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心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心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心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心内科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内科基本技能讲座 1 一 心肺查体 2 肺部查体 体表标记 平胸骨角即第四 五胸椎水平处 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3 肺尖 其高点距锁骨上缘3cm 达到第一胸椎水平 肺上界 为一向上凸起的弧线 肺外侧界 肺上界向下延伸 肺下界 始于第6肋骨锁骨中线的位置 第六肋间隙腋中线位置 第八肋间隙肩胛线 位于第十肋骨 4 自胸锁关节下行 肺内侧界 右侧几乎垂直下行 至第六肋骨处转折向右 第四肋软骨处向左达第四肋骨处 沿第四 六肋骨前面下行 5 叶间隙 叶与叶之间由脏层胸膜分开 斜裂 后起第三胸椎腋后线第四肋骨相交至于第六肋骨与软骨相交处 水平裂 起于腋后线第四肋骨 至于第八肋间隙 6 肺部查体 呼吸运动 通过中枢神经和神经反射的调节来实现 吸气是主动运动 呼气是被动运动 影响因素 腹式呼吸 膈肌运动 胸式呼吸 肋间肌运动 两种呼吸运动均不同程度同时存在 呼吸方式 7 呼吸困难 1 吸气性呼吸困难 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称为三凹征 常见于气管阻塞 如气管异物 2 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 阻塞性肺气肿 8 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 呼吸频率为12 20次 分 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 4 新生儿44次 分 频率12 20次 分 频率 12次 分 频率 20次 分 深快呼吸 频率 20次 分 9 呼吸节律 不同呼吸深度的周期性变化并间插呼吸停顿 频繁间插深呼吸 间插不规则的周期性呼吸暂停 10 呼吸深度 呼吸浅快 可见于 心肺疾病 如 肺炎 胸膜炎 胸腔积液 气胸 心衰等 呼吸肌麻痹 腹水 肥胖 严重鼓肠等 呼吸深快 可见于 剧烈运动 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 酸中毒 11 肺部查体 胸廓扩张度方法触诊前胸触诊背部受检者作深呼吸观察内容 拇指随胸廓扩张而分离的距离 并感觉呼吸运动的范围和对称性叙述 双侧对称意义一侧增强 对侧肺不张 肋骨骨折一侧减弱 患侧肺 胸膜 肋骨 胸壁软组织病变 12 13 肺部查体 触觉语颤方法检查前胸 上 中 下 避开心脏 检查背部 肩胛间区 肩胛下区 避开肩胛骨 被检者发长声 衣 注意双手检交叉叙述 双侧对称 有无增强和减弱意义减弱消失 肺气肿 支气管堵塞 胸水 气胸增强 肺实变 大空腔 压迫性肺不张 14 语颤的检查方法 1 手掌尺侧或整个手掌轻轻平放对称部位2 嘱患者发长音 yi 15 肺部查体 胸膜摩擦感方法检查者双手掌轻贴于患者下前侧胸壁 腋中线第5 6肋间 嘱患者深呼吸运动结果是否有意义胸膜炎 胸膜肿瘤 尿毒症 16 肺实体叩诊 两侧比较叩诊 方法自上而下 由外向内 左右对比 避开心脏背部肩胛间区 扳指与脊柱平行 避开肩胛骨叙述 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意义异常浊音或实音 肺 胸膜 胸壁 过清音 肺气肿 鼓音 气胸 大空洞 17 叩诊的顺序 上 下 外 内 先左后右 避开心脏 左右对比 18 肺下界叩诊 右锁骨中线左右腋中线五条左右肩胛线结果叙述正常人平静呼吸时肺下界在锁骨中线 腋中线和肩胛线上为第6 8 10肋间隙意义肺下界降低 肺气肿 肺下界上升 肺不张 腹内压增高的疾病 19 20 肺下界 肺底 移动度手法先叩肩胛线上肺下界 第10肋间隙 深吸气并屏住自第10肋间向下叩叩浊反转扳指作标记深呼气后屏住自第七肋间向下叩叩浊反转扳指作标记测量肺底移动度 正常6 8cm 减弱意义肺气肿 肺纤维化 气胸 胸水 21 肺脏听诊 正常支气管呼吸音部位 喉部 胸骨上窝 背部6 7颈椎和1 2胸椎特点 呼气音强且时间长正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部位 胸骨两侧1 2肋 间肩胛间区第3 4胸椎水平和右肺尖特点吸气音似肺泡呼吸音呼气音似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吸气音强且时间长 22 支气管呼吸音 气管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主支气管处肺泡呼吸音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及肺叶处 前胸 正常呼吸音的分布 23 异常呼吸音 异常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肺泡呼吸音增强呼吸音延长断续性呼吸音粗糙性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 管样呼吸音 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异常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部实变区较小且与正常含气肺组织混合 24 啰音 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正常情况下不存在 分类 1 湿啰音2 干啰音 25 湿啰音 水泡音 特点 断续而短暂 一次连续多个出现 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 部位恒定 性质不易变 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26 27 捻发音常见于 肺淤血 肺炎早期 肺泡炎 肺部局限性湿罗音 仅提示该处的局部病变 28 干啰音 特点 持续时间长 带乐性的呼吸附加音 吸气呼气相均可听到 以呼气相明显 性质 强度及部位均易变 数量上在瞬间可有明显增减 分类 高调 哨笛音 低调 鼾音 29 30 语音共振 语音减弱可见于 支气管阻塞 胸腔积液 胸膜增厚 肺气肿 肥胖 胸壁水肿等 31 1 支气管语音 较强的语音 见于肺实变2 胸语音 更强 更响 见于大范围的肺实变区3 羊鸣音 带鼻音性质的 a a a 音 可在中等积液上方或肺实变伴少量积液的部位4 耳语音 在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听到增强的音调较高的耳语音 见于肺实变 32 胸膜摩擦音 1 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胸壁 2 呼吸两相均可听到 于吸气末或呼气初较为明显 3 似用手指在手背上摩擦时的声音4 常发生于纤维素性胸膜炎 肺梗塞 胸膜肿瘤及尿毒症等患者 33 心脏查体 确定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距离 MCL 