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doc_第1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doc_第2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doc_第3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doc_第4页
作物育种学总论试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 解释名词: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3、品种: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5、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6、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品种标准化: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7、品种标准: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术规定。8、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9、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10、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11、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12、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13、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指根据不同作物的耐贮性特点,每隔一定时期(年限)在田间种植一次。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指利用仓库或其它设备,使资源材料长期保持生活力的保存方法。17、广义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外国引进新的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各种品种资源材料。18、生产上的引种:指从外地区或国外引进作物品种,经过简单的试验比较表现适应性强,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能直接在本地区推广种植。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指作物生存空间周围的一切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条件。20、生态因素:在作物生长和环境因素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在明显影响的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因素。21、生态环境:对作物起综合作用的生态因素的总称。22、作物生态类型:指同一作物在不同生态区形成与该地区生态环境及生产要求最相适应的不同品种类型。23、日照时数:指一个地方日出到日没之间的可照时数。也称光照时数。24感光性和感温性:作物对温度的反应称感温性。作物对光照的反应称感光性。25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或基因, 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2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凡经雌雄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休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系殖,利用职权植物营养体产生的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繁。27无性繁殖系:无性繁殖作物质一个单株经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28选择:就是选优汰劣,就是从自然的或人工创造的群体中,根据个体的性状表现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29单株选择:又称系统单株选择法,是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穗、荚),分别脱粒,保存和编号,下季将各个当选单株的种子分别种成株行小区,并设对照品种以资比较,淘汰不良株系,选择优良株系成为品系,以后经过 一系列比较鉴定和试验,直接育成新品种。30合选择法:指从原始材料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一定数量性状表现相似的优良单株,混合脱粒和保存,下季混合种在一小区,与原始群体和对照31派生系统法:采取早代(单交F2代,复交F1代)和晚代(F5或F6)TK 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中间世代进行混合条播的方法。32繁殖系数:指一个单位数量的种子,其繁殖的种子数量相当于原来种子的倍数。33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种间植物的杂交。34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35系统育种:指以现有的作物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为材料,根据育种的目标选择一定数量的优良个体,分别收获,脱粒,保存播种,每一个个体的后代形成一个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汰劣,育成磨擦品种的方法。36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37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称杂交育种。38单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单倍体,并使其成为纯合二倍体,从中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39选择育种:是指直接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择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并通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40一般配合力:一个被测自交系和其它自交系组配的一系列杂交组合的产量(或其它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41水平抗病性: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一致,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专化)反应42杂种优势: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体积、结实性、发育速度以及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43实生苗:用种子播种长成的植株称之。