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事迹专栏.doc_第1页
优秀教师事迹专栏.doc_第2页
优秀教师事迹专栏.doc_第3页
优秀教师事迹专栏.doc_第4页
优秀教师事迹专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事迹专栏用拼搏书写无悔青春记石场乡山庄小学教师马帅德十五年前,马帅德中师毕业,带着对教育的憧憬和对家乡的眷恋,来到五莲的“西藏”山庄乡中心小学。十五年间,他曾经可以利用乡镇撤并、考研等多种机会离开大山,但想起深爱着的孩子们,他选择了坚守山区,至今无怨无悔。难舍教育 扎根山区“我不是伟人,改变不了太多。但我尽我最大努力使我所教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中师毕业的马帅德,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知识的不足,于是他决定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考自学本科学历时,英语为必考科目,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这对于第一学历中专的马帅德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他坚信:一个人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毅力,无不可成。于是他利用整整一年半的课余时间,累计两千多个小时,熟记了五六千个英语单词,最后终于获得本科学历。考研,是很多人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跳槽高就的好机会。2006年,他获知中师同学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后研究生毕业到曲师大任教,这让在偏僻山村工作近10年的他非常羡慕,在家人的劝说下,又产生了考研的想法。2008春天,他以第二名的高分顺利通过了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初试和面试。走出贫穷而闭塞大山,奔向繁华城市生活的机会终于来了。就在同事、同学、家人给他送来美好祝愿的时候,他犹豫了,心想:去读研就意味着放弃自己从事近11年的工作,放弃大山深处这群淳朴可爱的孩子,放弃多年为家乡教育奉献一生的理想;山庄小学数我年轻,教授全校英语课,我走了,如果没有人愿来到这里,孩子们的课怎么办?校乒乓球队再有几十天就比赛了,做为主教练现在走了,比赛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小队员辛辛苦苦几年的付出可能要白费。经过几个无眠之夜的反复思考,他做出了常人不能理解也不可能做出的决定:不读研了,继续当大山里的“孩子王”。埋头苦干 成绩优异“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按。”马帅德经常自嘲道。自从分配到山庄小学以来,马帅德在工作上从不拈轻怕重,经常在关键时刻勇担重任。2006年寒假刚过,由于六年级数学成绩太差,学校决定让他由二年级改教六年级一个班的数学和两个班的自然课。他没有强调客观理由,欣然接受。面对这个班学生整体知识底子薄且个体基础差别大的实际,他把教学首要任务定位在了解决“优生吃饱,差生吃好”的问题上。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部分,把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分别由4名优生任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负责布置作业,订正习题,决定做题的难度、进度。在教学中,重点辅导学习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这样以来,优生、差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部分原来成绩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也逐渐缩小了与优等生的差距。在全县六年级升学抽测中,该班的数学成绩由半年前全乡倒数第一名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名,两个班的自然名列全县第三。2007年,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在全校三年级以上班级开设英语课。经过认真研究,认为马帅德自学过英语、事业心非常强,决定由他来从事英语教学。年轻人不服输的精神使他毅然挑起了全校英语教学的重担。虽然参加学历考试,英语笔试能够过关,但口语毕竟是弱项。为尽快补齐口语这块“短板”,每天早上起床后,他便在校园开始了“Good morning”、“How are you”的朗读。晚上,他又独自一人在办公室对着复读机反复练习,纠正不准确的读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马帅德的勤奋努力,所教四个年级的英语成绩始终居全乡年级组前列,教学考核成绩连年优秀。在2010和2011年的全县六年级抽测中,山庄小学英语成绩高出全县平均成绩十几分,位居全县完全小学前十名。勇挑重担 创造奇迹刚工作那会儿,马帅德几乎不会打乒乓球,后来在老教师带动下,课余时间偶尔也打上几板子。2003年,学校原来教乒乓球的老师因工作需要调整到兄弟学校任教,乒乓球队面临停训。为了开齐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他觉得年轻多干点累不着,便硬着头皮上任了校乒乓球队“教练”。从此,课前饭后、星期天和节假日时间他又多了一项“爱好”打乒乓球。由于对乒乓球知识了解太少,他一边学习发球、扣杀等基本技术,一边向老教师和专业书籍学习乒乓球教学技巧,然后再传授给学生。在抓好训练的同时,为了不让孩子们落下功课,他一有空就为孩子们补习功课,背课文,做习题。山区经济条件差,孩子们当中有单亲的或父母外出打工了,马帅德就在训练空闲为他们买饭、洗衣服。遇到家庭困难的,就自掏钱为他们买衣服,孩子们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看待。由于山村小学,学生离家较远,为了学生的安全,遇到雨雪天他都亲自送学生回家。现在已读初中三年级的于建龙在给马帅德元旦贺卡中写道“马老师,参加乒乓球队是我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从您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东西,我很感激您,永远不会忘记您陪我们训练时的各种美好回忆。”经过两年的刻苦训练,他所训练的山庄小学乒乓球直接代表石场乡中心小学参加全县小学生乒乓球比赛。2005年男女队分别获得全县第六名和第七名,2007年获得男队第二名、女队第六名,2009年女队获全县第一、男队第三,2010年男队第三,女队第二,11年男队第二,女队第七(其中2006、2008年县教育局未组织小学生乒乓球比赛)。