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图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图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图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图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1地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地图 最新考纲地图上的方向 比例尺 常用图例与注记 海拔 绝对高度 和相对高度 等高 深 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知识整合 考点一地图三要素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小 详细 文字式 线段 2 方向 北方 南北 东西 图例 注记 易错警示 1 不同形式的比例尺可以相互转化 转化时一定注意比例尺的单位 要用统一的单位 数字式所用单位一般为厘米 线段式和文字式单位往往是千米或米 2 利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两点距离时 要用图中的线段比例尺长度来度量图中的距离 不能直接用直尺来度量图中距离 因为图幅大小随时会变化 所以图中的线段比例尺长度也会随着变化 1 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1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 其比例尺越小 2 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 相邻两条经线 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 其比例尺越大 3 同一个地理事物 如某个湖泊等 在图中显示得越小 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4 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 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深度思考 2 比例尺的缩放 1 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n 原比例尺放大n倍 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原比例尺 1 n 1 2014 重庆文综 12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 如用途 建筑面积 建筑高度等 的浏览窗口 面积单位 m2 高度单位 m 读下图 完成下题 高考探究 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 宽为220m 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 1000的比例输出 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 a4纸 29 7cm 21cm b b4纸 36 4cm 25 7cm c a3纸 42cm 29 7cm d b3纸 51 5cm 36 4cm 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据比例尺公式 可以计算出长300m 宽220m按1 1000缩小后的图上距离分别为30cm和22cm 则选项中略大于这两数的b4纸最合适 故b正确 答案b 2014 北京文综 8 下图 a 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 下图 b 为校园图局部 读图 回答下题 2 指示牌在上图 b 中的位置是 a b c d 解析由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相关距离 由指示牌上的方向和距离等信息确定指示牌的位置 即校训牌位于指示牌的正前方80m处 气象站位于指示牌右侧150m处 老校门位于指示牌左侧200m处 地理园位于指示牌前方350m处 就可反推得出指示牌位于图中 处 答案b 2013 重庆文综 6 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 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下图 回答第3题 3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 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 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a 东b 南c 西d 北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路的选择 以及地图上方向的判断能力 准确获取指向标及图例是关键 不能正确认识图例 断道施工 易错选 选择最短距离应把道路长度数字累加 比较得出c项正确 答案c 1 根据经纬度确定方向和位置2 根据经纬度确定时间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3 根据经纬度确定某区域的位置 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1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 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 如右图中甲点海拔为1500米 乙点海拔为500米 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000米 知识整合 相等 海平面 垂直 考点二地图上的等高线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如下图所示 由外向内变大 高处 低处 重合 山峰 山谷 山脊 陡崖 鞍部 学法指导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技巧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历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时应牢记以下要点 即时突破1 2012 上海地理 14 15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 完成 1 2 题 1 上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以丘陵 平原为主 中部高 西南 东北低 以平原 盆地为主 中部低 西南 东北高a b c d 2 图中甲 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 山脊 山谷b 山脊 山脊c 山谷 山脊d 山谷 山谷解析第 1 题 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特征 图示区域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地势上是中部高 西南和东北低 因此选c 第 2 题 甲 乙两条虚线都位于等高线小数值向大数值凸出部位 应为谷地 故选d 答案 1 c 2 d 2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如图中甲处 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为等高距 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 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则图中n 4 d 100米 h大 400米 h小 100米 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陡崖的相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n 1 d h n 1 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 h 500米 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 h顶 h大 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 h顶 500米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 d h底 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 h底 100米 2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 一般说来 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 等高距为d米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 1 d米 h n 1 d米 例证 如图所示 求a 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 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 等高距为100米 利用公式可得a 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h 400米 3 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 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值 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 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高 