44特殊配合力:两个特定亲本自交系所组配的杂交种的产量水平。45杂种优势:两个或几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体积、结实性、发育速度以及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抗性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46近等基因系: 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或品系)。47基因对基因学说:针对寄主方面每一个垂直抗病基因,在病原菌方面或迟或早也会发现一个相对应的毒性基因。毒性基因只能克服相对应的抗性基因 ,而产生毒性(致病)效应。寄主-寄生物系统中,任何一方的上述基因,都只有在对方相对应基因的作用下才能被鉴定出来。这就是基因对基因学说的基本内容。48垂直抗性:又称小种特异性抗病性或专化性抗病性。指同一寄主品种对同一病菌的不同生理小种具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如果将具有这类抗病性的品种对某一病原菌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反应绘成柱形图时,可以看到各助顶端的高低相差悬殊,所以称为垂直抗病性。49纯系:对突变或杂合基因经过连续多代的自交加选择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50配合力:指一个亲泵和另一个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或其它性状指标的大小。51一环系:从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交品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52轮回选择;指某一群体中选择理想个体,进行互交,实现基因和性状的重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群体的方法。53白交不亲和性:指具有完全花并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作物,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54原原种:由原育种单位提供的该品种纯度最高,最原始的优良种子。55.品种更换:就是用新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替换生产上表现不良的另一品种。56 .引种:狭义引种指引进作物的新品种。广义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或作物的新品种,以及各种种质资源,在本地区通过试种鉴定,从中选出适应于本地栽培的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或者利用它们的某些优良性状,作为育种原始材料,加以间接的利用。57.倍体育种:用杂种F1或F2花药培育出单倍培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而选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58转基因育种: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在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4、自交系: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所形成的基因型纯合的、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1杂交种品种:在严格选择亲本(自交系)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6、远缘杂交: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进行的杂交,称为远缘杂交。8异附加系:在一个物种正常染色体组的基因上添加另一个物种的一对或两对染色体而形成一种新类型。9群体改良:对变异群体进行周期性选择和重组来逐渐提高群体中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以改进群体综合表现的育种方法。10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最标准的种子。4特殊配合力:被测系与一特定的(自交系或基因型纯合的品种)杂交F1的产量(或其他经济性状)的表现。或某特定组合的某性状的实测值与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7生理小种:种病原菌中,分化出对某一品种的专化致病性有明显差异的不同类型,按病原菌致病性划分出的类型称生理小种。8、自交系品种:是对突变或杂合基因型经过多代的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合群体。9、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中选育的自交系。二、填空:绪论1、生物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变异、遗传和 选择。 遗传与 变异 是进化的内因与基础, 选择 决定了进化的方向。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包括: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三个方面。 作物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3、无性繁殖有 营养繁殖和 无融合生殖 两类繁殖方式。4、依作物授粉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 自花授粉 作物、 异花授粉作物和 常异花授粉作物 作物。5、一般将自然异交率 小于等于4 %的为自花授粉作物,如 大麦 等作物;自然异交率 5-50%的为常异花授粉作物,如 高粱等作物;自然异交率 大于等于50%的为异花授粉作物,如 玉米等作物。6、自然异交率测定时,选用遗传简单的由 一对基因 控制的性状作为标志性状。通过选用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品种间异交情况进行测定。一般作法为:选具 隐性性状的品种作母本,用具纯合 显性性状的另一品种作父本。按父、母本成间行或围绕式种植,任其自由授粉,从 母本植株上收获种子,统计F1 群体中显性性状个体百分率,即为自然异交率。7、同一朵花中的花粉传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一株花粉传到同株花的雌蕊柱头上都叫 自花授粉,由此引起的受精称 自交这样的植物称 自花授粉植物。8、雌蕊柱头接受异株的花粉受粉称 异花授粉,由此而产生的受精称 异交,这样的植物称 异花授粉植物 。