这样的成绩让许多经济和人口大镇也自叹不如,创造了我县村完小参加县级比赛最好成绩。辛勤的付出赢得了丰厚的回报。2002年、2009年他两次被表彰为五莲县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日照市师德标兵”,2012年,又获得“五莲县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并先后五次被县教育局表彰为全县优秀教练员。马帅德说,城市有城市的热闹繁华,山村也有自己的安宁祥和,有人喜欢热闹,他独恋这里的安祥。为了家乡的孩子们,他已经走过了教育生涯的第一个十五年。现在,他心已决定,满腔热情迎接第二个、第三个,坚守山区,无怨无悔,直到永远腊梅香自苦寒来记洪凝街道大楼小学五年级学生、坚强女孩孙悦孙悦是五莲县洪凝街道大楼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今年12岁,言语不多,拥有一双明亮、蕴含坚毅目光的眼睛,与同龄的小朋友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谁又能想到这幅单薄的身躯已与人间之大不幸苦苦争斗了8年,她用羸弱的肩膀撑起了艰难家庭的一片蓝天,她用爱与坚强创造了人间奇迹。危难时刻妈妈把她抛了出去孙悦原本也有一个虽贫困却很幸福的家,但这个短暂的幸福很快就被一场无情的车祸撕裂得支离破碎,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2004年10月的一天,妈妈迟令秀骑摩托车接上幼儿园的小孙悦放学回家,4岁的小孙悦欢快地跑到妈妈身边,急切地想把刚学会的童谣念给妈妈听。然而,悲剧就在这一瞬间毫无征兆地降临了,一位疯狂的飙车少年将妈妈和小孙悦一起迎面撞飞,剧烈撞击的刹那,妈妈将怀中的小孙悦抛进了路边的草丛。小孙悦几乎是毫发无损,而妈妈却被撞的脑部液化,成为植物人,只能靠打针吃药维持生命。小孙悦的爸爸是一位架着双拐的瘫痪残疾人,自己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再没有能力去照顾卧床的妈妈和小孙悦。4岁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残酷的现实让小孙悦一下子长大了。从那时起,人们就看见一个原本应该享受父母溺爱和欢乐童年的小女孩起早贪黑,穿梭于炕前灶后,悉心照料自己的父母。她每天都早早起床,赶在学校上课之前,扶妈妈坐起来,用打湿的毛巾帮妈妈擦脸擦身,再将煮好的粥一勺一勺喂给妈妈吃,而自己就着粥汤吃下一个煎饼就得赶往学校。中午放学回家赶紧给妈妈做饭嚼饭喂饭,喂药倒尿,将换洗的衣服浸泡好,下午放学回家再洗出来。孙悦说给妈妈喂饭时不能离嗓子近,会呛着妈妈,也不能离嘴唇太近,那样饭会掉落,妈妈就吃不到了。为了妈妈能舒服点,小孙悦学会了按摩,每天晚上她用自己的小手一寸寸地给妈妈按摩身体,按摩完一遍需要休息好几次,就这样一遍遍地直到自己筋疲力尽再也抬不起双手。或是正应了一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生活的不公和家庭的不幸,并没有阻碍这个坚强女孩向命运挑战的脚步。她学习非常刻苦,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从不因家庭困难而耽误学习,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她性格内秀,从不对老师和同学吐露自己家中的困难,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她是一个遵守纪律、学习认真、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一个非常懂事孝顺的孩子。她的爱与坚强创造了人间奇迹出生在农村的小孙悦拥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看到妈妈天天忍受病痛的折磨,孙悦只能无奈地暗暗流泪。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假如爱可以穿越,我愿回到车祸的瞬间,阻挡在妈妈胸前,保护妈妈不受伤。那样爸爸妈妈就有可能再生育一个孩子,而我愿意在天上看着他们一家幸福生活”。天意无情人有情,小孙悦事迹的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人们纷纷向这位坚强女孩伸出援助之手,她所在的五莲县洪凝街道小学将其纳入贫困生重点帮扶救助对象,不仅减免了她所有费用,更积极宣传她的事迹,争取全社会来关注、支持、帮助孙悦一家。今年4月份学校组织了学习孙悦优秀品质,帮助孙悦共度难关活动,仅一天时间,师生们就捐款3.6万余元。母亲节时,孙悦说她一直有一个愿望,她希望妈妈能有一张像样的床垫,现在妈妈身下铺的破毡子已经八年了,如硬纸壳一般破烂不堪没有任何弹性,每当看到妈妈躺在上面她就心疼,可是一直没有钱妈妈换张新床垫。如今,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孙悦的这个小小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或许是小孙悦的坚强和对父母深沉的爱感动了上天,她八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照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妈妈逐渐从沉睡中苏醒。现在,孙悦的妈妈已能听懂女儿贴心的话语,会哭会笑,还可以用张嘴跟眨眼表达喜怒心情。现在小孙悦每天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趴在妈妈身边和她唠唠家常,说说学校里的新鲜事,用语言和行动激励妈妈与病魔抗争。每当觉得妈妈心情低落时,她就像小时候妈妈教她拉钩一样,用手勾住妈妈的小手指,为她打气加油,当看到妈妈微笑时,幸福的笑容会溢满她仍显稚嫩的脸庞,正如一朵受尽苦寒,迎风傲雪的腊梅。教书育人以身示范 德高望重桃李满园 记五莲一中首席教师高曰荣高曰荣,男,现年54岁,五莲一中物理教师。从教33年来,担任班主任28年,送走了17届毕业班,培养了1000多名优秀学子。2000年制作的教具获国家专利,2004年参与主编了,指导的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评选和省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中获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全国奥林匹克竞赛一、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县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县十佳园丁”、“县十佳教师”,十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09年下半年参加了日照市第一届师德报告团,在全市作了巡回师德报告,2007-2008、2008-2009、2009-2010、2010-2011学年度连续被评为学校首席教师,2012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他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2009年上半年,担任高三一个班和高一两个班的物理课,2009年高考,他教的高三毕业班百分之九十三的学生过了重点线。