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净化工段危险物料及防护措施1、本工段危险物料1.1甲醇1.1.1特性甲醇是一种无色,易燃的含有适度乙醇类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能与水任意混溶。分子式:CH3OH比重:0.79(25时)沸点:65挥发度:6.3(乙醚1)蒸汽密度:1.11(空气1)1.1.2健康的危害甲醇是毒性物质,吞食微量即可危及生命。中毒症状在几小时,甚至有时两,三天内无明显表现。饮入甲醇将引起头昏、头痛、眼花、发炎、发抖、恶心、呕吐以及肠、胃疼痛。中毒严重会不省人事。吞食30ml将引起死亡,有时因窒息立即死亡,通常则几天后死亡。大多数的甲醇中毒者都杀伤视神经,这种结果一般在两三天后发生,甚至5ml就能使人完全失明。长时间吸入甲醇蒸汽将引起与吞食液体甲醇相同的中毒症状,高浓度甲醇蒸汽将刺激眼睛及呼吸系统粘膜。8小时工作期间,工作区域中甲醇蒸汽的最大允许含量为每立方米空气中200ml。甲醇也可能通过皮肤进入体内而产生毒害作用,使皮肤变干裂。容易引起感染和湿疹,推荐使用含油的皮肤药膏。1.1.3火灾与爆炸甲醇蒸气易燃,当与空气以一定比例混合时,能发生爆炸。闪点:11自燃温度:455爆炸极限为5.531vol%,相当于甲醇为73420g/Nm3空气。1.1.4安全预防措施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在封闭的装置中处理甲醇的工作,甲醇蒸汽必须抽出并在安全点排至大气。所有人员特别是新上岗的工人,必须全面了解处理甲醇时有关的危害,必须知道防护衣、防护设备,撤离通路及灭火器的位置,人手一册甲醇安全规则。在实验室中处理少量甲醇时,最好也遵守上述安全预防措施。1.1.5操作人员防护设备当处于液体甲醇暴露的危险环境时,操作人员应带密闭的防护眼镜。当处理大量甲醇时,还应穿上橡胶或塑料防护衣及手套。当有吸入甲醇蒸汽的危险时,应使用呼吸器,一般来说,可以用带过滤式全面罩防毒面具。在进入容器贮罐或罐车时,必须实施所有安全预防措施如:进入许可证、防护衣,呼吸器(比如:供给空气的呼吸器,自带氧气呼吸装置,压缩空气呼吸器)安全带,监护人员,救生索。洒出的甲醇要用大量的水冲洗掉,甲醇弄湿的衣服必须立即脱掉,并用肥皂和水冲洗身体。1.1.6爆炸预防措施甲醇要贮存在凉爽,通风室中或露天环境中,贮存及处理甲醇的房间为危险区。固定的甲醇贮罐必须装有通风设施,以防发生超压或抽空危险(例如“KITO”阀)。通风系统必须作到露天,并安装有阻火器。在甲醇蒸汽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危险的工作室及贮存室内,禁止使用明火,引火物及吸烟,避免火花。在甲醇蒸汽的含量可能发生危险的工作室内,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保护型的。在工作室及贮存室内,必须具备足够的灭火器,可用CO2灭火器及干粉灭火器扑灭甲醇着火,对于泡沫灭火器,只能用防甲醇的特殊泡沫灭火器。使用水时,应采用特殊效果的喷咀或喷雾器。1.1.7紧急救护发生中毒时,伤员必须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地带,并盖上毯子以防着凉,只有当伤员停止呼吸(这将很少发生)时,才进行人工呼吸救护。参与救护的人员即使没有不良反应也应进行医疗检查。如果甲醇进入眼内,必须用大量的水最少冲洗10分钟,用绷带包扎眼睛防止见光,然后对眼睛进行医疗检查,必须用水进行全面冲洗感染的皮肤,立即更换被污染的衣服。如果伤员吞食了甲醇还未昏迷,应使他尽快呕吐,例如采用微温盐水(一满茶匙配制一杯)。尽可能快地得到医治。医生来到之前,每隔15分钟服用一杯加入了一满茶匙小苏打的温水。1.2一氧化碳1.2.1理化特性纯CO是无色、无味的,因此它的存在不易被察觉,所以特别危险。(即使空气中CO小于0.1vol%也有是毒的)它使人昏迷、至死,在工作场地,8小时工作时间CO最高允许浓度为100mlCO/Nm3空气。在1bar20情况下,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vol%、爆炸极限低限:12.5爆炸极限高限:74.0自燃温度:6051.2.2中毒表现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中度中毒表现为,初期尚有多汗、烦躁、步态不稳、皮肤粘膜樱红,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进入昏迷状态。重度中毒表现为迅速进入昏迷,昏迷可持续数小时或更久,可出现阵发性和强直性痉挛,有病理反射出现。