9、同时依靠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的植物称 常异花授粉植物 ,这种植物通常以 自花授粉为主, 异花授粉为辅。10、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某些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称 自交不亲和性 。11、植物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 雄性不育性 。12、根据Hardy-Weinberg定律,异花授粉作物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如果群体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不管原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如何,经过一个世代的 随机交配 ,基因型频率即可达到 不再发生变化 。13、农作物的品种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 特异性 、 一致性和 稳定性,简称DUS。1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的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及利用方式,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 自亲系品种 、 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15、群体品种包括下列4种类型: 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 、 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 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和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16、选育和应用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 对作物造成的损失和防止品种 抗性的丧失。17、杂交种品种的选育包括 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两个育种程序。18、利用无性系固定优良性状和杂种优势,可以采用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育种方法。种质资源19、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育种工作的突破取决于关键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20、作物起源中心学说是由前苏联著名植物学家瓦维洛夫提出的。2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基因的 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所以起源中心又可称为 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22、最初始的作物起源地称为 原生起源中心,又称为 初生中心 ,一般有4个标志: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 明显的遗传多样性 ; 有大量的隐性基因。23、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称为 次生起源中心,它有4个特点: 无野生祖先; 有新的特有类型; 有大量的变异; 有大量的隐性基因。24、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 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着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 25、根据驯化的来源,作物分为两类,一类为人类有目的驯化的植物,如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等,称 原生作物,另一类是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当其被传播到不适宜于原生作物而对杂草有利的环境时,就被人类分离而形成栽培的主体,如燕麦和黑麦,这类作物称为此次生作物。26、Vavilov将世界上栽培作物划分为8个起源中心。27、起源中心各种基因并存、并进,在一定条件下趋于平衡,从而使物种不至于毁灭。如起源中心与 抗源中心一致,不育基因与 恢复基因并存于起源中心。28、按育种实用价值可将种质资源分为 地方品种、主栽品种、野生近缘种、原始栽培类型和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等5类。29、按亲缘关系,即按彼此间的可交配性与转移基因的难易程度可将种质资源分为 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和三级基因库。30、保存种质资源的方法有种植保存、离体保存、贮藏保存和基因文库技术。31、鉴定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方法有: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自然鉴定和控制条件鉴定、当地鉴定和 异地鉴定、 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育种目标3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共同要求是: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机械化等。33、高产育种的策略主要有:矮杆育种、理想株型育种和 高光效育种。34、谷物品质首先涉及的是 加工品质 ,如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小麦出粉率,进一步指营养品质,如稻米的蒸煮品质、面粉的烘烤品质,再进之为卫生品质,这指蛋白质的含量,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尤其是人体必需 的含量。35、棉花纤维品质主要是指影响纺纱、织布的纤维品质,如 长度、强度、成熟度、细度和 整齐度。36、一般要求食用油中 油酸 、 亚油酸的含量高,亚麻酸、花生酸、芥酸的含量低,对于大豆而言,食用大豆要求蛋白质含量高,油用大豆则是含油量 高。引种和选择育种37、引种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 品种或有价值的 遗传资源材料,经过适应性试验后直接用于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的过程。109、轮回选择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选择和杂交重组,不断打破原有群体的遗传平衡,再通过随机交配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样,使群体中的优良基因频率不断改变,群体不断得到改良。