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犯罪一.ppt_第1页
刑法犯罪一.ppt_第2页
刑法犯罪一.ppt_第3页
刑法犯罪一.ppt_第4页
刑法犯罪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部分第二章犯罪昆明医学院法医学院邓虹副教授 第一节犯罪 各国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有不同表述 一 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给犯罪下定义 形式概念 二 揭示犯罪的社会危害本质 实质概念 三 实质与形式相统一 混合概念 中国 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相统一的犯罪定义 二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 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是指违反我国刑法 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犯社会危害性 即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罪基刑事违法性 即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本特应受刑罚处罚性 即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征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 紧密结合的 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1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行为危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以及体现这些社会关系的国家和人民利益 刑法之所以将某一行为规定为犯罪 其内在的驱动力就在于该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能够给我国的社会关系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损害 1 对我国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危害 2 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危害 3 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危害 4 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 5 对国有财产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的危害 6 对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危害 7 对社会秩序 包括治安管理秩序 生产秩序 工作秩序 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等的危害 8 对国家国防利益 军事利益的危害 9 对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秩序和公务活动廉洁性的危害 社会危害性的表现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1 实际的危害结果 如故意犯罪 过失犯罪2 严重危害后果的现实危险 如破坏交通工具罪3 物质性的危害结果 如侵犯财产或人身的犯罪3 精神性的危害 如侮辱罪 诽谤罪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只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客观危害 而且也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是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统一 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社会政治评价 影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因素或变量主要有 1 行为侵犯的客体2 行为的手段 方法以及时间 地点3 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4 行为人的个人情况5 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 2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行为 遵守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 3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应受惩罚性 刑事处罚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必须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犯罪是适用刑法的前提 刑罚是犯罪的法律后果 区别 应当不应当受刑罚惩罚与需不需要进行刑事惩罚 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 犯罪的法律特征 应受惩罚性 犯罪的法律后果 犯罪与社会的关系 犯罪与刑法的关系 犯罪的法律后果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缺一不可的基本特征 三个基本特征相互联系 紧密结合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 而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则反过来说明和体现社会危害性三个基本特征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 犯罪的科学 完整和简约的定义应当是 犯罪是刑法规定的 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案例 1984年 王明成因母亲患 肝硬化腹水痛苦不堪而要求主治医师蒲连升对其母实施 安乐死 其后二人被起诉 故意杀人 问 二人是否构成犯罪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如何体现 第二节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以犯罪的概念为基础 对构成犯罪的要件的具体化 为犯罪的成立确立具体规格和标准 犯罪概念 什么是犯罪 划清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 犯罪构成 犯罪的成立必须具备的要件 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 罪重与罪轻的具体标准 犯罪构成是刑法所规定的 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一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特征 1 法定性 犯罪构成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都必须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 只有经过法律选择的案件事实特征才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 2 统一性 犯罪构成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主客观相一致 3 基本性 犯罪构成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说明的是犯罪成立所要求的基本事实特征 而不是一般的事实描述 更不是案件全部事实与情节不加选择的堆砌 二 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 研究全部犯罪 概括出一般规律 归纳出共同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 所谓犯罪构成 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 该犯罪侵犯了什么 犯罪客体 社会危害性 是怎样侵犯的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是谁侵犯的 犯罪主体 实施的主体 是由于什么侵犯的 犯罪的主观方面 对实施的行为及其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案例分析 洪某 男 1972年10月出生 1987年8月21日 洪某见一女孩 10岁 在塘边放牛 洪某强要牵牛玩水 女孩未理 即刻骑上牛背回家 洪怒 用手中锄柄赶牛下塘 欲使女孩受惊 发泄不满 不料牛入深水后 女孩惊慌落水 洪见状颇为得意 后见女孩沉没 急忙下水营救未果 女孩被溺死 问 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死有无因果关系 表现为什么样的罪过形式 应否追究洪某的刑事责任 并说明理由 答题要点 1 洪某的行为与被害人被溺死有因果关系 2 表现为疏忽大意的过失 3 由于洪某当时不满15周岁 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 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节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 就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一 犯罪客体概述 1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2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3 