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1页
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2页
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3页
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4页
新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课件 岳麓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下 学案10单元学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 略 1 全面认识商鞅变法 1 核心 可概括为 农战 和 法治 2 地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 变法措施最全面 持续时间最长 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重点阐释 知识总结区 3 手段 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增加政府收入 富国强兵 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 4 影响 变法的许多措施 不仅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治基础 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知识总结区 2 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 根本目的是加强鲜卑族的统治 但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知识总结区 2 具体措施表现为实行均田制 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 著名史学家何兹全说 汉化政策 就鲜卑族来说 推动鲜卑文化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就中华民族来说 使中华民族的骨干 汉族融合吸收了更多的民族文化 血液 从而更加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容 使汉族文化向前发展了 知识总结区 3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因素有哪些 1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 大官僚的利益 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 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3 宋神宗死后 司马光任宰相 废除了新法 知识总结区 4 在变法过程中 由于用人不当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5 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赏罚也不够公正 6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没有真正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利益 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 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知识总结区 1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1 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归类比较 知识总结区 2 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之时 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知识总结区 2 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的原因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为救弊图强而进行的改革 但改革却产生了迥异的社会效果 究其原因有 知识总结区 知识总结区 知识总结区 1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政治方面 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周王室衰微 周天子逐渐失去 天下共主 的地位 诸侯国打着 尊王攘夷 的旗号进行争霸 战乱不断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并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发展地主经济 线索梳理 知识总结区 经济方面 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根本原因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 直接原因 私田越来越多 导致井田制逐渐被破坏 2 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 知识总结区 3 主要改革和变法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 战国时期魏文候 李悝 吴起 变法 商鞅变法 4 历史影响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 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得到强化 为日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知识总结区 2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 1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 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以两税法为标志 2 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 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以两税法为标志 4 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 以 庸 为标志 5 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 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商品征收重税 知识总结区 认识历史上改革的本质和规律1 任何改革 从根本上说 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一般有两种情况 1 整体适应 部分不适应 针对这种情况的改革 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 这样的局部调整就是改良性的改革 如王安石变法 知识归纳 知识总结区 2 两者从根本上互相矛盾 这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这种根本的改造就相当于革命性的改革 它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如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等 2 凡是改革 都必然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 因此必然遇到阻力 革命性的改革 触及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的利益 斗争更为激烈 知识总结区 3 改革有成败 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 1 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 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 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 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 以及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如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变法触动了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 他们在北宋政权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坚决反对变法 例题 2015 福建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 而又田制不立 田亩转易 丁口隐漏 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 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 以东西南北各千步 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 为一方 方量毕 以地及色 参定肥瘠 而分五等 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 文献通考 卷四 田赋考 方法探究区 方法探究区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 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 改革的成败得失 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 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 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 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方法探究区 1 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 材料二中的 社会转型 在经济上有何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 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方法探究区 审题意 1 答题要求有两点 一是 材料一 反映的变法的措施 二是该法的目的 2 一是要求从材料二中找出 社会转型 的经济表现 理解 社会转型 很关键 二是要求从 时代潜流中 探究变法得失 方法探究区 抓关键 1 材料一反映的是 田制 和 税则 即方田均税法 目的应有政府的 赋入之利 财政收入 百姓的合理均摊 限制 兼并 三方面 2 材料中的 契约租佃制 是 转型 的方向 王安石改革的成败从历史潮流看是符合时代转型大潮流的 缓解社会矛盾 富国强兵的出发点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方法探究区 扣知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措施和影响 规范答 1 法令 方田均税法 目的 均摊赋税 增加财政收入 抑制土地兼并 答对其中2点即可 方法探究区 2 表现 旧田制瓦解 租佃经济确立 简析 长期以来遗留的弊端延续到北宋中期 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王安石试图扭转积贫积弱局面 契合了时代要求 应将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置于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 答对其中2点即可 言之有理 可酌情给分 历史材料型题提取信息的方法 方法探究区 1 立足两个原则 一是立足材料 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 二是联系教材知识 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 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 2 加强三个关注 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 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 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 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 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 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 真实含义 抓住关键性 总结性语句 方法探究区 3 走出四个误区 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 真伪 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