110、轮回选择的基本概念在于:通过对群体中个体的选择和杂交重组,不断打破原有群体的遗传平衡,再通过随机交配使其达到新的平衡,这样,使群体中的 优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群体不断得到改良。111、成功的轮回选择应达到这样的要求:通过轮回选择使原始群体得到 改良,其平均表现和其中最优的个体的表现都应超过 原始群体,而改良群体的 遗传变异范围并没有降低,每通过一轮选择,当选样本的平均数向前推进一步,群体的平均水平也相应提高一步。112、轮回选择作为育种工作的战略思想,把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育种目标结合起来,是较完整的育种体系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高产、稳产、优质、适应农业机械化。2.作物品种资源的类别有本地品种资源、外地品种资源、野生植物资源、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四大类。3引种应加强检疫工作,进行种子检验、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三方面事项。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行三步走的原则。4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则生育期延长,而南种北引时生育期缩短,短日照作物如玉米,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时延迟成熟。5品种的利用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6高产育种就是要培育具有合理株型和良好光合性能的品种。7.品种资源的保存方法分种植保存和贮藏保存。8、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作物品种和种子。9作物生态型一般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共栖生态型三种。10、1978年5月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提出了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以及以县为单位统一组织供种的“四化一供”发展目标。11、植物学上的种子由种皮、胚、胚乳三个主要部分组成。1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13、各种农作物品种,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改良品种、杂交种三类。14、地方品种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大适应性,能保持比较稳定的产量和一定的生产水平。可以从中评选出地方良种。也用作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15、品种是适应于一定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的生态类型。16、种子标准化就是实行品种标准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17、品种标准化就是指大田推行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18、品种标准的内容通常包括品种来源,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栽培技术要点。19、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包括该品种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从外表能观察到的形态特征。20、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该品种在一定的环境和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2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22、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品种与其种植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3、高光效率是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光合能为,低呼吸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光合机能,适当的光合面积和较高的经济系数。24、优良品种在不同年份相对稳定地保持其丰产性能,决定于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25、农产品优良品质的内容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以及其它有关经济性状的具体指标。26、营养品质指农产品营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27、加工品质指农产品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其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成本的品质特征。28、作物早熟性的程度应以充分利用当季的有利条件夺取高产,又有利于前后茬的收获播种实现全年增产增收为原则。29、品种的丰产和稳定,以及推行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品种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的适应程度。30、实践表明,在育种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决定于发掘和掌握品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浓度;育种工作能否有突破,则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31、本地品种资源对本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32、外地品种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必须经过试验,才能决定利用与否和如何利用。33、品种资源收信的步骤是先收集本地区有关作物品种,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外地转引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34、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考察收集、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交换材料等。35、品种资源贮藏保存贮藏的数量油菜、烟草50-100g、稻麦、高粱100-250g、玉米、豆类250-500g、种薯5-10kg。