常伴发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坏、心律紊乱或传导阻滞,高热或惊厥。皮肤、粘膜可呈樱红或仓白、紫绀。中毒急救:迅速将中毒者脱离事故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解开领口,保持呼吸畅通。一般轻度中毒者,吸入新鲜空气或经鼻管给氧后,即可好转。对于昏迷者,立即给予输氧,以减轻缺氧状态并促使一氧化碳的排出。如有氧气苏生器供抢救的,可用“自动肺”对重度中毒以至呼吸停止者进行强制呼气与吸气,患者自动呼吸恢复后即可改用“密闭口罩”给氧,注意氧含量调节环调节在80-100%的位置。1.2.3防护措施接触一氧化碳的生产人员,岗位上应配备过滤式5型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气。检修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用长管式防毒面具或送风面具。特别是带压抽堵盲板和进塔入罐作业,必须认真做好监护。1.3二氧化碳1.3.1理化特性分子量44.01,高浓度时略带酸味,比重1.524,沸点-78.5,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88ml。CO2为无色、不易燃的气体,在较高的浓度下,以及即使与大量空气混合后,如果较长时间也是会引起窒息和对健康有危险的。通过烛焰只是微弱地燃烧甚至熄灭时能够判断出危险浓度。由于它比重大,CO2容易积聚在地坑、窑井、管沟等中,紧急救护与CO情况相同。在工作场,8小时工作时间,CO2最高允许浓度为5000ml/Nm3空气。1.3.2中毒表现吸入浓度8-10%的二氧化碳除头昏、头痛、眼花和耳鸣外,还有气急,脉搏加快、无力、血压升高、精神兴奋、肌肉痉挛,时间延长时则神志丧失。重症急性发作都在几秒中内,几乎像触电般地倒下。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较轻者在几小时内逐步苏醒,但仍感头痛、无力等,往往二、三天才能恢复。中毒急救:迅速脱离毒区,吸氧,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抢救人员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隔离式防毒面具。1.3.3预防措施产生二氧化碳的生产场所,必需保持通风良好。进入密闭设备、容器和地沟等处,应先进行安全分析,确认是否合格,分析合格前不可擅自进入。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场所,进行检修工作前,应先抽风排气。分析不合格时,应戴上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并要有人监护。1.4氰化氢纯HCN是无色液体,有芳香味(象苦杏仁),比空气稍轻,沸点24.6,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发生爆炸,其爆炸极限为(5.641.0体积)。HCN有剧毒,即使微小的浓度也能引起呕吐和昏厥,如果含0.12mg/Nm3空气的HCN就能致命,HCN也能经过皮肤进入人体。即使吸收了少量,也是特别危险。当人吸入HCN时,应采取以下救护方法:打电话叫医生!如果伤员仍在呼吸,将亚硝酸异戊酯针剂打碎,浸到布片和药棉上并将其置于伤员的嘴和鼻子上1030秒,每隔1分钟再做一次。当呼吸停止时,应毫不迟延的进行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必须按上述方法进行,使用亚硝基戊酯。当氰氢酸或它的盐溶液到达胃部,应采取与吸入HCN气相同的救治方法,给伤员服用一杯溶有一匙过氧化镁的水溶液,及半杯溶有2g硫酸亚铁的水溶液,然后从胃中抽出。如果皮肤与HCN接触,应立即用碳酸钠溶液冲洗,需要时,用水冲洗。在工作地点,8小时工作时间,HCN最高允许浓度10ml/Nm3空气。在1bar20情况下,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体积):爆炸极限下限:5.6爆炸极限上限:41.0自燃温度:5401.5氨气在常温下氨是无色,具有刺激气味气体,液氨在常压下非常容易迅速地蒸发,由此可深冷至-40。气态氨能迅速被水吸收,这样的溶液称之为氨水。NH3在皮肤及粘膜上能产生严重烧伤,液氨能引起冻伤,刺激性气味是一个警告,通常可以免除对身体的伤害。易受伤的暴露部位:皮肤(脸、手)眼睛粘膜(嘴、咽喉、呼吸道、肺、生殖器)喉、食道、胃最好是用充足的水喷洗来除去气氨和液氨。由于氨气的比重比空气小,氨气的逸散首先充满顶部。在发生突然泄漏时,人员应迅速脱离现场。用湿布捂住嘴和鼻子保护呼吸道,如果来不及,应用未湿润手绢或是衣服袖子代替也可以。