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目的,故b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d项错误。2.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与材料中“天地万物,都有”相符,故a项正确。3.一个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与材料伦理观主张一致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答案b解析“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属于恻隐之心,孔子的观点是“仁”,故a项错误;恻隐之心是孟子的思想,故b项正确;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故c项错误;韩非则主张严刑峻法,故d项错误。4.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思想理论能够被统治者接受,主要原因其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法家主张大一统,与春秋战国时期统一趋势相符,符合统治需要,故是当时统治者选择它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天行有常,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降灾异的思想,故b项正确;君权神授,强调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理学探究理的方法,故d项错误。6.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a.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b.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a解析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7.礼记中庸记载:“君子尊德性而道学,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后世儒家真正达到“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的是()a.提倡浩然之气的儒家b.宣扬君权神授的儒家c.主张格物致知的儒家d.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答案c解析提倡浩然之气是孟子,当时儒学并没有发展到“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的地步,仍然是少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学问,故a项错误;宣扬君权神授是董仲舒,其与“致(学识)广大而尽其微”无关,其将儒学发展到神学,故b项错误;主张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其主张“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故c项正确;践行经世致用的儒学是顾炎武,其主要思想是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8.“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此诗阐释的观点应属于()a.朱熹 b.陆九渊c.王守仁 d.李贽答案c解析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与心学不同,故a项错误;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发明本心”,与材料“良知”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个个人心”“良知”,反映了王守仁关注内心、“致良知”等理念,故c项正确;李贽倡导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故d项错误。9.李贽指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从材料可以看出二人都()a.否定君主专制 b.具有批判精神c.提出新的社会设想 d.站在新阶级立场上答案b解析明朝中后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抨击的主要是封建纲常伦理,但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不难看出,李贽批判的是孔子思想,而黄宗羲批判的是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李、黄两人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都仅停留在表层,都未达到构建新社会的高度,故c项错误;李、黄两人代表的都是工商业和市民阶层的利益,而作为崭新阶级的资产阶级还尚未诞生,故d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d解析理学注重气节、品质,凸显人性的庄严,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清初三大儒倡导回归孔孟的本源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清初三大儒的进步主张,并不代表思想的主流,理学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它是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发展,故d项正确。11.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b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12.魏晋南北朝时期,曹魏刘徽在九章算术注提出“以盈补虚”与“出入相补”原理贯通各公式间的关联,从而将九章算术中的几何知识构成一个理论体系;南朝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获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此时期()a.科学研究注重总结b.科学研究重心南移c.科技指导农业生产d.科学研究有非实用的趋向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和创新性,故a项错误;仅凭借个例,不足以认定科研重心南移,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科技与农业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盈补虚”“出入相补”“几何理论”“圆周率”,都具有一定的非实用倾向,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两个大题,其中13、14题各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摘自中国历史先秦卷 张岂之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0分)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2)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知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在认识论上,“格物致知”。“物”就是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材料二有一天王守仁和朋友去看花,朋友问他,你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朵花,在山中自开自落,不随你的心而开落,你做何解释?王守仁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在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的主要儒学思想,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王守仁这些儒学思想的意义。(10分)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性研究论文撰写课件
- 2025版环保设备定期检查与维修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医院病房地毯采购与专业铺设服务合同
- 2025版起重机租赁合同(含设备检测)范本
- 2025版让与担保合同样本:仓储物流服务
- 2025版企业可持续发展培训项目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利工程土方回填及水土保持工程合同
- 2025地磅交易与远程故障诊断服务合同
- 诸城牙科小知识培训班课件
- 语言文字知识培训讲稿课件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造房子教案(共6课)(2025秋)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家长陪读承诺书【模板】
- 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表
- 深圳市失业人员停止领取失业保险待遇申请表样表
- JIS G4305-2021 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诗经》英文简介PPT
- 四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 圆锥滚子轴承产品设计
- SMT元器件焊接强推力测试标准doc
- SAP Analytics Cloud分析云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