36.系统育种的实质是优中选优连续选优,从而使品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得到改良和提高。37系统育种的特点是简便易行、收效快可以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类型或基因38.系统育种的局限性有有利变异频率低,遗传基础窄。39自受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物,但是由于5%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物和突变类型。40.常异受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分别是5-5%之间和50%以上。41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作物所采用的选择方式分别是一次单株选择多次单株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 42.引起作物品种自然变异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43.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单株选择、混合选择、和改良混合选择法三种。44系统用的原始材料包括种植在材料搜集辅内的现有品种材料杂种圃内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还包括生长良好的大田或种子田种植的优良品种等。45.原始材料的重点是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穗、荚)这是系统育种的基础。46.系统育种的选种圃的重点工作是对经一次或多次选种的单株进行株行试验,从中选出优良品系47.系统选育的品系是鉴定圃的工作重点是较大的小区种植面积,鉴定品系的生产能力和适宜性。 48.品种比较试验参试种系一般为5-7个最多不超过10个,小区排列采取随机区组法,重试三次以上小区面积因作物而定,稻麦大豆、花生、马铃薯棉花等作物一般为12-40M2玉米高粱等大株作物为20-50M2 49区域试验根据自然区划和品种特性分区进行在各区域设置若干试验点,试验点应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科研单位、院校、国营农场和品种市场承担。50区域试验区的时间一般须进行2-3a60.生产试验的参试品种不宜太多一般为2-3个也要设对照和适当的重复次数试验区面积、稻麦等小株作物在1亩以上玉米高粱、棉花等大株作物在2-3亩以上,栽培管理与大田生产一致。61有性杂交育种根据杂交亲本缘故关系的远近,分为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两种。通常所讲的杂交育种,一般是指品种间杂交育种。62杂交性品种选配要求亲本间优缺点能够互补,是指亲本的优点。要能有效克服对方缺点,亲本间若干优点综合起来能基本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因此,双亲之一不能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主要性状不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63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 后代在某个性状上表现平均值高,就是一般配合力好。64杂交 的主要方式有单交、复交、回交。65复交的方式因亲本的数目和配交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交、双交、和回交、等。22、配置三交组合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体一般是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以保证三交后代具有最好的综合性状。66.三品种 双交和三交相比,其优点 是可以提早一年进行选择,即当目标性状为隐性状时,三亲本双交在第三年可以选择,而三交则要到第四年才能进行,但当目标性状为显性状时,均可以从第三年开始选择。67.在配置四种双交组合时,两个单交亲体之一应该是综合性状好的品种。68.在回交育种中,轮回亲本必须是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综合性状优良,只有个别缺点,纯改后有继续前途的品种。而非轮回亲本作为改良性状的来源,必须具备轮回亲本需要改良的目标性状、且遗传力强,最好是受一,两个基本点显性基因控制。69回交后代的杂种群体已具有目标性状又与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基本相似时,为选择显性状,纯合的个休,需在自交两次,而隐性状需自交一次即可选项得。70.一般认为,回交4次,以上就可以使杂种及其后代基本恢复轮回亲体原有的综合性状。71.杂交育种的特点是具有遗传性差异的亲本间有性杂交,其杂种后代的性状总是处于不断分离之中。72.系谱法即多次单株选择法,是国内外在自花授粉和常异花受粉作物的杂交育种中最常驻机构用的方法。73.杂交育种的单交杂种一代选留的组合,必须去假、去杂、去劣,成熟时,同一组合的植株混收。74.F2是性状分离最多的一个世代,个体差异很大,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是杂交育种选择优良单株最关键的一代。75.对F2选择首先是确定好的组合然后在好的组合内选择优良单株。76.采用系谱法在杂种圃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遵循在优良品系中选项优良单株的原则。77.混合育种法一般是按组合种植,早期世代不进行选择,只淘汰劣株80%左右时(大约F5-F8)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种成株系。78.混合育种法因推迟选种而延长育种年限,较率谱法一般要多2-3年。79.派生系统法早代选株可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而遗传力较弱的性状则留晚代选项株时解决。80加速杂交世代进程的方法有加速试验进程、加速世代进程、提高种子繁殖系数。81.加速杂交试验进程的方法有早期测产、提升升级、多项试验同步进行等。82.加速杂交世代进程的方法有异地或异季增代、利用温室、和人工气候室增代。83.加速杂交试验进程利用早期测产,一般在F3进行测产。84.加速杂交试验进程时多项试验同步进行是指育种单位可以将品种鉴定、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栽培试验以及申报参加多点联合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交措进行。85.克服远缘杂交不易交配的方法有选用适当的亲本,对柱头进行处理,混淆是非合授粉法,重复授粉法等。86.克服远缘杂种不易,交配方法有染色体加倍法,回交法、延长生育期和改善营养重要条件等。87.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的最大特点是强烈分离和长期分离。88.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改良时,自花授粉作物一般只进行一次选择,异花授粉作物往往需要进行多次选择。89.