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1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2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3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4页
湖南省桃江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桃江一中2016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卷时 量:120分钟 总 分:150分 1、 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中国养老困局近日,民政部有关官员表示,依据新修订的老年法,“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着实有些多余。但揣测立法者的动机,就会发现这条规定基于“空巢老人”愈来愈多而子女看望老人愈来愈少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常回家看看”入法,折射出了传统养老模式遭受的严峻挑战。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我国事实上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另一方面,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受此影响,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诚然,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政府部门却依然将希望寄托在“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上。各级政府针对老年人的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长期未能建立,对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而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只是一个梦想。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在传统中国,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这种观念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养老问题纳入社会统筹和政府责任范围,不仅会使老龄人口受益,也会减轻年青一代的负担。在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制定了长寿社会对策大纲,以致力于建立“具有活力的长寿社会”,并将其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如果每一位老人都能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老人和子女就无须因“常回家看看”难以如愿而焦灼。政府增加对养老问题的投入,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也是一种社会投资。比规定“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义务更重要的,是加快以增加政府投入为核心的中国养老模式的社会化转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青一代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增大,购房置业、子女教育和人际应酬令人疲惫不堪,他们想常回家看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b老人赡养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子女义务,而不是政府责任,可不少子女不常回家看看,导致“空巢老人”愈来愈多。c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这些现实都制约着“常回家看看”。d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成员的流动性增大,异地就业的青年人增多,受空间距离的限制而难以常回家看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就现实而言,部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愿望,还是空中楼阁。b要改变“常回家看看自然变得奢侈”的困境,政府部门就必须改变“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加大养老投入。c时至今日,如果仍然坚持“养儿防老”的观念,就不仅会增加年青一代的负担,也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有悖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d看望父母本是做人的基本伦理,新修订的老年法规定“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着实有些多余。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府增加养老投入,不仅能使老年人受益,也能使年轻人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b孝顺作为重要的家庭美德,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在有可能的前提下,常回家看看也是很必要的。c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他们将养老纳入社会整体规划部署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d传统意义上三世同堂甚至四世同堂的家庭逐渐瓦解,子女与父母分居甚至相隔甚远的分居情况十分普遍,这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之一。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4.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a. 今行而无信信:信用b.诚能得樊将军首诚:诚实c.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d.可谓深矣深:刻毒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府吏见丁宁渐见愁煎迫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其无礼于晋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 下列对文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通过两次语言描写,表现出荆轲对当前形势、秦王野心以及樊於期复仇心理的洞悉,可见他既能知己知彼,审时度势,又颇具城府,巧于辞令。b.文段通过对燕太子丹在国家危急关头表现出的恐惧、慌乱和优柔寡断的描写,反衬出荆轲的有勇有谋与镇定自若。c.文段通过对樊於期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以及直接详细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他义勇刚烈的性格特点。d.文段中的荆轲与樊於期都是具有侠肝义胆的慷慨之士,但二人的个性又有鲜明的对比,一个展现的是老于心计的侠士风采,一个呈现的是热肚直肠的武将形象。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d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译文: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分)译文: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昊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周遭:环绕。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9. 诗句“潮打空城寂寞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0.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11.名篇名句默写(10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以“ ”一句,概述了万物在深秋季节里自由发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 ”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2)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笼中鸟,池中鱼比喻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活的不自由,表达心系田园向往归田园的殷切心情的两句名句是“,”。(3) 诗经 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的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5)短歌行中运用了周公典故的句子是:“ , 。”3、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1215题。宝物 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在家里。”“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他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能。”他说,“不一定卖。”“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是家父。”他说。“他人呢?”老教授问。“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330万,”他说。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卖了瓷瓶。”他如实说。“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选自微型小说月刊)12.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c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d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13. 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小说上下文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以及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6分)答: 14. 小说中的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 15. 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分)答: 4、 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6.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销行(xng)菲薄(fi)攒射(cun)忍尤攘诟(rng)b.作揖(y)婆娑(su)浸渍(z)桀骜不驯(o)c.游说(shu)弄堂(nng)愆(qin)期 叱咤风云(zh)d.租赁(ln)绯红(fi)溘(k)死 博闻强记(qing)17.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篱墙 慷概 陨身不恤 黄粱美梦b.惺松 褴褛 绿草如茵 惮精竭虑c.莅校 噩耗 踌躇满志 短小精悍d.编辑 苍桑 屏息以待 鱼贯而入1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风生,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c.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上,我们班同学团结一心,奋力拼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