工作中,他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把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帮助青年教师通研教材,指导他们搞好备课,使青年教师很快成为教学骨干。2008年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他的舌头意外受伤缝了六针,从医院回来后就接着给学生上了两节课,上完课后缝的六针全都挣开了,下午他又到医院重新做了手术。他潜心于研究新课改,认真组织市级重点课题“讲解与点拨行为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他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2001年高考,他带的物理课外小组中,有4名同学考取清华大学,1人考得了山东省理科状元。2008年,他教的学生有1人考取了北京大学,1人考取了中国科技大学,有2人分别被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录取。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早、午、晚三时段跟班。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学生宿舍,督促学生按时就寝,等学生入睡后才放心回家休息。只要学生在校,他就没有节假日、星期天。对于“学困生”,他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想方设法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据统计,在他担任班主任的28年里,没有一个“学困生”因学习成绩差而辍学。高曰荣既关心学生们的学习,也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班里有一个学生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几次辍学回家都被他找了回来。在他的资助下,顺利完成了学业,被中国地质大学录取,后被中科院公派到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读博士。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无暇顾及家庭,把家里的事全部推给了妻子。1993年以前,他的妻子还在农村,因父母年迈多病,一家四口人的责任田全由他的妻子一人承担。2005年11月,他的母亲去世,按农村老家的习俗,母亲的遗体保留三天,在这期间他仍时刻挂念着学生,多次悄悄地到教室外观看学生学习情况无私奉献站讲台 爱岗敬业铸师魂记山东省优秀教师、街头初中教师孔凡粉自走上教师这个岗位那天起,做一名优秀教师,就成了孔凡粉的追求。从教十六年来,她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拐杖,拿时间做路程,用爱做调剂,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上,无怨无悔。任劳任怨 无私奉献1996年以来,孔凡粉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干就是十六年。除了生孩子,她从未请过假,就连结婚这样的大事,因临近期末考试或毕业班工作婚期一再改期。按规定达到晚婚年龄可享受半个月婚假,可她婚后第三天就登上了讲台。当时教毕业班并担任班主任,曾两次怀孕,都因为工作劳累过度,不到三个月就流了产。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从未向领导请过任何假,忍着痛,一直坚守在课堂上。在工作和生活中,孔老师总是以大局利益为重,以个人利益服从学校为原则。有一次,学校设置教师岗位时,工作已经安排就绪,可有位老师因孩子年龄小、身体欠佳等原因要求暂不在一线教学,学校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孔老师谈话,希望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接手那位老师的课(当时孔老师的女儿刚一周岁),几乎是没加思索,孔凡粉就答应下来。正是由于孔老师的无私奉献,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高度评价,年年被评为校级十佳师德标兵,2000年12月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点点真情 爱生如子孔凡粉是学生爱戴的“好师长”。平时,她总是以慈母般的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片片真诚的爱无私地献给了孩子们。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多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因为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亲身经历了困苦的生活,所以她特别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爱护特困家庭的优良学生。她所带班中有个叫房飞燕的女生,家庭经济贫困,父母又重男轻女,非得让房飞燕回家务农。孔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往返十几里崎岖的山路,到该生家中做父母的思想工作,并积极与学校沟通,免除其部分学杂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真诚,感化了这块“硬石头”,终于愉快地答应让孩子重返校园,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孔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而是用和风细雨般的谈心交流,温暖感动着孩子们的心。有个叫高剑的学生有一段时间自甘堕落,语文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孔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孔凡粉就从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