从育种的角度,远缘杂交 的作用主要有创造新类型,提高现有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宜性,改良现有品种的性状、获得雌雄不育系,同时在生物进化和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重要地位。90.农业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因作物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不同,一般无性繁殖作 只要通过品种间杂交产生F1然后选择杂种优势强的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即可育成个新的优良品种。而有性繁殖作物的杂种优势,一般只利用F1.91.目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人工去雄性产生杂交种、利用化学药剂 雄、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利用批示性状法、利用雄性不育系等。92.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要有“三系”配套做基础,这里的“三系”是指不育系(A)、保持系(B)和恢复系(R)。93.从雄性器官形态上看,雄性不育系可分为无花粉型、花粉败育型、花药退化型三种类型。当前使用的不育系大多属于花粉败育型。94.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型 可分为典败花粉、圆败花粉,染败花粉三种。95.根据亲本来源不同,玉米杂交种可分为品种间杂交种,品种与自交系杂交种(顶交种),自交系间杂交种、综合杂交种等。96.自交系间杂交种按参加杂交的自交系数目和杂交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交种、三交种和双交种三种。97.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材料可分为玉米品种和杂交种两种,由它们作基本材料选育成的自交系分别称为一环系和二环系。其中以杂交种作基本材料为好。98.自交系的鉴定包括目测鉴定和配合力测定两种。99.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方法有顶交法、双列杂交法和多系测交法等。100.自交系配合力的测定,通常先测定一般配合力,再测定特殊配合力。101.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时期一般有早代测定和晚代测定两种,前者是指自交当代至自交三代(S0S3)测定,后者是指自交四代(S4)或自交五代(S6)进行测定。102.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时,品种、杂交种、自交系均可作为测验种,在测定一般配合力时选用品种间杂交种或品种作测验种较好,在测定特殊配合力时,选用当地常用的几个骨干优良自交系作测验种。103.进行自交系配合力测定时,从选用测验种的类型来说,应该利用中间类型的品种、品种间杂交种和单交种作测验种较为适宜。104.选育玉米杂交要经过组合评选.105.繁殖玉米亲本时,原原种套袋繁殖原则上由选育单位承担。原种混系繁殖由省(地)原种繁育场或选育单位承担。 106.严格隔离和彻底去杂是玉米亲本繁育过程中防杂保纯的两个关键环节。107.原始样品的数量不能少于平均样品的数量,在仓面检验时应不少于平均样品规定数量的两倍。108.研究认为,平均样品约有25000粒种子就能保证具有代表性,将这个种子数量折成重量即为平均样品最低重量。109.经过分析取得两份样品,一份供检验纯度(千粒重,纯度,发芽率)可装入布袋或纸袋,一份可检验水份,病虫害并作为保留样品用,应立即放入密闭的容器皿。110.定量度用大约25000粒种子就有代表性,通常为平均样品规定重量的1/10。111.种子的净度=100%- (大型杂交质%+试样的全部杂质%+废种子%)。112.发芽试验的目的是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通常用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113.标准发芽的试验的方法可分为数取试样,用具消毒与发芽床准备,种子置床,置箱培养和检验管理,发芽的检验和结果计算等五步。114.种子生活力测定采用生物化学速测法,主要有四唑染色法和靛红色法两种,试样是从净度测定后的好种子中取出试样子2份,各样100粒。115.测定种子质量时,由于品种的纯度有田间和室内两种检验的结果,一般以田间检验结果 为主,如两次检验的结果有差异,应以纯度低的为标准。116.根据品种的纯度,种子的纯度,发芽率,水份,以及种子分级国家标准和定级有关原则,凡是符合标准的种子,划分等级填写种子检验合格证书,对检验不合格的种子填写检验的结果单,并根据试验的结果得出处理意见。117.种子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份,主要有水份,糖类,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其中存在形式,组成比例因作物而异。118.根据种子中化学成份存在形式,组成比例的不同,常把种子分为粉质,蛋白质和油质三大类。119.种子的自由水能引起种子的强烈生命力,脂肪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在贮藏时易发生酸败,使油脂种子不易长时间贮藏、酶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可贮藏种子在高温,高湿变质和生活力变小,但维生素E对阻止油脂氧化及变味有显著的作用,是一种阻氧化剂。120.种子贮藏期间,无论强烈的有氧呼吸或严重的少氧呼吸,都会影响种子的安全和质量、121.种子呼吸能力的大小以呼吸强度表示,休眠时间长短通常以休眠期表示 ,即人为种子从收获天起到发芽率达到80%、时所经历的时间。122.一个种子从收获后到半数种子存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种子的半活期,即作为种子的寿命,许多研究表明,当生活力下到50%时,存活种子出现的总突变量为最高。123.影响种子的贮藏生命的内在因素主要有种子的遗传特征,生理状态,贮藏品质和种子的水份等到四种。124.影响种子的贮藏生命的外在因素主要和水份(空气相对温度),温度(气温),密闭与通风、125.常用的种子清选方法有风选法和筛选法。126.常用的种子燥方法有自然和机械两种。127.种子加工中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肥料及化学物质处理,药品处理,棉籽脱绒处理,种子包衣和刃化处理四种。128.种子包装时内外都应有标签,常用标签分为四种,艰险红色为原种,黄色为一级良种,蓝色为二级良种,白色为三级良种。129.种子管理体制从内容上包括品种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经营管理,质量管理。130.1989年5月1日起实施 是我国加强种子管理的法律依据。131.种子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附有和佩戴胸单方可进行要作。132.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实行国家和省(区,市)两级审定制度。133凡从事农作物种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在须向所在地县以上种子管理机构申办理,凭证到所在地工商行管理部办理,按照指定的作物种类和地点经营。 134.