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上高二第二次考试历史科卷 1、“人文精神”主要是指关注人,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志和利益。“人文精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启蒙时代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d“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2、“西洋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西洋人在思想领域里拥护德赛两先生的重大事件是指a宗教改革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c新文化运动 d启蒙运动3、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b. 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c. 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d. 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4、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 b儒家学说学科 c甲骨文 d印刷术 5、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a.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b.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d.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 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b. 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c. 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d. 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7、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 当时的客观事物b. 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c. 各种历史文物 d. 各种历史教科书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 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c.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求善而不存真b. 缺乏理性精神c. 落后于西方国家d.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10、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逐渐平民化、世俗化多 b.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 元兼容、雅俗共赏d. 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11、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者重视科技b. 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c. 儒家思想的影响d. 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12、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一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a.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b. 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c. 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 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13、马克思说:物种起源这本书实际上也为阶级斗争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物种起源强调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进化论观点b.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c.物种起源证明了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长期发展进化的产物d.物种起源强调自然界中生物物种的进化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14、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 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b. 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c. 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d. 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15、有科学史家在评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而今人们却证明天体也按照伽利略和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这一评价揭示了牛顿时代的“科学革命”( )a. 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b. 引领人们对自然进行理性的认识c. 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d. 构筑了现代物理学基本理论框架 16、艾赛亚伯林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指的是( )a. 牛顿经典力学体b. 系哥白尼的“日心说”c. 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体系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1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a. 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b. 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 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d.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18、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a.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b. 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 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d.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19、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b. 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c. 内燃机车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d. 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20、英国学者怀特海伦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b. 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c. 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d. 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21、观察下列图片,对于图片蕴涵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 a. 两项重大发明创造的过程是相同的 b. 两项重大发明都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果c. 科学理论在两项发明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 两项重大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不同22、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织厂,但短短的时间内棉纺织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b. 铁路交通的大规模兴建c.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d.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23、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段斗争。”这两个学说成果形成于( )a.18世纪初期b.17世纪中期c.20世纪中期d.19世纪初期 24、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b. 关注西方科技c. 开始开眼看世界d. 坚持“中体西用” 25、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 )a. 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 b. 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c. 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d. 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 26、学者张岂之曾说:“思想究竟解放在哪里?就在于动摇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循环论的思想进化论不是循环,进化论是不断地向前发展,逐步地向前发展。”下列主张体现因“不断地向前发展”而动摇了“循环论的思想”的是( )a.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b.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 “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27、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实非贵族政体,而为独裁政体。其蠢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a. 反对专制统治 b. 反对民族压迫c. 推翻清朝政府d. 实行民主共和 28、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b. 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d.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29、近代中国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阶级寻求强国御侮之方、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希望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地主阶级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以求强盛清朝c.资产阶级改良派寻求改良中国政治而强国d.无产阶级提出学习西方民主科学以启民智而救国30、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1、(13分)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据材料一,指出李约瑟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并加以论证。(5分)材料二:中国西方明代徐光启编著农政全书。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明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2)据材料二,概括1617世纪,中西科技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材料三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筒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马克垚世界文明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4)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强事业大事记时间 自强大事1861年 恭亲王、文祥聘请外国军官训练新军于天津;设同文馆,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托 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设新水师。1863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1864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1865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1869年 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1871年 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1875年 李鸿章筹办铁甲兵船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国学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1880年 李鸿章设水师学堂于天津,设电报局,请修铁路1881年 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1882年 李鸿章筑旅顺军港,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1885年 李鸿章设天津武备学堂1887年 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1888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17501914年的100多年,是西方文明主导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1789年7月14日,法国几十万武装市民群众攻陷巴士底狱,摧毁了象征绝对主义王权统治的堡垒,迫使国家政权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此后十多年法国政治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长期主导欧洲国际事务,不仅为西欧大部分地区带来了革命性立法,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而且促进了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民族统一,由此意大利和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德国统一和迅速崛起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势力均衡。最初发轫于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很快传播到了西欧、美国以及其他地区,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变革。它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大大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地位,塑造了1800年后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越来越紧密,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开始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新机器不断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更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工业化更富有活力。19世纪的自由主义一方面反对维也纳会议的封建逆流,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它已成为对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导向性理论。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和生产也迅速集中起来,这样金融资本财团操纵政府,左右国家政治生活。在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得最早和最为彻底。在欧洲的工业中心地区,这些变革波及了人们生活的核心部分:家庭、工作和村社。摘编自王晋新欧洲霸权时代(175019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洋务自强事业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霸权时代欧洲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启示。(9分)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经历着以往没有遇到过的得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请结合中国近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的观点予以说明(12分。要求紧扣论点、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一单选1-5dddda 610bccbb 1115daacb1620adccc 21-25dcdba 26-30aaaca31.答案:(1)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应力工程施工进度优化方案
- 光山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期末学业展示考题及答案
- 农村供水提升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机械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租赁车间合同范本(含设备搬迁及运输服务)
- 2025年现代汉语下册试题及答案
- 污水处理厂扩建及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房屋租赁合同签订租赁保证金缴纳及退还流程详解
- 零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500MW光伏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2024工勤人员考试公共课程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模板
- 质量教育培训计划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访学归来讲座课件
- Stata统计分析与应用(第3版)
- 设备使用维修和检修技术通则
- 《酸辣土豆丝制作》课件
- 高职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方案
- 《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护理研究进展综述》7400字
- 建设用地报批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