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2.doc_第1页
综述2.doc_第2页
综述2.doc_第3页
综述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以高压、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提取高沸点或热敏性的有效成分,以达到分离或纯化的目的。与一般的萃取及浸取技术相比较,它们同是加入溶剂,形成不同的相而进行的传质分离。不同之处在于,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萃取剂是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某些共同特性,且对许多物质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分离速率比普通液液萃取快,可以实现高效的分离过程。最新应用1.采用超临界萃取大蒜精油2.塑胶制品中金属回收3.超临界流体萃取葡萄籽油5.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加氢渣油及产物7.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伊贝母中的总生物碱8. 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珊瑚姜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克服了传统萃取法费时费力、回收率低、污染严重、操作繁琐等问题,特别是消除了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被喻为“绿色环保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香料工业方面,此技术用于烟草脱烟碱、合成香料的分离精制、化妆品原料的萃取精制等;医药方面可用于酶、维生素等的精制回收,脂质混合物的分离精制,医药品原料的浓缩、精制,酵母、菌体生成物的萃取等;化学工业方面用于共沸物的分离、反应的原料回收等;除此之外,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还可用于煤炭工业,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各个方面。但目前我国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较国外来说相对薄弱,应致力于此技术设备的研究,萃取过程的强化和其工业化应用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技术就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大大增强对分析物特别是痕量分析物的检出能力,提高被测样品的回收率。固相萃取是一个包括液相和固相的物理萃取过程。在固相萃取中,固相对分离物的吸附力比溶解分离物的溶剂更大。当样品溶液通过吸附剂床时,分离物浓缩在其表面,其他样品成分通过吸附剂床; 通过只吸附分离物而不吸附其他样品成分的吸附剂,可以得到高纯度和浓缩的分离物。它大大弥补了液液萃取法的缺陷,具有节省时间、溶剂用量少、不易乳化等优点1,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满足样品制备自动化的要求。多种新型固相萃取( SPE) 的新方法如固相微萃取( SPME) 、搅拌棒吸附萃取( SBSE)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MSPD)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MISPE) 、免疫亲和固相萃取( IASPE) 、整体柱固相萃取( MonolithicSPE) 、碳纳米管固相萃( CNT SPE) 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展望 固相萃取技术现已成功地应用于食品、药品、天然产物和环境等领域的分析制备,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仍处于发展阶段,要很好地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仪器装置的不断完善,必将大大扩展固相萃取技术与其他高效分离检测手段的联用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将使固相萃取技术在诸多领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固相萃取最新应用1.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3种抗氧化剂2.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4种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产物3.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4. 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肉桂皮中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量5. 固相萃取-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多种类农药残留6.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6种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和增塑剂7. 锶特效固相萃取片分析技术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固相微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Es-haghi 等采用SPME 结合柱前原位衍生的方法借助GC-MS 检测空气中的酚类物质。Borrull等将下水道底泥先经过加压热水萃取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 headspace SPME,HS-SPME) 对其中的N-亚硝基胺类污染物进行萃取分析。Kristiana等首次建立了对饮用水中含氮消毒剂副产物( halonitriles) 的HS-SPME 检测方法固相微萃取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Hu 等以苏丹红为模板分子、不锈钢金属丝为基体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MIF) 包覆的SPME 纤维,并与高效液相色谱( HPLC) 联用以萃取辣椒粉和家禽肉中的苏丹红添加剂。Blanch 等用商品化的PDMS /DVB( 聚二甲基硅烷/二乙烯基苯) 纤维结合多维气相色谱-质谱对饮料中的多种杀虫剂进行了检测。Saito 等建立了管内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In-tube SPME-HPLC-MS) 分析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赭曲霉毒素进行分析。Ye等利用顶空萃取模式,采用羟基封端的聚乙二醇-硅氧烷纤维对面包中的乙基氨基甲酸酯进行了检测。固相微萃取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固相微萃取在生物分析中的新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活体固相微萃取( in vivo SPME) 和基于多孔板技术( multi-well plate technology) 的高通量固相微萃取( high-throughput SPME) 的发展。In vivo SPME 实现了SPME 纤维在生物体内的直接取样富集最新发展1.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GC-MS法快速检测地沟油2.固相微萃取技术在水样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3. 固相微萃取(SPME)在茶叶香气分析中的应用展望SPME 法应用于分析关键在于萃取头,不同性质涂层的开发利用可以大大拓宽SPME 的应用范围。因此,研制更多新型涂层和涂渍技术的改进,将会使SPME 涂层的各种性能得到更大的提高。为提高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应不断加强与其他样品前处理技术如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加压流体萃取等的联用,以提高萃取效率。今后SPME 与各种分析仪器的联用必将拓宽其使用范围,如与高效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的联用等。预计未来的研究热点应是提高SPME 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分析重复性及定量准确性; 开发研制多组分、多残留分析方法,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特别是现代质谱分析技术与SPME 技术更有效的结合。