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1)积极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了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的发展和稳定,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2)消极作用:封建社会晚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和封建制度的解体,阻碍了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人为割裂农、工、商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工商业发展,农业发展也受到限制。过多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破坏了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恶化。抑商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2.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由“豪强”、“兼并之徒”到“田主”,即体现土地兼并得到认可。而abd三项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土地兼并3. 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一一商帮。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明中期以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的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即商帮,据此分析可知商帮主要活跃于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时期还没有出现商帮,故abc项排除。【点晴】紧扣“商帮”,再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准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必须熟知。4. 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是a. 苏州和杭州 b. 扬州和益州 c. 松江和成都 d. 长安和洛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是苏杭地区,正确选项为a项。考点: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可。难度小。5. 历代统治者重视并维护小农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b.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 维护社会安定 d. 维护自身的统治【答案】d【解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其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排除;“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故b项排除;“维护社会安定”与“根本目的”不合,故c项排除;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很多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封建统治者都采取了重视并维护的措施,故d项正确。【点晴】解题时紧扣“根本目的”,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6.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b. 统治者的偏好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d. 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7.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可见交子是民间发型具有交易功能的纸币,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说到的是纸币产生之后会引发纠纷,但不是说纸币是在纠纷中产生,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8.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等,材料的核心意思,即体现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状况。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其余abd三项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末时期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9.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 棉布柔软结实,价格便宜 b. 棉纺织业技术进步c. 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d. 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答案】b【解析】从“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可以看到棉布的普及程度是相当高的,实际上强调了棉布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的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项正确;“价格便宜”在材料中无反映,故a项排除;“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是对现象的陈述,不是原因,故c项排除;“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材料中无反映,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需要紧扣“原因”,分清楚原因与材料的历史现象陈述,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a. 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 化解了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 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 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农业发展状况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可知宋人中仕宦、不仕者都重视田亩的拥有,这种思想会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固,a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b项中“化解矛盾”不符合史实,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c项“趋向豪强地主”,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材料提及的是对小农经济的重视,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及其状况【名师点睛】对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认识与理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11.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这种现象a. 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 b. 有利于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c. 客观上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增长 d. 是政府抑制兼并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中主要是“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与经济重心的难移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的土地所有权分散化,主要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不能反映阶层流的的加速,故b项排除;土地所有权分散,说明人们不在全力关注土地,而是关注其他财富,这显然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少数地主占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也说明了土地兼并的严重,故d项排除。12. 晚明社会变迁一书说:“综合粗估结果,15701644年美洲白银总共大约有12620吨流入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加张控制海外贸易 b. 明朝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c. 中国传流手工业较发达 d. 中国参与了西方的殖民掠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不是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b项与史实不符,明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手工业发达,出口增加故大量白银流入中国,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故本题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明代经济发展手工业发达13. 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各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璧,以遵守焉。”以上材料反映了a. 统治者逐渐放弃了“抑商”政策 b. 商人政治经济地位有较大提升c. 统治者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 d. 官商勾结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没有放弃抑商的政策,仅是在某些时期对抑商的放松,故a项排除;材料中仅是以立法的形式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出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有较大提升,故b项排除;题干中宋太祖的的规定详细的法令条款,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官商勾结的结果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14. 明代范潦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己矣。”对材料分析准确的是a. 松江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 儒家思想影响日渐式微.c. 江南社会风气逐渐败坏 d. 经济变动冲击伦理观念【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的主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伦理观念的影响,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阐释,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江南社会分气逐渐败坏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松江)嘉、隆以来”“伦教荡然,纲常己矣”等信息可得出经济变动冲击了伦理观念,故d项正确。15.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城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方向支持国家航海家主要贡献a向东葡萄牙迪亚士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b向西葡萄牙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c向西西班牙哥伦布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d向东西班牙麦哲伦航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葡萄牙支持的航海家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而不是美洲,故a项排除;达伽马与迪亚士一样均是向东出发,而不是向西,故b项排除;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哥伦布跨过大西洋,到达美洲,故c项正确;西班牙支持的麦哲伦向西及其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故d项排除。【点晴】该题主要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为背景史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要求不高,但是需要熟知基础知识。16.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级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选项蝴蝶拍翅膀产生的风暴a社会风俗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8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c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社会风尚的变革是辛亥革命的所带来的影响,a项把二者的关系颠倒了,故a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放弃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伴随英国等国的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符合蝴蝶效应,故c项正确;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斯大林体制,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无关,故d项排除。