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基础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基础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基础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基础训练及答案.doc_第4页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基础训练及答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第2节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知识提要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二、基础训练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其顺序是 ( )提出疑问 设计实验 实验实施 得出结论 分析数据 提出假设 提出新的疑问A、 B、 C、 D、2、当盖都塞克发现作为实验的猩猩发病后,再用其他正常猩猩做同样的实验,其目的是遵循生命科学的 ( )A 、一致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对照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3、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的 原则。A、单一变量 B、完整性 C、重复性 D、一致性4、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 (只写编号)。 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有青霉菌产生了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他将青霉菌的代谢物质稀释1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并试着用青霉菌的代谢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2)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弗莱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关。他采用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进行实验,主要想验证的假设是 ( )A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B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菌了葡萄球菌的生长C青霉菌的生长是以葡萄球菌为营养D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刺激了葡萄球菌的生长(3)仔细分析第(1)题的句子,归纳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得到的三个实验结论 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性处理破坏病羊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有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材料3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新生物朊病毒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朊病毒实际上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它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搔痒型(致病型PrPSC),(PrPSC)胁迫PrPC转化为PrPSC,从而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并产生病理效应,使生物个体致病。(1)“疯牛病”的病原体是_,其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_。(2)“疯牛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饲喂了_饲料。(3)与病毒相比,朊病毒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主要在于_,把它列入生物体的范畴,是因为它具有_这一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是通过_来实现的。(4)简要阐述朊病毒的发现对于遗传学的研究有何重要意义。_ 参考答案基础训练:1、C 2、D 3、A 4、(1) (2)B (3)青霉菌产生的代谢物质能杀死或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低浓度的青霉菌代谢物质仍然能杀死葡萄球菌的生长 青霉菌的代谢物质不仅能杀死和抑制葡萄球菌,还能杀死或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5、(1)朊病毒 氨基酸 (2)带有这种朊病毒的 (3)含蛋白质而无核酸 生殖 蛋白质复制 (4)朊病毒实现了“蛋白质蛋白质”,这一事实说明蛋白质也能实现自我复制,对“中心法则”起到了补充作用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一、知识提要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的使用方法二、基础训练 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左手托_,右手握_2、使用显微镜时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细胞大小越_,数目越_,视野越_,物镜与载物台的距离越_。3、视野中左下方的目标图像要移送正中央应该向_推动载玻片,因为在载玻片上实物目标的位置是在_。例如“P”字在显微视野下图像是_ 。4、低倍观察视野,逐渐升高镜筒,到很高仍然看不到目标,原因是目标_。5、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_比,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_比。6、显微镜测微尺是测量微小生物体或结构的有效工具。经标定安装于10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视野中的每小格长度为7um,在高倍镜(40)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1.75um。如果在10目镜和10物镜构成的视野中,一个酵母细胞在目镜测微尺的测量下,测得其细胞长度是5格,则该细胞的具体长度值是_um;如果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酵母菌在目镜测微尺上的长度是_格。7、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x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 )A2个B4个C8个D16个8、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视野中被一行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 ( ) A2个B4个C8个D16个9、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10、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1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 调节焦距 对光 观察 取镜和安放 复原与放回 安放玻片A B C D12、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13、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注视的部位是 ( )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14、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 ) 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A B C D1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如果载玻片的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 A B C D1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不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 ( )17、下列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高倍镜的原因是低倍镜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 B、在从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如因太暗而影响观察时应开大光圈,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 C、在低倍镜下观察一个植物细胞时,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结构因太小看不清,此时应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即可。 D、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时,用低倍镜观察的效果比用高倍镜观察要好,原因是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用低倍镜观察放大倍数适中。 18、看到放大低倍镜视野中某一物像时,当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后,无论如何调整,在高倍镜视野中都找不到要放大的物像,其原因不可能是 ( ) A标本不在视野中 B高倍镜是坏的C物镜镜头没有转换到位 D目镜镜头是坏的 19、下面是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看图回答: (1)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的组合为_,此时放大倍数为_。(2)在观察中,和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3)若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存在于 (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