种子生产基地交售种子时,应附有该种子的田间检验结果单和产地检验合格证。135种子调运时,义通运输部门凭,和准运证明,优先安排运输。136农作物种子的检验方法和技术必须执行,质量分级必须执行等国家或地方标准。137调出县的种子,由调出单位负责检验,调入单位复检。148凡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授的病,杂草,应为植物检疫对象。149常规品种良种繁殖的程序一般分为原种生产,原种繁殖,良种普及三个步骤。150.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2杂交育种中,单交组合F2代分离最大,复交组合F1代分离最大。3、下列作物的品种间杂交第一代是否分离?(在空白处注明)小麦否、马铃薯分离、玉米分离、棉花分离、黑麦分离。4、“四化一共”的内容是: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 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5、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单株选择 和 混合选择。6、杂交育种的程序是依次是原始材料圃、 亲本圃、 选种圃(含杂种圃)、 鉴定试验、 品种比较试验 、区域试验 和 生产试验。7、作物的逆境包括:水分胁迫 、 温度胁迫、矿质胁迫。8、轮回选择的方法半同胞轮回选择、全同胞轮回选择、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9、利用单倍体育种的主要优点有:控制杂种分离,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获得纯合体的效率;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提高诱变育种效率;合成育种新材料 。(答对3条即可)10、生产无毒马铃薯种薯的途径有:茎尖脱毒培养、实生薯利用。1品种的主要类型包括自交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2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是作物品种的 自然变异现象和纯系学说。3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一般自然异交率在4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50100的是典型的开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介于二者之间,一般为450。5杂交育种按具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 组合育种,另一种是超亲育种。6往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轮回亲本,因为它是有利性状(目标性状)的接受者,又称为受体亲本:只有次杂交时应用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他是目标性状的提供者,故称供体亲本。7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跟本原因;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包括核质互作不平衡;染色体不平衡;基因不平衡和不协调。 8按照雄性不育花粉败育发生的过程雄性不育可分为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两种类型。10普通小麦是6倍体,有42条染色体;玉米是2倍体,有20条染色体。1农作物品种一般具有二个基本特性(DUS),即特异性、致性和 稳定性。4引种的基本原理是指气候相似性原理,生态条件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5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组合育种,另一种是超亲育种6、远缘杂交一般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和远缘杂种的不育性。7、作物群体改良是通过鉴定选择、人丁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于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利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三、 选择题:1.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2.小麦F2的下列性状中选择可靠性较高的性状是( A )A.株高3.下列杂交方式中属于复合杂交的有( D )D.三交4比较合理的双交方式是(A)A(甲乙)(乙丙)5.种子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个生产周期 A、1 6.我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实行()二级审定制度,国家和省(市、区)7.评定种子质量的主要依据是(A) A、农作物种子8.种子用价由(B)决定B、种子净度和以芽率9.在粮食作物种子分级标准中,规定小麦原种子纯度不小于(B)B、99。8% 10.休睡期是种子从收获那天起到发芽率达到(C)%时所经历的时间C、80 11、马铃薯杂交育种时对实生苗当代进行()单株选择。A. 一次 12、在(甲乙)甲甲的杂交式中,甲为()亲本。 A.轮回亲本 13、单倍体育种时宜选择()进行离体培养。 C.杂种F1或F2花药 14、生产上有意义的计算杂种优势大小的指标是:() B超标优势 15、现有甲(早熟、)、乙(抗病)、丙(综合性状好、丰产,但感病、晚熟)三个亲本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时,合理的三交方式是() A.( 甲乙)丙 16、单倍体育种时宜选择C 进行离体培养。 C.杂种F1或F2花药 17、玉米南种北引表现B 。B.晚熟 18、在下列杂交方式中属于三交的是。. A/B/C 19、现有甲(早熟、)、乙(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三个亲本品种,进行杂交育种时,合理的双交方式是C。 C. (甲丙)(乙丙)20、作物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培育符合( D )的新品种。D)人类需要21作物育种学的涵义是( C )C)研究选育和繁合优良品种的理沦与方法的科学22选择育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B )B) 株行23 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C )C) 品系24与9112543亲缘关系最近的系统是(D )D) 911254525作物品种与植物分类学上亚种的主要差别在于( A )A) 经济性 26区域试验一般进行( B )B) 23年 27二环系是从( D )中选育出来的。