逆流色谱(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CCC) 是一种连续的无需任何固体载体的现代色谱分离技术,相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来说,其不需要固相载体,可避免固相吸附带来的污染和样品损失等缺点,且一次分离进样量大,仪器简单易维修,运行成本低,是一种理想的制备色谱技术与传统的液-固色谱方法相比,近年来逐渐在分离科学领域崭露头脚的一项液-液分配色谱技术逆流色谱(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CCC),由于不使用固相载体而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优势,作为现有液-固制备色谱方法的有效补充,已成为颇具前景的一项制备型色谱技术,在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皂苷、萜类等的分离纯化中应用广泛。1 高速逆流色谱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2 高速逆流色谱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3 高速逆流色谱在异构体分离纯化中的应用4 高速逆流色谱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5 高速逆流色谱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6 高速逆流色谱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7 高速逆流色谱在发酵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4展望 HSCCC是一种独特的不用固相载体的连续液一液分配色谱分离制备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设备得到非常显著的改善,并在天然产物、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食品等领域得到了)、一泛的应用。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扩展,和其他分析技术联用是HSCCC技术的发展方向,比如HSCCC/MS技术、HSCCC/NMR技术等联用,尤其进一步发展HSCCC/NMR/MS技术,用于天然产物的一步分离鉴定,将会极大提高天然药物的研究速度。目前,HSCCC的优势在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抨。尽管HSCCC还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尚缺乏HSCCC大规模分离制备的仪器支撑条件,其应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有待时口,但是由于其具有其他色谱分离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HSCCC将会在制药、食品、调味品、化妆品等相关领域发抨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场流分离 场流分离FFF)是最早在1966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离分析理论。场流分离作为一类分离技术可分离、提纯和收集流体中的悬浮物微粒,它是将流体与外场联合作用于待分离物质,利用样品质量、体积和密度等性质的差异实现快速、温和与高分辨的分离分离,然后利用分离物质的保留性质来确定样品颗粒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等性质从场流分离提出至今,它已被用于多种物质的分离。这些方面包括有:纳米管分离、干细胞、细菌病毒,场流分离适用于样本组分尺寸从1nm100m的大分子、胶质和微粒物料的分离,也可完成对组分多种物理特性参数的测定。如:质量、密度、液力直径、电荷、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水动升力甚至是胶质表面组成。场流分离国内外发展方向场流分离目前主要发展方向是与微细加工技术相结合,使其小型化,微型化。但并不是所有种类的场流分离技术均可实现微型化。由于受分离机理的限制,只有那些以力的梯度作为分离机理的场流分离技术可实现微型化。场流分离系统微型化后可能获得的益处包括:提高分辨率,减少分离时间,减少仪器尺寸,降低能耗。同时还可减少时间常数、溶剂消耗、松弛和平衡时间。1.利用重力热耦合场流分离技术分离牛黄清肺散2. 流场流分离技术在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微粒分布测定中的应用3. 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在纳米材料及生物分子表征方面的应用4. 场流分离蛋白质技术研究5. 不同磁化率粒子在磁场流分离中保留行为的研究多维色谱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的新技术.随着硬件、软件及商品机的逐渐成熟,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对许多复杂体系的分析即便是采用分离效率很高的毛细管柱仍无法将其每一个成分都分离开,如:石油组成,植物精油组成,蛋白质组成等。为解决这些问题,色谱工作者研究了用多维色谱技术将复杂组分充分分离,使多维色谱技术正成为分离和分析复杂样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多维色谱可以是同一种色谱分离技术的两种不同色谱柱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色谱分离技术的组合。传统的二维色谱技术是将不同极性的两根色谱柱通过一个接口组合起来,将在第一根色谱柱上分不开的组分送入第二根色谱柱进一步分离。这种联用技术通常用来提高对复杂样品中目标物的分离效率,习惯用C+C表示,其峰容量为n+n。全二维色谱技术是在传统二维色G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峰容量大、分辨率高、族分离和瓦片效应等特点。全二维色谱的峰容量比传统二维色谱的大很多,因而更适合用于全组分分析。多维色谱技术将复杂体系分离出了更多物质,当然希望与之配合使用的检测器能告知检测到了什么物质。能与现代高效色谱技术相匹配,并能给出被测物分子信息的检测器首选质谱。质谱是目前能给出化合物分子信息的检测器中灵敏度最高的。因此,多维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是当今分离和分析复杂样品最好的技术组合。新进展1. 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食品中残留物的应用2. 多维气相色谱技术在炼厂气分析中的应用3. 溶剂萃取-中心切割多维色谱-质谱法测定烟草主要中性香味成分4. 栀子豉汤活性成分分离制备的多维色谱技术研究5. 二维色谱-质谱联用检测食品中残留物的应用1万红焱,顾丽莉,刘文婷,郭小涛,代文阳.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发展现状.化工科技,():2. 任华忠,肖隆祥,鱼江.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J. (17)3. 李羿为,赖万东.大蒜精油的超临界萃取技术与有效成分分析J 化工设计通讯. (03)固相萃取1. 李志刚.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富马酸二甲酯J. 纺织学报.2014(04)3. 吴连生; 陈超峰; 黄彦君; 薛华; 曾帆; 钦红娟; 上官志洪;锶特效固相萃取片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过滤与分离, (04)1 连子如,黄振宇,王江涛.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天然海水中的三苯甲烷类杀菌剂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2)固相微萃取1.蒋生祥, 冯娟娟. 固相微萃取研究进展J.色谱.2012(03)2. 傅若农;固相微萃取(SPME)的演变和现状J化学试剂.2010(03)1 周涛,韩彬,白红妍,陈军辉,刘新民,郑立,王小如.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分析海水中13种苯系物J. 分析测试学报. 2014(01)逆向色谱1. 胡瑞琳. 复杂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 20132. 邸多隆; 郑媛媛; 陈小芬; 黄新异; 封士兰;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天然产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3(02)1 于晓礼,皮子凤,胡秀丽,宋凤瑞,刘志强.高速逆流色谱结合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方法高效分离制备、鉴定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J. 药学学报. 2014(01)场流分离1. 尹海燕,左春柽. 场流分离蛋白质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3(01)2. 刘攀攀; 全灿; 李红梅; 金君素. 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用于纳米颗粒的表征J分析化学2013(07)1 蒋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