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汉字与书法》(岳麓版).docx_第1页
【同步练习】《汉字与书法》(岳麓版).docx_第2页
【同步练习】《汉字与书法》(岳麓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与书法同步练习 选择题1.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史称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2.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3.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4.在考古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之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的正确表述是A是国家形成的首要标志 B出现时间比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更早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具有相通性,起到加强各地区联系的作用 5.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答案和解析【答案】 1.C解析:材料中的书法龙门二十品属于魏碑,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故选C。2. C解析: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艺术的价值需要自身来体现,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的艺术成就和唐太宗时代选择更全面更符合题意。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D选项说法有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4.B解析:注意题干中列出的几处文化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当时还没有出现国家,A不合题意,C、D不合史实。课本上有关于“黄帝命仓颉造字是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题干所列的文化显然比仓颉造字的传说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