密斯的 世界公民 c 德国 歌德的 中德四季晨昏杂咏 席勒的 孔夫子的箴言 和戏剧 杜兰朵 中国公主 莱布尼茨的 中国近事 赵氏孤儿 故事的来源及其原作者 故事根据 史记 赵世家 的记载 左传 中也提及赵武 元曲剧作家纪君祥并没有完全按照 史记 中的记载写作自己的剧本 赵氏孤儿 的多种译本和改编本 1 1735年 马若瑟 josephmariadepremare 十八世纪法国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士 译本的 赵氏孤儿 作为 中国通志 法国教士杜赫德 j b duhalde 编 的一部分出版 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 也是十八世纪唯一在欧洲流传 的中国戏剧 这个译本并非全译本 译者删除了许多歌词 以宾白为主 译者不通词曲 此译本不理想 2 1736年和1738年 中国通志 有了两个英译本 译者分别为瓦茨和凯夫 都包括 赵氏孤儿 3 1741年 最早的改编本子作者是英国人哈切特 williamhatchett 标题是 中国孤儿 thechineseorphan 4 1755年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 中国孤儿 在巴黎公演 5 1759年 英国演员和喜剧作家阿瑟 默飞根据马若瑟的译本及英文转译本 伏尔泰的改编本创作了另一个改编本 中国孤儿 剧情与前两者都不同 关于 赵氏孤儿 的评论 法译本出现后就被批评为 不符合 三一律 卢梭反对这出戏剧 因为伏尔泰提出了野蛮人向文明人学习的观点 而卢梭的观点是文明是罪恶的根源 伏尔泰本人也认为这出戏是 古怪的滑稽戏 是 一大堆不合情理的故事 不过作为十四世纪的作品 还是很高明的 英国批评家理查德 赫德认为它与希腊悲剧 厄勒克特拉 相似 都是藏孤 复仇 怨报怨 动作紧凑 只是它应该从后半部分开始 前面的内容可作为追述 两种主要改编本的异同 伏尔泰的 中国孤儿 截取 搜孤 救孤 这两部分 舍去了 弄权 作难 复仇 等部分 添加了皇帝成吉思汗的爱情故事 把结尾修改成 以德报德 旨在宏扬 孔子之道 孤儿成为陪衬 主角是成吉思汗 整个故事被改编得符合伏尔泰关于中国的理想 默飞的 中国孤儿 把情节压缩到符合 三一律 的最后关头 写孤儿长大之后 遭搜捕 终于复仇 主旨也在宣传 孔子的道理 保留了 中国孤儿 的基本思路和精神 继续深入研究 赵氏孤儿 的可能性 1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中西戏剧理论之差异及其对戏剧创作的限定作用 2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欧洲人对 赵氏孤儿 的接受过程所反映出的特定民族心理因素和政治意识形态因素是如何规定了接受者的欣赏态度和观点 以及它们如果导致了对该作品的误读 3 研究 赵氏孤儿 的不同译本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传播和接受中的诸种问题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1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2 中国古典诗词对日本汉诗 和歌以及小说的影响 3 宋代诗词对日本 五山文学 的影响 4 中国 古典 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1 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上古时期 贵族阶级努力接受中国文化 推行 全盘汉化 的政治和文化路线 这个时代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贵族社会使用汉字作为音 义兼用的书写文字 以汉诗 汉文科举取士 因而研习中国经史百家和文学 成为时代潮流 到日本古代社会的末期 日本人终于创造出由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 平假名 和由汉字偏旁演变而来的 片假名 经过不断完善 创造出假名与汉字混合体的书写文字 推广为普及的民族文字 2 中国古典诗词对日本诗歌的影响 一 中国诗歌是随同中国经典一同传入日本的 儒家五经之一的 诗经 是流传日本最早的一部中国诗歌总集 传入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定 以信史为据 五经是在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 到5世纪中叶 日本雄略天皇致中国刘宋皇帝的诏书即用汉字书写 还引用了 诗经 的诗句 证明这时日本贵族社会已经应用汉文和熟悉 诗经 中国古典诗词对日本诗歌的影响 二 上古的日本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 还只能停留在口头创作阶段 受到中国古代编集 诗经 汉乐府诗的启发 日本在编纂汉诗总集 怀风藻 基本模仿中国诗词 期间 也编纂了第一部和歌总集 万叶集 收录450位作者的4500余首作品 其中一部分是民间歌谣 万叶集 被推崇为日本民族诗歌的源头 什么是 汉诗 和 和歌 在日本诗歌史上 诗指汉诗 歌指和歌 当时它们都用汉字书写 不同的是 汉诗用以书写的汉字是音 义兼用 并用汉语吟诵 与中国人作律诗 绝句一样 和歌用以书写的汉字只是用汉字表音 配以管弦 用日语歌唱 是在利用汉字作表音的符号 万叶集 渗透着中国文化和中国诗歌的影响 万叶集 中的作品也普遍存在着对 诗经 文选 诗句和意象的移植 从汉诗与和歌的区别可见出民族语言对文学风格的决定作用 中国文学对日本古典小说的影响 11世纪初 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了 源氏物语 这是日本第一部也是世界较早的长篇小说 它在日本民间传说的基础上 受中国六朝笔记和传奇的影响 小说开篇第一回即是白居易长诗 长恨歌 的衍化 作者为了加强抒情色彩而广泛地引用汉诗 其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达90多处 由于中国诗的影响 使这部世界名著中描写的许多场景和人物心理活动刻划具有诗化的艺术特色 宋代诗词对日本 五山文学 的影响 中古中期起 宋诗宋词源源传入日本 与日本 五山文学 的兴起密不可分 五山文学时期 汉诗 和歌同时复兴和发展成熟 开始了日本诗歌史上的隐逸抒情诗时代 所谓 五山 之称 源于中国南宋有五座最高级别的寺庙 日本仿效 先后有 京都五山 镰仓五山 为当时学问僧最多的五大寺院 日本的所谓 五山 是对京都及镰仓的五大寺院的总称 寺院里的禅僧大多能诗善文 他们通过汉文研究禅理 也研究中国文学 宋诗宋词中有许多具有禅理理趣的作品 也有许多超脱现实 表现隐逸意趣的作品 所以引起他们的共鸣 铁庵道生 秋湖晚行 秋塘雨后水添足 苇折荷倾岸涨沙 唤得扁舟归去晚 西风落尽白萍花 这首绝句用苏轼 赤壁赋 意境 涨水 芦苇 岸沙 扁舟迟归 西风 白萍等意象组合浑成一体 言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虎关师练 游山 浅水柔沙一径斜 机鸣林响有人家 黄云堆里白波起 香稻熟边荞麦花 前两句化用苏轼所欣赏的宋僧道潜诗句 隔林仿佛闻机杼 知有人家有翠微 后二句化用韩愈诗句 缫成白雪桑重绿 割尽黄云稻正黄 中国 古典 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融合于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古典诗词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已经深深作用于日本诗人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启发他们创作新的诗篇 