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同步备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演示结束 我国的干旱灾害 次数 时间 广 平均值 伏旱 春 春夏 冬春 复种指数 1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 旱灾最为严重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 衡量旱灾的形成及程度 不仅要看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和干湿状况 更要考虑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人口密度等因素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少 只能说明该地区比较干旱 而旱灾则还要看对人类生活 生产的影响程度 我国的洪涝灾害 暴雨 锋面雨 持续暴雨 南方 夏季 2 我国西北地区有没有洪涝灾害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 提示 有 主要是夏季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 我国的干旱灾害 问题导思 1 由图2 2可知 华北地区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 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春旱 原因是春季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大 农作物需水量大 2 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 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提示 我国南方水多 耕地少 北方水少 耕地多 我国北方降水少 雨季短 南方降水多 雨季长 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春季农田需水量增大 1 发生机制 2 我国旱灾的地区差异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是从图中读出广西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的特点 二是掌握影响干旱的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和地形地质特点 解析 1 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可由图示直接读出 2 旱情的分布受大气降水 地表特征 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图示地区东南部人口密度 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部 因此应着重分析大气降水 地表特征等自然原因 答案 1 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2 降水量东多西少 降水量分布不均 西部坡度大 西部地势高 地表水难以保存 西部地表土层较薄 难以保持水分 西部有石灰岩分布 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我国的洪涝灾害 问题导思 1 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我国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其中以南方地区最为严重 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且季节分配不均 南方地区由于年降水量大 雨季长 暴雨多 是洪灾的多发区 此外 洪灾多发区 一般地势低平 河道较多 南方地区尤甚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成因与春初秋末宁夏 内蒙古河段的洪水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主要是由于暴雨或长时间降水造成的 而春初或秋末宁夏 内蒙古境内黄河段的洪水则是由于冰凌堵塞河道造成的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掌握洪涝灾害发生主要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二是从图中提取淮河水系特征的相关信息 解析 洪涝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包括气候 降水 地形 水系等方面 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泥沙淤积 答案 凤阳地处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 降水变率大 夏季降水集中 地势低洼 排水不畅 水系发达 流域面积大 无天然入海河道 中上游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泥沙淤积 教材第38页图2 4我国洪涝分区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由图中图例及其文字说明可知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 从图例看 洪涝区分为四个等级 多洪涝区 次多洪涝区 少洪涝区 最少洪涝区 从图示看 我国洪涝灾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其中南方地区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其中淮河流域 海河下游 长江中下游地区 珠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是多洪涝区 图表应用 1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是我国受洪水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提示 1 自然原因 流域面积广 流域内普降大雨 洪水流量大 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 水流缓慢 泥沙淤积 排水不畅 降水集中 多暴雨 2 人为原因 过度砍伐 陡坡开荒 地表植被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导致湖泊萎缩 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 华北地区是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为什么海河下游却是多洪涝区 提示 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下游地区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流域内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大 下游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 1 教材第35页活动 点拨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干旱等效频度的含义 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 从图2 2可以看出 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华北平原中部 在1951 1988年这段时期内 该区域干旱等效频度在40次以上 是全国最高的 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春旱严重 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量大 雨季还未来临 而农耕已经开始 农作物正在生长 加上人口稠密等原因造成的 2 教材第36 37页活动 点拨 认真阅读图表文字材料 分析其变化 获取有效信息 解答问题 答案 活动1 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反映了干旱程度的轻重 相对变率越大 干旱越重 如北京 开封 汉口三城市的相对变率较大 干旱程度较重 相对变率越小 干旱越轻 如齐齐哈尔 苏州 南昌 相对变率较小 干旱程度较轻 活动2 东北平原由于降水出现在6 9月份 易出现春夏连旱 华北平原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 雨季出现在6 9月份 易出现春旱 活动3 江南丘陵梅雨过后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易出现伏旱 3 教材第39 40页活动 点拨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 获取信息分析变化 总结规律 准确组织答案 答案 活动1 从图2 6看 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 6月份受梅雨天气的影响 流量大 7月份受副高控制 出现伏旱天气 降水量少 农业用水多 流量最小 8 9月份受降雨量较多的影响 流量又增大 结合图2 7 河流流量的变化与水位的变化呈正相关 水位高 流量较大 水位低 流量较小 活动2 观点一正确 它与人类破坏中上游植被有关 观点二正确 它与人多地少 粮食需求增加以及人们对湖泊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 观点三正确 它与乱砍滥伐等活动有关 观点四错误 它没有说明小流量造成大洪水的原因 活动3 小流量 高水位 持续时间长 4 教材第41 42页活动 点拨 认真分析图表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活动1 1990 1997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大 1970 1979年的水灾受灾和成灾规模最小 活动2 1998年我国水灾严重的地区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 松花江和嫩江流域 1 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地势低洼 曲流多 季风气候 降水变率大 无天然入海河道 泄流不畅 众多支流汇聚 洪峰增加a b c d 2 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解析 第1题 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 从图中看 荆江河段 九曲回肠 水流缓慢 且多洼地 易积水且季风气候显著 降水变率大 第2题 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 夏 秋季 以夏季最为集中 答案 1 a2 b 3 2010年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旱情不断加重 受旱面积占到全国的83 西南五省市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 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 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 截至3月30日 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 16亿亩 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 重旱2851万亩 干枯1515万亩 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526万亩 有2425万人 1584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根据以上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2010年西南地区的旱灾发生的省区主要是 2 此次旱灾严重 试分析此次旱灾的成因 3 旱灾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旱灾发生的省区 第 2 题 此次旱灾既有自然原因 又有人为原因 从自然原因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气温较常年偏高 蒸发旺盛 特殊的地质条件 地表水缺乏等 第 3 题 可从农业 电力 人畜饮水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 云南 贵州 广西 四川 重庆 2 自然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多发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西南地区为季风区 冬春季节为旱季 降雨少 气温较往年偏高 蒸发旺盛 地形崎岖 地表起伏大 地表水存留时间短 多为石灰岩分布区 容易渗水 多溶洞和地下暗河 地表水储藏条件差 社会经济原因 水利设施缺乏 老化和损坏严重 人们习惯靠天吃水 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 3 农业受灾面积广 农作物歉收 减产 绝收严重 春耕困难 电力紧张 农作物价格上涨 人畜饮水困难 2 以前 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 财产损失少 现今 同样的洪灾 死亡人数少 财产损失却巨大 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解析 第 1 题 长江流域洪涝多发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 也有人为方面的 本题考查的仅是人为原因 主要从中上游植被破坏 中游围湖造田 下游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