具体如上面右图所示 已知 a b 如果c a 则d a 即 大于大的 如果c b 则d b 即 小于小的 即时突破2 2012 课标文综 10 11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图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 1 2 题 1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b 230米c 340米d 420米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解析第 1 题 图中山峰海拔580米 且等高距为100米 说明山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500米 从山峰向河流方向海拔逐渐降低 河流两岸的海拔相等 均为300米 从而推出q地外围的等高线海拔为400米 q地的海拔为400 500米 d项符合题意 第 2 题 河流两岸等高线海拔为300米 而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桥梁位于瀑布下游 故桥梁附近河岸海拔应为200 228米 与山峰的高差应是352 380米 c项符合题意 答案 1 d 2 c 3 判断河流流向等高线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向 再根据 水往低处流 即可判断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根据河流的支流流向进行判断 河流干流和支流的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 知道某支流的流向 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即时突破3 读图 回答 1 2 题 1 关于河流流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自东北向西南b 自西北向东南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西向东 2 若图示比例尺较大 且 a b 为100米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航运条件好b 水能丰富c 含沙量大d 有结冰期 解析第 1 题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起的方向相反 即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第 2 题 由题干条件知该图比例尺较大 等高线密 故地势陡峻 落差大 水能丰富 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区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 无结冰期 降水季节变化大 航运条件不利 答案 1 b 2 b 1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选 点 选 线 选 面 1 选点 深度思考 2 选线 3 选面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 看图名 图例根据图名和图例掌握图示区域范围和区域内地理事物 2 看等高线数值大小变化等高线数值增大的方向为山顶所在区域 3 看等高线疏密程度在同一比例尺的等高线图中 等高线的疏密反映了地形坡度的陡缓 4 看等高线凸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 凸向低处为山脊 5 看等高线闭合在等高线图中出现局部的闭合区域 根据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方法判读 典例剖析 2013 四川文综 7 8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 1 2 题 1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 2 图示区域内东 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我的答案 1 2 析图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答案 1 b 2 c 2011 课标 6 8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探究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0米b 55米c 60米d 65米2 图中 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 3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设计坝高约13米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 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15米b 40米c 65米d 90米 解析第1题 图示区域最高点位于东北侧 海拔在80 85米之间 图示区域最低点位于东南侧 海拔在20 25米之间 两者之间高差接近65米 但不是65米 c项正确 第2题 河水流速的快慢取决于坡度的大小 图中四处中 附近等高线最密集 流速最快 第3题 大坝应建在 之间的山谷出口处 设计大坝高13米 而等高距为5米 因此大坝高度约为三个等高距 自河流向两侧各三条等高线 取最短距离筑坝 结合比例尺计算大坝长约40米 答案1 c2 c3 b 4 2014 四川文综 13 1 4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4分 解析依据该地海拔均在200 500m之间和等高距为10米判断该地区为丘陵 甲地正好位于两座相连山峰中间部位 地势较为平缓 形似马的鞍部位置 故为鞍部 答案丘陵 鞍部 1 以等高线图为载体具体考查地形特征及计算2 以区域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1 地形剖面图概念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 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和坡度陡缓 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知识整合 地势起伏 考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 确定剖面的 画出剖面ab 2 确定 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 10 15 20倍 倍数越大 起伏越明显 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在新图中绘制水平线mn 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 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 绘出纵坐标 3 点出剖面基线ab与的交点 并从每一个交点向mn线上引垂线 如上图所示 从1点至15点向mn线引垂线 方向 基线 比例尺 等高线 4 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找出垂线上1 点至15 点的相应高度 5 用平滑曲线从1 点一直连到15 点 即得出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6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图上相应两点间的走势及两点间的 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垂直 地势高低 海拔 判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方法 1 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准确的关键点 如下图 深度思考 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 a在200 250m b在250 300m 看极值点是否准确 a在250 300m b在150 200m c在350 400m 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 从a到b经历升高 降低 迅速升高 缓慢降低的过程 2 确定是否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做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 如山地或山脊 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 凹形坡 与 凸形坡 的不同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右图 有时仅看两地的高差不能确定视野情况 因为两地之间可能有山脊存在 一般情况下 凸坡也不能通视 如下图中 a点不能看到b点 2014 上海地理 18 19 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单位 m 和地形剖面图 单位 m 回答问题 高考探究 1 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2 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 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 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 一个岛b 两个岛c 三个岛d 无岛 解析第1题 交点为鞍部 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 故鞍部为最高点 选 