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课改水平检测题(语文) 本试卷分第卷(基础性试题)和第卷(发展性试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90分)一、本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遨游 消遥自得 幽咽(y) 怦(png)然心动 B急燥 踌躇满志 须臾(y) 颓壁残垣(yun) C后裔 荒涎无稽 瞭(lio)望 所向披靡(m) D防御 销声匿迹 蛊(g)惑 痴(ch)心妄想2在下面诗句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组是()(2分) 当蜘蛛无情地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A笼罩 悲伤 温暖B查封 悲伤 温暖 C查封 悲哀 凄凉D笼罩 悲哀 凄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阅读中,我们首先应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而不应目无全牛,孤立地去看待某一 个要素或部分。 B登上塔顶,纵目远眺,起伏的青色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 在迷茫的暮色中。 C当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姑娘们以一个漂亮的姿势在湛蓝的水面上亮相时,游泳馆里响起 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D她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她的创作轨迹与新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学的时代潮流始 终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随着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演绎好“城市,让生 活更美好”这个主题,确保世博会举办得成功、精采。 B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强调:我们不赞同以“回购” 方式买回被别人掠走的中国珍贵文 物,因为它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C该电子集团公司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以价廉物美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来回报消费 者为原则,围绕技术创新实施了规模化经营。 D两会代表建议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 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5对下列语句所评论的作品或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4)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A史记孟子韩愈 辛弃疾B左传孟子 苏轼 辛弃疾 C左传庄子苏轼 陆 游D史记庄子 韩愈 陆 游6象征意象就是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只是象征体, 而被象征的本体则隐去了,这样就使得诗歌更耐人寻味。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象征意象的 一项是()(2分) A子夜的灯是一条未穿衣裳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鱼游来读水的温暖读你额上动人的鳞片读江河如读一面镜读镜中你的笑/如读泡沫。(洛夫子夜读信) B珍贵的镜子被打碎了别伤心有多少碎片就有多少诚实的眼睛那是无数小小的明镜呵它依旧可以完整地照出魔鬼的嘴脸丑类的灵魂。(王尔碑镜子) C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何其芳秋天) D象云一样柔软象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游行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比梦更美比幻想更动人。(艾青给乌兰诺娃)二、本题共12分。7默写。(8分) (1)岁暮阴阳催短景,_。(阁夜) (2)_,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3)小楼昨夜又东风,_。(虞美人) (4)五月渔郎相忆否?_,_。(苏幕遮) (5)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登岳阳楼) (6)_,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_。(菩萨蛮) (7)_,金块珠砾,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8)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同上)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本题共16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2)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依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高考资源网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国互丧,率(全都)赂秦耶 后秦击赵者再(再次),李牧连却之 B以荆卿为计,始速(加快)祸焉 以地事(事奉)秦,犹抱薪救火 C胜负之数(命运),存亡之理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断定)矣 D奉之弥(长,久)繁,侵之愈急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满足)10第三段结尾“向使三国,或未易量”一句与二三两段的关系如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11前人认为本文的写作意图在于“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你从哪几句话中能看出来?请用波浪线在原文中标出。(4分)12诵读文言文,可以写诵读脚本记录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诵读语气语调的设计。请参考 下面的示例,从第四段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写一个诵读脚本。(5分) 示例: 第一自然段首句是全文的中心论点,用否定加肯定的句式,意在强调“赂秦”是唯一的原因,“弊在”一句当重读,读出决断语气。第二句申述理由,用“也” 作结,应以确定无疑的语气读出作者对“赂案” 的强烈不满。 四、作文(50分)13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一诗中写道: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这首小诗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或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第卷 (30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小题。(12分)醒心亭记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水边。 B则必即丰乐以饮 即:立即。 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不满意。 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死。