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doc_第1页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doc_第2页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doc_第3页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doc_第4页
湖南省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单元 中国近代史 第8课时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八) 近代化的起步一、单项选择题12017赤峰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北伐战争22017眉山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植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32017大庆“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两大口号。下列企业体现了洋务派追求“自强”目标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c上海机器织布局 d汉阳铁厂42017南京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5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所谓“插柳”是指()a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b刺激了民族企业的产生c筹办了近代海防和教育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62017福建“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 b目的c性质 d作用72017鄂州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由此可见()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2017泰安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92017泰安近代中国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a变法维新、救亡图存b学习西方、发展科技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102017齐齐哈尔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 d曾国藩、奕112017赤峰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a裁撤冗员b开办新式学堂c训练新式军队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12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132017滨州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a康有为 b李鸿章c孙中山 d毛泽东14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文章标题的是()第二十章?350(一)武昌起义350(二)清帝退位351(三)历史意义354a走向共和 b军阀割据c君主立宪 d国家统一152017连云港下面史料反映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民族民权民生民主a bc d162017随州与中国以往的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172017福建如下图所示,毕业证书上有“中华民国八年七月”字样,那么该毕业证颁发于()a公元1912年 b公元1918年c公元1919年 d公元1920年18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192017嘉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c宣传民主与科学 d提倡平等与自由202017潍坊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这说明胡适()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212017盐城1919年元旦他发表新纪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是()a梁启超 b陈独秀c李大钊 d胡适222017聊城“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红军长征的结束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31918年11月,蔡元培提出的“劳工神圣”“今后世界,全是劳工的世界”口号很快风靡全国。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思想主流b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新希望c“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d五四运动促进了新的思想解放二、非选择题24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提示:从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分别进行概述)。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材料四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五“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5)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a解析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a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可知,李鸿章主张机器制造以及将机器用于民用工业可以抵抗外来侵略。3a解析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为追求“自强”目标而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a项正确。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是洋务派为追求“求富”目标而创办的民用工业。4b解析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以摆脱“积弱不振”和“贫穷”。5b6d解析 题干所述是洋务运动的作用。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7a解析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即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8b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随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请求光绪帝变法图强,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9a解析 通过解读材料信息:土耳其不变旧法与日本能变旧法两国的不同命运,可知他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0c解析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张之洞和曾国藩、奕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a、d两项错误,李大钊、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b项错误。11d解析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最能体现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12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措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13c解析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成了正统。14a15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的民族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不愿君主一人专制”的政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权;“不愿少数富人专制”的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生。因此正确。16c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符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项错误;d项符合新文化运动。c项符合题意。17c解析 公元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因此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18c解析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9b解析 “滥调套语”“对仗”“用典”“避俗字俗语”是文言文写作的要求,胡适的主张体现了他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和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20b解析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胡适反对“犯上”“悖主”“叛逆”等忠君纲常的旧道德思想。21c解析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人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2d解析 “中华民国七年”是1918年。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并创办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外,根据材料其他信息“一线红”“北极下来的新潮”也可知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3b24(1)经济上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采用机器生产;军事上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