发展日本的民族诗歌 经过多少世代 中国诗歌的营养成分已经与日本民族诗歌融为一体 融化入它的传统 日本学术界一直把中国文化典籍和中国古典文学统称为 古典 而无须在这两个字前边加上 中国 这个定语 中国古典诗 英美意象派和胡适新诗 英美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的影响 虽然这种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误读 而胡适在1917年提出的文学革命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又受到了英美意象派的深刻影响 这里的关系可以看出影响的复杂性 特别是英美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和胡适对意象派诗歌的借鉴在所选择的目标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这里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第二节平行研究与文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1 什么是平行研究2 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即如何确定 可比性 3 平行研究的主要领域4 平行研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5 文学与哲学 历史 宗教的关系 1 什么是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 就是对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事实联系 但是具有某些特殊关系的 属于不同民族和文化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2 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如何确定 可比性 a 平行关系是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的两种关系之一 另一种是交叉关系 即有直接事实联系的关系 b 人类文化的同质性人类文化发展有共同的层面 即 同质 的一面 这一层面决定了没有直接事实联系的事物之间的某种抽象的共同性和统一性关系 c 文学本质上的人性和社会性 文学是人学 也是对人类社会的折射 所以人类文化的同质性也就是文学的同质性 c 综合上述两点 没有直接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可比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也是千变万化的 没有任何统一的规律和标准 3 平行研究的主要领域 主要以平行研究的方法进行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 a 主题学研究中的 母题 研究 b 文类学研究 c 比较诗学研究d 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 跨学科研究 4 平行研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第一 确定问题 限定范围 平行研究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切入点 即把明确所研究的问题并将之限定在合理范围内 慎防大 而空 第二 可比性 不等于 相似性 和 相同性 第三 透过表面现象 深入辨析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见黑格尔语 第四 努力突破个人 成见 褒贬两种含义 和认知成规 第五 在跨学科研究中 坚持以文学研究为基本中心 黑格尔说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 譬如 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 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 另一方面 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 如橡树与槐树 或寺院与教堂 而知其相似 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 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5 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a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b 文学与哲学c 文学与历史d 文学与宗教e 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 a 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 文学与人的情感世界的悠久关系2 西方文学中对人的描写形成了一种从外到内逐渐深入的轨迹 对外部行为的模仿 思想情感的描述 内心活动的展现 3 现代心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温天气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方案
- 精益求精无财产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起草与执行
- 风光制氢醇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离婚协议翻译及国际婚姻法律事务代理服务合同
- 男方离婚协议书:财产分配、子女抚养及共同债务分担
- 深远海养殖设备选型与安装方案
- 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城市更新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方案
- 分布式新能源市场2025年技术创新与新能源发电研究报告
- 2025年新型储能材料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室外消防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PE管施工及方案
- 带秋字的古诗飞花令
- 体育原理完整版
-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
- 【上课用】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错位相减法课件
- 医院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章程
-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件
- 《放飞烦恼-拥抱快乐-》-心理健康p课件
- 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GB 20052-2020 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道路运输企业风险辨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