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特征 案例 李某 张某二人合谋 意欲盗窃邻村鱼塘中的鲈鱼 二人商议好并制作了土炸药 决定以炸鱼的方式来盗窃 一天凌晨一点多 二人出发并带着准备好的炸药包 由于担心声音大被人发现 便来到距离村庄很远又很僻静的鱼塘 李某投放炸药时操作失误 不但没有炸死鱼 反而将同伴张某炸死 自己也被炸成重伤 问 李某的行为侵犯的客体 是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还是侵犯了公共安全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 1 直接明确规定犯罪客体2 规定犯罪客体的物质形态而表明犯罪客体3 指明犯罪所违反的非刑事法律 法规而表明犯罪客体4 指明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主体而表明犯罪客体5 通过描述犯罪的行为特征而揭示犯罪客体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 1 有助于认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 2 有助于划分犯罪的类别 建立刑法分则的科学体系 3 有助于准确定罪 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4 有助于准确评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 正确量刑 二 犯罪客体的种类 一般客体 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体 犯同类客体 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害的客体 罪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 客直接客体 是指某一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体客体 也就是指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具体部分三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简单客体 一种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直客体中只包括了一种具体接的社会关系 客复杂客体 一种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体客体包括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主要客体 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体中程度较严重的 刑法予以重点直保护的具体社会关系 接次要客体 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侵害的复杂客客体中程度较轻的 刑法予以一体般保护的社会关系 也称辅助客体 次要客体不决定犯罪的法律性质 但对犯罪的具体特征产生重要影响 在同类犯罪中区分此罪与彼罪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必要客体 某种具体犯罪构成所必直需的直接客体 接选择客体 某一具体犯罪构成所不必客要 但为具体犯罪行为所体偶然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选择客体往往是从严进行刑事处罚的原因和根据 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客体 是指受刑法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是行为背后所指向的具体的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 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的人或物 其中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 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 他们只是一种表象 犯罪对象的主要特征 犯罪对象是具体的人或物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犯罪对象是刑法规定的人或物 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有些犯罪只能由特定的对象才能构成 在某些犯罪中 不同的犯罪对象构成不同性质的犯罪 在某些犯罪中 犯罪对象的数量是划分罪与非罪 轻罪与重罪的界限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1 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社会关系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是犯罪客体的载体 2 社会关系是抽象的 对犯罪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实现的 犯罪对象 如 故意杀人罪犯罪客体 生命健康权犯罪对象 人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1 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2 任何犯罪都必然侵犯一定的社会关系 使犯罪客体受到一定的危害 犯罪对象则不一定 3 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 犯罪对象则不是4 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 犯罪对象不一定 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之间复杂的关系 同一对象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关系同一对象行为方式不同 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同一犯罪对象因实施的主观心理不同 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同一犯罪对象 犯罪主体不同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对象可以表现为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社会关系 案例 张丽和李强恋爱不成反目为仇 一天张丽带一伙人跑到李强公司大吵大闹 见人打人 见物砸物 将李强公司的电脑 办公用品等全部砸烂 问 张丽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侵犯的客体 是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还是破坏生产经营罪 第四节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 又称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所必需的 人的外在行为表现 一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 特征 1 外在性 客观 具体 多样化 2 必需性3 法定性 犯危害行为罪危害结果必要要件客因果关系观犯罪时间方犯罪地点选择要件面犯罪方法 1 缺乏犯罪的客观要件 就没有犯罪构成 也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2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正确认定犯罪 区分罪与非罪 此罪与彼罪的客观标准 3 犯罪的客观要件是衡量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一个客观标准 因而在量刑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4 犯罪客观方面是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客观基础 研究意义 二 危害行为 行为是犯罪学的基础 没有行为则没有犯罪 也就没有刑罚 危害行为的含义 我国刑法中的危害行为 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 即由行为人的意志支配的违反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作或静止 危害行为的特征 1 主体特定性 危害行为是自然人或单位实施的行为2 有意性 危害行为是行为人的意志支配的结果 是人的身体动作或静止 3 有害性 危害行为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 4 刑事违法性 危害行为是触犯刑法的行为 1 欠缺有意性的行为 如反射动作 身体受暴力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睡梦中或精神错误状态下的行为 不可抗力引起的行为 2 欠缺有害性的行为 如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行为 正当的业务行为 执行命令行为 自力救济行为 经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推定被害人承诺的行为 3 欠缺主体性的自然现象 4 欠缺实体性的思想活动 5 欠缺法定性的行为 如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行为 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基本形式 作为不作为 作为就是行为人用积极的身体动作去实施为我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不当为而为 自身的作为 借力的作为 行为人只依靠自身的一系列积极的动作与举止所进行的作为 行为人借助工具 利用动物和自然力 