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驱越野车转向驱动桥的设计【优秀汽车车辆设计+11张CAD图纸】
四驱越野车转向驱动桥的设计
越野车转向驱动桥的设计
越野车驱动桥的设计
四驱越野车转向驱动桥的设计【优秀汽车车辆设计+11张CAD图纸】
【带外文翻译+39页@正文179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A0主减速器.dwg
A0转向驱动桥.dwg
A1转向器.dwg
A1转向器壳.dwg
A3上盖.dwg
A3从动齿轮.dwg
A3侧盖.dwg
A3摇臂轴.dwg
A3螺母.dwg
A4半轴齿轮.dwg
A4行星齿轮.dwg
四驱越野车转向驱动桥的设计正文.doc
目录
1前言1
2总体方法论证2
2.1转向驱动桥分析2
2.2 结构方案的确定2
2.2.1驱动桥的分析2
2.2.2转向器的分析2
2.2.3转向节的分析2
2.3本车桥的结构3
3主减速器的设计计算4
3.1主减速器传动比的计算4
3.2主减速器的选择4
3.3主减速器齿轮的类型5
3.4主减速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6
3.5主减速器齿轮基本参数的选择7
3.5.1齿数的选择7
表3-1 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主动锥齿轮齿数(用于半展成法*加工时)7
3.5.2节圆直径的选择8
3.5.3齿面宽的选择9
3.5.4双曲面齿轮的偏移距E9
3.5.5双曲面齿轮的偏移方向9
3.5.6齿轮法向压力角的选择9
3.5.7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9
3.6.1单位齿长上的圆周力12
3.6.2轮齿的弯曲强度计算13
3.6.3轮齿的接触强度计算13
3.7 主减速器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14
3.8 主减速器的润滑14
4差速器的设计15
4.1 差速器的结构型式选择15
4.2差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选择15
4.2.1行星齿轮数目的选择15
4.2.2行星齿轮球面半径RB(mm)的确定15
4.2.3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数的选择16
4.2.4差速器圆锥齿轮模数及半轴齿轮节圆直径的初步确定16
4.2.5差速器几何尺寸的计算16
4.3差速器齿轮与强度计算18
5半轴的设计19
5.1半轴的设计与计算19
5.2半轴的结构设计及材料与热处理20
6桥壳的设计21
6.1桥壳的结构型式大致分为可分式21
7转向器22
7.1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角传动比22
7.2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22
7.3齿条、齿扇传动副25
7.4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的强度计算29
8转向节的设计33
8.1万向节的选择33
8.2万向节的设计计算33
9结论35
考文献参36
1前言
转向驱动桥在四驱越野车中是指具有转向功能的驱动桥。其主要功能一是把分动器传出的功率经其减速后传递给车轮使车轮转动;二是通过转向器把方向盘所受的转矩传递给转向杆从而使车轮转向。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建设,汽车正逐渐进入家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通用、福特、日产、丰田……一批世界一流汽
车生产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入世后,技术竞争将是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本课题是结合科研进行工程设计。由于四驱越野车的普及,因而对于转向驱动桥是非常需要的。为了让越野车能更好的适应野外的行驶,对于转向驱动桥提出了以下要求:
a.车轮转向要达到45°
b.方向盘向各边能转动2.5圈
c.前轮采用麦弗逊悬架
在王琪老师和李书伟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了方案论证。经过讨论与研究,对于桥壳部分改变了以前的非断开式,最终确定对于主减速器部分仍采用整体式而两端分别装一球面滚轮式万向节。在转向节部分采用球笼式万向节,转向器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由于转向驱动桥最终要于其它部分组合在一起组成四驱车,所以整个设计过程要考虑最终的组装。我们根据厂方提供的数据首先对驱动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计算各部分的轴向力、扭矩、传动比以及功率。进而对各部分进行设计。
转向驱动桥改变了以往的非断开式桥壳,使其更适和在一些非平坦路面上行驶。本课题新颖实用,在技术上有较大改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转向驱动桥将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考文献参
[1] 胡迪青, 梁高福,胡于进,李成刚. 重型越野车驱动桥智能设计系统[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11):27-30.
[2] 胡迪青, 易建军, 胡于进, 李成刚. 基于模块化的越野汽车驱动桥方案设计及性能综合评价[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0,(03): 12-15.
[3] 陈效华, 余剑飞, 龙思源. 驱动桥集成建模系统概要设计[J]. 汽车工程,2003,(01):42-43.
[4] 吴瑞明, 周晓军, 赵明岩, 潘明清. 汽车驱动桥的疲劳检测分析[J]. 汽车工程,2003,(03):21-24.
[5] 王红, 方晓红, 谷书伟, 王明训. 东方红LF80-904WD前驱动桥的结构改进[J].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1,(01):44-45.?
[6] 高梦熊. 地下装载机驱动桥壳强度计算[J]. 工程机械,2002,(08):33-34.
[7] 曲补和!030009. 地下矿车用驱动桥的国产[J]. 山西机械,1999,(S1):33-35.
[8]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上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9]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 王望予. 汽车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1] 徐灏主编. 新编机械设计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2]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3]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基础篇) [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4]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M]. (1~4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15] 何光里. 汽车运用工程师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6] 甘永力.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7] 刘惟信. 汽车车桥设计[M]. 北京:清华出版社,2003.
[18] 陈秀宁, 施高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19] 王宗荣. 工程图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0] 徐锦康. 汽车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