【点晴】理解“蝴级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明确前后的因果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蝴蝶拍翅膀”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因,“产生的风暴”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果,符合此为正确答案。17. 英国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导致矣国大城市人口增长更快的主要原因是a. 黑奴贸易带来了大量劳动力 b. 纺织业等制造业快速发展c. 世界市场形成,外来锋民涌入 d. 英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上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从时间上来看,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符合题意。a项的“黑奴贸易”是从非洲运到美洲,而不是运到欧洲;c项中“世界市场的形成”,说法过于笼统,因为此时,只能说是初步形成;材料突出是城乡差别,而如果是“英国人口出生率迅猛上升”,则应是城乡相差不大的,故排除d项。所以应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进程【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提和条件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自然科学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社会环境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工业成就工业动力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动力机器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工业结构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化进程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开始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近代化工业部局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18. 阅读图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a. 殖民霸权的建立 b. 垄断程度较高 c. 封建因素的铲除 d. 欧亚移民涌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表可以看出,1900年美国、德国制造业迅速发展。1900年美国、德国还没有建立殖民霸权,故a项错误;190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美国、德国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程度较高,推动制造业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封建因素,故c项错误;欧亚移民涌入只符合美国,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19.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最能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a. 垄断世界贸易并掠夺发展中国家 b. 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c.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 促成荷兰在十八世纪建立商业帝国【答案】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名师点睛】关于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概况。(1)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2)荷兰殖民扩张迅速发展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经商传统; 2、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国家较早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3、新航路的开辟; 4、造船业发达。20.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英法战争航海条例颁布(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打败“无敌舰队”a. b. c. d. 【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英法之间发生了七年战争,即从1756年到1763年,英国夺取了大量海外殖民地,进一步巩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1651年,英吉利共和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了航海条例;(英属)东印度公司是一个股份公司,成立于1600年,1858年被解除行政权力;1588年的英西海战中,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故d项正确。21.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己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因“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 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因此,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动摇。同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商业农业是相互排斥的经济形态,因而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不是商业农业发展的原因。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的日益萎缩发生在20世纪前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清政府奉行的仍是“重农抑商”政策,该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22.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 第三次的国内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据“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可以看出这是国民党进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是从1927年到1936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c项正确;北洋军阀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与第三次的国内战争时期并未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也未建立三大银行,故abd项排除。23. 有人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中标注了五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间点。据此分析,这五个主要时间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a. 主动学习欧美生产技术 b. 列强侵略客观上发挥了作用c. 经济尤展环境有所改变 d. 民族经济自身优势得到展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五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五个主要时间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变,即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诱导、刺激;1895年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1919年短暂春天;1937年国民政府政策促进;1952年,新中国政府的调整,故c正确。主动学习欧美生产技术,不符合1952年,故a排除。列强侵略客观上发挥了作用,也不符合1952年,故b排除。民族经济自身优势得到展现,不符合旧中国时期,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24. 有学者认为,北京政府(1912年成立)无力干预经济,市场近似于一个自由市场,国工业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a. 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 b. 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政府开始放宽设厂限制”是19世纪末,与题意“1912年”不合,故a项排除;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项排除;“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得以开展”的时间是国民政府统治时间,故d项排除。25. 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年代企业类别资本总额备注18621894年军用企业5000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 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d. “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时间可知主要反映的是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据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偿付战争赔款,暂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a项正确;“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发生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发生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项排除;“节制资本”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排除。第ii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22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史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2)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3)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墓本特征。(4)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答案】(1)政策: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影响: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变化:盐铁官营。原因: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特征: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原因: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立足点: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解析】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可以归纳:放松政府控制,允许民间生产经营; 造就一些巨商大贾;形成弃文从商的社会风气。(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可见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由材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以佐助边费。”可以归纳为:边患严重;佐助边费。(3)本问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难度为小。由材料“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可以归纳为:资源国有;政府经营。(4)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 可以归纳为自然灾害,避免与民争利。国计民生(或从国情出发。)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27. 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英国曼彻斯特成为其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曼彻斯特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麦诺克河和埃瑞克河在此交汇,默西河从城市南部穿插而过,东部直达最大港口城市利物浦,水运发达。这里气候潮湿,水里富含石灰岩,非常适合棉作物的生产。南边有著名的“黑乡”地区,通过陆运,黑乡的煤和铁等资派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有大量来自邻近乡郊和大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这里寻求工作。一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材料二: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万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多数人口属于工人阶层和移民。根据1832年的议会改革方案,曼彻斯特的中产阶层的男子获得了选举权,并有机会进入议会。一一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材料三:除非你己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摘自崔斯坦1842年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归纳曼彻斯特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曼彻斯特的影响。【答案】(1)便利的交通: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2)推动了曼彻斯特的城城市化进程;促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