划出前正中线取锁骨中点准确划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左锁骨中线测量两线的距离结果正确 8 10cm 34 MCL测定 锁骨中线 前正中线 先测MCL 35 正确找到锁骨中线 锁骨胸骨柄胸骨剑突十二对肋骨 36 心脏触诊 心尖搏动位置强弱 有无抬举感 范围震颤心尖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1 2区三尖瓣区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第4肋间 37 Auscultatoryareaandorder Midclavicularline M E P A T M 二尖瓣区 心尖部 P 肺动脉瓣区A 主动脉瓣1区E 主动脉瓣2区T 三尖瓣区 38 心界的叩诊 方法左手叩诊扳指与肋间平行轻 弱 叩诊法先左后右自下而上左侧自心尖搏动外2 3cm处向内叩右侧先叩出肝上界 第5肋间 于其上一肋间开始结果准确 反转扳指 每肋间的测量值及测量方法 39 叩诊 Percussion 40 叩诊顺序 左 右下 上外 内右侧从肝上界的上一肋间 41 NormalcardiacdullnessareaFromanteriormidlinetoeverypoint 7 9cm 5 6cm 3 5 4 5cm 2 3cm 3 4cm 2 3cm 2 3cm Anteriormidline 42 听诊顺序示意图 听诊 Auscultation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1 2 3 4 5 43 听诊 心率 正常 成人心率60 l00次 min 多数心率70 80次 min 儿童多在100次 min以上 异常 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超过100次 min 婴儿心率超过150次 min 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60次 min 44 正常心律 正常成人心律规整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临床意义 听诊 心律 cardiacrhythm 45 过早搏动 听诊特点 在规则心跳基础上提前出现一次心跳 其后有 较长间歇 代偿间歇 分类 房性 室性 交界性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与器质性心脏病 46 听诊特点 1 心跳节律不一2 心音强弱不一3 心率脉率不一 脉搏短绌pulsedeficit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47 听诊 心音 正常心音有4个 第1心音 S1 第2心音 S2 第3心音 S3 第4心音 S4 48 S1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 心室收缩 二 三尖瓣突然关闭 室壁和大血管壁的振动 半月瓣的开放 心室肌收缩 49 S1听诊特点 心尖部听诊最清楚音调较低 55 58Hz 性质较钝历时较长 持续约0 1s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50 S2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等容舒张期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突然关闭 大血管壁振动 房室瓣的开放 心室肌的舒张和乳头肌 腱索振动 51 S2听诊特点 心底部听诊最清楚音调较高 62Hz 性质较S1清脆历时较短 0 08s 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S2有两个主要成分 即A2和P2正常青年人P2 A2正常中年人P2 A2正常老年人P2 A2 52 S3产生机制 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 心室快速充盈 振动室壁 53 听诊特点 心尖部及其内上方听诊较清晰S2之后0 12一0 18s 音调低 50Hz 强度弱 持续时间短 0 04s 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清晰 54 S4产生机理 出现在舒张晚期 与心房收缩有关 听诊特点 出现在心尖部及其内侧在S1之前约0 1s低调沉浊 55 心音改变 包括强度 性质改变 心音分裂等三种强度改变 S1强度改变影响因素 心室充盈与瓣膜状况 心室收缩力与收缩速率等 56 S1增强 1 二尖瓣狭窄 左室充盈减少 二尖瓣位置低垂 收缩时间缩短 左室内压上升迅速 二尖瓣关闭振动较大 2 心室收缩力加强及心动过速 运动 发热 甲状腺功能亢进 57 S1减弱 1 二尖瓣关闭不全2 心室肌受损 58 S2强度改变 影响因素 主 肺动脉内压力半月瓣的完整性和弹性 59 心音性质改变 钟摆律 类似于胎儿心音 又称胎心律 主要见于心肌严重受损 如急性心肌梗塞 重症心肌炎 克山病 60 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舒张期奔马律 概念 由出现在S2之后的病理性S3或S4与原有的S1 S2组成的节律 在心率 100次 min时 极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种类 按出现时间的早晚 可分为早期 晚期中期三种 61 舒张早期奔马律产生机制 由病理性S3与S1 S2所构成的节律 又称S3奔马律 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 在舒张早期心房血液快速注入心室 引起已过度充盈的心室壁产生振动所致 也称室性奔马律 ventriculagallop 62 听诊特点 心尖部最清晰出现在S2后音调较低 强度较弱 左室奔马律呼气末明显 63 S3与舒张早期奔马律的鉴别 生理性S3舒张早期奔马律背景 健康人器质性心脏病心率 100次 min特点 距S2较近 距S2较远声音较低声音较响 64 听诊 心脏杂音 概念 是指心音之外的持续时间较长 性质特异的声音 产生机制 各种原因使血流由层流变为湍流 骚动血流 进而形成旋涡 vortices 撞击心壁 瓣膜 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65 具体机制 1 血流速度加快 72cm s时 2 瓣膜口狭窄 器质性狭窄如MS AS PS等 相对性狭窄见于心室腔或主 肺动脉根部扩大引起的瓣膜口相对狭窄3 瓣膜口关闭不全 器质性关闭不全如MI AI等 相对性关闭不全如左室大引起的MI 右室大引起的TI等 4 异常通道 如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动静脉瘘等 5 心腔内飘浮物 由于乳头肌或腱索裂 断端在心腔内摆动干扰血流 产旋涡而引起杂音 6 血管腔扩大或狭窄 血液流入扩张狭窄部位时发生漩涡 产生杂音 66 听诊要点 1 最响部位 一般说来 杂音在某瓣膜听诊区最响 提示病变在该区相应的瓣膜 2 时期 按心动周期的变化一般分为三种 收缩期杂音 systolicmurmurSM 舒张期杂音 diastlicmurmurDM 连续性杂音 continuousmurmurCM 67 按杂音的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 