在氨气氛中进行抢救工作(例如维修阀门、机器的停车,抢救受伤人员)的人员,必须备用合适的安全设备,也就是要有自备的能贮藏空气,压缩空气或氧气的呼吸设备,并且必须穿上特别的不漏气的工作服来保护身体。紧急救护:立即将伤员由危险地区抬至空气新鲜的地带,所有被氨污染的衣服,包括内衣应脱掉,伤员放在安全淋浴处。打电话叫医生。皮肤烧伤应用大量的水或醋酸水溶液进行冲洗。万一接触到眼睛,应立即用大量干净的水或硼酸/硼砂溶液清洗,硼酸/硼砂溶液的成份:硼砂:1.9g硼酸:11.1g食盐:6.0g蒸馏水:981g当伤员呼吸了氨时,应让其呼吸水蒸汽或醋酸蒸汽,伤员不能进行深呼吸,也不允许走动,不用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可能,应呼吸富氧空气。当伤员吞入了氨而神志不清时,应慢慢地喝入充足的水。各种情况下都应通知医生。在工作地点,8小时工作时间内,NH3最高允许浓度为:100ml/Nm3空气。在1bar20情况下,空气中的爆炸极限(vol):爆炸极限下限:1.50爆炸极限上限:25.0自燃温度:6301.6硫化氢H2S是一种剧毒物质,无色气体,吸入后迅速引起严重中毒症状,当H2S浓度很稀时,有一种臭鸡蛋味,这种情况下毒害性较小,这种味道能够表明存在泄漏,并起到警告作用。H2S浓度很高时是不能闻到的,因此特别危险。中毒的首先反应是:恶心、头痛、呕吐、胸闷、昏迷。设备的拆除部分及管线常常含有残含H2S,因此必须注意。在危险区外的急救室中,必须备有足够数量的由Mesrs,boeheingeiAG,Mmannheim-waldhof生产的Lobelin和等效药品。发生H2S中毒时应戴上防毒面具并将伤员立即抬出中毒区(如果可能,用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进行救护)。在呼吸微弱或无呼吸的昏迷状态下,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如果可能使用氧气呼吸设备。立即皮下注射:Lobelin并打电话叫消防人员和医生。在轻微中毒情况下,伤员必须送至医院。H2S气味及毒性ml/Nm3空气Vol%开始察觉气味0.14可忍受6小时不起副作用78-1260.008-0.013可忍受1小时不起副作用170-2550.017-0.026闻不到气味196-2830.020-0.028在半小时内危及到生命355-4960.036-0.0501/2小时致命452-5600.045-0.056立即致命850-19800.085-0.21.6.1理化特性分子量34.08。为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比重1.19。易溶于水,也能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熔点-82.9,沸点-61.80。1.6.2中毒表现随接触浓度的不同,急性中毒表现有以下明显的差别:轻度中毒:较低浓度下,先出现眼结膜刺激症状,接着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激、有异物感以及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中度中毒:接触浓度在200-300毫克/立方米,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昏、全身无力、呕吐、共济失调,同时引起上呼吸道炎和支气管炎。有咳嗽、喉痒、胸部压迫感等。眼刺激症状强烈,有流泪、羞明、眼刺痛,且可有眼睑痉挛,看光源时周围有色环存在,视觉模糊等角膜水肿的征兆。重度中毒:接触浓度在700毫克/立方米以上时,以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最为突出。先发生头晕。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继之出现烦躁、意识摸糊、呕吐、腹泻、腹痛和抽搐,很快现于昏迷状态,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昏迷和抽搐持续较久者可能发生中毒性肺炎、肺水肿或脑水肿。中毒急救:一但发现急性硫化氢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其脱离事故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解开领口,确保呼吸道畅通,对窒息者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输氧(首选“自动肺”强制输氧;次选“密闭口罩给氧”或“鼻管给氧”。