mn线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 鞍部为最低点 故选 所以答案为d 第2题 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 最高蓄水位海拔是150米 蓄水区只局限在河谷地带 无岛屿出现 选d 答案1 d2 d 2013 天津文综 2 3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3 4题 3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 依据上图中甲 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4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当地政府计划将上图中a b c 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该地应选在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解析第3题 甲到乙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关键看二者的海拔高度及沿线之间地形地势的变化特点 本题重在分析沿线地形变化特点 甲至乙之间先后经历浅浅的谷地 接近300米但高于300米 低缓的山脊 接近400米但低于400米 山谷 200米以上 其中左谷坡上有一山头 大于300米 小于400米 右谷坡到乙地较陡 c图最符合 第4题 图中a b c三处都位于山谷中 d处于山脊位置 山谷是汇水区域 水源丰富 其中a处河谷集水区明显 汇水区域广阔 水源最丰富 答案3 c4 a 1 以等高线为载体绘制或确定地形剖面图2 以图文材料为载体 考查某地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的正误或地形类型3 以地形剖面图结合地形示意图为载体 综合考查地形的特征 水库的选址等实际问题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 例如 知识整合 图1某区域等高线图 考点四等值线的共性特征分析 图2某区域等温线图 图3欧洲西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单位 hpa 图4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图 等值线类型很多 高考时很可能出现 新 的等值线 因此复习时要掌握等值线的一般特征 总结判读各种等值线图的一般方法 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有以下几方面 1 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 等值距全图一致 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相等或为0 3 等值线的闭合 从理论上讲 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 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 局部小范围内的等值线闭合 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4 等值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 等值线的疏密表示其代表的要素变化大小 等值线越密集 变化越大 等值线越稀疏 变化越小 5 等值线的弯曲 等值线凸出或凹进处 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 且弯曲度越大 表示差别越大 根据 高低低高 法则判断 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处为低值区 向低值凸出处为高值区 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型之一 判读等值线图要 六看一分析 即看图名 看疏密 看走向 看弯曲 看数值 看特殊 分析原因 深度思考 1 看图名 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 即等高线 等压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等盐度线 等人口密度线 等震线 等时线 等潜水位线 等太阳高度线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 看疏密 等值线稀疏 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 等值线密集 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 如等高距一定时 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水流愈急 同一幅图中 等压线越密的地方 风力越大 3 看走向 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 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 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 看弯曲 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 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1 辅助线法 垂线法 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 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心辐合 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 若箭头向外围辐散 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 如下图 切线法 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 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 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 则该处为低值区 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 则该处为高值区 如下图 2 相关推理法 由山顶推断出山脊 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 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线向外凸出的部分 由盆地推断出山谷 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 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下图所示 单位 m 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断出高压脊 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断出低压槽 5 看数值 1 通常情况下 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 分析时注意 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递增或递减 如等高线数值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 从数值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或降低的趋势 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2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 则要遵循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规律确定其范围 如右图中有两条等值线 数值a大于b 则m地的值大于a n地的值小于b 6 看特殊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 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 0米线表示海平面 也是海岸线 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500米 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 2000米 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 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典例剖析 2014 长沙市模拟 读 我国2014年6月12日13时西北地区地形图和等压线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势分布状况 2 图中虚线区域的地貌类型为 简述其形成原因 3 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 控制a地的天气系统为 如果该天气系统以30km 小时的速度向图中城市移动 则该天气系统到达该市的时间大约为 我的答案 1 2 3 析图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1 以山地和平原地形为主 地势从北部和西部向东南部倾斜 2 洪积扇 冲积扇 山地河流在出山口处 所携带物质大量堆积以出山口为顶点向外展开形成扇形堆积体 3 气旋18时 2014 北京文综 11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 读图 完成第1题 高考探究 1 土壤铜含量 a 因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