分为早期 中期 晚期 全期杂音AI杂音 出现在舒张早期ASPS杂音 常为收缩中期杂音 MS杂音 出现在舒张中 晚期 MI杂音 可占据整个收缩期称全收缩期杂音 68 3 性质 吹风样 如MI在心尖区出现的吹风样杂音隆隆样 如MS在心尖区出现的杂音 是MS的特征叹气样 见于主动脉瓣区 为AI的特点机器样 主要见于动脉导管未闭 杂音如机器声样粗糙 乐音样 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 梅毒性心脏病等 鸟鸣样 鸥鸣 鸽鸣 雁鸣 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69 4 传导 MI 收缩期 杂音 向左腋下 左肩胛下区传导MS 舒张期 杂音 较局限AS 收缩期 杂音 颈部 胸骨上窝AI 舒张期 杂音 沿胸骨左缘向心尖传导TI 收缩期 杂音 向心尖部传导 70 5 强度 杂音的强度取决于 狭窄程度 一般来说狭窄越重杂音越强 但极度狭窄时 则杂音反而减弱或消失血流速度 速度越快 杂音越强压力阶差 狭窄口两侧压力差越大 杂音越强心肌收缩力 心力衰竭时 杂音减弱 心衰纠正后杂音增强 71 形态 递增型杂音 MS时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递减型杂音 如AI时舒张期叹气样杂音递增递减型杂音 如AI时收缩期杂音 连续型杂音 常见于PDA 72 6 分级 Levine6级分法 1级 极轻 需仔细听诊才能发现 2级 较轻 不太响亮 3级 中度 较响亮且粗糙4级 响亮 粗糙传导5级 很响 粗糙传导广泛 6级 极响 震耳听诊器离开胸壁仍能听到 舒张期杂音仍参考上述6级分级法 73 7 体位 呼吸对杂音的影响 体位 左侧卧位 可使MS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坐位前倾 可使AI的舒张期杂音更明显 仰卧位 可使MITI和PI的杂音更明显 呼吸 凡来自右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吸气时增强 如TS TI PI PS增强 凡来自左心病变的杂音在深呼气时增强 如MS M AI AS增强 74 听诊 心包摩擦音 75 二 心电图基础 76 77 与其六轴关系肢体导联的导联轴 78 79 胸前导联 precordialleads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fourthintercostalspacattherightsternalborder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fourthintercostalspacattheleftsternalborder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equidistantbetweenV2andV4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fifthintercostalspaceintheleftmidclavicularline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leftanterioraxillaryline inthesamehorizontalplaneasV4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leftmidaxillaryline inthesamehorizontalplaneasV4 80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81 82 R 心脏除 复极与心电图关系示意图 83 心电图纸 定标电压1cm 1mV 纵坐标每一小格 0 1mV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 每小格 0 04sec 每1大格 0 2sec 84 心率的检测 R R间距为3个大格 心率 300 3 100次 分 心率100次 min 心率 300 大格个数 85 1 心电图分析步骤 86 第一步 找 P 波 找有没有 P 波 即是否存在 如有 P 波 是否按规律出现 频率 P 波波型特点是否正常 aVF V4 V6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他导联随便 时间 0 12s振幅 肢导联 0 25mv胸导联 0 20mvPtfv1 0 04mm s 87 IsThis12LeadECGnormalorabnormal P 波波型特点是否正常 aVF V4 V6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他导联随便 88 第二步 看PR间期正常值 0 12 0 20Sec 89 IsThis12LeadECGnormalorabnormal PR间期正常值 0 12 0 20Sec 90 1 qRs波有没有 是否存在 如有qRs波 是否按规律出现 P波与qRs波关系如何 是否恒定 2 看qRs波波型特点是否符合正常 肢导联特点 看心电轴是否正常 有无左偏或右偏胸导联特点 V1V2rS型 V5V6qRs型有无异常Q波 3 时间 正常为0 06 0 10s 最宽不超过0 11s振幅 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 5mV 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 Rs或R型 也可呈rS型 I导联的R波小于1 5mV aVL的R波小于1 2mV aVF的R波小于2 0mV 第三步 看qRs波 91 IsThis12LeadECGnormalorabnormal 肢导联特点 看心电轴是否正常 有无左偏或右偏胸导联特点 V1V2rS型 V5V6qRs型有无异常Q波 92 第四步 看ST段 有否偏移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ST抬高 V1 V2 0 3mvV3 0 5mv其余 0 1mvST压低 0 05mv 93 IsThis12LeadECGnormalorabnormal ST抬高 V1 V2 0 3mvV3 0 5mv其余 0 1mvST压低 0 05mv 94 第五步 看T波 方向 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V4 V6导联向上 aVR向下 若V1T波向上 则V2 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振幅 多 1 10R 95 IsThis12LeadECGnormalorabnormal 方向 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V4 V6导联向上 aVR向下 若V1T波向上 则V2 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振幅 多 1 10R 96 第六步 看QT间期 从Q波起点至T波终末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正常 0 32 0 44s 97 正常位心脏normalposition V1 V2 V4 V5 V6 V3 aVR