条件许可,吸入含5-7%二氧化碳的氧气更佳)。对重度中毒者,要积极防止肺炎、肺水肿和脑水肿。眼受害时,立即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入无菌橄榄油。为防止发生角膜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溶液滴眼,每日4次,根据需要使用数天。1.6.3预防措施接触硫化氢的操作人员,操作岗位上应配备过滤式4型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进入密闭容器从事检修时,应选长管式防毒面具或送风式防毒面具,并做好现场监护工作。1.7硫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当H2S与铁接触便生成硫化铁,硫化铁可能是含磷的,亦即,非常容易自燃,尤其是它和氧化铁(锈)接触时。在硫化铁自燃过程中,热量的升高是要引起重视的。以前曾发生过因热量过高而使钢制管线和容器发生熔化的事故。因此,在容器壁上有硫化铁或器壁易产生硫化铁的容器不能暴置于含氧大气中,而要充入惰性气体或水,带有硫化铁的热管线不能用空气冷却。1.8氮气1.8.1理化特性分子量28.0。沸点-196。在正常空气中含量约为:78.93%,是无色、无味、即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惰性气体。1.8.2中毒表现氮气窒息,主要由于缺氧,当呼吸纯氮时立即就会昏到,如果无人发现,几分钟内就会窒息死亡。窒息死亡的外表征象:显露的面部发紫发青。中毒急救;单纯缺氧一般人能屏气停止呼吸四、五十秒钟或更长一点时间,所以急救要及时,越早越好。对氮窒息者(缺氧窒息)首先脱离现场,做人工呼吸,有条件就应及时给予输氧,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脏挤压。1.8.3预防措施在用氮气置换过的设备中工作,必须做安全分析,氧含量19-16%,人才能进入设备内工作,并要有人监护。2、装置安全措施在装置区的某些工号,有可能产生高浓度的非常有毒的气体或蒸汽。容器在未经充分的惰性气体吹扫,并经取样检验表明无危险之前,不能打开,在不确定情况下,操作人员应戴防毒面具或呼吸器。处理甲醇或气体有一定危险,因此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制度:安全条例;事故预防条例;严禁吸烟,使用明火。在所有维修工作中要使用不能产生火花的工具,与装置操作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不能进入装置区。2.1装置的维修即使具有最现代化技术水平,“全自动”的生产装置也必须由人进行监护管理。在装置的操作中,最小的控制元件损坏也能造成重大的故障,由合格的人员对整套装置进行定期、认真地检修是绝对必要的。阀门填料箱和泵的密封及填料有毛病时,必须立即更换。损坏的保温要尽快修理。2.2检查与修理如果必须打开装置的容器进行修理或检查,容器必须进行泄压并用盲板将其与装置其余部分隔离,容器与塔器必须向排污系统排放完全。排放部分要首先用水认真冲洗,然后用蒸汽吹干。经氮吹扫和分析出口气合格后才可以打开容器。2.3取样规程只能由主管的操作人员从合适的取样阀取样,最好穿上保护衣,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决不能装满取样瓶。3、微量成份的处理各种微量成份随着主成份CO2、H2S、COS一起,从气化装置中产生,并要从原料气中除去,每种微量成份地吸收和再生发生在不同阶段。3.1HCN在T-1601的下塔,HCN被循环甲醇吸收。循环甲醇经T-1602,T-1603等后被送至甲醇再生塔。在此,大部分HCN从富甲醇中被汽提出去,进入酸性气体中。部分被汽提的HCN在热再生塔顶换热器中被冷凝甲醇再次吸收,结果在回流甲醇中积累,直至酸性气与甲醇冷凝液中的HCN含量达到平衡。因此仍有少部分HCN保留在回流甲醇中,此股回流甲醇在甲醇再生塔的中间段与主甲醇物流混合,在循环甲醇中积累,有一部分HCN转移至下塔,最后送至甲醇/水分离塔精馏,最终随塔底部废水排出。在装置操作过程中注意维持甲醇再生甲醇中HCN的浓度低于50mg/l。3.2HCOOH甲酸被甲醇吸收,在热再生塔中只有非常小量的甲酸被汽提,它溶解在甲醇中并达到一定的含量,随原料气一起来的甲酸最终与甲醇/水分离塔底部的甲醇废水一起离开低温甲醇洗装置。3.3NH3NH3用循环甲醇吸收,最后也送到甲醇再生塔。在甲醇再生塔顶部,NH3被汽提出去,有一部分又被甲醇再生塔顶换热器中冷凝甲醇吸收,这种甲醇冷凝液作为回流液供至甲醇再生塔顶部,因而NH3积累下来,类似于HCN,部分NH3以游离态被溶解,部分NH3以化合态存在。