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自为记,以见其名之意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B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C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D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平明,汉军乃觉之16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欧阳修以“醒心” 为亭名的理解。(6分) 六、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720小题。(18分)黄河一掬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栏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火红的风衣牵动了荒旷的河景。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来的路上,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做主人的大概不愿扫我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 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众人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记得有位朋友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 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珊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17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8作者在文中描述自己在山大朗诵民歌的情景,并引用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 19本文第段和第段都写到了黄河,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黄河又各自呈现了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回答。(6分) 20文中作者的一些行为既忘情冲动,又真挚自然。请从下面给出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 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4分) (1)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2)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 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 海淀区高中课改水平监测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4第卷(90分)一、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D2C3D4B5D6B二、本题共12分。7(1)天涯霜雪霁寒窗 (2)女蜗炼石补天处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5)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 (6)垆边人似月 还乡须断肠 (7)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8)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共8分,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则该小题不得分)8(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本题4分,每小题2分)三、本题共16分。9C(3分)10关系:这句话是总结了二三两段所述历史事实后提出的一种假设。(2分,意思对即可) 作用: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2分,意思对即可)11第一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第二句:苟以大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4分,每句2分)12评分要点:能从给出的两个划线句中任选一句作答(1分);对句意理解正确(2分);能结合关键词(句)较准确地把握诵读的语气语调(2分)。 第(1)句诵读要点:用假设论证为六国设计图存之道,用“呜呼”领起,以“也”作结,感情强烈,应读出痛惜、慨叹的语气。 第(2)句诵读要点:紧承上文,慨叹六国的可悲结局,用“悲夫”领起,感情强烈,应读出哀叹的语气。 (注意:学生只要能总体把握句意及诵读语气语调即可,不求字字句句落实)四、本题共50分。13(50分) 一类卷:4350(以4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二类卷:3842(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三类卷:3037(以3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四类卷:30分以下第卷(30分)五、本题共12分。14B(3分)(“即”的意思应为“往就”、“到”)15A(3分)16要点:欧阳修以“醒心”为亭名,是因为“醉且劳矣”时登临此亭赏山水美景,可以使心“洒然而醒”,获得耳目皆新的审美感受。欧阳修以“醒心”为亭名,是因为“醒心”更寄寓着他期望统治者“无为而治”、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政治理想和以大下为己任的远大政治抱负。欧阳修以“醒心”为亭名,也在警示后人要以放旷的襟怀正视自己失意的人生。(共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学生还可以有其他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附】文言参考译文: 在滁州的西南方,泉水的旁边,欧阳公出任知州的第二年,建起了一个叫“丰乐”的亭子,他自己写了一篇记,来说明他取这个名字的用意。之后又径直在丰乐亭往东几百步,找到一个山势高的地方,建了个取名“醒心”的亭子,让我作记。 凡是欧阳公和宾客来这里游览,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观望风景,欣赏环绕的群山,越聚越多的云烟,一望无际的旷野,茂盛的花草树木,秀丽的山泉岩石,所见到的美景使眼睛为之一亮,所听到的泉声使耳朵为之一新,于是心胸顿觉清爽,酒也醒了,甚至更想久游而忘了回去。所以根据这样的情形给亭子命名,取韩愈北湖诗的意思,叫它“醒心亭”。啊!这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且擅长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呀。 尽管如此,欧阳公真正的快乐,我可以说出来。我们的国君在上能悠然自得、清静无为,我们的百姓在下能丰衣足食,没有什么不满意,天下的读书人都贤德有才能,边境夷民、鸟兽、草木等等凡有生命的,都各得其所,这才是欧阳公真正的快乐所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哪会是欧阳公的快乐所在呢?这不过是他将快乐之情寄托在山水之间罢了。像欧阳公这样的贤德之士,韩愈死后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懂得欧阳公的难得、将来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瞻仰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法再见到的感叹,那时才真正明白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能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而我又能够以这篇文章托名在欧阳公文章的后面,又岂不感到欢喜和幸运吗?六、本题共18分。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