aVLaVF 98 2 心房 心室增大心电图改变 99 心房肥大atrialhypertrophy 正常窦性心律时 每个QRS波前均有一个P波 P波在 V6P波向上 aVRP波向下 V1P波可以双向 但 1 2 正常P波宽度 0 12sec 高度 3mm V1 1 2 R A L A 12 100 左心房肥大leftatrialhypertrophy P波增宽 时间 0 11sec 常伴有显著的切迹 两峰间距 0 04sec P波在 aVL导联表现最突出 V1P波多呈双向 2 1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 称为 二尖瓣型P波 R A L A R A L A V1 12 101 右心房肥大rightatrial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 在 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其电压 0 25mV V1P波可呈双向 P波宽度并不增加 但电压 0 15mV 称为肺型P波 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某些先心病 R A L A R A L A V1 102 双侧心房肥大biatrialhypertrophy P波尖锐高耸 在 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 其电压 0 25mV 其时间 0 11sec V1P波可呈双向 P波宽度也增宽 其电压 0 15mV R A L A R A L A V1 103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V1V2V3 V4V5V6 104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1 左室高电压表现 RV5 或RV6 2 5mV或RV5 SV1 4 0mV 男性 RV5 SV1 3 5mV 女性 V1V2V3 V4V5V6 105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1 左室高电压表现 R 1 5mV RaVL 1 2mV RaVF 2 0mV或R R 2 5mV 106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 2 心电轴左偏 但 30 常呈逆钟向转位 3 QRS总时间 0 10sec 0 11S VATV5 V6 0 05sec 4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低平 双向或倒置 伴有ST段缺血型压低达0 05mV以上 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中 反见T波直立者 表示左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V1V2V3 V4V5V6 107 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 V1V2V3 V4V5V6 108 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 1 右心室高电压表现 V1 或V3R 导联R S 1 RV1 SV5 1 05mV 重症可 1 2mV aVR导联R S或R Q 1 或R 0 5mV 2 心电轴右偏 常见顺钟向转位 3 QRS总时间正常 VATV1 0 03Sec V1V2V3 V4V5V6 109 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 4 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 T波低平 双向或倒置 伴有ST段缺血型压低达0 05mV 以S波为主的导联中 反见T波直立 表示右心室肥大伴心肌劳损 V1V2V3 V4V5V6 110 右心室肥大rightventricularhypertrophy 某些右室流出道肥厚 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 可引起严重右心室肥大 V1导联不出现R波 而表现为 V5 V6 S R 1 导联低电压 0 5mV 伴S R 0 5 111 3 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 112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SAnode结间束internodalatrialpathways房室结AVnode希氏束AVbundle右束支rightbundlebranches左束支leftbundlebranchesPurkinje纤维网Purkinjesystem 113 正常窦性心律 1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 P波在 aVF V3 V6直立 aVR倒置 P R 0 12s2 同一导联P P间距相差 0 12s 3 心率 60 100次 min 114 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P波 I II aVF V2 V6直立 aVR倒置 P R间期 0 14s同一导联P P间距相差 0 08s 心率 72次 分 正常窦性心电图 115 一 激动起源异常1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 2 异位心律失常 主动性 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被动性 逸搏 逸搏心律 二 激动传导异常1 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2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分类 116 窦性心律失常1 窦性心动过速 1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 心率 100次 min 心率104次 分 117 2 窦性心动过缓 1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 心率 60次 min II 心率 43次 分 118 3 窦性心律不齐 1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 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 P间期相差 0 12s II 0 68s 1 12s 同一导联P P间期相差 1 12 0 68 0 44s 119 4 窦性静止 1 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 在规则的P 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 P间期 1 5s 3 长P 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 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2 