根据各种不同的工艺参数,此NH3积累值可能会很高,以致于在甲醇再生塔主段部位汽提H2S的甲醇蒸汽不能够充分汽提NH3。最终NH3将在热再生后的甲醇中变成(NH4)2S,当这股甲醇送至CO2吸收塔时,(NH4)2S分解释放出H2S,这就导致H2S带入原料H2和CO2产品气中。为避免H2S逸出,应注意控制回流甲醇中的NH3浓度低于5g/l(否则会使氨冷器被(NH4)2S堵塞),再生的甲醇中NH3浓度控制低于20mg/l,因此,进入E-32214的酸气中NH3达到一定量后,通过E-32214进出口之间的旁路管线SG-322003A上的手动阀直接排入克劳斯馏份中。3.4Fe(CO)5和Ni(CO)4Fe(CO)5和Ni(CO)4在吸收塔下塔被循环甲醇部分吸收,剩余的到上塔被甲醇吸收。羰基化合物被完全吸收,即在净化气中无羰基化合物存在。羰基化合物溶解在甲醇中,甲醇最终送至甲醇再生塔。在V-32202和V-32203中,因CO随同大部分H2S和CO2闪蒸出来,此时羰基化合物与H2S反应生成硫化物。Fe(CO)5H2SFeS+5CO+H2Ni(CO)4H2SNiS+4CO+H2硫化物是不溶于甲醇的固体,其中一部分可能会粘在下游设备如塔壁上,一部分随甲醇带到再生塔底部,硫化物的颗粒很细,因而生成悬浮液,这就是说在操作一小段时间后,甲醇将变黑,但这不防碍吸收过程。在甲醇再生塔中,有一小部分羰基化合物与酸气一起闪蒸,大部分在顶部冷却器被冷凝甲醇重新吸收,由于冷凝的甲醇量有限,不能完全将羰基化合物再吸收下来,即,离开低温甲醇洗装置的酸气中还含有25PPm的Fe(CO)5和Ni(CO)4。由羰基化合物形成的硫化物可按下列方式在甲醇洗装置中除去。1)如果硫化物粘着在甲醇再生塔的塔板上,必须机械地除去,例如,用高压水喷射。为此,在常规停车期间,塔板必须移出塔外并进行清理。当塔内压差增大时,表明塔板发生堵塞。2)一小部分悬浮的硫化物与其它固体物质如煤灰,水垢渣一起被过滤器及泵滤网捕集,滤芯及滤网必须定期清理。4、一般安全要求4.1生产装置区禁火、禁烟,设置安全标志。4.2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后,并持有上岗操作证者方能上岗操作。4.3工作区应有足够照明,移动照明灯不得超过36V,进入设备的安全灯为12V。4.4合成氨装置的生产操作人员应熟悉使用各种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品。4.5检修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项目投资评估指南
- 2025年城市智能停车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联网(IoT)应用作业指导书
- 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前景报告:2025年市场潜力研究
- 中国电力预防性试验车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考数学总复习《概率初步》高频难、易错点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能力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纳米乳液制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用户信任度提升的营销策略研究
- 自考专业(电子商务)考前冲刺试卷(名师系列)附答案详解
-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课本练习题精心整理可编辑可打印
- 退费账户确认书
- 郑州市第四中学新初一分班(摸底)语文模拟试题(5套带答案)
- 2-第二章-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医院防爆反恐应急预案
- 云南省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死亡待遇申请表
-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一次网的调节方法
- 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 马工程《刑法学(下册)》教学课件 第17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 11科室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目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