甚至利用别人的行为帮助自己所实施的作为 作为 从行为状态上看 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身体静止 它表现为行为人应为而不为 即消极地不实施一定行为从主体上看 不作为是负有特定行为义务的人的行为 不作为是指消极地不实施刑法要求实施的行为 是人的消极行为 当为而不为 一 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 特定义务来源 1 法律的明文规定2 职务或业务上的要求3 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4 某些特定的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二 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三 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 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的条件 注意 有的犯罪既可以用作为的形式构成 也可以用不作为的形式构成 不能把作为与不作为的划分同故意与过失的划分相混淆 正确认识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的危害程度 正确认识研究犯罪的作为与不作为形式的重要意义 三 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 是指危害行为对犯罪直接客体造成的法定的实际损害或现实危险状态 1 危害结果具有客观性 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与行为人希望达到的结果不同 2 产生危害结果的原因只能是危害行为3 危害结果可以是实际损害 也可以是现实危险状态4 危害结果具有法定性5 损害有物质性的 也有非物质性的 危害结果在不同犯罪中的意义 1 在过失犯罪中 将实际造成一定程度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是否具有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 是区分这些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2 在故意犯罪中 以发生严重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可能性 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3 对危害结果未作任何规定的 这是指危害结果是非物质性的犯罪的情况 4 绝大多数故意犯罪中要求一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 如果该种危害结果没有完全发生 那么 这种犯罪就没有既遂 5 在一部分故意犯罪中 将某种特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是否发生 作为构成此罪和彼罪的界限 以及从重处罚的条件 四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即危害结果必须是危害行为所引起 甲欲杀害其女友 某日故意破坏女友汽车的刹车装置 女友如果驾车外出 十五分钟后遇一陡坡 必定会坠下山崖而死 但是女友将车开出五分钟后即遇山洪暴发 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 乙欲杀其仇人邱某 在山崖边对其砍了七刀 被害人重伤昏迷 乙以为邱某已经死亡 遂离开 当邱某自己醒来后 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丙追杀情敌赵某 赵某狂奔 赵某仇人郝某早想杀赵 见赵某慌不择路 在丙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 致赵死亡 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 在两人厮打时钟某不小心触发扳机将自己打死 问 甲 乙 丙 丁的行为和死亡的后果有无因果关系 罪责自负 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要求 当危害结果发生时 必须查明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才能使行为人对该结果承担责任 刑事因果关系是在危害结果发生时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 对刑事因果关系特定含义的理解 第一 对因果关系中 结果 的理解有形的 可具体测量确定的结果必须是已经造成的结果第二 对因果关系中 原因 的理解因 危害社会的行为因 犯罪动机 诱因 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是客观存在的 并不以人们主观是否认识为前提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从实际出发 客观的加以判断和认定 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所谓时间序列性 就是从发生时间上看 原因必定在先 结果只能在后 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 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找原因 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刑事案件的因果关系都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一种行为能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 从危害行为实施时的时间 地点 条件等具体情况出发来考虑 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必然联系 两种现象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 合乎规律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 偶然联系 某种行为本身不包含产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性 但在其发展过程中 偶然又有其他原因加入其中 即偶然地同另一原因的展开过程相交错 由后来介入的这一原因合乎规律地引起了这种危害结果 这种情况下 先行行为与最终危害结果之间的偶然联系 称为偶然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 一果多因 或 一因多果 一因多果 指某一危害结果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处理 分清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一因多果 指一个危害行为可以同时引起多种结果的情况 处理 分清主要结果与次要结果 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 甲欲杀害其女友 某日故意破坏女友汽车的刹车装置 女友如果驾车外出 十五分钟后遇一陡坡 必定会坠下山崖而死 但是女友将车开出五分钟后即遇山洪暴发 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 乙欲杀其仇人邱某 在山崖边对其砍了七刀 被害人重伤昏迷 乙以为邱某已经死亡 遂离开 当邱某自己醒来后 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 丙追杀情敌赵某 赵某狂奔 赵某仇人郝某早想杀赵 见赵某慌不择路 在丙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 致赵死亡 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 在两人厮打时钟某不小心触发扳机将自己打死 问 甲 乙 丙 丁的行为和死亡的后果有无因果关系 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 确立了行为人行为的因果关系 只解决了行为人对特定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但不等于解决了其刑事责任 确立刑事责任 还要确立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是故意或过失 只有达到主客观相统一 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五 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是指刑法规定的构成某些犯罪必须具备的特定的时间 地点和方法 手段 等客观要件 注 大多数犯罪并未把它们作为犯罪的必要条件 犯罪时间 是指犯罪从预备开始到结果发生所持续的时间 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对没有预备阶段的犯罪而言 犯罪时间始于实行行为的着手 终于危害结果的发生 对具有非物质性危害结果的犯罪来说 犯罪时间仅指犯罪的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所实施的时间 因为这种犯罪一经实施 非物质性危害结果即行产生 犯罪地点 是指犯罪发生的场所与位置 它也是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 犯罪地点 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地行为地是犯罪行为的实施地点结果地是犯罪结果的发生地点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地既可能是分离的 也可能是合一的 犯罪方法 犯罪手段 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法 选择要件犯罪方法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的范畴 但它并不等于危害行为 而只是危害行为的一部分 刑法理论根据不同标准 将犯罪方法分为 徒手的犯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