6s 1 1s 120 异位心律失常 一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 简称早搏 是在窦房结尚未发出激动之前低位起搏点抢先发出激动控制心房及 或心室的活动 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 可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早搏 偶发早搏 5次 min或 30次 h频发早搏 5次 min或 30次 h二联律 1个窦性激动 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三联律 2个窦性激动 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121 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联律间期 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代偿间歇 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 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122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不完全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2个正常心动周期代偿间歇完全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2个正常心动周期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123 1 房性早搏 1 提前出现P 波 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 P R间期 0 12s 3 P 波后QRS波群呈室上性 4 代偿间歇不完全 124 P II V1 1 68s 1 60s 0 6s 提前出现的P 波与窦性P不同P R间期 0 16sP 波后ORS波呈室上性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性早搏 125 2 房室交界性早搏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性 逆行P 波 II III aVF倒置 aVR直立 可出现在QRS波之前 P R 0 12s 也可出现在QRS波之后 R P 0 20s 或埋藏于QRS波之中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 126 P 0 92s 1 84s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其前可见逆行P 波 P R间期 0 10s代偿间歇完全 127 3 室性早搏心室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所引起的心室搏动 称室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 其前无相关P波 2 QRS时间 0 12s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代偿间歇完全 128 II III 2 0s 2 0s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P波QRS时间 0 14s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完全 129 单源性室性早搏 130 正常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恶性室性早搏RonT 恶性室性早搏 131 多源性室性早搏 132 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 133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134 二 阵发性心动过速在早搏的基础上如果异位起搏点兴奋性进一步增强 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早搏 即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 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 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 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135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1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 频率160 250次 min 3 心律绝对整齐 心室率 214次 分 136 2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 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 频率140 200次 min 3 心律可略有不齐 4 房室分离 P波与QRS波群无关 且其频率慢于QRS频率 137 138 正常窦性心律 扭转性室速 室速 139 左室特发性室速 140 141 三 扑动与颤动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 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 可分为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142 1 心房扑动是心房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 P波消失 代之大小相等 形态相同 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 F波 心房率250 350次 minQRS波群呈室上性 心室率取决于房室传导比例 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 143 144 2 心房颤动P波消失 代之为大小不等 形态不同和间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 f波 心房率为350 600次 min QRS波群多呈室上性 心室律绝对不整齐 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 145 146 3 心室扑动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P QRS T波群消失 代之以大小 形态和间距相对一致的大振幅波 室性频率约为250次 min 147 4 