D)自交系间杂种品种28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B ) 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29测定新品种的种植适宜地区,所采用的田间试验应为( C ) C)区域试验 30在(AB) 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B)14、 14、 1231、纬度相近地区之间的引种 ( A ) A)较易成功 32、现代生物技术比传统育种技术的优越性主要在于能更好地( C ) C)打破生殖隔离界限 33、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B)品种 B)同质杂合型34选择自种中选择的基本方法有( B ) B)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3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品种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互为( A ) A) 同核异质体36、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生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称为( A )A) 抗侵入37、组合育种利用的遗传学原理是C)基因重组与基因互作 38、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 A )。 A)延长39、在诱变育种中,经过质变处理的种子或营养器官所长成的植株或直接处理的植株均称为( A ) A) 诱变一代(M1) 40稳定不分离的株系称为( C )C) 品系 41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是( C ) C) 水稻 42下列品种属群体品种的有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 43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 ( A)A) 区域试验结果 44同二倍休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C) 下降45、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A ) A)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46、在(AXB)XCX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B ) B)1447、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A ) A)测验种 48、染色体组成为AAAABB的生物体 C)同源异源六倍体 49、隐性核不育一般无法通过测交找到B)保持系三、多项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的遗传特点是A)天然异交率高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E)自交衰退严重2、水平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B)对各小种抗性接近一个水平C)多基因控制E)抗性不易丧失3、远源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为A)分离规律不强B) 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趋向。C)分离世代长、稳定缓慢4、利用杂种优势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A)强优势的杂交组合C) 异交结实率高D)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5、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下作的重点是( ABCDE) A)广泛收集 B)妥善保存 C)深入研究 D)积极创新E)充分利用6、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ABCDE )A)温度B)光照C) 纬度D)海拔E)作物的发育特征7、群体内遗传改良的方法有A)混合选择B)改良穗行法 C)半同胞轮回选择E) 全同胞轮回选择 8、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主要有B)RAPD C) SSR D)AFLP E) STS9、纯系学说的要点是A)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个体选择是有效的。C)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继续选择无效。10、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统中,下列哪些基因型是可育的A) S(RR) B) S(Rr) D) N(Rr) N(rr)11作物育种的一般目标是( ABCD ) A)高产 B)优质 C)多抗 D)生育期适宜12,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ABCDE ) A)温度 B)光照 C)纬度 D)海拔E)作物的发育特征13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A)从F2进行严格的选择 B)分离世代不选择c)对质量性状可以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D在同等土地面积上可保留更多b多样化类型的植株 E)可以集中力量掌握少数的优系14、凡从事农作物种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特有(BCD)方可经营。B、种子经营许可证 C、营业执照 D、种子质量合格证15从种子遗传特性看,影响种子贮藏达到生命的内在因素是(ABC)A、种皮结构 B、种皮保护功能 C、种子化学成分 16品种资源的工作环节包括 A)广泛收集B)妥善保存 C)深入研究 D)积极创新 E)充分利用17远缘杂交育种容易出现的障碍 A)杂交不孕B)杂种夭亡C)杂种异型D)杂种不实E)后代疯狂分离18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 ABCE ) A)中亲优势 B)超亲优势 C)超标优势E)杂种优势指数19垂直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 ( ADE)A) 小种特异性 D) 高抗或免疫 E) 抗性易丧失20群体间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BD ) B) 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优势 D) 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21、农作物品种一般具有ABD A)特异性 B)稳定性 D)一致性22、远缘杂交的困难是A B C。 A.杂交不孕 B.杂种不育 C.疯狂分离 23、育种上对优良自交系的基本要求足 A)具有优良的农艺性 B)遗传纯合度高 C)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高D)具有优良的繁殖与制种性状24、在回交育种中,若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