心室颤动是心室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P QRS T波群消失 代之为大小不等 形态不同 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频率为200 500次 min 148 心脏传导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异常包括了传导障碍 意外传导和捷径传导 常见的有窦房阻滞 窦性静止 房室传导阻滞和各类束支传导阻滞 149 1 房室传导阻滞A Vblock 窦房结的冲动在激动心房的同时 经房室交界区传入心室 引起心室激动 房室传导情况主要表现在P与QRS波的关系上 150 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A Vblock 心电图特征P R间期延长为主要表现 成人P R 0 21sec或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比较 出现与心率相当的P R间期延长超过0 04sec P R间期随年龄心率而存在明显变化 151 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degreeA Vblock 心电图特征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束支传导阻滞 QRS波增宽畸形 152 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 Vblock 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 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I型和II型两种类型 I型较II型常见 I型多为功能性或损害局限房室结或房室束的近端 预后较好 II型多属器质性损害 病变大多位于房室束远端或束支部分 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预后差 153 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 Vblock 心电图特征I型 莫氏I型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 P R间期逐渐延长 直至一个P波后漏脱一个QRS波群 其后P R间期又趋缩短 之后又复逐渐延长 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 称为文氏现象 154 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 Vblock 心电图特征II型 莫氏II型房室传导阻滞 表现为P R间期恒定 正常或延长 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 155 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A Vblock 156 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 Vblock 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房室交界区组织而抵达心室时 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节律点就会发放冲动 激动心室 出现逸搏心律 心房颤动时 如果心室律慢而绝对规律 也应诊断为心房颤动合并 度房室传导阻滞 157 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 Vblock 158 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 Vblock 心电图特征1 P波与QRS波毫无相关性 各保持自身的节律 2 房率常高于室率 交界性逸搏 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交界性逸搏 159 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degreeA Vblock 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室性逸搏 室性逸搏 160 2 束支传导阻滞与分束支传导阻滞 激动经房室结下传 沿房室束进入心室后 在室间隔上部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 分别支配右室和左室 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以及中隔支 窦房结 房室结 右束支 左束支 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 161 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V1 V2导联呈rSR 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 V5 V6导联呈qRS或RS型 S波深宽 QRS时限大于0 12秒 继发性ST T改变 162 左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1 QRS时限增宽 2 V5 V6导联Q波减少或消失 S波常消失 V5 V6导联的VAT时限 0 06 V1 0 06sec V1 V2导联常呈QS形 或有一极小R波 主波 R或S波 增宽 其顶峰粗钝或有切迹 后支较前支为迟缓 3 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左偏 4 ST 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163 左束支传导阻滞 V4V5V6 V1V2 V3 164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65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166 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1 在QRS波之前出现 delta 波 2 P R间期缩短 0 12sec 但P j间期正常 3 QRS波增宽 4 常有继发性ST T波改变 delta 波 J P J正常 167 预激综合征 根据预激向量方向的不同 一般分为A B C三型 168 预激综合征 A型 向量对向左前 使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R型 常以V3R为最高 波均向上 V1V2V3V4V5V6 aVRaVLaVF 169 预激综合征 B型 向量对向左后 V1导联 波向下 R波消失或减少 S波加深 V5 V6导联 波向上 QRS波以R波为主 V1V2V6 170 预激综合征 C型 向量对向右前 V1 V2导联的 波及主波均向上 V5 V6导联相反 预激综合征多见于健康人 除少数发生顽固的室上速之外 一般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